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教育的老爸

    學校建在中心街區,其實是和學校的職能屬性有關的,畢竟學校的本質是服務於人民大眾。

    我們經常在政府公告中看到,為了緩解學生上學難的壓力,政府又在某某地方新建了一所學校。我們一查,哦,這地方居住人口多,是得建一所學校了。貢獻大家,我們的思維和政府完全同頻,原因很簡單,政府的各項規劃就來源於調研。比如在一個新小區比較密集的地方,比如在新型農村規劃的聚集點,人口的大量湧入,必然會有大量的學位需求,有些在學校興建時可能並未顯現出它的必要性,但不要懷疑政府的前瞻性,很快就會有大量的學生湧入。學校的興建也給經濟敏感度比較高的人樹立了一個風向標——此地要有大量的、密集的人口入住了。一句話,不是學校建在中心街段,而是一旦有了學校,那麼這個周圍自然就成了中心街段了。

    另一種情況,我們發現大型的開發商在開發樓盤時,往往會重視學校的建設,於是開發商或單獨,或和周邊樓盤開發商聯手和政府商談,在他們開發的附近興建學校。這對於政府和開發商是雙贏的事情,政府解決了學生上學難的問題,開發商則可以以學區房的名義為亮點吸引購房者。這樣以來,一旦樓盤交房,學校開始招生,附近小區的居民就把孩子送到就近的學校就讀,學校當然就成了人流量大的地方了。

    農村情況也是一樣,往往是集市或鄉鎮出現規模比較大的學校,原因很簡單,學校的出現必然以人口的大量聚集為依託,沒有密集的人口怎麼會有那麼多的學生?沒有足夠的學生,學校會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這是非常符合規律的邏輯。

    學校門口人口聚集,對周邊會產生很多影響,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國家也有了足夠重視,也做了很多嘗試,比如我們注意到有些地方開始興建教育園區,把高中階段的學校搬離主城區等。但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年齡小,心理成長和生活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因此政府提出了就近入學的要求。這是對我們孩子的愛護。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祖國的未來,為了孩子,我們多付出一些時間,多一些耐性是可以理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的淚水,什麼時候是感性的?什麼時候是懦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