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陌上花開v
-
2 # 追夢老學生
梁武帝是六朝時期最具文化素養的皇帝,一生著述宏富,在經學、玄學、文學、史學、佛學、藝術等諸多領域均有建樹。雖然在中國歷史上過於崇尚佛教,但是還是具有一定的政治才能的,曾為當時的文化發展做出了 許多方面的貢獻。
所謂時勢造英雄,梁武帝的成就也源於當時的客觀需要。原來中國古代的學術思想由先秦“百家爭鳴”至漢武帝納董仲舒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學定於一尊。但實際上所謂的“儒家”,又有“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之分,兩者之中又因“家法”、“師法”不同劃分為不同的派別,互為攻訐。到漢末魏晉之際,無論經今古文都出現弊病,開始式微,於是“玄學”興起,欲矯儒學之弊,大倡老莊之學。這些玄學家也和漢代儒士一樣分為不同的派別,雖同稱玄學,然亦主張各殊。東晉之後,外來佛教經典翻譯日廣,加之時局動盪,佛學大興。一些僧人藉助於老莊和玄學以闡釋佛理,一些清談名士則與僧侶為友,援佛入玄。甚至像慧遠這樣的僧人也兼治儒家的禮學。於是,儒釋道三家互為駁詰又互有滲透,因此出現了思想學術方面的大融合和大變化時代。梁武帝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對這種學術進行了總結。他這種總結,不但影響了南朝,而且為唐代《五經正義》的出現創造了條件。可以說,“三教”(儒釋道)統一於唐,而其基則奠於梁武帝。
-
3 # 齊嶽評讀
梁武帝,名蕭衍,南北朝時期,梁朝的開國皇帝。
梁武帝在位46年,前期也是以為比較有做為的君主。即位後蕭衍革新除弊,勤政愛民,廣納諫言,自身勤儉節約,反對官員生活奢靡。讓梁朝政治穩定,社會安定,逐漸富強。
但蕭衍也有另一面,他猜疑心重,任人唯親。對於皇室宗親徇私護短,任由其胡作非為。
晚年的蕭衍,沉迷於佛法。將佛教定為國教,大肆興建寺院,勞民傷財!後期蕭衍信佛法已到了痴迷的地步,最後發展到堂堂的皇帝跑去寺院出家當和尚。
國家不可一日無主,大臣們花重金,從寺院將皇帝贖了出來。有過一次之後,蕭衍的荒唐行為沒有收斂,又先後三次出家,最後都是花重金捐給寺院,將皇帝贖回。
在梁武帝後期,佛教文化得到了統治者的支援,一時鼎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描述的就是梁朝處處都是寺廟的情景。
蕭衍除了研究佛法之外,對於傳統的經史子集,也多有研究,同時親自參與編撰修整,對中國文化的傳承和推動起了很大的作用。
此外蕭衍還是個文學愛好者,在沒有當皇帝之前,經常參與文人聚會,吟詩作賦,由於常在竟陵王蕭子良的王府舉行文會,中間比較出名的被稱為“竟陵八友”,蕭衍也是其中之一。
蕭衍創作的七言詩,首開了平、仄交替,讀起來抑揚頓挫,頗為上口。可以說唐詩的七言絕句,就是受到蕭衍的引領和影響,才能達到如此輝煌的高度。
除了這些,蕭衍在書法、繪畫、音律方面都有相當深厚的造詣,且在這些方面,都有自己的獨特創造。
縱觀梁武帝蕭衍一生,文武雙修,武能領兵打仗,決勝疆場。文則無所不精,成就斐然。晚年更是精研佛法,成為佛法大師。
此生驚才絕豔,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皇帝!
-
4 # 於知孚傳統文化
梁武帝蕭衍,作為南北朝時期南梁朝的開國皇帝,人們對其政治才能評說不一,但卻讚揚、歌頌他在中國文化發展上所做出的貢獻。
第一,促進經學的再次發展。自從東漢末年的時候,由於社會戰爭頻繁,朝局動盪,再加上玄學、道教和佛教對於儒學的衝擊,儒學開始逐漸的衰落下去,梁武帝成為統治者之後,重新重視教育發展,根據姚思廉在《梁書·儒林傳序》中記載:“高祖有天下,深愍之,詔求碩學,治五禮,定六律,改鬥歷,正權衡……十數年間,懷經負笈者雲會京師。”由此可知梁武帝又恢復推崇儒學,從而使得經學再次的發展起來。
第二,加快儒釋道三者的融合。在梁武帝統治時期,他認為儒學、道教、佛教三種思想各有千秋,宣傳思想角度和方向雖不相同且存在衝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相互彌補,因而梁武帝成為最先同時學習儒釋道三種思想的人,他加快了三者之間的融合。
唐京兆西明寺釋道宣撰述《廣弘明集》中這樣評價梁武帝:“他提倡三教合一,是在消化基礎上的吸收融合,它為後世學者以儒家為主體、合三教思想為一的繼續具體實踐開闢了道路。”由此可見,當時的學者對於梁武帝宣傳的三教合一的思想評價之高,也充分地展現出梁武帝在推動儒釋道三教合一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第三,文學文化發展興盛。在蕭梁時期,除了經學的復興和發展之外,這一時期的文學也開始發展興盛起來,而梁武帝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他選拔具有文學才華的人才進行獎賞,讓許多官員看到文學對於自己仕途的重要性,都主動學習文學,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
梁武帝還派遣專門的學者對史書典籍進行重新的整理編纂,大量收集各種書籍資料,將其完好地儲存起來。在他的充分帶動之下,梁朝的文學文化更加興盛,他不僅繼承保護了先秦漢魏的傳統華廈文化,還為隋唐文化繁榮奠定了基礎,為中國後世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5 # 七旬一修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有人說梁武帝是個菩薩皇帝,這麼說我比較認同,特別梁武帝對佛教文化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並且影響了近代佛教文化的歷史性效仿及應用,直到如今佛教寺廟每年的水陸法會,都要拜(梁皇寶懺)眾多的佛教弟子們都非常認同,並受益匪淺。在梁武帝執政時代,大興土木,全國性興建寺廟,工程浩大是歷史性,各朝代在佛教貢獻這一塊是不能相比的,梁武帝不光是佛教文化的突出,還有道教,儒學,玄學,都有著發展和推進作用,他大量的收集資料,並且總完整的儲存下來,使後人的文學,文化各方面更加興盛。
梁武帝不光是單獨在佛教方面的突出,而且對其他方面傳統的文化繁榮也奠定了基礎,同時為中國近代文化發展作出了重要的改革和貢獻。
這個梁武帝,蕭衍,雖然是南北朝時期的開國皇帝,但它確實是一位忠實的佛教弟子,他繼位期間改革新法,勤政愛民,自身勤儉節約,廣納廉潔,痛恨官員生活奢靡。並且自己以身作則,把佛教發揚光大,堅持推廣素食主義,發慈悲之心,不殺生,不食眾生肉,從此讓梁朝及漢地政治更加穩固,社會安定,使他統治的國家逐漸富強起來。
可他對佛教情有獨鍾,三次出家莫能如願,不過在梁武帝後期,佛教文化得到了統治者的發展和支援。當時:一時鼎盛,所以留詩為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就是描述當時梁朝處處都是寺廟的景象,由於他精通佛法的研究,是個文武雙修,領兵打仗決勝千里,晚年修得佛法更是精湛,成為一代佛教大師。
他也是中國歷史上比較聞名出色的皇帝,他的“三教”(儒釋道),基於後來統一唐有著直接的推進,梁武帝是六朝時期最有文化基質,與文化素養的皇帝,在佛學,玄學,史學,文學,經學都有很大的建樹。
不但是佛學突出,在政治上也是很有才能的,也為當時的文化促進發展多方面做出了貢獻的,都聽說過達摩祖師與梁武帝的對話吧?
梁武帝與達摩祖師見面時,說風吹,玲動,達摩祖師回答說是心動……梁武帝又問達摩祖師我一生建寺廟無數,不遺餘力地去弘揚佛法有多大功德?而達摩祖師卻說沒有功德!在他們對話中,梁武帝認為話不投機,便生氣送客出門,後來保志禪師回來,一一解釋了達摩祖師的高深見地,梁武帝才知道自己的建地是短淺的,再次派官兵請回達摩祖師,但以晚矣也……。
據說梁武帝養了一隻猴子,很是聰明頑皮,沒有辦法,只好把猴子關進籠子裡,正感當時梁武帝外出處理事物,多天莫歸就把此事忘記了,結果猴子被餓死在籠中,猴子死時,對梁武帝非常嗔恨!梁武帝回來之後一看猴子死了,追悔莫及。
因為猴子在世時經常聽經聞法,功德很大,轉世成王也把梁武帝活活的餓死了,梁武帝知道這猴子轉世叫侯景,這是因果報應,他通佛理,只能預設……。南無阿彌陀佛。
回覆列表
梁武帝是個菩薩皇帝。梁武帝對中國文化的最大貢獻:就是提倡素食。他覺得修慈悲心就不應該殺生吃肉,倡導全天下的出家人共同吃素,中國的素食文化得以發展和弘揚,梁武帝功不可沒。
梁武帝慈悲心的另一個表現就是他讓寶誌和尚編著了《梁皇寶懺》,這也成了佛門最著名的懺法之一,很多大一點的寺院每年的水陸法會,都要拜《梁皇寶懺》。這些都是梁武帝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達摩祖師和梁武帝有一段關於有無功德的對話,對後人教育匪淺。梁武帝問達摩祖師,我齋僧建廟,不遺餘力地弘揚佛法,有多大的功德?達摩祖師回答:沒有功德。達摩祖師的意思很明顯,你做這些善事修的只是福德,是福報。功德是要從心性上下功夫,是開悟覺醒,超脫六道輪迴出三界的修行。所謂功不唐捐,晨鐘暮鼓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迷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