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地黃花26

    在農村辦喪事,公佈喪葬份子禮單是最好最Sunny最恰當不過的事情;隨著現在人們生活的提高,尤其是在紅白事上的份子禮隨的越來越多,喪事隨的禮金就是成千上萬的,我們都是記賬兩份,一份上牆公示於眾一份留於事主,做到賬金相附分文不差,只有這樣才有公信度呢。

  • 2 # l5q72f18品悟人生

    農村死人辦喪事,親朋好友,街坊鄰居都要上禮,七十年代前,因為貧窮,禮很薄,集市上買一二斤豬肉刀頭,七角二一斤,大概也就是一元多錢,再買兩三毛錢的燒紙,擓個籃子,到賬桌前入賬即可。各家各戶基本上一個樣,差別不大。

    八十年代以來,都富裕了,喪事上禮也變了,三代直系親屬,除了大的全供食禮:包括五斤以上的豬肉一塊,還有肥雞子一個,大鯉魚一條,菜蔬瓜果十個盤等,拼滿一桌。還有鞭炮兩掛,澆紙兩捆,供飯前和飯後起殯時行跪拜大禮之用。

    除此之外,三代直系親屬還要上現金禮。因為各家情況不同。現金有幾百元的,也有千元以上的。

    至己朋友,義兄八館一般都是上的現金禮,數額不等。

    街坊鄰里都是根據日常的親疏來往,禮尚往來,該上多少就上多少。數額從原來的三伍元、十元、三十元、五十元、到現在的一百元以上,不斷在升級。

    歷年來,生產隊、本族眷辦喪事,我總是記賬員,每家每戶上了多少禮,一般的記不清楚,特殊的卻記憶尤新

    我們村是個古鎮,全村五千多口人,十五個生產隊,其它十四個隊辦喪事時,有個不成文的規據,喪葬禮單(主要是現金數額),要公佈於眾。唯有我們隊或經我手記的賬,一直沒有公佈。因此也引起了個別人的非議。

    後來,本族眷一個嬸子去世,因為公佈賬單問題,一個上禮較多的年輕人,一定要求公佈,我邊解釋邊反對,由此起了爭執。為了解圍,管事者就另找專人抄寫賬單算了事。在爭執中,他的一句話,就暴露出了公佈賬單的負面影響,他說:“就得公佈,誰叫他上恁少的”!

    那麼,我為什麼不主張和不同意公佈賬單呢?我有以下見解:

    一、親戚朋友、特別是街坊鄰里的相互關係,經濟往來,應該是雙方的隱私,沒有人會在公眾面前輕意或隨便提起。特別是紅白喜事上多少禮的事。即是雙方的隱私,就不宜公佈。

    二、親戚朋友、特別是鄰里之間,雖表面上是一團和氣,為人處事,行為方式卻有很大的差異,有大度的,也而狹隘的;有大方的,也有小氣的。

    在多年記賬的實踐中看到,上禮有出手大方的,也有左顧右盼的,還有覺著上得多啦!偷偷要求退回一部分的。

    可想而知,難道公佈禮單合適嗎?

    三、世間的人情事故,禮尚往來是最基本的人際交往原則,半斤八兩,你來我往,來而不往非理也。紅白喜事的上禮都是遵循這個原則進行的,上多少也體現了雙方的親疏關係程度。

    為了避免有些善絞舌頭的人,撥弄是非,說三道四,禮薄的人,他們內心肯定不願意讓賬單公佈於眾。

    四、就是這些絞舌頭的人,東說張家上禮多因為什麼,西說李家上禮少又因為什麼。總是要撥弄是非,製造矛盾,挑撥鄰里關係。

    所以說公佈喪葬禮單決沒有什麼好處,最終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作為喪事主家,應該認識到這是雙方的隱私,公佈出去可能會產生的危害性。

    這是我個人的見解,有不同見解,請指教!

  • 3 # 阿祺

    個人認為這種做法不太合適。

    禮金這個東西相對來說是比較隱私的,人情隨禮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有的會根據自己的收入狀況,關係親、疏來定隨禮的多少,絕大部分人是有人情往來的,之前你隨禮多少,你家做事的時候還你人情多少,這叫禮尚往來。

    在我們家鄉,正常辦喪事的會請一個專業的管事先生來登記禮單,禮單是封閉式的,先不能拆,用針線穿起來,並在禮包右上方編NO號,在親屬的見證下拆封並記錄金額,並不會張榜公成布。

    你想,若是張榜公佈,隨禮多的還過得去,隨禮少的自然臉上掛不住,有的會被當成茶餘飯後的話題,造成一些不良的影響。

    反正,各個地方的風俗不一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罷了。

  • 4 # 龍井茶葉虎跑水

    都這樣的話,就無話可說了。民間嘛,做法恰不恰當,也就得過且過了,亦沒人深究。這起碼做到了①透明②彰顯,收禮多少,可見其生前為人怎樣?

  • 5 # 盛廣學雜家雜論

    在過去,無論紅白喜事,都要收禮。在收禮的同時,要寫禮單。寫禮單時,還要邊寫邊把寫的內容說出來,俗稱“唱禮單”。

    比如,“同村王家,王老五,送賀禮稻穀一斗,銅錢一百文”!“表兄趙家,趙老二,上賀禮士林布一批,銀元十塊”!等等。

    那時,沒有什麼個人隱私一說,各家各戶的日子,過得怎麼樣,互相之間都知道。有了紅白喜事,大家積極參與,為了辦事透明,就形成了這樣的風格。

    當然,這樣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要“互相攀比”,大家都聽得見,看得見,別人都送了什麼禮?別人的禮有多少?有多大?自己,也不能太寒磣。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滿足了人們的虛榮心。

    今天,時代不同了,人們更講究的是“禮輕情意重”。禮單不但不能唱,也不能公佈。因為,新觀念的基礎是,物資的富足,生活的富裕。人們不再指望透過紅白喜事收禮而一夜致富。相反,如果禮物禮金太重,人們會考慮無法承受,會考慮無法還禮,成為經濟負擔和感情負擔。

    最重要的是,個人隱私問題。我和主人的關係,只是“我和主人的關係”。這種關係,輕重緩急,輕重厚薄,不希望別人知道。這樣,大家才能在平等,平和的氛圍中辦紅白喜事情,才能過好平常的生活。對了,也包括才能保證正常的工作。

  • 6 # 王迎昌

    恰當,農村辦喪事時,有的家庭收的禮錢比較多,若不公佈,有時禮房人收的禮錢搞錯了人都不知道,事後行禮人跟主人家就會產生矛盾,我村就有這一現象,公佈禮單以後,如果把誰的禮錢寫錯了,就可以及時去糾正,免得以後說不清楚。

  • 7 # 聰慧風箏Ml

    本人認為,一是不合法,二是不合理,說白了就是強盜邏輯!國家政策有明確規定,反對大操大辦,鋪張浪費,勤儉持家,勤儉節約。主要是指國家公職人員,政府官員乘機行賄受賄。當前正是疫情防控期間,限制一定的數量和範圍,主要是防止發生疫情。

  • 8 # 佛爺結福

    不管是喜事,還是喪事,都有前來視賀和悼念的人,這些人不是親人便是朋友或鄰居,也會送來祝賀的喜錢和悼孝的財物,當然送禮是根據每個人的實力還有相處情份的深淺送多送少,即使是同胞兄妹,送禮也會是不一樣的,禮輕禮重是另一回事,情比禮重,所以正常情況下,是很難遇到主人或其它人當眾公佈禮單這種不禮貌、不講究的事情,但也有好奇之人,是會關注和自己地位相同,實力差距不大,所送的禮金數額的。

    但也只是看看而已,自己心裡有個數,如今都是各家各戶,各過各的日子,各送各的情,送去多少,以後也可能收回多少,大禮大收,小禮小收,即使當時心裡不舒服,覺得送少了過意不去,那也只是一會功夫的事,畢競送出去了,多了不退,少了不補,誰都不會計較,即使不參加,也沒人當面責備,或者說長道短,要是當著眾人的面公佈哪個送了多少禮,確實做得不妥當,也是得罪人的事情,即便不是主人所為,禮儀的人也該把禮簿和錢款和主人直接交結清楚,避免尷尬的事情出現,出現公佈的情況,有可能是在人少的時候,鬧閒嗑的時候才會發生,視情況和環境說話,這事可大可小,你要計較,就是得罪人的舉動,你若大度,也會一笑而過。

  • 9 # 高冷晚風GK

    這個事情,我認為不應該公開,送多送少都是一份情,但是別人送了禮,到時他家做事你也是要還禮的,送多還多,送少還少沒有什麼。

  • 10 # 奇妙水滴Qi

    本人認為這種做法極為不當。過去都是地主老財有錢有勢的體面人才唱禮單呢。現代人生活好了有錢了,辦喪事也開始大張旗鼓假借風俗之名講排場。

    公佈喪葬禮單的金額不妥其一是耽誤追思會的時間。其二是張三給你了5百塊錢,牛家辦喪事的時候張三給了3百。牛家聽了心裡肯定不爽。以此鬧彆扭。又有什麼意思呢?其三是給坐在大樹下閒來無事的老少婦女們,留下了扯閒話的材料,誰家喪事辦得排場,誰家禮金都收了多少,誰家送的錢多,誰家送的錢少,意義何在?要明白一點,吃進去多少,就得吐出來多少。

    禮單可詳細記錄某人所送金額,做為存根留底,心裡有數就行了,因為禮總是要還的。人都有攀比心理,農村的喪葬事儀越搞越大,所以說沒必要公佈張三李四王二麻子給了多少金額。它起到了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給臉上又貼了多少金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車輛工程和通訊工程專業如何選擇?理科高三畢業對這兩個專業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