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啤酒味的辣條蝦
-
2 # 螺旋影片
一般來說在學校裡,老師在黑板上呈現的板書,都是精心構思和設計過的,能體現課堂的教學思路,展示文字脈絡,著重文章重點和中心。往往會抓住老師板書的學生,學習能力都是比較強的。
-
3 # 賞楓亭
作為一名有25年教齡的小學一線語文教師,培養學生做筆記的習慣,是我的工作要點之一。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科如何做筆記,我覺得可以以時間為軸,分別進行:
一、課前——預習鋪墊類筆記
學習新的課文之前,老師一般都會佈置預習作業。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在預習階段,做一些鋪墊型別的筆記,例如:
1、標明自然段的序號;
2、為生字標註拼音、音序等;
3、為生字組詞語;
4、簡要寫下作者介紹或課文背景。
這些內容的筆記一般是在家中完成,孩子可以透過教輔資料、字典詞典、網路搜尋等方式獲得。家長也方便指導和檢查。
二、課中——師生互動類筆記
孩子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聽同學發言的過程中,可以把老師寫在黑板上的板書抄寫在書本上,也可以把老師講解的重點和同學發言的要點記錄在書本頁面的空白處。像我的職業習慣,是規定學生在課本的課題處,抄錄我寫在黑板上的內容。為了方便學生的抄錄,我會根據課題空白處的寬窄,設計自己的教學板書。這些內容的筆記是在學校上課的時候進行。家長還可以根據孩子記錄課堂筆記的情況,推測和評價孩子的聽講狀況。
三、課後——練習鞏固類筆記
每篇課文學完之後,一般都有練習設計,或者作為家庭作業進行佈置。孩子在完成課後練習之前,可以把有關的答題要點先簡要標註在書上,這樣也可以成為課本上的筆記內容。所謂“答題要點”,就是回答題目所需的關鍵詞,其他的連線性的語言不必記錄,因為既沒有時間記,也沒有空白位置寫太多的內容。
清代史學家、思想家章學誠在《章氏遺書》中,有一段講到做讀書筆記:“讀書如不及時做筆記,猶如雨落大海沒有蹤跡。”我不遺餘力地培養學生在語文課上做筆記的習慣,也經常與家長溝通孩子做筆記的情況。我想,透過堅持進行課前預習鋪墊類的筆記、課中師生互動類的筆記和課後練習鞏固類的筆記,孩子的語文學習能力必將有提高。
-
4 # 小學語文李老師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很榮幸來回答這個問題。我贊同題主的說法,現在確實有很多小學生語文書一片空白,他們尚未養成做筆記的習慣,需要老師加以引導。
小學生做課堂筆記,有哪些好處呢?我認為有以下方面:
第一,有利於開發智力“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當小學生記筆記時,雙手要握筆書寫,眼睛要注視黑板、教材,大腦要不停地運轉。調動多種人體器官,可以使身體更加協調,思維處於活躍水平。透過長期的輸入,將使學生的頭腦更靈活,利於開發智力。
第二,集中注意力大多數語文成績好的學生,都善於做課堂筆記。當做筆記時,需要聚精會神地聽課,心思都集中在學習上,觀察老師的神態、肢體動作,從中獲取有用的資訊。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課堂上,才能整理出高質量的筆記。
第三,提升複習效率當每個單元學完之後,開啟課堂筆記,上面的知識系統一目瞭然。透過翻閱課堂筆記,及時查缺補漏,鞏固重難點知識,做到有的放矢。在考試之前,就能做到胸有成竹。
做課堂筆記好處這麼多,那麼語文該如何做筆記呢?
首先,打好生字詞基礎在小學低學段,要把生字詞基礎打好。先要翻到課後生字表,上面有一類字、二類字。一類字是要求會認會寫;二類字則是要求只認不寫。
在書上做筆記時,要把一類字的字音標註上,然後練習筆順、組詞、部首。接著,整理課文中的近義詞、反義詞、特殊格式的詞語。
課文不理解的詞語,可以用聯絡上下文、查字典、翻看教輔資料等方式,將詞語解釋記在課本上。
其次,完成課後習題小學語文每篇課文都有一些習題,這些習題都是課文的重難點內容。應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組織答題思路,將答案有條理地寫在書上。對於一些拓展延伸題,應展開想象、或者結合生活經歷來解答。
再次,概括文章大意對於小學低年級,給課文自然段標上序號。練習給課文劃分段落,將每段的段意以小標題的形式來呈現,並嘗試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最後,整理核心內容對於寓言故事、童話故事、歷史故事類的課文,要把故事的哲理、寓意寫在書上。另外,要概括人物的品質、精神。課文中優美的語句,摘抄在本子上。
一些比喻句、排比句、擬人句,也寫在筆記本上。另外,也可以在課本的旁批,寫寫對一些句子的感受、體會等。
以上就是我對小學語文做筆記的一些看法,不足之處還望多批評指正哦!
-
5 # 阮柒葵
我是那種很懶的學生,小學我沒做過筆記,就是在書店買一本工具書看一看就好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別人都跟我一個樣子
回覆列表
小學生就要做筆記,想想覺得好難。可能孩子都不知道什麼是做筆記,但是小學語文課堂上,老師會要求孩子們跟著老師參與到各個教學環節,或自主思索,或合作探討,或全班交流,用筆來記錄的機會是比較少的。但是,真的一點都不需要記錄筆記了嗎?不,還是需要的。
這裡,我介紹幾種小學語文課堂上做筆記的方法,供你參考。
(1)圈畫式筆記
邊讀邊圈畫,在小學階段需要重點掌握的閱讀方式,在“邊讀邊思考”的基礎上,做一些捕捉文字資訊的閱讀方式。
一般這種圈畫,是老師結合教學過程要求學生做的。等到小學高年級,在預習的時候,就可以進行自主圈畫了,圈畫不是亂塗亂畫,而是帶有目的及原因的。
1、 能夠概括段意或文章內容的關鍵句
2、 體現人物特點的關鍵句
3、 體現文章線索的關鍵詞句
4、 自己特別有感悟的,並可在旁邊進行批註
(2)老師的課堂板書
一般來說,老師在黑板上呈現的板書,都是精心構思和設計過的,能體現課堂的教學思路,展示文字脈絡,著重文章重點和中心。往往會抓住老師板書的學生,學習能力都是比較強的。
但是請注意:不是老師寫一點,學生記一點,而是在整堂課之後,進行記錄。這記錄的過程也是回憶整堂課的時候,同時也幫助孩子縷清思路。
(3)其它需要做記錄的地方
1.老師強調的重點。
2.課本上沒有,老師補充的內容。
3.結合老師講課的內容自己需要加強的部分。
4.對老師講的有疑問之處
以上內容,供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