回覆列表
  • 1 # 我大哥叫恩雅

    當然應該提倡,戴口罩本身就是緩解群眾聚集導致病毒擴散的最好方式,疫情過後,戴口罩應該是疫情留給我們最好的禮物,人們有了健康意識和自我保護的習慣。

  • 2 # 春風秋月小樓東風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口罩在寒冷的冬季,是每個人都必須準備的,一是可以禦寒,二是可以防病。當然你的身體好,抗凍,也可以不戴。現在上街,我看到的人,沒有不戴的。

    過去只有患病的病人戴口罩,這是個不爭的事實。自二O二0年以來,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由於受疫情影響,無論高溫嚴寒,現在是口罩不離口,這也是個不爭的事實。

    現在戴口罩,已經成為人民的一種時尚。兩人見面,感覺戴口罩的人是最美麗的。因為口罩把你的大半個有缺陷的臉給遮擋了。

    因此說,戴口罩的人是最美麗的。所以說,我建議口罩要長期佩戴,無論春夏秋冬。

  • 3 # 天使的號角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市民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成功阻斷了疫情的蔓延,同時讓流感、手足口等傳染病發病率較往年同期下降。全國政協委員、東莞市疾控中心主任張巧利介紹,監測發現,今年1~4月和歷年同期相比,東莞市流感和手足口病發病均出現明顯下降,呈現總體發病率低的現象。她認為,這一方面與因防控疫情需要,停工停產停學,減少了人群的聚集有關,另一方面也和疫情期間每個人都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對此,她建議,疫情過後,提倡市民仍然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到密集場所、醫院就醫要戴好口罩。

      現象

      流感、手足口病患者少於往年同期

      張巧利介紹,疫情之下,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防控了新冠肺炎,也減少了其他傳染病的發生。“今年我們國家在短時間內控制疫情,得益於黨中央的周密部署和各級黨委政府的工作落實,也得益於全國14億人一起參與,群防群控,響應號召,聽從建議,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廣大市民朋友們在疫情流行期間都做到了少聚集,不聚餐;出門戴口罩,保持1米的安全社交距離;勤洗手、適度消毒、常開窗通風等。如今疫情總體得到較好控制。”

      “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僅對新冠肺炎疫情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對其他傳染病發病率降低也起到了作用。”20多年來,張巧利一直從事傳染病防控工作,她介紹,手足口病、流感在廣東省都有季節性高峰。一般來說,手足口病從每年1月份開始慢慢攀升,4月~7月進入發病高峰期;流感在廣東高發是在冬春換季之間。“但經過監測,今年就出現了和歷年不同的結果。今年1月~4月流感和手足口病的發病和歷年同期相比,低了許多。這主要是和我們採取的措施息息相關。手足口病主要好發於5歲以下嬰幼兒,由於幼兒園還沒開學,托幼機構內孩子互相傳播機會就沒有了。此外,那些一直沒有上幼兒園的3歲以內的散居嬰幼兒,今年手足口病發病率較往年也顯著降低了。究其原因,一方面,與家長、孩子更注意手衛生情況有關;另一方面,與家長孩子宅在家裡多了,減少了和其他孩子的接觸機會,感染機會減少有關。而流感是全人群都會發病的一種常見呼吸道傳染病,今年因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需要,人群聚集少了,戴口罩的人多了,個人更注重良好的生活習慣,從流感樣病例的監測情況看,和歷年同期相比,東莞市流感也處於較低的發病水平。”

      對此,廣東省人民醫院感染科專家也深有體會。“廣東地區夏季常見的有寨卡病毒、登革熱和手足口病等傳染病。”廣東省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主任醫師陳仁說,中寨卡病毒、登革熱主要透過蚊媒傳播,而手足口病的感染途徑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觸傳播。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也是防控這些夏季常見傳染病的主要手段。

      陳仁提醒,戴口罩、勤洗手、提高身體免疫力、不接觸髒東西、不到人口集聚的地方、食物儘可能煮熟和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都可有效防範傳染病的發生。

      建議

      居家就餐也建議採用公筷

      張巧利建議,在疫情過後,仍然要倡導大家在特定的情況下戴口罩、居家通風、勤洗手等。

      張巧利說:“過去因觀念的問題,大家不喜歡戴口罩。疫情何時結束仍然是個未知數。即使結束,我仍然倡導大家去醫院就診時應戴口罩;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在人多空間密閉的場所戴口罩;當自己出現發熱等呼吸道症狀或周圍有類似病人時應戴上口罩。這對於個人、家庭的健康和全社會防控傳染病都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研究表明,一些消化道疾病存在家人之間的傳播,比如幽門螺桿菌感染、甲肝等。因此,張巧利建議,不管是外出聚餐還是居家用餐,都應採用公筷的方式。

      對於公共場合的衛生習慣,張巧利則認為,在開展公民教育的同時,對於不文明的行為進行適度懲罰,可以讓不文明的人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促使其儘快改正,同時對其他人也是一個警示教育。“但懲罰不是目的,是手段,而且前提條件是有法有規可依。比如,新加坡對公民個人衛生習慣要求很嚴,對違法違規者懲罰力度也很大的,但這些要求和懲罰是有法有規可依。”作為一名疾控工作者,張巧利認為,倡導養成個人文明習慣在當下有一個好的契機,可以更好地讓市民都能積極參與。

      廣州倡議

      注重個人衛生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此前,廣州市愛衛辦聯合市文明辦發起了《關於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動形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的倡議書》,其中,就特別倡議市民要注重個人衛生,要求市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文明衛生的好市民。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勤曬衣服和被褥等,注意自己和家庭成員的衛生。

      倡議稱,繼續做好個人防護,要戴口罩、勤洗手、常清潔、多運動。疫情期間,不聚餐不聚會,個人堂食隔桌就餐。做到合理膳食,多吃蔬菜和水果,烹調時徹底煮熟肉類和蛋類。規律起居,合理休息,增強身體免疫力。守護身心健康,保持平和樂觀、積極向上的Sunny心態。對家庭內外環境開展大掃除,創造乾淨整潔的居家環境。在日常個人行為中,倡議從點滴做起,堅持參與垃圾分類,嚴禁亂扔亂倒垃圾、亂扔廢棄口罩、隨地吐痰和汙損公共設施。堅決抵制“野味”誘惑,徹底革除。

  • 4 # 松子說教育

    對這個問題我有著深刻的認識,談談我的觀點和看法:

    在流感和呼吸道傳染病盛行的季節,應提倡民眾戴口罩。

    去年春天因為疫情的存在,全國所有學校的學生都沒有如期開學,最早開學的也是延遲了半個月左右,最晚開學的延遲了三個多月。

    對各地來說,第一批開學的學生主要是高三和初三的學生。這批學生返校前各地有關部門和學校都在疫情防控方面做足了功課,確保萬無一失後,才讓學生錯峰、錯時返校。

    返校以後,絕大多數學校實行了封閉式管理,無關人員禁止進入學校。具備條件的走讀生一律安排住校;學生單人單桌,每個教室內不超過30個學生;學生就餐要排隊,前後間距一米,就餐的時候要同向間隔就坐;在校園內、教室裡要求學生和教職工戴口罩;每天都要對教室、宿舍、餐廳等公共場所進行消毒通風……

    那段時間,不少老師都發現了一個現象:感冒的學生竟然特別少,幾乎沒有。

    這是什麼原因呢?

    主要得益於戴口罩、消毒、通風。

    傳染病主要透過三個環節進行傳播和擴散: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三個環節只有切斷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也不可能進行擴散和傳播的。

    戴口罩所起的作用就是有效阻斷傳播途徑,特別是呼吸道傳染病。

    提倡民眾戴口罩不僅是預防感冒,還有很多方面的益處,比如預防花粉過敏、冷空氣過敏、過濾空氣汙染物等。

    口罩適宜長期帶嗎?

    長期戴口罩,我不贊成。

    昨天看了一個段子:如果人們長期戴口罩的話,下去很多年之後,人們就以為嘴成了人的隱秘部位了~~

    當然這是一個玩笑而已。

    但是,我認為口罩不適宜長期戴的。

    理由有這麼幾個:

    ①口罩不是大風颳來的,需要花錢買的。冬天一個口罩頂多戴兩天,夏天恐怕半天也堅持不了。天長日久的,需要購買大量口罩,對經濟也是一個負擔。

    ②口罩捂住了口鼻,影響呼吸暢通,特別是在跑步或者劇烈運動的時候還容易窒息引發不必要的問題。

    ③時刻戴著口罩,可能會降低人體的抵抗力。這種說法不知道有沒有醫學方面的支援,反正我是這麼認為的。平時的呼吸,可能會吸入一些病毒,吸入病毒後,人體的免疫器官會立即開展工作,消滅病毒。如果時刻戴著口罩,就相當於把一些病毒隔離了,免疫器官的應急能力會不會降低呢?

    ④長期戴口罩對人臉識別有影響。或許同事之間、熟人之間,記得最清楚的是兩隻眼睛了,一旦摘了口罩,還能認識嗎?呵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專,軟體技術就業前景怎麼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