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淘牛邦

    股票除了K線圖還有很多其他的東西,這裡暫且理解為你說的K線是一個泛指,包括K線、均線、成交量、MACD、KDJ、BOLL等等一系列的指標。

    那麼做股票除了這些東西還有什麼呢?如果像你所說的僅僅看K線圖就夠了,那麼炒股就不會有什麼七虧二平一賺的說法了,股市中風險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影響因素太多了,K線圖所代表的僅僅是技術指標,但是要清楚我們的A股市一個政策市,技術指標固然重要,但絕對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的,只能夠作為參考依據。

    看一隻股票的話F10中就能看出很多資訊公司情況,股東情況,資金情況各個方面這些基本面的資料也是必須要看的,我們做的是投資,並不是為了炒股票而炒股票,公司的業績,和成長性是我們需要去看的。

    還有訊息面的東西,官方給出的訊息公告,國家說的政策內容都會對股票產生重大的影響,一個利好可以讓一支股票迅速漲停,這就是A股政策市的奇葩之處。

    總的來說,炒股並不簡單,不是說看得懂K線圖就能夠炒股的,K線圖是根本但是還有很多輔助性的指標工具,就像上面說的MACD,KDJ等等,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影響因素,基本面,訊息面等都是不能夠忽視的,想要做好股票這些都要隨時關注。

  • 2 # 經典K線

    謝謝邀請!不能簡單的這麼說!還要注意什麼取決於你選擇的投資方式,如你僅僅是進行短線投資,那麼你需要的資訊都已經在K線圖表上表現出來了,你只需要將這些資訊解讀出來就可以了。如果是做中線投資,你可能除了圖表還有對政策導向和企業盈利前景透過某種方式做出判斷。股市中的盈利方式多種多樣,你只需要關注會對你方式產品影響的資訊就夠了!我最看不慣的就是有些散戶根本沒有耐心持有任何一隻股票確天天樂此不疲的關注企業基本面。

  • 3 # 峰海

    股票除了K線圖,還要注意什麼?K線就是蠟燭線,關於K線你認為您看懂了嗎?為何要除了K線圖?K線有單日K線,多日K線,有長期K線組合。那麼不同的K線代表不同的意思,不同的k線組合代表不同意思,K線 本身就體現了很多層意思。百度中可以看到的K線組合有75組,實際我見到 過的最多的k線組合有1750多組。除了k線組合還有K線長期組成的形態,還有K線和均線的關係;纏論中的主要內容就是圍繞K線展開;這本身就是非常複雜的內容了,如果說除了K線,那麼就說明您對K線的認識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境界了。

    K線圖以外,炒股需要關注以下幾方面:

    1、分時圖走勢;

    2、分鐘級別、日線、周線、月線級別、年線級別;

    3、量能、量級、量界;

    4、時間週期,任何事物變化都是在一定時間空間下執行,所有事物變化都有時間規律性;

    5、市場結構;二八分化現象;

    6、市場風口---熱點問題;

    7、國家、國際政策趨勢;

    8、科技發展史、人類發展史;

    9、均線理論,均線變化理論,均線相互關係理論;

    10、位置:position,location。股價的問題很重要;

    以上就是我研究股票的因素;大致分類以下三類,對應大師級別:

    1、技術研究解決短期介入問題; ---------技術大師;

    2、邏輯分析研究背後資金邏輯和主流資金邏輯;以技術研究作為基礎,研究股價執行的深層次因素。 -----------邏輯大師;

    3、境界分析:站在人類發展角度、國家發展角度、社會發展角度、科技發展角度、工業進化角度; 從高角度分析金融市場全貌,不研究技術和邏輯,但是從技術和邏輯入手落地交易。 ------------境界大師

  • 4 # 戊午不惑

    問題太籠統。短線就看k圖,別的不用看。中線也要看k線,看股價位置,基本面看看有何解禁,是否連續虧損,最基本的看一眼就行了。長線,那就要看政策導向。關鍵是心態,其它都是次要的。

  • 5 # 職業交易員

    注意的很多吧,上市公司業績、發展能力、行業發展、政策支援、國家產業支援方向。越來越覺得投資簡單就好,複雜的連自己都搞不懂的都是扯淡,堅信自己的邏輯,你對自己信心越足,越能做好這件事,考慮的越複雜,你的結果越糟糕。

  • 6 # 小馬說券

    k線只能反應一日的股價情況,所以就需要我們綜合多日的k線進行了解,這樣就可以瞭解一個時間區間股價的運動。這個區間運動就是股價趨勢,透過趨勢判定股價走向。

    趨勢確定後,什麼時候買賣又是一個問題,所以就產生了技術指標,一般的技術指標,都是透過多日k線情況計算而來,而這些指標會產生一些技術形態,比如金叉、死叉,透過這些形態就可以指導我們買賣了。

    所以,看k線必須注意股價趨勢和指標形態,這裡建議大家多學一些技術指標,當多指標共振時,操作的成功率會更高。

  • 7 # 任知財經

    股市大學:股票投資學習平臺

    先思考一個問題:假設你回到100年前(即1900年),擁有1萬英鎊,並且你可以一直活到2000年,可以在任何國家、任何市場投資,你將採取什麼樣的投資策略?

    不妨給你一些小小的提示。在風起雲湧的20世紀中,1900年可謂平淡無奇。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統治著世界上最大的帝國,美國的農業人口還佔總人口的42%。歐洲沉浸在繁華和希望之中,日本、德國兵強馬壯,如日初升。那一年,希姆萊、霍梅尼出生,尼采死了。那一年,美國GNP為187億美元,人口7609萬人,其中紐約州726萬人,內華達州只有42335人。

    那一年,中國正在戊戌政變後的嚴冬,慈禧太后圖謀廢光緒立“大阿哥”,利用義和團鬧事,當作和洋人談判的籌碼,結果招來八國聯軍。那一年稍具成就的科技事件是傻瓜相機的問世和巴黎世界博覽會。顯然,站在一百年的任何一個天才,都不可能預測100年內的世事滄桑。今天我們在2007年的開端,同樣無法預知未來100年。那麼,有沒有一種投資策略,可以在無法預測未來的情況下,仍然長期有效呢?

    每當遇到難題,華人的智慧就是去看歷史。從過去的一百年來看,確實存在一種簡單而有效的策略,它不需要複雜的技巧,只需要理性、謙虛和堅持。接下來我引用的很多資料,來自前幾年荷蘭銀行和世界倫敦商學院出的一本小冊子,書名叫《投資收益百年史》,做這件事情的兩個教授,叫Elroy Dimson 和Paul Marsh,他們管自己乾的活叫“金融考古”,從塵封的報紙和古老的記錄中,重新建立自己的資料庫。這些教授可謂功德無量,為我一直以來想寫的這篇文章,提供了一些寶貴的歷史資料。

    不要借錢給政府和銀行

    投資的頭號天敵是通貨膨脹,政府利用它的刀劍槍炮作後盾,用廉價的紙張油墨印刷貨幣,把老百姓口袋裡的真金白銀、真貨實物弄走。如果你把鈔票埋在後院的樹下,那肯定是20世紀最大輸家之一,因為根本無法對抗通貨膨脹。簡單地算筆賬,假如你有1萬元,假如通貨膨脹率是5%,20年以後,其購買力只剩下35.84元;如果通貨膨脹率是10%,那太不幸了,20年以後,你的1萬元血汗錢,購買力只剩12.16元了。

    如果把錢存在銀行收利息,相當於把錢借給銀行,這比埋在後院樹下略強一點,不過,銀行利率常常比長期國債的利率低,那麼,不妨直接看一下投資國債(借錢給政府)在20世紀的收益率。

    先以20世紀國運還算不錯的英國為例。荷蘭銀行/倫敦商學院(ABN AMRO/LBS)長期債券指數,這個指數基本可代表英國長期國債。如果你在1900年初,以1萬英鎊投資於這個指數,到了2000年,它將變成188萬英鎊,按年折算,就是5.4%的年均增長率。聽起來還不錯,是嗎?可是,如果考慮到通貨膨脹,就遠不是這麼回事了。在20世紀的100年裡,英國的零售物價年均增長率是4.1%,用這個物價漲幅去減國債收益,就令人頗為失望人。這100年裡的英國長期國債年均收益率,僅僅是每年賺1.3%。

    長期國債賺得太少,短期國債就更不用講了。如果你在1900年拿1萬英鎊投資,買入英國短期國債,100年後將會變成140萬英鎊,相當於每年5.1%的增長率,扣掉4.1%的通貨膨脹率,僅僅為1%的年收益率。

    20世紀英國的國債投資者,看來收益不佳。其他國家呢?有一項調查研究了12個國家,它們在今天看來,都算是20世紀殘酷的國家間競爭的贏家:美國、英國、日本、義大利、澳洲、加拿大、丹麥、法國、義大利、荷蘭、瑞典、瑞士。如果投資這12個國家的長期國債,年收益率的前三名都是歐洲小國:丹麥 2.7%、瑞典2.3%、瑞士2.1%。小國的百姓有時是幸運的,20世紀沒經歷過那些大國的動盪劫難,沒有一統天下千秋萬代的雄圖壯志,也就逃過了德國、日本狂發貨幣盤剝百姓造成的災難。

    在這12個國家裡,長期國債收益率最差的,就是三個野心勃勃的國家:德國-2.3%;義大利-2.3%;日本-1.5%,全都是負數。更可怕的是,德國的統計資料中,還剔除了1922和1923那災難性的兩年。1923年初,2萬德國馬克可以兌換1美元;10個月後,需要用6300億馬克才能兌換1美元。這種通貨膨脹讓所有的國內債務都一筆勾銷,現金、銀行存款、債權、國債都一文不值,幾乎造成長期國債投資者100%的損失。這三個國家有個共同點,在 20世紀都出過很多雄才大略的梟雄,可惜,梟雄輩出的國度,百姓往往不幸。

    不過,話說回來,這學費也沒白交。因為20世紀上半場吃的虧太大,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對通貨膨脹視如洪水猛獸,至今仍未放鬆警惕。尤其是德國,它在20世紀上半場的通脹是最兇的,結果下半場卻是這12個國家中最低的。物極必反的理論再次起了作用,20世紀下半葉,長期國債收益率最高的幾個國家中,德國、日本均佔前幾名。

    我們從20世紀的歷史課中,學到的第一句話就是:不要借錢給政府,尤其是別借錢給雄心勃勃梟雄輩出的政府,當然更不用借給利息更低的銀行。不過,如果由於愛國感情借錢甚至捐贈給政府,不在我所講的範圍之內。既然是由於愛國,不是為了獲利,當然不算是投資,他們將獲得精神上的豐收。

    享受股票的長期複利

    上帝制造了通貨膨脹這個壞蛋,也留下了股票投資這條活路。20世紀,人類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嘗試了各種社會制度的試驗,造成數以億計人口的非正常死亡,體驗了眩目的繁榮和恐怖的蕭條。在這100年裡經歷了最好的和最壞的時代,風暴過去之後,我們發現,最“安全”的國債,其實是不足以依靠的陷阱;而“高風險”的股票,居然是最好的避難所。假設你在1900年初,將1萬英鎊投資於英國的整體股票(仍然以荷蘭銀行/倫敦商學院指數為標的),100年後它將變成1.6946億英鎊。強調一下,這裡的股票是指“整體市場”的股票,而不是後文將提到的構成指數的成份股(它們的收益遠遠超過整體市場)。

    要提醒一點,在剛才講的股票投資裡,你必須用每次分紅得到的錢,再投資回股票中。拿紅利進行再投資,是這種策略成功的秘密。假如你同樣在1900年初,拿1萬英鎊投資英國股市,但是你把每次分紅都消費掉,用來改善生活,那麼,100年後,它僅僅增長為161萬英鎊,還不到1.6946億英鎊的1%,實在是天壤之別。你把錢投到上市公司裡,犧牲你目前的消費,讓它為社會多創造點價值,上帝會獎勵自制而利他的你。

    巴菲特曾經說,他的投資原則只有兩條,“第一條,不要虧損;第二條,牢牢記住第一條。”事實上,巴菲特所說的,並不是百發百中的股票神射手,而是說,只要保住本金,去享受複利,哪怕是緩慢的複利,都會是最終的贏家。

    即使是從1萬到1.6946億的驚人增長,也只是10.2%的年收益率。20世紀英國整體股票投資的名義收益率,是10.2%;英國長期債券、短期國債分別只有5.4%和5.1%的名義收益率。這項調查中12個國家的股票收益率排名中,前四名是瑞典8.2%、澳洲7.6%、美國6.9%、加拿大 6.4%。殿後的四個國家,雖然在20世紀曾大起大落飽受摧殘,但其股票收益率仍然超過其他工具,德國達到4.4%、日本4.2%、法國4%、義大利 2.7%。這些數字看起來很平常,但是,把它們變得不平常的,是100年的長期複利。

    當年歐洲金融的統治者羅思柴爾德曾說過,“我不知道世界七大奇蹟是什麼,但我知道第八大奇蹟是複利。”如果你今年才25歲,一分錢也沒有,但是,在看我這篇文章的讀者,一般來說,只要稍微省點兒,每年存個1.8萬元,也就是每月存個1500元,應該不算太難,第一年存1.8萬,第二年再存1.8萬,第三年再存1.8萬……,如此堅持不懈,存下來的錢全都用於投資。如果年收益率是10%,你25年後(50歲時)將擁有187萬元,35年後(60歲時)將擁有492萬元;如果年收益率是20%,50歲將擁有878萬元,60歲將擁有5482萬元。你退休時就不用擔心養老金的不足了。

    張志雄主編的《價值》雜誌最近有篇文章,一個署名丁當的作者算了筆賬,1萬元錢,30年算一代人,每年6%的回報,十代人之後(300年後)變成3900億元。假如明朝末年的時候,你有一位曾曾祖爺爺存了1兩銀子,按照每年5%的回報率計算,現值是390億。作者調侃,我們都有明朝的曾曾祖爺爺,但我們都沒有390億。

    可是,你也許會問,通貨膨脹呢?如果發生惡性通貨膨脹,豈不是這些10%、20%的收益率變得微不足道?不用怕,即使發生這種情況,股票仍然是惟一的避風港。比如,德國1923年發生惡性通貨膨脹,但德國股票市場也上漲了300億倍。上帝庇佑了那些在災難中持有股票的人們。

    房地產呢?房地產是否比股票更牢靠呢?錯了,房地產比股票更不“安全”。在華人的印象中,似乎買房買樓總是不會虧的,但我們對房地產市場的經歷實在太短,而且,這一二十年,既趕上了國內的特殊地產牛市,又正好碰上全球房地產的牛市,短期(一二十年仍然屬於短期)的資料,如果拿來作樣本得出所謂規律,是會害死人的。美國的房地產,曾經在100年的時間裡原地踏步,而那段時間美國經濟同樣是在迅速發展。退一步講,即使在房地產的牛市中,地產公司股票的增長,仍然忘記時機,忘記選股,埋頭持有指數基金。

    知道要投資股票只是第一步,如何投資才能成為100年的贏家,又是另一個難題。這個問題的答案,比絕大多數人想象的簡單得多。任何頭腦健康的人,只要具有小學三年級的學歷,經過三分鐘的溝通,就能掌握這項投資策略。

    一般人通常錯誤地認為,股票投資無非兩種策略,一種是聰明地選擇時機,另一種是聰明地選擇股票。其實,這兩條都是歧路,都不能確保你成為100年後的贏家。你恰恰該忘記時機、忘記選股,埋頭持有指數基金(對指數進行跟蹤的基金),然後根本不理會市場如何波動、不理會行業、公司如何變化。也許你也少了很多“觀察、分析、判斷、博弈”的樂趣,不過,人生苦短,與其把時間空耗在這種賭博裡面,不如去做點你愛做的事情吧。

    非常遺憾,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幾乎所有投資書籍,都在教大家怎麼選擇時機、怎麼選擇股票。要想練真功,就得先廢掉原來的武功,把這些邪門外道的內力散去,你應該把這些書籍賣給廢紙回收站,也算對迴圈經濟作點小貢獻。

    妄想發現股票波動的規律、從而判斷買賣時機,這是不可能的。認為自己能夠預測漲跌的人,如果給予他100年的時間,去做這種實驗,惟一的結局就是失敗。在這個混沌的市場,哪怕是絕頂的天才,他們尋求漲跌確定性規律的努力,都以慘敗而告終。對這種時機選擇的努力,馬克"吐溫在《傻瓜爾遜》中寫道,“十月,是投機股市最危險的月份之一,其他危險月份依次是:七月、一月、九月、四月、十一月、五月、三月、六月、十二月、八月和二月。”在南海泡沫中虧損嚴重的牛頓哀嘆:“我能夠計算天體的執行,卻無法想象人類的瘋狂。”統計資料表明,你只有大約10%的機會,猜中市場處於波峰還是波谷,而一次成功的買賣,就需要連續兩次猜中,成功的機率是10%*10%=1%。如果靠這個進行投資,則需要至少十次的成功買賣(在一生中只進行十次買賣,對於很多國內投資者來說已經極少),十次買賣的時機選擇正確率,已經在億分之一以下。我在此張榜通告,如果你真的發現有人能預測股價漲跌,請馬上告訴我,我叫我家娘子一同出來看上帝。

    我的張榜想必無人理睬,大師們哪有時間理這種“無聊事情”,都忙著販賣他們的膏藥呢。現在倒是有很多人真誠地相信,雖然股價漲跌不可預測,但產業和公司的興衰週期,總是可以把握的。其實這也未必。

    1900年,英國的100強股票裡,鐵路業是絕對的老大,佔49%的市值。100年以後,鐵路業股票只佔0.34%的比重;紡織業當時佔5%,百年後變成0%;當時電報電話業只佔2.5%,百年後佔18.4%。而在2000年的100強股票裡,市值佔12.3%的石油天然氣業,1900年僅佔可憐的 0.2%。2000年佔市值11%的製藥業、佔5%的資訊科技業,在1900年更是為零。100年的時間,改變了多少王國、英雄,更何況產業、公司,就算比猜測股價漲跌的勝算略高,但仍遠遠不足以支撐必勝的交易系統,更何況我們談的是“跨越100年的投資策略”。還是那句話,在這個混沌的世界裡,追求確定性的預測,仍然超出了人類理智的極限。任何天才只要作判斷的次數足夠多,一定會向平均數迴歸。哪怕是巴菲特,他已經一再地突破這個“迴歸平均數”的定律。他現在僅僅做了五十年,如果再給他五十年,我相信也難免要向平均數迴歸。如果頭腦繼續保持清醒不出昏招,他的長期業績表現,我覺得會日益接近於指數基金。彼得.林奇的例子更典型,這個七八十年代的偶像級基金經理,在90年代大牛市的開端離開了市場,並且據他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中所講,在2000年左右的大頂峰,開始看好並買入網路股……

    不過,我們得承認,在保持謙虛的前提下,人類的理智仍然是偉大的。雖然沒有完美的答案,但我們有了次優的選擇:指數基金。很多人喜歡把這些概念混淆起來:道瓊斯指數與美國整體股市、恆生指數和香港整體股市、國企指數和H股整體、日經指數和日本股市、金融時報指數和英國股市。弄不清這些指數和市場的本質區別,也是他們找不到正途的原因之一。

    這些指數和各自所在市場的區別,就在於指數有所謂的“適者偏差”和“勝者偏差”。先講“適者偏差”。用通俗的話來講,區別就出在指數的編制方法上面。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指數,從道瓊斯到恆生指數,從金融時報到日經指數,其中的成份股,全都是多年殘酷血拼的倖存者,那些被踢出局的公司,早就已經被剔除出指數。也就是說,指數永遠給你展示市場較為美好的一面。

    “勝者偏差”加重了“適者偏差”的影響,進一步造成指數的“強者恆強”效應。經營管理越好、運勢景氣越好的公司,在指數中的權重就越大。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指責現在的指數,認為大公司股票所佔的權重太大,導致指數的作用“失真”,這種指責並不對。以英國的金融時報指數為例,1900年最大的5家公司所佔比重,高達30%左右,最大的10家公司所佔比重超過50%。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大公司所佔的比重一直在下降,直到90年代才開始反彈,不過,仍然趕不上1900年所佔的比重。無論大公司的權重下降還是上升,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在足夠長的時間內,由於“勝者偏差”和“適者偏差”,指數總是強於整個市場。比如,前文曾講過,假設你在1900年初,將1萬英鎊投資於英國的整體股票(以荷蘭銀行/倫敦商學院指數為標的),100年後它將變成 1.6946億英鎊。但如果你投資的不是整體股票,而是持續投資於《金融時報》100之類的指數,收益將比這個數字大很多很多。

    所以說,現在很多人所抱怨的“賺了指數不賺錢”、“跑不贏指數”,根本就是一個必然現象。指數不等於市場,從長遠來看,指數一定會強於市場整體。隨著基金在市場中的比重增加,當它們本身成為市場時,就會被自己所擊敗。假如有1000家基金構成市場主體,其中一定只有少數基金能夠超越平均數,理解這點並不需要太多的數學知識。而指數基金則不同,由於指數從長期來看必定超越市場,所以,大多數進行“選擇時機、選擇股票”的積極型基金,在長達100年的競爭裡,必定會敗於“無為而治”的指數基金。

    你也許會問,為什麼那些投資書籍、投資學教授、證券分析師、基金經理、理財專家,都沒這樣說呢?老兄,巴菲特不是早就說過了嗎?“永遠不要問你的理髮師需不需要理髮”,人家要是告訴你這一套,豈不是把自己的飯碗全都砸掉了?

    超越100年的投資策略,就是如此簡單,也許會令你震驚而不敢相信。就像《金剛經》形容的那樣,人們聽到簡單的真理時,他的反應往往是“驚怖”。“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亦作如是觀”。《金剛經》從頭到尾,就是在講兩個詞:謙虛和信仰。投資也是如此。可以分享房地產的繁榮。

  • 8 # 大額優惠券100

    K線圖是股價走勢的直觀表現或者說是股價執行的記錄表格,是結果。我們炒股固然要看這個結果,透過它你可以對目前行情一目瞭然。我們很多人都盲目的迷信K線圖,甚至用他來預測後面的走勢,有時貌似很準確,但實際上K線圖並不能給你什麼,除了研究他可以消磨時間。

    比如去年雄安新區那一波,覆盤之後你會發現雄安機率爆出的前5個交易日,相關概念股都走出了連續的陰跌,有多少人能根據K線圖走勢研究出了這是在洗盤騙籌碼呢?等訊息出來了,股價漲了,你再發現就已經晚了。

    那麼炒股應該注意什麼呢?

    可以說要注意的太多了,首先是判斷整個市場的趨勢,是牛市還是熊市,全球經濟,國家經濟發展情況,這是大環境,任何人都不能違背。

    再次就是研究行業板塊,相關行業領域的發展現狀和前景,國家政策傾斜方向,扶持力度等。

    然後就涉及到個股的基本面分析了,公司股本情況,經營業績,管理團隊,市盈率,分紅能力和意願等。

    透過不斷的篩選,減小範圍,最後尋找到值得投資的價值窪地。

    還有市場操作風格也需要注意,有時中小創走強,有時績優藍籌受追捧。這種風格一旦得到持續,就會形成趨勢,你能發現並把握住趨勢,離盈利就不遠了。

    當然,我並不是說K線圖就毫無用處了,絕大數短線操作都是以K線圖及相關指標為主要依據的,只是出錯的機率較大。

  • 9 # 有福自然來

    做股票除了需要看K線,還需要看很多的東西。

    第一,主要是先要有自己的操作模式,找到適合自己的獨立分析系統,培養良好的心態,及時分析研究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判斷。

    第二,單看一個K線是不起作用的,成功率極小。K線和均線之間的關係必須要看;成交量;小週期的分鐘級別和日線、周線、月線、年線。

    第三,對市場熱點的分析,比如,最近熱炒的獨角獸、晶片、人工智慧等等,所有事物變化都有他們的規律性。

    第四,均線的變化,均線和均線之間的相互關係,均線和K線之間的關係。另外,如果你對K線的認識過多或過精,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對以後的判斷會有很多的幫助。以上解答希望你滿意,祝你好運。

  • 10 # 顧崙

    那麼做股票除了這些東西還有什麼呢?如果像你所說的僅僅看K線圖就夠了,那麼炒股就不會有什麼七虧二平一賺的說法了,股市中風險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影響因素太多了,K線圖所代表的僅僅是技術指標,但是要清楚我們的A股市一個政策市,技術指標固然重要,但絕對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的,只能夠作為參考依據。

    看一隻股票的話F10中就能看出很多資訊公司情況,股東情況,資金情況各個方面這些基本面的資料也是必須要看的,我們做的是投資,並不是為了炒股票而炒股票,公司的業績,和成長性是我們需要去看的。

    K線圖以外,炒股需要關注以下幾方面:

    1、分時圖走勢;

    2、分鐘級別、日線、周線、月線級別、年線級別;

    3、量能、量級、量界;

    4、時間週期,任何事物變化都是在一定時間空間下執行,所有事物變化都有時間規律性;

    5、市場結構;二八分化現象;

    6、市場風口---熱點問題;

    7、國家、國際政策趨勢;

    8、科技發展史、人類發展史;

    9、均線理論,均線變化理論,均線相互關係理論;

    10、位置:position,location。股價的問題很重要;

    對於底部反彈個股一波拉昇後的回踩,本人給大家講過要注意回踩階段的量與勢,量能持續萎縮,趨勢在回踩至支撐企穩,那麼此股後期定有一波反彈主勝浪,上面的哈投股份是不是如此,30號盤中選出,隨後一路大漲,今天更是漲停,你有沒有抓住?恭喜本人的粉絲及時進場佈局!

    目前這種行情,很多底部個股都是走出類似行情,就如股價在回踩至5日時,本人選出講解的海泰發展,目前已經成功上漲50%,這就是本人粉絲能夠把握到的利潤,你想不想抓!

    本人一直在講思路,講技巧,就是為了提高朋友們的選股和操作能力,更好的適應股市!像九有股份、南風股份這樣的短期爆發牛股,本人在選股文章會持續講解,又到了每日競猜時刻,看下面這隻股能不能如上面一樣走出短線行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為瀕臨滅絕的動物捐了十五億,但大部分的人都譴責她應該給國防和窮人捐,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