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呀呀呱呱咕嚕咕嚕

    確實,時代的車輪在前進,我們的年齡也在增長,現在的過年遠遠沒有以前來的熱鬧,我想這不僅僅是由於生活條件和經濟水平的原因,還因為我們的心態隨著年齡在變化。

    小的時候,農村的物質相對匱乏,而且經濟條件差,平時生活都是以蔬菜為主,零食也少,不可能天天吃到有油水的東西。每到過年,家家都做雞鴨魚肉,相比平時的飲食要強得多。所以大家都盼著過年能吃到好吃的東西。除了吃的,過年的時候孩子們可以聚到一起放煙花爆竹,特別熱鬧,也很開心。但是現如今,生活水平提上來了,我們不用盼著過年才能吃頓好的,人們的血壓血糖膽固醇都普遍升高,過年時的大魚大肉反倒成了一種負擔。而且現今好多地方為了環保會限制或禁止燃放煙火爆竹,也少了不少氣氛。

    隨著年歲的增長,對人對事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對生活也有了更多的需要。以前過年大家都很輕鬆,而且在農村也不會有太多的工作要考慮,過年的時候就是全家在一起開開心心的團圓、熱鬧。而如今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不僅是來自自己工作、生活上的壓力,還有一部分來自親朋好友的壓力。原本快樂的新年搞成了批判大會。大家會評價你的工作、感情,方方面面,然後拿你和別人比較,以自以為正確的價值觀教育你,有時候都會變成一種逼迫。這就使得年輕人不願意與親人團聚,慢慢的增加了相互之間的距離,也就導致新年越來越形式化。

  • 2 # 農業小胖

    你好,這件事我是這樣認為的:

    在以前過年的時候,年味十分的足。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然後走親串友,吃年夜飯,守歲,長輩給晚輩紅包。以及貼對聯等。但是現在似乎年味越來越淡了。

    我認為有以下的幾個原因:

    第一,現在農村的人少了,過年的時候,能夠回家的人也少了。前兩天看了一個報道,孩子兩年多沒有見過父母,聽親戚們說他的父母在另一個省市打工,孩子穿進車下面,把孩子帶到他父母所在的城市,最後在檢查站發現了孩子。可見現在的人,就是平常在城市打工,就是在過年的時候也很難抽出時間回家。也許是工作的壓力,也許是沒有休假,也許是其他的原因。但是這在有些地方已近成了普遍的現象。沒有人回去,那麼自然樂趣以及年味就會少很多。

    第二,以前村裡沒有那麼多電視,網路也不發達,所以很多人選擇出來聊天,小孩出去放炮,到處跑。而現在,農村人也是人手一部手機,天天的上網玩遊戲,有的家庭還裝了電腦。還有就是現在每天人們都可以在網上看到各式各樣的表演,大家都習以為常。家庭中,過年的時候少了一幕邊吃年夜飯,邊一起看春晚。

    第三,現在得農村條件也好了,大家都是吃的好的穿的好的,自然對於過節沒有了太多的期望。

    第四:現在的節日太多了。近幾年對於外國的鬼節、聖誕節、情人節的追隨也很多。

  • 3 # 琵琶嘴

    我做點補充

    回答於下:

    一,過去貧窮,人們特別是孩子們貪圖一吃,盼著過年。如今這生活賽過當年老財,想吃啥有啥,追求轉移,對過年己無所謂。人有新的追求,對老式的過年少了興致。

    二,農村年輕人%90以上在外,不少買房安家在城,村裡所剩無幾,靠老人是熱鬧不起來的。年輕人的趨勢是把農村老人接到城裡過年,認為這樣簡單省事。熱鬧夲是人創造的。少了年輕人,熱鬧起不來。

    三,過去,農村人基夲長在農村。春節正是農閒,有時間,有精力搞.民間娛樂社火之類。改革開放,人進城創業做事,有紀律,有效益,時間觀念大增,思想裡對過年視為應咐差使,急急待客走親,不幾曰回城了事。有說是沒時間耍熱鬧,有說是划不來耍熱鬧。

    四社會好了,民生好了,人的愛好變了,愛好多了,昔日的春節熱鬧己不在話下。比如說寧可玩幾天麻將,寧可看幾天電視,寧可耍幾天手機,也無興趣參與別個熱鬧。應該說,家家戶戶的網路,電視,替換了農村古 式傳統的熱鬧。

    五,春節的熱鬧,基本是自發的,還是離不開組織領導。昔日,村裡真有無私的愛好者,無私牽頭,群眾也無私的響應。當今,這樣的頭人和群眾都少了。原因是,如今的熱鬧小耍不行,大耍要錢,錢要靠自願,人要靠主動。

  • 4 # LM207674184

    我從小生活在農村,長大後一直在外地打工,父母在農村老家,每年必須回家過春節,我們70年代出生的人對這問題有發言權,個人認為農村沒有以前熱鬧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很多,70年代想吃上一頓肉那是很難的,除非逢年過節那幾天能吃飽、吃好,過年了能穿上新衣服、新鞋也是一種期盼。現在每天大魚大肉都吃膩了,小時候是為吃飯而發愁,現在是想吃什麼而發愁。現在的孩子誰穿過有補丁的衣服,誰穿過媽媽親手納的千層底布鞋?那是凝聚著媽媽一針一線的愛。過年了,小的時候父母長輩能給幾分錢壓歲錢那叫一個開心,可以用“欣喜如狂”來表示,現在父母動輒給幾百上千的壓歲錢,也是習以為常,沒有任何的期盼和激動,因為平常兜裡就沒有缺過錢;

    第二人情關係的改變,以前人們沒有機會出去打工,全部呆在一個村子裡,和睦相處,沒有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大家都是一樣的窮,過年期間互相拜年、互相串門是一種樂趣,過年拜年整個村裡跑遍了,給所有長輩拜年,那叫一個其樂融融,現在呢?隔壁鄰居都不來往,農村人外出打工,年輕人互相陌生,沒有拜年這一說,見面很冷漠,除非是親戚朋友,還有那時候人拜年全部是走路,鄉村土路上人流不斷,非常熱鬧,現在呢?小賣部買瓶醬油都要開車去,沒有人情往來了;

    第三現代化的產品導致人際關係疏遠,小的時候最熱鬧的是一到冬季農閒的時候,村村(那個時候叫生產隊)排練文藝演出,春節期間十里八鄉互相串演,那就一個熱鬧,既做了正能量的宣傳,又增強了人們的娛樂生活,還提高和豐富了年輕人的才藝。再看看現在,電視也沒有幾個人看了,天天玩的就是手機~電腦~網路,唯一娛樂活動可能就是一個春節晚會了,但是網路和媒體到處就是說春節晚會如何不好看,不是不好看而是人的選擇性廣了,天天就是上網玩遊戲、聊天還有搶紅包,還有就是賭博。

    所以現在過年沒有以前熱鬧,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氣氛、眼界不同,決定了觀點的轉變,是大氣候和每個人心態的變化造成的。

  • 5 # 行在甘肅

    這個問題很簡單,國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我是93年的,我記得小時候條件非常差,上一年級的時候冬天大家臉凍得通紅,經常手腳都生凍瘡,還流行把家裡熬得米湯帶到學校去,根本沒喝過什麼像樣的飲料,知道六年級,我們有同學穿的布鞋還漏出大拇腳趾頭。那時候過年真的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日子,可以遲到平時吃不到的,喝到平時喝不到的,還有壓歲錢,我們那邊條件不是很好,有一年我拿了三百多塊的壓歲錢讓我高興得不得了,雖然最後都交給了老媽……那個時代的孩子特別多,很多大孩子,像我們這種小孩比較少,國家那幾年計劃生育很嚴格。過年了大家都聚在一起玩玻璃球,打牌,很歡樂。

    現在不一樣了,我上初中的時候,我妹上的小學,你可以明顯看出短短几年時間發生的變化,她不用再穿媽媽做的布鞋,可以有很多的零食,平時過的日子可能就是我同年齡過年過的日子,這樣過年和普通日子就基本上沒什麼差距了。而且網際網路的普及,讓大家平時聯絡也都十分平常了,過年似的團聚也就沒有太久分離的味道。所以,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我覺得這是主要原因。

    還有就是90後長大了,當你長大後,本來就是孤獨的,在城市裡燈紅酒綠多了,回到家裡樸素團圓的生活可能反而失去了熱鬧感。我心態上比較偏傳統,我覺得過年的風味還在,我可以見到很多思念的人,可以和朋友盡情暢飲。我覺得不是年味變淡了,而是大家平時的“年味”變濃了。

  • 6 # 冷太陽FELIX

    應該說不僅僅只是農村沒有以前過年熱鬧了,城市裡也一樣沒有了以前的年味,也經常回憶和懷念小時候過年的光景,細細想來其實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物質生活的改善。曾經的年代很多人家可能也就過個年才能吃得了一頓肉,不會像現在平常都是想吃啥就買啥的,那時候的孩子也就過年的時候會有各種零食吃,有新衣服穿,而其實大人也是一樣,所以啊,過年的時候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的是開心,快樂和滿足,東家跑,西家串的。

    二,家庭成員結構的變化。曾經的計劃生育,讓後面的家庭成員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有幾個家庭不是三姑六舅的叔叔伯姨的,一到了過年你來我家,我往你家,滿滿的一大家子人,好不熱鬧,看看現在,即使全部聚一起,又還有多少親戚呢。

    三,人情的淡薄。曾經的親情,那是純真的,沒有攀比,沒有爾虞我詐,大家過年在一起,就是嘮嘮嗑,就是噓寒問暖,喝喝酒,吃吃飯,沒有誰誰誰買了房,沒有誰誰誰買了車,沒有誰誰家孩子上了那個重點學校,也沒有誰誰誰做生意賺了多少錢。。。。

    四,勞動方式的轉變。以前大部分農村都是以種地為主,閒暇之餘外出乾點副業賺點錢。一到年關了也就都回到家了,辦足年貨以供迎接新年到來的親朋好友。可看看現在,幾乎都是外出經商打工,刨去回家離家的路上時間,能在家裡待上一個禮拜的就謝天謝地了,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各方面的壓力也使得大多數人沒有那麼安靜的心來好好陪家人過個歡樂年!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不忘初心,適當的停留下匆匆的腳步,給身體一個緩解的餘地,給心一個稍作停留的港灣!

  • 7 # 一石一木1

    我要說的是不一樣的感受,這些年我都是在南方城裡過的春節,親戚朋友又少,確實沒有一點年味,又不許燃放煙花鞭炮,感覺一點過年的氣氛都沒有,而且很多農村打工做生意的人都回老家去了,城裡一下變得空蕩蕩的非常冷靜。但是去年春節我們舉家都回北方農村老家過年,又趕上親戚辦喜事,現在婚慶都安排在春節,那天敲鑼打鼓鞭炮齊鳴,酒席間推杯換盞高談闊論,倍感溫馨,熱鬧非凡。大夥在室外圍著一大堆木柴火烤火抽菸說鬧,火光映襯著周圍這些蒼老熟悉而又久違的面孔,耳邊不時傳來孩子們雪地裡的鞭炮聲,此情此景一下就找回當年的過年的感覺來。還是家鄉好啊!都市的繁華改變不了我對故鄉的眷戀,畢竟根就在這片生養自己的故土上,那份濃濃的鄉情也只有在這春節短暫的歡聚中得以重溫。

    春節,雖然在各種攀比中變得沒有人情味了,也在每一年的他鄉簡訊問侯中變得沒有年味了,但在我們心中永遠保持著對年的那份期盼和回憶,今年春節,我還是要放下手上的一切事,帶著家人跟隨高速路上的遷徙大軍,不管有錢無錢,也得回家過年!

  • 8 # 丫的籃球夢

    這個問題我是很有感受,小的時候盼著過年,盼著穿新衣服,去拜年賺糖果,盼著拿壓歲錢。

    我也在想是不是因為我們長大了,對年的感覺沒有孩提時代濃烈,習慣了予取予求,不再有那種得不到的期盼感。

    不僅如此,隨著社會發展,農村也在漸漸失去部落文化,孩時的玩伴有多久不見了,鄰居家的大門鎖都生鏽了,除了過年那幾天,平日裡農村也是人極少的,外出打工一年到頭,人們之間的交流少了,冷清了。

    年文化的取消,關於拜年的習俗,我個人是很認同的,但是隨著政策相繼取消,大年初一早起拜年的習俗正在漸漸解體,人們之間的那種特殊互動少了,特殊情懷也沒有了。

    鞭炮文化的管控,使得最有節日特色的鞭炮聲也熄火了,整個冬天只剩下了冷,和安靜。

    年文化遺產,正在遠離我們的生活。

  • 9 # 喜歡說三道四

    現在的農村,受改革開放的影響,很多人都選擇外出打工,比呆在農村收入更好。經過幾年幾十年的打拼,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年輕人都不願再回到農村生活,選擇在城市買房,成為城裡人,有能力的,還把父母一起接到城裡。那些繼續堅守在農村生活的中年人,也盡力把小孩送到外面讀書,所以,現在的農村,除了一部分留守兒童,就是孤寡老人,可以想象,現在即便過年的時候也是冷冷清清。回想改革開放以前,農村可熱鬧了,家家戶戶,老老小小,齊聚一堂,走家串戶,歡聲笑語,大家都盼望過年。唉,今非昔比。

  • 10 # 有書共讀

    現在農村過年沒有以前熱鬧了,最基本的原因是社會經濟發展了,現在大家上街兩趟什麼都能買齊。

    農村人年底不用忙著做各種年貨吃食了,也就沒那麼熱鬧了,年味也淡了。

    小時候,農曆11月底媽媽們就要開始準備過年吃的膨糕、芝麻片,這也是農村小孩一年的零食。先選大晴天,把糯米蒸成飯,一半染上食用紅色素,再曬成一粒粒的飯幹。

    年味就從這谷坪上一半紅一半白的曬米飯中拉開了序幕。媽媽們在席子上把成團的飯搓開,孩子們則把想來偷吃的雞趕得遠遠的。

    第二個要做的是精選麥粒,裝在墊了一層布的籃子裡浸泡、灑水發芽。當麥粒全部長出1cm左右的小綠芽時,每天提著籃子到井裡泡一遍水就成了家中半大孩子的任務。每天早上水井邊可熱鬧了。

    綠油油的麥牙長到十幾釐米,可以蒸糯米飯煮麥芽糖了。等我們起床,看到廚子裡媽好盛好的糯米飯想吃,媽媽說吃完了等會甜甜的糖稀拌飯就沒有份了。

    於是我們幾個就圍在灶臺邊看著一大鍋的米飯慢慢發酵,越來越少,午飯後甜香味開始瀰漫開來,過濾掉麥芽渣,我們終於吃上了美味香甜的麥芽糖泡飯。稀糖從一大鍋熬到傍晚變成濃濃的一缽頭,媽媽才可以休息。

    再後來爆炒穀粒變成米花,再用洗乾淨的粗沙子炒前面曬乾的飯粒,炒糕皮各一籮筐、炒少量花生,炒豆子、炒芝麻,兩三家互相幫忙,一家要炒一天。

    第二天再把麥芽糖和這些炒好的放鍋裡按比例混合,一鍋一篩,要做好幾篩,熬糖、攪拌、擠壓、踩踏結實,切片、裝箱,又忙碌一天。

    孩子們最喜歡這個忙碌了,總是興高釆列的奉命去給親朋送上一些,老遠就喊開了:舅婆,我家芝麻片做好了,媽媽叫我拿一點給你嚐嚐!

    你家兩天他家兩天,整個臘月,村巷裡都是幸福的甜香味,更是濃濃的年味!

    膨糕做完,媽媽們才能鬆一口氣,孩子們解饞的零食有了著落。大家開始洗洗刷刷,小溪邊又熱鬧起來了。

    在臘月,爸爸們要上山挖冬筍,或想辦法弄點其他山貨賣了換錢給孩子買新衣服。

    男人們還有一件必做的事是用石臼打白粿,炒白粿可是正月裡待客必備的。也是幾家合作每家打一天,打好搓成條狀或餅狀,冷卻幾天後泡水裡能吃到來年清明。

    臘月二十八,磨米漿,蒸年糕;二十九磨豆子,做豆腐,殺雞鴨。還沒過年,孩子們已各家美味吃了個遍,大家也已熱鬧了一個多月。

    現在農村,除了年糕大部分人家有蒸,白粿拿米去專門的加工處加工,其他都上街買。街上零食糖果品種豐富,大家口袋裡錢也多了,都願意多花些錢買,不願意自己做,於是年前的熱鬧沒有了。

    現在農村常住人口少,在外打工的多,很多人年底二十六以後才回家。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在縣城買了房子,把父母接去過年了。

    以前一大家子熱熱鬧鬧圍一起看春晚,現在坐面對面安安靜靜,各自在手機上搶紅包。這樣除夕也不熱鬧了。

    到了正月拜年,以前路上都是走親戚的,一天走一家去拜年,互相吃十幾天,家家戶戶賓朋滿座。現在開個車一路拜年,一家坐十幾分鍾,一兩天就走了個遍,還時不時碰到唱空誠計的。

    到初六就有人動身去打工了,所以正月拜年也不熱鬧了。

    還有,熱鬧的主力軍——孩子也變了。

    以前孩子多,哪裡鞭炮聲一響,就跑來一群孩子撿鞭炮,放鞭炮。到處都是孩子們嘰嘰喳喳的聲音。現在不僅孩子少,孩子還愛宅家裡看動畫片,玩手機。少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怎麼能熱鬧呢?

    很多人懷念以前的年味和以前過年的熱鬧勁,但是真讓你回到從前那種生活,你願意嗎?大家早習慣了天天過年似的生活,再回到一年中只有過年那幾天是好日子的生活,誰願意?

    不願意又想熱鬧,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改變的是——放下手機!陪你的家人熱熱鬧鬧過年!

  • 11 # 跑的快

    農村的老百姓現在的條件也好了,以前只有過年才能吃到的各種好吃的現在每天都能吃到。過年的話題最多的就是都說現在過年沒什麼意思了。原來孩子們盼過年是因為可以穿新衣,拿紅包,放鞭炮,現在這些東西都沒有手機電腦對他們的吸引力大。

  • 12 # 資深媒體人張子保

    年初一,在家一天,是拜鄉年的。早晨起來霧很大,擋不住村子人們熱鬧的氣氛。我十七年未回故鄉,給村子裡的長輩拜年,村東頭,村西頭跑,雖然天寒地凍,但幾家下來,身子骨也就熱騰了起來。初二拜舅家,初三拜丈母孃,大姐、二姐聽說我回來了,大新年拉著外甥和外甥女來看我的媽,<其實來看我老闆的》紅包每人300元。家裡的年也拜完了,大姐、二姐家我也走了一遍。雖然有點累,但感覺很痛快和舒適。初六,村子裡不少年輕人紛紛背起行囊,開始一年的打工生活。留在家裡的,也忙了起來,原先熱鬧的村子,顯得安靜了很多。所依沒有以前熱鬧了!

  • 13 # 陳哥影音

    確實是這樣,現在的年是越過越小了,找不到過年的感覺,甚至還有點煩。兒童時期一年之中不知道問媽媽幾次;‘快過年了嗎’,‘啥時候過年呢?’,總覺得過年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候。一進臘月就有辦喜事的,給新郎打紅旗呀,陪新郎給客人敬酒呀,鬧洞房呀。過了臘月十五,年味就更濃了,殺豬·煮肉做豆腐·陪媽媽蒸年糕。準備好多年貨,忙的不可開交。儘管很累,心裡還特別高興。過了大年初一還要去姥姥家走親,姥姥給我們特別好吃的紅棗,給壓歲錢,姥姥家是我兒童時期的樂園,到現在還時常回想起那時的美好時光。晚上就和小夥伴去村外看戲,戲演的啥是一知半解,只看見紅的綠的出來進去。戲臺下面可謂是人山人海,比現在的廟會人還多。也有賣小吃的,大麻花是我的最愛,每次都得買上一個,吃起來比現在的肉還香,吃完舌頭伸得老長,還得把手指頭舔一遍。現在不行了,真的沒以前熱鬧了。

    現在的人們生活方式改變了,年前不再去準備那麼多年貨了,平時去超市也什麼都能買的,生活方式簡單化了。其實熱鬧的氣氛也是在忙碌中產生的。

    傳統習慣的改變也帶走了不少的熱鬧氣氛。過去人們辦喜事都定在年前,那時候天冷,買的東西好儲存,當時沒有冰箱嗎,時間也是最充足的。現在人們辦喜事多數都定在5·1或是國慶節,時間轉移了。

    科學在快速發展當然是好事,但也使一些熱鬧的場面消失了。電視·手機·電腦上邊什麼都有,誰還到外邊去看戲·看電影呢,絕對沒有在家裡做在沙發上看好。

    社會發展的腳步在加快,人們生活壓力在加大,也使人們失去了過年的心情,一些老闆年前的事很多,什麼給工人發工資呀,去找帳呀。有的一到年底乾脆不在家呆了,到外邊去躲清閒,從 思想上來說就感覺不到過年的快樂。

    我相信用不了幾年,濃濃的年味還會回到大家身邊,我們的生活會更加豐富多彩。

    說得不好,粗略談點本人的感悟,願與大家共勉。喜歡的別忘了關注呀。

  • 14 # 今天可安好

    就在這樣一個晚上,在一年走到七月份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過年,有突然想到了這個內心的困惑。

    很多時候我也像很多人一樣走這樣的錯覺,這過年的感覺怎麼越來越談?怎麼再也找不到曾經那樣熱鬧,美麗幸福的過年滋味。 我睡不著覺,我突然很想馬上明白這個問題。

    我在想到底是不是過年真的沒有了感覺,真的失去了往年昔日的那種氛圍。

    我叫醒了熟睡的兒子,我問他孩子你最喜歡什麼季節,最期盼什麼?小孩子半睡半醒中毫不猶豫的告訴我,我喜歡冬天爸爸,我喜歡過年,我喜歡熱鬧的感覺,說完好像想起了什麼開心的事一樣,居然舔了一下嘴唇有悠悠然進入了夢鄉。

    看著熟睡中的孩子,我突然間彷彿看到了自己。曾幾何時,在我像他這個年齡的時候,我也是這樣回答的,我喜歡冬天,我喜歡過年。

    猛然間彷彿醒悟了一樣,過年的感覺和氛圍和所帶來的快樂其實都還是一樣的,都依然一如往常。只是我們已經長大了,我們已經老了,世俗的薰染,成長的拋棄,讓我們一點點,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這種快樂。

    在成長的道路上,在生活的壓力,我們火摺子主動或者被動的扔掉了拋棄了那些本該屬於我們內心深處最單純,最直接的快樂。 我們開始變得不在滿足,我們胃口大了,我們見識多了,於是我們的心也開始變得複雜。

    我們忘記了年少時候的夢想,我們拋棄了人之初上天賦予每個人最基本的善良。我們開始追求金錢,追求物質和私慾的滿足,開始越來越多的用自己的眼光和態度去對待這個時間,對待生命中遇到的人,對待可憐的自己。

    我記得小時候爸媽給我的新衣服,那個時候衣服無關於價格,無關於牌子,衣服只是爸媽給我的禮物,給我新年時候的祝福。

    我回憶小時候過年父母給的壓歲錢,二元三元,總之是不會超過10元的。我把這些錢,整整齊齊的放好,我會用一天的時候去思考他應該藏在哪裡,會和小夥伴分享自己的藏錢地方,而不是像現在金錢是多麼的無敵。

    我想過年依然還是得,至少從今天會這樣認為。世界這樣複雜其實單純挺好!

  • 15 # 益凡逢順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頗有同感,只能把兒時那美好的憧景留在永恆的記憶裡。

    農村現在過年不熱鬧有以下幾個原因:

    1、改革開放後,農村人口嚴重縮水,遠地打工的在外託家帶口不便回家,可透過網路影片視親,遠地上學的學子,為省點路費在外找活來補貼生活費。

    2、改革開放前,十里八村能出一個大學生,那簡直是掛在嘴上半年有餘的新聞,自擴招後,農村大學生很普遍,致年輕人外流嚴重,剩老們已無兒時活力。

    3、計劃生育已使農村一代人比一代少,加之高消費時代,在生育年齡段的年輕人迫於各方壓力,根本不想擴大再生產,孩童少了,樂趣自然就小了。

    4、在外工作人員,回家過年就那幾天假,和親人敘舊、走親訪友的時間都安排不過來,根本沒時間參與社火、打老鼓等活動。

    5、過去沒有電視機、智慧手機,人在家根本坐不住,只能扎堆諞閒傳、打瓦、跳方、放天燈……現在有電視機,想看那個頻道的節目都行,智慧手機一機在手識天下,人都呆在家不願出外。

  • 16 # 下里巴人文字m

    因為現在農村也出現了手機電腦網際網路,

    因為現在農村只剩下老的老小的小,現在回家的青壯年,除了喝酒就是打牌,說這些言不由衷,虛偽的話和吹牛逼!

    現在農村也沒有年味,只剩下無味!

  • 17 # YJ半個農民

    孩子沒有以前那麼多了,工作忙在家的時間也少了,國家富強了生活條件好了平時也像過年,所以對年的期盼少了,進城買房的多了在家的時間少了

  • 18 # 太空神燈

    金錢社會,兩極分化,貧富懸殊,壓力山大。金錢味濃重,人情味淡薄。以前好幾天前就有響炮聲,今天是臘月27了,村裡還是靜悄悄的。唉,年味越來越淡了,尤其是老年人更覺得索然無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玉露的根包裹玉露,需要把根清理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