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瘋子的號
-
2 # 臣豐
本來想寫欣賞魏文侯,轉念一想,還是更加喜歡趙武靈王,作為弱國的君王,透過軍事變法讓趙國成為後期唯一能與秦國進行軍事抗衡的國家。儘管變法不徹底,後來立儲又感情用事,但是作為領導人來說,其魄力是少有君王能比擬的。
-
3 # 許約
此時最喜歡的君王時秦始皇。
《過秦論》 中“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這段話我在看了七月新番的小說《秦吏》時,心裡面很激動。秦國從秦獻公起中間歷經六代明君至秦始皇,國力日漸強大,最終掃六合而御宇內統一中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王朝。秦始皇的豐功偉績在我看來不應該被他的過所遮蓋,這樣的偉人應得到我們的尊重。
-
4 # 混筆金書
春秋戰國時期,我最喜歡的君王莫過於秦孝公。
秦孝公登位時年僅21歲,但留給他的是一個搖搖欲墜的秦國。登位時憤然喊出的:“諸侯卑秦,醜莫大焉”,時刻鞭策著自己。他一紙“求賢令”引山東世子入秦為仕。同時引來了商鞅,他力排眾議,以商鞅為大良造,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商鞅變法”。他堅定支援的“商鞅變法”,是對秦國最徹底的變法。由於他的堅持,“商鞅變法”才得以實施。
經過“商鞅變法”,他打破了世襲特權,平民也可以經過戰爭獲得爵位;經過“商鞅變法”,他確定了“公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法律治國;經過“商鞅變法”,讓一個岌岌可危的秦國重新煥發出了活力;經過“商鞅變法”,他也得到了一個兵強國盛的秦國。
他收復失地,一雪前恥。使秦國從七國最弱,變為戰國七雄之首。他同時也奠定了秦統七國的基石。
他胸懷大志卻堅韌不拔,他又有大勇又有主見,他既有明睿洞察力,又有待人接物的親和力,他有著正大光明的權謀,他卻沒有那小肚雞腸的機關算盡。這樣的人物不得不讓我佩服,被他的人格,被他的品質所折服。
所以我最喜歡秦孝公了,他是力挽狂瀾的志士,他是搏擊風浪的英雄,他也是時刻為國捐軀的勇士!
-
5 # 戴知秋
春秋戰國時期是一部厚重的歷史。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為了自己的利益,都是各自為政,相互侵吞,連年戰亂。也是故事最多的時代,楚王問鼎周天子的“問鼎中原”;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范蠡計,越王與西施演);伍子胥借吳國復仇,鞭楚王屍;荊軻刺秦王;“孟姜女哭長城”……要說哪一位是明君?哪一位是昏君?還真不好說清楚。都有好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都是為了自己的集團利益。拿秦孝公來說吧,廣納賢才,壯大軍隊,國富民強,中央集權(到現在還延用),統一度量衡,採納“商鞅變法”,不能不說為推動歷史的發展,加快了步伐。但“焚書坑儒”“建長城”,為了自己的利益,勞民傷財,以致於遭萬人唾罵……
-
6 # 左說春秋
關於戰國時期明君多問題,有很多例子,我想應該先簡述下原因。戰國時期諸侯之間的競爭比春秋時期激烈,春秋時主要是大國吞併小國,戰國時矛盾轉向幾個大國圖強爭霸,競爭壓力較前加大,幾個大國爭人才,圖變法,生機勃勃。在面對生存危機形勢下,諸侯大國都在大力改革,求變謀強,各國君都在奮發努力,因而出現許多明君。如秦孝公變法,魏文侯圖治,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楚莊王一鳴驚人等。我主要說一下齊威王納諫故事。
一、威王納諫
齊威王是田和孫子,立位初齊國很弱,政治上仍受田氏代齊影響,屢受鄰國韓、趙、魏等國侵略和壓迫。大臣屢諫不從。立位九年間。荒於政務,熱衷歡樂,國勢日衰。群臣力諫,威王以殺諫相逼。聽不進任何進諫之言。
青年樂師鄒忌擅撫琴,到威王處獻曲。調好琴絃後不彈琴,威王急催快彈。鄒忌說,彈琴樂工就可以,我是樂師,還要先講一下樂理。威王一向只聽琴聲,不問樂理。聽說鄒忌懂樂理,讓鄒忌先講樂理。鄒忌講了一大通配合之理後,告訴威王治樂理同治國,為君主要定旋律,臣下要積極配合,上下同心,協調運作,國家才能強盛,不受外敵侵奪。齊國是一張大琴,君王應該先調理各方,然後國將大治。於是拜鄒忌為相,整頓吏治。
二、活煮貪官
齊威王親理政事後,要朝臣評議地方吏治優劣。朝臣皆稱阿地大夫功勳卓著,指責即墨大夫怠政。威王私下派人觀政兩地,阿大夫治下田地荒蕪,人民外逃,國土讓鄰國侵佔許久也不上報,一味重禮賄賂眾臣;而即墨大夫勵精圖治,開荒蕪,治田陌,人民安居樂業,卻從不巴結朝臣。於是威王召集百官獎懲:獎勵勤於作事的即墨大夫以萬家之邑;對不盡力民政,一味厚禮結交朝臣為之美言的阿城大夫,當眾活煮。並對收受重禮慌報阿大夫政績的身邊大臣以懲罰。這次現場辦公會後,吏治大變。地方官員盡職國事,內政肅然,國力蒸蒸日上。
三、比美悟道
威王用鄒忌後,勵精圖治,國勢日上。讚美之聲不斷,很快又飄飄然,又自以為是,不太喜歡別人的意見。鄒忌發現後,積極進諫。有次鄒忌向威王訴苦:咱們齊國的美男子是徐公,人人皆知。前幾天有門客找我辦事,卻誇我比徐公飄亮。起初我很高興,繼而又懷疑。回家問妻子,妻子也說我比徐公美。再問妾,妾也說我比徐公美。後來親見徐公後,才知自已比不上徐公美。後來醒悟:門客有求於我,說我美過徐公;妻子偏愛於我,也說我美過徐公;至於小妾也說我美過徐公,是因為怕我。
我不過是君王的臣下,尚且如此。你是一國之君,舉國上下,誰不偏愛你?誰不怕你?誰不有求於你?由此看來,做君王受矇蔽的時候最多,受害也最多。
於是齊威王下詔:凡能當面指責我過失的給頭等重獎;書面批評我過失的給二等獎勵;敢在公開場所討論我過失的給三等獎勵。詔令釋出後,朝野好評如潮,紛紛提意見,威王從諫如流,及時糾正了許多失措,實現田齊中興,再現東方強國。燕、趙、韓、魏鄰國稱其賢明,君主們紛紛入齊朝拜,並歸還侵佔土地。
鄒忌與齊威王君臣,一個進諫有術,一個從諫如流。君臣和協,振興田齊,成為歷史佳話。
-
7 # 白玉飛豬671
春秋戰國明君最多,這個提法其實很可商榷。春秋戰國,禮樂崩壞,不自律的、無責任的、不著調的比例更大,之所以“感覺”多,那是因為國家實質上是分裂的,稱孤道寡的多,裡面有那麼幾個靠譜的,勉強算的也出不了30個。這在數百個君王中的比例並不大。
按照《逸周書·諡法解》:照臨四方曰明,譖訴不行曰明。不受蠱惑叫明君,能夠像太陽一樣光照山河社稷百姓叫明。
客觀講,達到這個標準的並不多,即便我們熟知的偉人亦有很大的瑕疵。比如所謂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就是個典型——滑稽可笑有之,荒唐弔詭有之,功業卻沒一星半點。另一個霸主齊桓公晚節不保,任用豎刁,易牙,方開三個人渣,導致自己活活被餓死,蛆蟲都爬出牆外,一代人傑,拯救華夏文明的君主下場這樣悲慘,也許還算不得明君。主持胡服騎射軍事改革的趙武靈王,由於自己極不理性的安排,導致了沙丘之變,論明也許仍差強人意。吳王夫差,也是雄主,酒色之下,做了東郭先生,很可惜。秦穆公一霸西戎,益國十二,但卻不知什麼原因要扶持競爭對手,培養了晉國,死後殺人殉葬開了在春秋時都算曆史的倒車,也不能說完美。
越王勾踐,簡直就是心理扭曲變態的患者,一點都不可愛。
春秋戰國時代多的是荒唐、殘忍、無厘頭式的君主,這倒是比明君多得多,這種例子反而俯拾皆是:
鄭武公陰謀縱容弟弟犯上,實質上是謀殺了段,又公然搶割周王室的麥子自己犯上做亂,敗壞了禮法。
衛宣公簡直就是禽獸不如,先睡了老爹的女人,又睡了本該是兒子的女人,還要謀殺親身兒子,致使另一個親身兒子也慘死這個陰謀當中,說他心如蛇蠍不過分。
晉獻公武功赫赫,卻殺群公子,弄得雞飛狗跳,公室衰微,可鄙。
晉靈公酒色財氣一件不落,整天殺下人,玩彈弓打人,可恥。
陳靈公和大臣一起,聚眾宣淫,自己就死在這事上,可恨,不但可恨還是個重口味。
齊襄公跟親妹妹亂搞,亂倫還要遮醜殺人,殺完人還要滅口,禽獸不如。
楚靈王勒死先王人倫喪盡,奢華無度,名不聊生“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寫的就是這廝。
楚平王兩個字慨括——扒灰,直接引發了吳軍五戰入郢,自己的屍體都被伍子胥打得稀爛,活該。
梁惠王——望之不似人君。魏安釐王,男女通吃,十分沒主張,狂妄自大,一無是處。
燕王噲玩“禪讓”國破家亡,生靈塗炭。趙孝成王——信讒言換掉廉頗40萬趙人被屠殺,邯鄲城內易子而食,折骨為炊,這是造成人間地獄的第一責任人。
楚懷王,史上排名相當靠前的“二貨君王”。一次次被同一個人耍得團團轉,利慾薰心,智小謀大,親愛群小……
秦武王,堂堂君王,不知自愛,偏要去舉鼎,自己把自己弄殘作死。秦昭襄王聽信讒言,殺了秦國幹臣白起,糊塗。
齊泯王,倒驢不倒架,逃難都還要拿腔拿調,其實一點不可憐。
…………
實在數不過來。
而基本做到了讓百姓受益又不受蠱惑的怕也廖廖。也許只有晉文公、楚莊王、晉悼公、魏文侯、趙惠文王、齊威王、秦孝公、楚悼王燕昭王、大致這幾位稱得上“明”。
最後發點議論。中國的歷史,尤其是官方正史,幾乎都是信史,無論多麼骯髒,卑鄙都一一記錄在案,先秦史官更是如此,為什麼,一個制約、警示最高執政者,二是積累社會管理的經驗教訓,與今天我們講管理時談案例是有同樣意味。
中國的歷史我們需要客觀、公正的去看待,有光明、偉大,有齷齪、殘忍。而每個歷史人物都具有多面性,不同的視角當然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但切不可一刀切,想當然,那樣太浮淺。
中國歷史上的偉大人物,不應戴上階級有色鏡去品讀,放你去那個時空,坐上那把椅子,十之八九可能還不如你嘴裡的昏君,即便有所提高,也不該心存狂悖,你比先人多了那麼多案例參考,做得好是應該,做不好是智商太低,情商太賤。
對於我們民族的歷史一定記憶要準,標準要正,價值觀要靠譜,否則即使《二十四史》倒背如流,你也只是個行動硬碟,對你一點意義都沒有。
歷史不可意淫,真相不可強姦。藉此問答,聊剖心跡。
-
8 # 桃花一簇開無主
其實不是春秋戰國出明君最多,而是春秋戰國的國君最多!
正因為春秋戰國的國君如星斗一般,所以我們才從數量上感覺多了,其比例可能還不如漢唐等朝代呢。
戰國七雄出了不少明君,今天和大家一同採擷幾個。
魏文侯魏文侯為姬姓魏氏,名斯。是魏國的開國君主,在位50年,是魏國霸業的開創者。魏國的強盛始於此人,在位期間禮賢下士,重用才人,實施變法,富國強兵。
重用李悝、翟橫、子夏等人,實施變法,改革政治,獎勵耕戰,興修水利,發展封建經濟。後期的吳起楚國變法、商鞅秦國變法都效法於魏。
同時啟用吳起、樂羊、西門豹等將,北滅中山,西開河西,南攻楚國。
魏文侯內修德政,外治武功,成為了戰國開始最強盛的國家的君主,也是一代明君。
還有一個魏文侯的功績,就是從他開始,大量啟用平民階級的人進入了統治階級的行列!
這一點尤其偉大。
趙武靈王三晉十分厲害,就在於他的人才不斷。魏國不用說了,一直是戰華人才輸出大國,
趙國也有名君名將。
趙武靈王是趙國的第六代君主,嬴姓趙氏,名雍,在位三十年。和秦國是一大家子。
趙國是繼魏國之後興起的第二個國家。
趙武靈王最大的功績也是實行變法,任用賢能,富國強兵。
但是他的變法在於軍事方面,主要就是“胡服騎射”。透過改革,趙國的軍事實力大增,北擊匈奴,開闢國土千里,設定了雲中、九原兩郡,又在陰山築趙長城以抵禦胡人。
同時,還吞併中山,扶持燕國。一時間,趙國成為北方最大的國家。
趙武靈王十分應用,還自己化妝為使者深入到秦國刺探。
不過趙國的人才不是魏國強盛,次時的趙國出了肥義之外,現有能人。
這也決定了趙國的強盛不能持續。
秦孝公嬴姓,趙氏,名渠梁。在位23年。
和前面兩位一樣,孝公也是任賢舉能,重用商鞅,實施了最徹底的變法,加強中央集權,獎勵耕織,實施郡縣制,開阡陌,修農渠。
北取河西之地,東攻安邑之城,拓地千里,國力日強,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秦國統一六國,奮六世之餘烈,開於孝公也!
-
9 # 武俠派
主要還是戰國時代的國君比較多並且各國因為經常爆發戰爭,使得各國常常處在生死邊緣,競爭異常激烈,國家為了生存當然更呼喚明君的出現,也是社會環境使然的,一個是基數大,國君多相對出現明君也比較多一點,另一個國際環境,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
如果在戰國時代我最喜歡的國君第一個自然是秦孝公了,任賢用能,無論國內反對勢力有多大仍然咬牙堅持,全力支援商鞅變法,為商鞅變法排除一切障礙,使得商鞅變法能夠取得成功,使得秦國由邊遠窮國弱國逐漸強大起來,從魏國手中收回河西地區,洗刷國家的恥辱,成為戰國最強大的國家,併為最終秦的統一打下堅實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秦孝公堪稱戰國一代偉人。
第二個自然是魏國的開國之君魏文侯,魏文侯接收一個疆土四裂的魏國,為了有效增強魏國的實力,選用賢能,禮賢下士,用人不疑待人真誠,他身後先後聚集大批人才,如李悝,西門豹,樂羊,吳起等出色人才,並且重用李悝對魏國進行變法,開啟了法制社會,對周邊各諸侯中中國產生重要影響,後來秦國的變法就是吸收魏國的變法基礎上進行改革,重視農業發展,使得魏國強大起來,任用吳起組建戰國特種兵魏武卒,成為戰國初期最強的軍隊,任用樂羊滅中山國,任吳起鎮河西並奪取秦國的河西之地,先後擊敗齊楚兩國,極大拓寬魏國的疆域,成為戰國初期最強大的國家,並且魏文侯極為重視教育,開辦學堂,培養大量的人才。
回覆列表
不請自來,我個人喜歡秦軍嬴渠梁,他能在秦國風雨飄搖,行將覆沒的情況下力排眾議執行變法!從而使秦國脫離貧窮一步步變強!使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