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代牧益州閻文平
-
2 # 初見娛樂2020
宋之問是唐初著名詩人,七言律詩新體的創始人,也是律詩的奠基人之一。不過唐玄宗李隆基上位後,便下令賜死宋之問,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宋之問雖然在詩歌方面有著過人的成就,但他的人品卻遭人唾棄。宋之問曾因詩殺人,還諂媚武則天的寵臣導致獲罪,此後宋之問逐漸被逼入絕境,最終被賜死。下面就為大家簡單地介紹下關於宋之問的事蹟,感興趣的話就一起來看看吧。
(一)江上往來名與利
自古而今,文抄公層出不絕,那些打著“文化”的幌子,裝出君子狀的真小人時不時顯擺一點所謂的學問,但實質是用別人的學問來抬高自己的身價,當剽竊之徒的醜行被揭穿,實是斯文掃地,溯其根源,還是這名利惹的禍。
據說當年乾隆皇帝帶著親信大臣下江南,一日駐蹕於鎮江,興致勃勃地登上了屹立於長江中的焦山。
乾隆舉目一望,南來北往的船隻,星星點點,穿梭不息,綴滿了遼闊瀚浩的江面。
乾隆指了指,對隨行人等提了一個簡單又不尋常的問題:“你們誰能說出大江之上有多少船隻往來?”
一時間隨行的大臣們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唯有大學生紀昀不動聲色地回到:“兩隻!”
乾隆瞟了一眼這個聰明人,嘴角上浮現笑容。
因為紀昀已經揣摩到乾隆皇帝發問的用意,這機敏的回答富含禪宗的機鋒。這所謂的兩隻“船”,實際上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一隻是名,一隻是利;或者說一隻是來,一隻是往。
思量世間,古往今來,江上往來人,出沒風波里,非求學趕考博取功名的文人學子,便是販貨走私而豪取厚利的商賈,熙熙攘攘,非名即利,倘若求之有道,不失為人生贏家,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然而,又有多少所謂的君子為了名利而私下裡拋棄是非,失去人格,齷齪伎倆,卑鄙行徑,在儒雅的外表之下,去做那不大光彩的勾當。
(二)風光無限的宋之問
在盛唐時代,有一位著名的詩人宋之問,才華橫溢,更是因女才子上官婉兒“評詩”,而聲名遠播。
這有一個故事,據說唐中宗心血來潮,舉辦了一次“詩詞大會”,號令百官士人賦詩參賽,頒獎那天,特意搭了一座綵樓,評委就是上官婉兒。
但見她風采照人,手中拿著所有“參賽”的詩稿,天女散花般拋下落選的詩稿,最終手上僅剩下兩個人的:宋之問與沈佺期(當時這二位是並駕齊驅的大詩人)的,於是,百官知道,這二位是二選一了。
又過了片刻,樓上又飄下一個人的,眾人撿起一看,是沈佺期的,結果是宋之問的詩折得桂冠。
沈佺期也在下面等待結果,對自己的詩落選有點不服,便產生疑問:“為什麼我的詩落選?”
上官婉兒笑靨如花,朱唇輕啟,說出原由:“沈佺期與宋之問二位當世詩才,難分伯仲,我仔細琢磨,發現沈佺期的結句‘微臣雕朽質,羞睹豫章才’,氣息將竭,朽木難雕了;而宋之問的結句‘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這氣蘊宏大,境界悠長。”
沈佺期聽了,十分信服;此刻也在下面等待的宋之問,內心美滋滋的。
(三)殺親奪詩
宋之問,是初唐著名詩人,也是歷史上穢行斑斑的文人,人品低下,令後人唾棄。他年少以一首《渡漢江》而馳名文壇,其人走上仕途後,不僅表現在政治上趨炎附勢,媚上無德,憑藉聰明與詩才,遊走在權力的刀鋒上,更是因一首詩殺死了自己的外甥劉希夷,被釘在歲月的恥辱柱上。
據《大唐新語》和《唐才子傳》等記載,聲名鶴立的宋之問還有一個善於寫詩的外甥叫劉希夷,中國進士,由於尊重長輩,又與宋之問年紀相仿,每每寫出詩作總會請宋之問指點一二。
某天,劉希夷寫了一首古樂府詩《代悲白頭翁》: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行逢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其中最著名的兩句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十分經典。
當宋之問讀完這首詩,也深深被這兩句詩所吸引,便問外甥,是否把這首詩拿給別人看過?
劉希夷說沒有,剛寫完就請舅舅您指點。
宋之問聞知暗喜,就對劉希夷說:把這首詩給我好了,算是我的作品,當時劉希夷沒想太多,覺得舅舅這個著名大詩人張口了,不好意思拒絕,就答應了。
宋之問便把詩取走。劉希夷送走宋之問後,翻來覆去想,自己辛辛苦苦創作的,這樣白白讓舅舅佔為己有,就十分後悔,不想忍痛割愛,便又找宋之問想要回這首詩。
宋之問不由得惱羞成怒,頓生殺機,他要讓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外甥永遠閉嘴,把這首詩徹底佔為己有。
便不動聲色地留下劉希夷一塊飲酒,灌醉後支使家奴用土袋活活把外甥壓死,可憐的劉希夷,因一首詩性命嗚呼了,被自己的舅舅暗算,還不到三十歲。
《大唐新語》中言:劉希夷寫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首詩不久,“為奸所殺。或雲宋之問害之。”這個“或雲”分明直指宋之問殺了劉希夷。
由於這宋之問名頭大,私下結果了外甥劉希夷也沒有引起人注意。但世間沒有不透風的牆,還是或多或少傳出點資訊。
《唐才子傳》中說:宋之問“知其未傳於人,懇求之,許而竟不與。之問怒其誑己,使奴以土囊壓殺於別舍”。
由之,《全唐詩》中在宋之問與劉希夷名下分別收錄了這首詩,宋之問也僅僅在個別句子上處理了一下。
(四)宋之問是個抄襲高手嗎?
宋之問有許多詩篇傳世,也留下許多經典名句,真懷疑這些詩篇,這些名句的確切來歷,有多少抄襲存在?
據有人考證,宋之問的作品中,疑點多多,存疑抄襲沈佺期的就達十餘首之多。
留意歷史上有關宋之問的記載,這是一個品行惡劣,道理敗壞的小人,屢屢捲入政治漩渦中,想借此攀上高枝。其人弱冠便有才名,其五言詩被喻為“無能出其右者”,二十歲便考中進士,成了文學侍從,如此品德才華兼修,必將清史留芳,然而他卻自恃才華非常人可比,又有一個儀表倜儻風流的外貌,主動向武則天自薦,想成為女皇的男寵,來沾女皇的雨露,武則天並不喜歡他,說他有口疾,其實是病在骨髓,滿腹壞水。
武則天沒有接納他,令他羞愧不已,又不甘心,轉而巴結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兄弟,為了得到重視,不惜低三下四給張易之提尿壺,斯文掃地,噁心致極,令人不恥。
當宰相張柬之與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人逼迫武則天退位,張氏兄弟被誅殺,因他與二張走得近,被貶為瀧州(今廣東羅定縣)參軍。
隨著所傍大樹倒了,宋之問的榮華富貴也轉眼落花流水,一棵樹倒了,還會有大樹,世間不缺少大樹也就不缺少權貴,他偷偷潛回京城,躲在好朋友王同皎家中,這王同皎何人?就是與宰相張柬之搬倒武則天那位,是金枝玉葉安定公主的丈夫,他十分看不慣武三思弄權,便私下聯絡想除掉武三思。
宋之問得到這一訊息,權衡利弊,覺得機會來了,便支使侄子向大權在握的武三思告密,其結果便是王同皎等人被殺,宋之問有功被提拔為鴻臚主簿,徹頭徹尾一個“賣友求榮”的卑鄙之人,一時間,大家知道真像,“天下醜其行”,“深為義士所譏”。
但好景不長,武三思這棵大樹也倒了,被太子李重俊聯合大將軍李多祚殺死了武三思。
宋之問瞬間又拜倒在太平公主的裙下,極盡諂媚巴結,當時所處的環境,有點陰盛陽衰,唐中宗的寶貝女兒安樂公主更是後來居上,權力炙熱,宋之問思前想後,認為安樂公主這棵樹更大,又轉投安樂公主這邊,這讓太平公主對宋之問這個反覆無常的小人十分憤恨。
宋之問借安樂公主的高枝,唐中宗想提拔他為中書舍人,太平公主趁機參了他一本,把他出賣朋友,受賄醜行抖了出來,唐中宗聞之,便把他貶為越州(今紹興)長史,讓他失魂落魄。
隨後唐玄宗李隆基即位,深惡宋之問的醜行,將這個無恥的詩人賜死,結束了他56歲的齷齪人生。
思量宋之問的人生軌跡,巴結權貴,出賣朋友,一次次扯女人的裙帶,捲入宮廷爭權,出賣靈魂,最無恥的是自薦想成為女皇武則天的男寵,為一首詩殺人,聲名狼藉,縱有詩才,卻不懂得做人,喪失人格,終歸會被人鄙視嘲笑。
千百年來,齷齪的文人不在少數,裝模作樣的立牌坊,徐娘半面妝地嗲聲嗲氣,正應了文人無行,下三濫的手段,讓真像死在謊言手裡,多少冤枉的純粹被東抄西湊的華麗掩去本真,骯髒的伎倆為博一時的名聲,遇到權貴“傾心媚附”,比宋之問的“奉溺器”還要噁心。
這為人,人格比才情更重要呀。
-
3 # 閒看秋風999
簡單說就是一句話,宋之問"主動向武則天"示好"又一次次捲入了政治鬥爭;新皇帝繼位以後當然要徹底清除餘黨;宋之問也就理所當然成了刀下鬼。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是這樣記載的——
宋之問,虢州弘農人。父令文,有勇力,而工書,善屬文。
(宋之問出身。並非是名門望族。)
高宗時,為左驍衛郎將、東臺詳正學士。之問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詩,當時無能出其右者。初征令與楊炯分直內教,俄授洛州參軍,累轉尚方監丞、左奉宸內供奉。
(完全依靠個人才華走上仕途。)
易之兄弟雅愛其才,之問亦傾附焉。
(後來與武則天的男寵攪和在了一起。這一點表明了宋之問急於出人頭地的不擇手段。)
預修《三教珠英》,常扈從遊宴。則天幸洛陽龍門,令從官賦詩,左史東方虯詩先成,則天以錦袍賜之。及之問詩成,則天稱其詞愈高,奪虯錦袍以賞之。
(武則天時期的宋之問確實深得寵幸。)
齋醇福及易之等敗,左遷瀧州參軍。未幾,逃還,匿於洛陽人張仲之家。
(武則天死後,宋之問被貶並且流放;但是不甘心過苦日子的宋之問又逃回了洛陽。)
仲之與駙馬都尉王同皎等謀殺武三思,之問令兄子發其事以自贖。及同皎等獲罪,起之問為鴻臚主薄,由是深為義士所譏。
(逃回洛陽以後的宋之問又捲入了另外一場政治鬥爭。)
古增置景龍中,再轉考功員外郎。時中宗增置修文館學士,擇朝中文學之士,之問與薛稷、杜審言等首膺其選,當時榮之。
(再一次當官;離不開官場的宋之問就是不願意放棄榮華富貴的生活。)
及典舉,引拔後進,多知名者。尋轉越州長史。
(如願以償再一次進入官場。)
睿宗即位,以之問嘗附張易之、武三思,配徙欽州。
(新f皇帝繼位,開始清算武則天的舊臣與寵幸之人;宋之問再一次被貶。)
先天中,賜死於徙所。
(唐玄宗上臺7,便殺了宋之問。)
回覆列表
《新唐書》卷二百○二文藝傳中宋之問傳:“睿宗立,以【獪險盈惡】詔流欽州……並賜死桂州。”《舊唐書》卷一百八十六下酷吏傳周利貞傳:”無何玄宗正位,利貞與薛昶、宋之問同賜死於桂州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