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體育一席談

    在中國,廚房裡的廚師管上菜叫“走菜”。

    不走菜就是菜很少的含蓄說法,不管你能不能吃,就這麼多了。

    我們華人請客吃飯,喜歡大擺宴席,菜一般會很豐盛,服務員會把吃空的盤子撤下,換上其他的菜品,就這樣一邊上一邊撤,否則桌子上擺不下來。這就是我們的待客之道,熱情好客。

    日本的禮節,吃飯盤子見底以示節儉和美味。中國的規矩是留盤底,表示吃好了。如果盤子見底則意味著沒夠吃,應該再點菜上菜。

    有人說:中國剛剛脫離了貧困,吃飯以吃飽為主,日本早就進入了發達國家行列,吃飯比較精緻。對此,我只能一笑而過。日本是一個島國,資源匱乏,嚴重依賴國外,所以很多東西價格奇高。像西瓜,夏季一個西瓜最便宜1000日元(稅前價格,約合人民幣60元以上),很多時候都是切成片賣,一片也要幾百日元。櫻桃和草莓包裝成小盒,價格都是國內的好幾倍。所以,與其說日本人節儉,不如說是價格使然。

    日本人請你吃飯,形式大於內容。尤其是東京附近的人,小家子氣,美其名曰節儉。如果華人請他們吃飯,他們吃的可真叫一個生猛。

  • 2 # 談者無語

    如果以東北三省、大山東、大西北的菜量來衡量,中國其他地區以及日韓東南亞國家,都只能是“不走菜”!

    日本人一貫吃得很省

    記得看過一個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資料,日本的將軍(最高掌權者)開創江戶時代的德川家康,即使在統一戰國亂世後吃的也還是很節儉,連魚都很少吃,每天就吃些醃蘿蔔就米飯。有天他在家裡遛彎,看到幾個侍女在抱怨,便過去看究竟。 侍女們說:“現在的伙食實在是太不象話了,小菜就是醃蘿蔔!”素以待人溫和著稱的德川家康微笑著說:“好吧,既然你們不愛吃,那就不要吃了。” 從此以後,侍女們作為小菜的醃蘿蔔就被撤銷了,侍女們只能幹吃白米飯。

    連堂堂將軍家的侍女,吃飯也就配個醃蘿蔔,可想而知廣大的農民都吃什麼了。實際上在黑澤明的電影《七武士》裡面,連當時的統治階級-武士們也不是天天有白米飯吃的,所以農民才能用每天供應白米飯的代價聘請到了七位武士,日本的物資匱乏,就可見一斑了。

    另外據說德川幕府二代將軍秀忠每天晚上的宵夜竟然只是醃蘿蔔和一兩條喜得可憐的小魚,就知道這個國家曾經是多麼貧窮了。事實上日本不少美食都是透過僧侶的交流從中國傳過去的,在豆腐剛剛傳到日本的時候,是隻有天皇和高階僧侶才能享用的美味,驚訝吧?

    由節儉而誕生的美食

    說到日本的美食,不能不提其中的代表“懷石料理”,懷石來自於禪道;為了在長久聽禪中抵制飢餓,肚子抱燒得熱熱的石頭一塊,這樣減少空腹的飢餓感,稱為“懷石”;後來就有了給聽禪僧人的茶點,再後來有了最負盛名的懷石料理。這裡面琢磨一下很有意思,美食在開始是與抵制飢餓相關。

    而懷石料理既然來自於禪道,就和日本傳統文化中的“節食”、“物哀”文化結合在一起,採用儘可能少而精緻的料理,去呈現美食中的禪意趣味。

    懷石料理的“不以香氣誘人,更以神思為境”,更加體現了日本料理的美輪美奐。不少日本人認為,要品嚐真正的日本傳統美味,只有到京都的老店內,一邊觀賞美麗的庭院,一邊飲茶,享用懷石料理,才稱得上地道。

    所以日本美食的最高境界,其實和中國美食的最高境界有所不同,中華美食,追求的是色香味俱全,重在味覺的享受;而日本美食,追求的是禪意、意趣,重在視覺的享受,不免就忽略了菜量。

    “飯吃六分飽”的日本人

    如果華人比較講究養生的會說“飯吃八分飽,不把醫來找”,那麼喜歡把什麼事情都做到極致的日本人,則將這一信條推廣到了“飯吃六分飽”的地步。

    在“吃”方面,日本政府下足了功夫。從最早開始推廣“食育”概念到後來的“減鹽運動”,再到“飯菜營養均衡”等,都是關於教導日本民眾如何健康飲食的。

    現在日本人飲食更加傾向傳統的日本料理,食用海產品儘量清淡,講究一頓飯菜葷素比例為3:7的搭配,日本人餐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用小碗、小碟裝,各種樣式的菜有很多,但是每一個分量都很小。這都是減肥的有利因素。首先種類多,才能營養豐富。通常一個日本家庭一頓飯會包含這些:生魚片、冷豆腐、煮菜、大醬湯、醃菜、醬油、米飯,還有一些小菜。種類豐富,各種營養就能得到保證。這很符合減肥餐的特點,減肥餐一定要種類多,營養豐富。其實越健康的食物越能幫助減肥。

    小結

    看了這麼多,你覺得日本人的飲食習慣是不是值得我們現代華人效仿和學習呢?

  • 3 # 鬆鬆1915

    走菜,我們老家對走菜的意思理解就是“上菜”,這個上菜不是一下子上完,而是要上好多次,在這期間有吃空的盤子拿下去。

    在東北現在請客吃飯還是有這樣的現象,菜餚要多,菜少了覺得待客之道不夠周全等。

    我吃的日料,大概幾種,在歐洲吃的日料很多是中國開的鐵板自助,日本人開的壽司店我覺得,有“走菜”,首先壽司的順序很講究,還算豐盛,就是量少,口味清淡。吃日本的套餐類的也是有順序的,但是一般主菜也就兩三道。在國內吃的日料講究也很多,菜品也很豐富,步驟,順序比較繁瑣。

    很多中國的傳統文化傳到日本,日本根據當地的特點,加上對我中華文化的尊重,把我們的民間傳統文化,變成了一種很高大上的習俗。在日本流行的他們承認來自中國的文化,他們都有種越傳越“像樣”的感覺。 日本吃東西精緻,量小,但不是節儉。我吃過的日料,很多東西比如魚他們對於魚頭,魚肚都不怎麼吃,甚至直接扔掉。

    所謂不“走菜”,是飲食習慣差異,量大,菜品豐盛在日本吃好,吃美的概念裡不是什麼重點,新鮮,應時,應景,“秀色可餐”對於他們更重要。我們和日本冷熱食習慣不同,日本很多主菜也是冷菜,(中國傳統冷菜做主菜太少了)。

    走菜的概念不一樣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片完全透明的偏光鏡能過濾多大比例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