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開化小江野釣
-
2 # 釣魚凌凌柒
農村的水塘大部分都是以前做農田灌溉用的水塘,上下都會連線著農田的出水口和入水口。特別是我們南方水系發達,雨水充沛。一個水塘附近可能還有很多水塘和河溝。我記得小時候只要一下大雨,上游發水了。我們就用網去水塘的入水口攔著,一上午就可以抓到很多鯽魚,都是從上游淌下來的。每年到灌溉高峰期的時候都會把塘水抽乾了,剩下就是我們去抓魚了,根本不存在沒有魚的現象,只要上游淌水進來就肯定有魚。就算塘水抽乾我們抓魚,也不可能抓的一條不剩,鯽魚本身耐缺氧能力也很高,只要塘低不是乾的已經龜裂了,鯽魚都能撐好幾天。有的魚跑進龍蝦洞,洞裡只要有水能活好幾個月。所以塘低幹了,只要當塘水灌滿後就肯定會有鯽魚。
-
3 # 墨海遊釣
這種情況我遇到過。小時候在老家農村,地處鄂西南山地,幾乎每兩三家農戶門口或旁邊都有堰塘。平時主要用來漂洗衣服、牲畜飲水,或者田壩灌溉。
野塘的水,很多都是“望天收”,也有從上游溝渠就進來的水。很多時候,因為野塘出水口沒關嚴,或是遇上冬旱,就會見底。那見底後來年去釣,裡面有鯽魚,無外乎是三種原因。
1、雨季上游來水,上游的水庫或是魚塘的魚、魚籽順著溝渠衝到野塘了。
2、鯽魚扎泥巴,中國的氣候,大部分都是冬天雨水少,野塘多半是冬天幹見底。但也不會幹得水底泥巴皸裂,而且很稀的淤泥,鯽魚冬天紮在這種稀泥巴里也能存活。
3、魚籽在泥巴里。魚籽的存活能力是很強大的,若是天旱,它們在泥巴里,不會死掉,反而遇水則活。
總之,鯽魚的繁殖和生存能力很驚人。成語不是說“過江之鯽”嗎,形容的就是鯽魚多。多說明它存活能力強大。
-
4 # 壞男人的農村觀
有的農村野塘,每年幹底幾次,可去釣魚依然能釣到很多三四兩的鯽魚,為什麼?關於這個問題,我來說說其中的緣由。
魚可以透過以下途徑存活或來到野塘:
二、魚籽孵化而來,自古就有“千年魚籽,萬年草籽“之說,當環境溫度合適時,就有魚籽會孵化,當環境好,食物充足時其生長速度會非常快,幾個月就長大了。
三、本身有鯽魚藏身於塘底淤泥或魚洞中,當池塘有水後,其會迅速出洞捕食,進而快速生長。
四、水鳥帶來的魚籽孵化而成,水鳥在其他魚塘或河溝活動時,魚籽粘附於其身上或腿上,機緣巧合下,傳播進該魚塘了。
總之,魚進入池塘的途徑有很多,而且野塘生活環境比較好,野生鯽魚生存能力非常強,只要溫度適宜及食物豐富的時候,其生長會非常迅速。個人認為,野塘有魚是好事,此一潭死水強多了。
-
5 # 三農問題探討者
這個問題,本人第一是個養魚人,第二,自幼酷愛弄魚,據本人幾十年對魚的瞭解,關於題主這個問題,最有回答權!
本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一,題主肯定生活在平原地區,而且水面積眾多!
因為只有在水面積眾多的平原地區,才會有如此的情況發生!每年的梅雨季節,因降雨量大,造成了平原地區的眾多的水面連成一片,大家都知道魚兒喜歡戲水,特別是鯽魚,黑魚,鯉魚更是如此,所以即使每年都幹過幾次,白於發大水之後,魚兒到處遊走戲水,所以即使幹過的魚塘,也可以釣到三四兩的鯽魚。第二,凡是農民和養魚的都知道,鯽魚和黑魚,在乾塘之後,都有一個共性,會鑽泥,任你怎麼捕撈,也撈不乾淨,漲水之後,鑽入泥土之中的鯽魚和黑魚紛紛的鑽出泥土,在水中歡快的遊動著!所以本人認為,題主的這個問題,莫過於以上兩點。
本人觀點!
-
6 # 打工仔的農村生活
鯽魚是很常見的魚種,其適應能力和繁殖能力都很強只要有水的地方,80%都有鯽魚的存在。對於以上問題,我覺得有幾個原因。
1.附近的魚塘或者是其他水源地的鯽魚苗在下雨的時候順水流進入野塘。
2.一般農村魚塘淤泥較厚,幹底的時候,鯽魚躲在淤泥裡未被發現,僥倖存活下來。
3.由於鯽魚卵在無水的情況下可以存活一段時間,這樣在下雨的時候順著水流衝到魚塘。或者也有可能被鳥類帶到魚塘。
其實一般有水的地方都有魚的存在,就是幹了很久的地方,只要有水,要不了多久就會有魚的存在。
由於鯽魚生長緩慢,無人餵養的情況下一年大概能長一兩左右。對比分析之下,對於題主的問題,我認為應該是幹底的時候僥倖活下來的魚,要不然沒有那麼大。
-
7 # 小龍蝦曬太陽
有的農村野塘,每年幹底幾次,可去釣魚依然能夠釣到很多三四兩的鯽魚,為什麼?
俗話說"千年草籽,萬年魚卵"!這句話用在鯽魚身上可以說是再合適不過了。雖說乾塘可以將池塘裡的各種魚類捕撈的差不多,但是依然會有很多小魚藏在淤泥裡面,依然會有很多魚卵留在了池塘裡,等到上水。溫度升高之後,魚卵又會孵化出大量魚苗,所以不用擔心普通魚類會被捕撈絕跡。尤其是鯽魚。養蝦的養殖戶都會有體會,年年在蝦田裡用茶籽餅清雜,或者是用生石灰清塘。但是第二年,還是會有大量的鯽魚和泥鰍鱔魚以及米蝦在蝦田裡面。就是這個原因,一方面是這些魚蝦的卵留在淤泥裡面,或者是外來水源引進的魚蝦卵和魚蝦小苗進來的。
其實這也是好事,我們一般清塘或者用茶籽餅清雜會在9~10月份之間進行,之前會用水上漂或者其他地籠,將蝦田裡面的鱔魚泥鰍捕撈上來之後,再來清雜。這樣可以弄點鱔魚泥鰍自己吃或者賣掉。
總結:雖說現在農村有很多魚很少看見了,比如鰟鮍,沙塘鱧,麥蕙魚和鬥魚,銀魚等等很難見到,不過對於鯽魚和泥鰍鱔魚,在我們這邊,基本上可以說是隨處可見,數量很多,應該是它們的生命力比較頑強吧,只能這麼解釋了。
-
8 # 依笑百媚叢生
農村野塘,每年幹底幾次,釣魚依然還能釣到很多三四兩的鯽魚,這種情況,我今年就遇到了幾次,去年我們這裡是個乾旱年,水渠河流和小型的水庫基本都幹了,除了飲用水的來源水域保留最低水位,野塘乾的裂縫,成年人的腳都能放的進去。今年釣魚,依然可以釣到三四兩的鯽魚。
之前,我釣的一個野塘,去年也幹,很大的裂縫,今年去釣魚,照樣可以釣到二三兩的鯽魚,以為是從外面河溝裡跑進來的,我就繞著野塘走了一圈,沒有進出水口,也就是說這二三兩的鯽魚是在這一年不到的時間長這麼大的。
回去聽村裡的老人說,塘幹了,魚籽是死不掉的,塘底的淤泥經過長時間的暴曬,一旦塘裡面有水,魚籽就會自然生長,成魚型的魚苗,是一天一個樣,生長速度超快,而且釣魚的時候可以發現,鯽魚比較白,且力氣大,特別的就是這種鯽魚味道鮮美。不像久而不幹的野塘裡面的鯽魚,有種泥的味道。
很多養魚的人,每隔幾年就會抽乾一次水,就是為了曬塘底,來年放魚之後,讓它生長速度快。
-
9 # 踏火逍遙說魚
有的農村野塘,每年幹底幾次,可去釣魚依然能釣到很多三四兩的鯽魚,為什麼?
你所說的這種情況我們在釣魚中會經常見到,有些塘或水坑之類的明明一年要幹底好幾次,有時幹底之後底泥都會曬的開裂,但是隻要塘裡有水之後,過一段時間裡面又面出現一些魚類,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你所說的這一問題踏火在之前的一個問答中有回答過相關的情況,我記得是有人說在山頂上挖了個水池用來蓄水,加好水之後過了幾個月裡面既然長出了小魚,相比你這個問題比他所說的還要更好解釋。
因為魚塘裡本來是有鯽魚的,只不過是出現季節性的乾枯,但是鯽魚這種魚類是相對比較耐低氧的魚類,有時塘底可能是幹了但是這魚很有可能會提前鑽進稀泥或是一些洞穴、水草下面去,只要其體表有一定的溼度能活下來的機率就會相當大。而當塘裡一有積水時則這些魚又可以跑出來產卵繁殖,到第二年你再在塘裡釣到三四兩生的鯽魚也就不足為怪了。同時魚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當生存環境變的惡劣時,一些性成熟的魚會在死之前產一些魚卵出來,這些魚卵只要受過精的在沒有水的環境下同樣可以存活下來,當有了水之後只要溫度合適就會孵出魚苗。另外也不排除魚卵或有小魚隨著水流進魚塘或者從別的地方經過鳥之類的帶進魚塘,特別是周邊有水源有魚的地方就算之前塘裡沒有魚或者是新挖的塘,只要有水過不了多久都會有魚出現。 -
10 # 天數茫茫A
常聽人說,隨便在野外挖個坑,不用自己放魚,只要注滿水,隔一段日子就會有魚這樣的傳聞,而且吹的神乎其神。於是有人認為,可能泥土裡存在著魚卵。甚至有人認為,只要有水,它自己就可以長出魚來。其實這些看法是毫無科學根據的。
回到提出的話題:"農村的野塘,每年幹底幾次,可每次去釣魚總能釣到很多三四兩的鯽魚,為什麼"?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三四兩的鯽魚,在野塘裡面生長,最少都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而這個每年都幹底幾次的魚塘,如果是注水後,由魚卵產生的魚,肯定是達不到這樣規格的。換句話說,這些魚可能在最後一次幹底注水時,就已經有這麼大了。那麼這樣的魚,來源可能有三種情況。
第一,這些魚本身就野塘中的魚。不要以為每年幹底幾次, 野塘中就沒有魚了。我就有過這樣一個親身經歷,我有一個魚塘,每年都清塘,消殺工作也做的相當好,而且注入的水源也肯定不會有魚。按理說,這樣的魚塘,注水後如果不投放魚種,肯定不會有魚。
但是我這個魚塘卻出了問題,需要修整。於是在注水不到十天後,不得已就再次把水放幹準備修整。但是,水放幹後,令人奇怪的事發生了,明明自己沒有放魚,魚塘裡面,卻又出現了很多的魚,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後來在修整魚池坎時,才發現魚池坎下面,有一個很大的洞,足足有一兩米深,能容納幾方水,顯然是個藏魚的好地方。而魚池放幹後,這個洞裡仍然會保持一定的水位。當然,這個洞如果你不仔細看,根本是沒法發現的。於是這才搞明白,再次乾塘放水發現的這些魚,肯定是藏在這個洞裡的。
我想題主所說野塘,可能也存在這樣的洞,坑等。雖然表面上,野塘每年都要幹底幾次。但某些地方的洞丶坑可能仍然存在著水,野塘裡的魚就藏到了裡面,當野塘再次注水後,它們就重新出現在野塘裡。當然,這些洞、坑可能只是沒被人們發現罷了。
第二,隨水源進入。有可能題主所說的野塘,周圍存在較多的魚池,以及河流等。而野塘的水源,主要來自於這些地方。很顯然,這樣的水源存在魚的可能性很大。特別是在遇到山洪爆發等情況下,這些水源中更容易混入魚。如果是這種情況,野塘中出現這樣的魚,也不足為奇。
第三,別人投放。其實這種情況也很常見,有些人喜歡在一些野塘中,放入一些魚。如,一些放生行為(信徒,迷信者等),以及一些好事者(喜歡養魚的,釣魚的等),進行了投放。當然,他們放魚以後,可能也不會向任何人說。所以你不知道情況,卻發現這樣的塘裡,居然有魚,所以感覺很驚奇罷了。
-
11 # 凌雲1859
其實鯽魚和老鼠的身份:是互相轉換的!我小時候見過,水溝裡魚頭鼠尾,那長長的老鼠尾巴歷歷在目。現在講給人聽,很多人也一笑了之,很多人還不以為然。應該有些網友見過的。這不是傳說!
-
12 # 我誰與從
你說的問題,一直是我所好奇的。
記得1963年河北發大水以後,我在放學回家的路上,隨便撿一塊小石頭,回家後放到一個小瓶子里加上水,幾天後,小瓶子裡就會出幾條小魚。
從那以後,我幾乎每天放學路上都撿小石頭或者小瓦片,回家只要放在瓶子里加上水,肯定過幾天都會有小魚。
我當時感到奇怪極了,爺爺奶奶告訴我,魚是草籽變的,但我不相信,因為我撿的石頭上並沒有草籽。
這個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也一直在我心裡懸浮著。
前幾年,我曾上網查過這個問題,有人說,因為魚卵是非常頑強的一種生命,它們在沒有水的情況下也可以活很長時間,這就是有的水塘幹了,下雨後又會有魚的原因,還說魚卵可以隨風飄到很遠的地方。
1963年發大水的時候,因為大水淹沒了各個角落,也把魚卵帶到了那裡,所以,這些沾上魚卵的石頭瓦片,也會孵化出小魚。
在沒有發大水的年代,我也泡過石頭,再沒有出過小魚。
回覆列表
記得以前家裡的池塘也是每年年底抽乾抓魚,抽到最後會發現有很多鯽魚,就全部給抓了,但是還有一些很小的鯽魚沒有抓,而且池塘裡還有淤泥,有些鯽魚在沒有水的情況下,會鑽入淤泥內,能夠活下去,第二年抓魚的時候也是有很多鯽魚。應該就是這個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