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百分之一的長征
-
2 # 漁人草舍
從圖中可以看到,子一代(就是農戶種植的一代)性狀的表現是均一的,但如果自己留種,子二代開始,大約有25%的後代出現性狀迴歸,也就是說,農科工作者的成果被弱化了,所以對雜交作物而言,自行留種不是一個很好的選項,一般農戶都會選擇繼續購買雜交種子。
市面上的轉基因作物大部分都是轉基因親本和傳統作物親本的雜交後代,所以這類轉基因作物的種子,與其他雜交作物一樣,繼承了雜交後代的特點,同樣不適合自己留種。
植物結籽的前提條件是要開花授粉,自己留種類似於人類的“近親結婚”,最後導致一些隱性的缺陷基因呈現出顯性,導致退化現象的發生,發芽率低,發芽之後後期發育也不是那麼好,收成會受到影響。
-
3 # 民農歌者
回答問題:在北方紅菜薹留種是要經過低溫才能抽苔開花結果。正所謂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況且紅菜薹是自花授粉。所以一般不會改變基因。
-
4 # 張小張說三農
題主說農戶種植紅菜薹自己留種,為什麼沒有改變基因,其實這個問法是有一點問題的,紅菜薹的基因甚至是所有植物的基因,透過留種種植是沒有辦法改變它們的基因的,基因改變一種是在植物生長過程中偶然的基因突變使植株的基因發生小小的變化,另一種是外界環境的影響(輻射等)導致植物的基因發生變化。所以在正常的留種種植過程中,紅菜薹的基因是不會改變的,
因此,題主要問的應該是農戶自己留種種植紅菜薹為什麼沒有使紅菜薹的形狀發生變化。種過糧食作物的農戶都應該瞭解,現在種植的玉米種子是雜交種子,不能自己留種,自己留種種植後,長出來的玉米長的就不一樣了,有高的、有低的,有棒子大的、有棒子小的,玉米芯的顏色有紅的、有白的,和去年種植的很多一部分都不一樣了;但是小麥就不一樣了,小麥種子是常規種子,自己留種種植以後,長出來的小麥和去年的是一模一樣的,不會出現很多長的不一樣的。
紅菜薹種子現在有兩種,一種是雜交種子,一種是常規種子。如果我們種植的是常規種子,可以自己留種,第二年長出來的紅菜薹和去年的一樣,就是題主說的,沒有發生“基因”變化;如果我們購買的是雜交種子,自己留種以後,第二年種植的紅菜薹就會發生變化,長的不一祥,會發生“基因”變化,有些長的和去年一樣好,有些長的不如去年了。
-
5 # 漫行草木間
題主所說的改變基因應該是指栽培過程中的品種退化現象和雜交後代性狀分離問題。
比如有些種子第一年種出來,長得還不錯,但是自己留種,就出問題了。植株大小不一,而且果實個頭也是參差不齊,這可能是品種退化,也肯能是雜交後代的性狀分離現象。
紅菜薹是常規留種,一般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品種退化植物很容易發生品種退化問題。比如馬鈴薯吧,這種用塊莖繁殖的植物,如果自己留種呢,可能會發生一些土豆塊變小,病蟲害等多等問題,這屬於品種的退化。
發生這種退化的原因,一些遺傳性的病毒病佔主要影響因素。
雜交後代性狀分離當然,現在很多蔬菜或農作物,種子包裝上都寫著是不能自己留種子的。這樣的種子,自己留種長出來的會極不整齊,比如玉米。
因為我們種植的,都是雜交一代種子,這樣的種子在第一代會保持種子良好的特性,若自己留種的話,就會發生變化。
根據遺傳學的原理,雜交第二代,一些隱性基因會在基因重組的過程中起作用,到植物本身,就是表現出形狀分離的狀況,抗逆性和品質降低,植株高矮不齊,雜交優勢減弱,產量大幅降低。
因此,雜交種子通常不易再次留種了,而之前很多作物,都是常規種子,不是雜交的,不會產生這種情況。
基因突變而基因改變是另外一個概念了,是指植物的基因組DNA分子,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穩定性發生的改變,導致表現的性狀也會發生變化一種情況。有外部環境影響,還有雜交等過程都可以讓其基因發生改變。
基因突變也不都是不好的,比如蘋果芽變,芽的性狀發生改變,產生另一種新的蘋果品種,芽變選種是果樹育種過程中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紅菜薹種植,所用的種子都是常規種子,在後續的種植過程中,不會發生性狀的分離現象。而且自己留種,一般都選擇種子飽滿,品質最佳的,這樣的常規種子在栽培過程中是很少會發生品種退化。
回覆列表
改變基因是需要特定條件的,如輻射。一般情況下的基因很難被改變,不然這個世界早就亂套了。
因此留種並不能改變基因,只是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化,有可能會產生基因突變,但機率也是非常小的。
自己留種是有很多弊端的。植物結籽的前提條件是要開花授粉,自己留種類似於人類的“近親結婚”,最後導致一些隱性的缺陷基因呈現出顯性,導致退化現象的發生,使植物產量降低,病蟲害增多,造成損失。
所以建議如果自己留種不要超過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