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冰箱裡的燜子
-
2 # 經典守望者
不同時期計程車兵待遇是不同的。在秦漢時期,軍事制度相對比較原始,防備西北邊境主要靠的是戍卒,當時的漢朝男人都要服兵役,一部分就是要到邊境地區去當戍卒,進行一部分的防守工作。他們是不領錢的,但是國家保證他們的日常糧食和一應副食品的供給。根據地下出土材料可知,西漢時期的戍卒每月可以領到三石三鬥三升左右的粟米,麥最少是一石九鬥三升左右,每個人一個月三升鹽。蔬菜當中有韭、葵、蔥、姜、薺等。肉食品的供應也比較充足,有肉、脂(肥肉或者葷油)、內臟等。戍卒也是可以攜帶家屬的,她們的待遇與戍卒相同,她們的生活物資和日常用品也是由國家負責提供,包括了糧食、衣物、日用器具等。所以說,在西漢時期的人當兵是可以養家餬口的。因為在一個商品經濟並不發達的時代,實物往往比金錢更加重要,可以保證基本的日常生活和生存質量。
到了南北朝時期,府兵制開始漸漸推行開來,戰時為兵,平時為民的府兵可以負責自己的日常開支,戰時國家負責後勤保障,也是不拿工資的。到了唐玄宗時,軍隊開始轉為募兵制,就開始出現軍餉了。宋代禁軍的薪水每年大約45貫,廂軍大約30貫一年。清代八旗每個士兵月俸6兩銀子。基本上都是可以養家餬口的。
在國家統一時期,士兵的待遇一般是沒有分裂時期好。因為在和平時期保有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是非常消耗國力的。而且,和平時期國家並不需要軍隊向外征戰,自然會有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情況存在。而分裂時期由於戰爭頻率較高,士兵的地位也非常重要,所以在征戰過程中待遇也很高。甚至一度出現過僱傭兵的情況,乃至北魏時期甚至默許士兵搶掠財物而不制止。因而說,士兵的生計應該長期以來就是處於滿足基本生活條件的水平線上,有時甚至要靠特殊手段才能得到待遇的提升。只有當上了軍官乃至於高階軍官,生活條件才會大幅度改善。
-
3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這個要看時代和民族,農耕民族普遍給軍人工資,工資也僅僅是能夠養家餬口。戰國和秦漢時代,打仗就是一種義務,華人在那時要自帶乾糧為國參戰,國家提供一部分裝備和補給,但衣服都需要士兵自己家裡出錢。秦漢徵兵制度下所有男性公民都要為國家參戰,每人都要服兵役兩年,漢朝不服兵役的人家每年要交200多文錢付給士兵。府兵制度下。士兵為國賣命,他們會分到土地。這些制度只適合於農耕區域的征戰,因為只有奪取儘可能多的土地才能分給士兵,才能讓他們滿意。募兵制度下,農耕民族才會給士兵金錢工資。服務民族和早期的“蠻族”,基本上都是民兵制度,他們自帶乾糧為部族作戰,只有少量精銳可以在首領身邊分享戰利品。
回覆列表
中國古代是“兵民合一”,平時是老百姓,需要你打仗了你就得去服兵役或者徭役,甚至自備糧食。當然打贏了會有軍功,有賞賜也有戰利品。不打仗了在回家種地。
全民皆兵制。春秋戰國時期,基本上是全民皆兵,王讓你去打仗你就得去,也是自備糧食,武器國家分配。
然後是軍戶制,就是把軍籍與民籍分開,列入軍戶籍的人家世世代代要出人當兵,而民戶則只納租調,不用服兵役。中國歷史上採用這一制度的大體上是南北朝、隋、唐、明。
如果說常備軍,一般指的是“禁軍”,宋朝開始的正規軍。從各地招募,或從廂軍、鄉兵中選拔,由中央政府直接掌握,分隸三衙。除防守京師外,並分番調戍各地,使將不得專其兵。每發一兵,均須樞密院頒發兵符。國家法軍餉,猶豫宋朝既有禁軍又有湘軍,數量龐大的軍隊給國家造成很大的財政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