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農問題探討者

    眾所周知,現在堅持在農村種地的都是60歲以上的老農民。雖然他們都上了年紀,由於現在的生活壓力太大,各種各樣的貸款,兒女教育醫療等問題,已經壓的喘不過氣來了!老人們為了減輕兒女的負擔,只要身體允許,他們仍然會繼續堅守在農田,從事農業生產的。

    現在的80,90和00後,他們大多都不會種地,因為種地太辛苦了,而他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過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在說他們的父母也不願兒女在走自己的路,都希望他們能夠出人頭地,根本就不讓他們從事農業生產,所以造成了他們這幾個年齡段的人都不會種地的現實!

    本人觀點。

  • 2 # 川妹愛生活

    我是農村人,我是家裡的獨生女,從小爸媽就不讓我下地,就算農忙的時候也是,我爸怕我一個女孩子家曬黑了,又怕會割到手之類的。我都是在家當後勤,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餵豬等。現在長大了,出來打工了,都不在農村了,就更沒有種地。不過現在農忙的時候,我還是會回家當後勤。像五一,國慶的時候,我們家都比較忙,我都會回家的。雖然我不會種地,但是還是會種點蔬菜,也是跟別人學的,看別人怎麼種就怎麼種,也挺簡單的。下圖是我種的菜,完全是綠色蔬菜哦!

  • 3 # 春意盎然276514707

    80後,90後,00後的,不能完全否定他們年青人不會種地,因為國家沒有政策,沒有農村土地這一說,是個農村人,她都會。種地的,除非家裡是就是嬌生慣養。

  • 4 # 琿春徐飛

    經常看到網上出現這類問題,甚至很多人驚呼,80,90後都不種地,都不會種地,糧食安全如何保障?華人吃什麼?云云。似乎80,90後不種地,天就要塌下來,華人就得餓死。讓我這個七十多歲的老頭子,感到可笑又可悲,確實有杞人憂天的感覺。

    其實我感到,80,90後的年輕人不想種地,是改革開放的結果,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80,90後的年輕人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促進農業向大動盪,大改革,大發展的必然行動。不破不立,不打破現在農業小農經濟生產模式,農業現代化就不能實現。

    我之所以這樣認為,主要有三點依據:

    一、傳統農業過於落後時代,不打破小農經濟生產模式,農業現代化就不能實現。

    一九八二年分田到戶,是改開初期的發展產物。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解決了人民的溫飽問題和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功不可沒。但小農經濟生產模式,造成土地碎片化,在農業機械發展的今天,己不適應農業發展的大趨勢。土地不能連片,不能高度機械化,不能規模種植,科學管理,即浪費大量的勞動力,又增加效益成本。因此,必須打破小農經濟生產模式,才能實現農業現代化。

    二、農業人口過多,土地太少,造成勞動力大大浪費,必須減少農業人口,使土地耕種面積與勞動力,機械化相適應,才能實現農業現代化。

    華人多地少,是人人皆知的事實。小農經濟,又造成土地碎片化,佔用過多的勞動力。而世界發達國家的農業,比如美國,農民只佔總人口的2%,而中國農業人口競佔50%還多。人多地少,何耒效益。我們即使不照搬外國模式,農業人口占20%行不行?因此,必須大力減少農業人口,才能提高農業效益。改開以耒,已有近3億農業人口進城落戶,但是還不夠,現在農業人口是5.72億,還需要減少至少2億農業人口。

    三、80,90後不會種地,不想種地,紛紛進城,融入城市,正是為了打破小農經濟,減少農業人口,順應農業大動盪,大改革的歷史潮流,是跳出農門,改變貧困落後命運的必然結果。80,90後為什麼不種地?因為傳統農業太落後,小農經濟生產模式太落後,不能改變貧困落後的生活,因此,他們不想種地,不想再受窮受苦,他們選擇進城發展,正適應了減少農業人口,打破小農經濟的大趨勢。他們這樣做,自然促進了農業大動盪,大變革的歷史潮流,促進農業現代化的加速發展。

    綜上所述,80,90不想種地,是正常情況,無可厚非。

    那麼,今後農業,誰耒種地,誰來發展?

    這個問題不必擔心,國家正培養現代化的新型職業農民,當然也包括願意做新型農民的80,90後的年輕人。君不見,正是這些新型職業農民,正在改變著中國農業貧困落後的面貌,還在向農業現代化的方向發展,中國糧食連年豐收,己經得到了完全證明。

  • 5 # 原野山石

    目前在農村主要的生產勞動力是七十年代以前的清一色的老人們。也有一部分80後補充了進來。所有80後種地的大多是家裡沒有老人了,再有就是本人沒有一技之長,又沒有出門打工的經驗,不得已只能在家種地。至於說90、00後能不能種地?想都不用想,他們手不拿鋤,目不識苗,別說種地,根本就沒有到地裡去過,自家的地在哪裡誰都找不到,何談種來種不來啊!凡是90,00後出生的都是獨生子女,也都是在爹媽的嬌生慣養下長大的,這批人沒有一個人愛種地的,家裡的爹媽也沒有一個願意把自己唯一的孩子強按在地裡幹農活的。能學技術的學技術了,沒有技術的寧可背井離鄉出去打工,也不在家裡種地!有什麼辦法啊!中國農業的未來令人勘悠啊!這就需要國家出臺想關政策,能把這批人招回農村,建設農村!千萬別出現國家之需能之不武啊!

  • 6 # 方先森的vlog

    但是還有一些人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覺得未來80後、90後和00後,還會從老一輩手裡接過棒子,還會繼續種地的。也表達了兩個方面的原因。

    農民不可能全部轉移到城市,村裡還有農民那就會繼續種地的。就目前來說,農村家庭的經濟條件還沒有那麼好,所以在一定的時候還是需要種地來保障口糧後者是種地當做一項收入,就算是很多的人在城市打工基本上一年回家不了幾次,那麼是因為現在很多的時候農村的土地是由家裡的老人幫忙種的,自己在農忙的時候偶爾回來幫忙。因為雖然城市掙錢比較多,但是農村家庭生活還是很簡樸的,因為是都知道現在用錢的地方比較多,如果土地不放棄的話,還是能夠種一些口糧,滿足自己日常家庭的花銷的,如果不種地的話,農村家裡吃喝都是一筆花銷,自然是很多農民不願意的。所以,在很多人看來,只要是村裡還有人的話,那就會繼續種地了,只是方式上有一定的變化。

  • 7 # 農民工孫哥

    你好!我是70後,我覺得他們基本不會種田了。因為,第一,中國的家長農民,他們種地太辛苦了,他們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走自己的老路,所以省吃儉用培養自己的孩子上學,從家長的概念中已經萌發了不讓孩子種田的思想,影響了孩子的去向。再說中國的改革開放,沿海城市經濟快速的崛起。用工量太大,工資待遇大大提高,一個月的工資比種一年的田還多。所以年輕人畢業以後沒有返回農村,走向城市。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所以他們不會種,也不會學種。以後中國的田地也要走向規模化,專業化,科學化。用有現代農業專業知識的人材來管理農田。

  • 8 # 少利17

    我是一個五O後的老農民,也是一個“老三屆"的高中畢業生。當我畢業後,又過了七年的時間,國家才回復了高考制度。因此,我的一生就錯過了上大學的機會。命運的安排就讓我當了一輩農民。我深知當一輩子農民的艱苦滋味。所以,當我結婚有了兒女以後,就毫不猶豫的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兒女培養成一名大學生。將來讓他們脫離農村,擺脫當一輩子農民的命運。

    現在,經過我的教育和培養,我的願望終於實現了。我的兒子和女兒都是大學本科畢業生。畢業後一直都在北京市參加了工作。兒子是中級建築師,女兒是外企的部門經理。現在,兩個孩子都在北京買了房子,安了家,如今兒子在北京市已經買了兩套房子。他們在北京生活的都很幸福。

    要說現在的八零:九零:零零後還會不會種地?他們還願不願意去種地?我的答案是:“這三個年齡段的孩子們基本上全都不會種地。他們也根本就不想再種地。他們不想再走父輩們的老路。就是那些沒有考上大學的農村孩子們,寧可到城裡去工廠當工人,或者是到工地去當農民工,也都不願意在家鄉種地。

    那麼,這種現狀是好事還是壞事呢?我認為:這種現象不一定就是壞事。可能是一件好事。

    現在,中國的農村己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農村種地,從種到收全部是機械化,老一套的種植模式已經被淘汰了。所以,我認為:現在的年輕人會不會種地己經不太重要了。因此,我覺得這可能是一件好事。為什麼我要這麼說呢?因為即然年輕人不會種地,也不願意種地,那麼,他們肯定都不能閒著吧?這些年輕人肯定會想盡各種辦法來掙錢。或者是到城市裡當工人,當農民工,或者是自己在家鄉創業。

    總之,我相信:用不了十年,農村就出現另外的新氣象。例如:土地實現了機械化的大規模耕種。農村電商和網購得到全面的普及。新興的農民企業家不斷的出現。農產品的深加工在農村也逐步地變成了現實。農村的老農民養老也有了保障。等等,總之,我認為:在未來的十年裡,農村肯定會向更美好的方向發展。

    最後,我做為一個老農民,希望你們這些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並且還想留在農村的年輕人,趕緊抓住當前的大好時機,現在正是農村轉形的好時候。誰先走一步,誰就會離成功進一步。找準自己的目標,超著那目標去努力,去奮鬥,去拼搏。世上無難事,只要肯蹬攀。

    中國的未來屬於八零:九零:零零後的年輕人。希望記託在你們身上。要把中國建成現代化強國的重任落在了你們的肩上!努力吧!奮鬥吧!

  • 9 # 恆水穿石

    作為一個80後的農村人,說到重點,真的是馬馬虎虎。一確實來說種地的話真的不會種!說幫家人打下下手的話,這還是會的。就拿我們南方最常見的水稻來說,作為一個80後的我真的不會種,

    水稻什麼時候翻地。什麼時候播種?這些都忘得一乾二淨。

    還有就是什麼時候插秧。秧苗長到什麼時候長多長可以插。插秧前稻田要施什麼肥。這都是我們不知道的。還有就是秧苗長到什麼時候施一次回青肥。

    秧苗長到什麼時候如果不開花怎麼辦?要用什麼肥料?用什麼農藥?這都是我們要去學習的。在有就是開花了我們要怎麼去科學的施肥。每畝要施多少肥,施什麼肥,如果施肥過多造成小稻燒根將會顆粒無收。如果施肥過少,這樣會造成產量減少。這都是作為80後的我不掌握,不熟悉的

    還有就是,水稻長蟲了,有什麼蟲,又要用什麼藥?用量是多少。農藥上面的配比是多少,這也是我們所不掌握的。怎麼說呢?如果是用噴霧器,我們要放多少?如果是用桶的話,我們又要放多少?等等,這都是我們不熟悉,不掌握的。所以說作為80後的我根本不會種地。

  • 10 # 廚哥阿謝

    說到種莊稼這也是一門技術活,什麼季節下種什季節插秧,要種多久,要施什麼肥的,這些方面問題都應該懂得才可以種的出稻穀來!我是80後小時候跟著父母也種過田,現在如果回農村去種田應該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主要有兩個方面問題!

    1、在農村生活無法滿足一家幾口人生活。

    像我們現在80後正是在創業階段,上有老人,下面小孩都還小,如果選擇回農村種田,首先收入太低,根本無法養活一家人,還有就是小孩子的教育問題,農村裡頭的教育跟城市還是有些差別的,再個就是醫療設施了!農村裡頭如果有點什麼大一點的病無法第一時間得到救治。

    2、稻穀現在還賣十年前的價格。

    現在農村就算你管理的再好種植的水稻就算豐收了也賺不到多少錢!除去農藥化肥,一畝田頂多也就賺個300塊錢左右,而且種植一畝水稻要花費一個人很多的時間去打理,風吹日曬雨淋的多麼辛苦。80、90甚至00後,農村出生的你還種得來莊稼嗎?關於這個問題朋友們有沒有好的建議和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指出!

  • 11 # 昨日重憲808

    就是這個問題而言,我是一個80後,呃,反正我是會種地,但是90後和00後這個就很難再種地了,因為嗯,在種地呢,可能是也有種的,但是我估計企業極少個別就是反正我們周邊嘗試周邊這塊兒就是我基本上看到的很少,因為大多數90後和00後都以上班為主,嗯,第一般現在也呃,父母在家都能伺候兩場季三場地三場地三場地,但是一般超市周邊沒沒有太多的地,也就一垧地或者半場地就是五畝所以說的這個也不多,然後就基本上都能種的過來

  • 12 # 劉田俊

    80.90.00後出生的孩子,可以說不懂種莊稼,其原因在屬於他們的地非常非常的少-尤其是在承包土地時哥弟多的人家,80.90.00後出生的孩子土地接近於零。他們如果種地就算莊稼杆能吃以保證不了溫飽,這個不種地那個也不種地這就是農村土地荒著的重要因原,在這裡我要說一句實話,要使80.90.00後的孩的學會種地,要讓他們看到種地有前途,否則地還會荒著更多。

  • 13 # 王富貴山產品

    青蛙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80後,小時候跟著父輩們一起種過地,也幹過地裡的農活,不過我們這邊是山區不以種地為主,主要以林業方面的工作為主!

    青蛙想說的是真的應該學學怎麼種莊稼,這是咱們華人的民族技能,華人走到哪裡都能種菜種莊稼,別丟了這門手藝……開個玩笑!不過多學學這些真的挺有意思的!

  • 14 # 龍舞風

    從農村走出去的一般都能幹農活,不管多久也不管在哪裡,印在骨子裡的東西它是不會忘記的;但是你說很多城市裡面的就不一定能幹的了,因為很多他從小生長在城市,沒有在農村呆過,農活也沒做過,你說現在做的話那是更不可能了。這只是個人觀點,有什麼問題可以討論哦。

  • 15 # 明躍文玩核桃

    70後不願種地

    80後不會種地

    90後不提種地

    雖說很多70,80,90後都是在農村長大,但大多都趕上了教育的時代,就算是不上學,都去外邊打工了,一年回家幾次,有幾個會種地的?有學歷的都在城裡找了一份安定的工作,沒有學歷的都在外邊找點能幹的工作,在農村有這樣一種思想,種地是沒有出息的人,家裡的老人很少讓家裡孩子去地裡幹活,就更別提會不會種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的通訊行業未來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