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好的別鬧12600000
-
2 # 優Ki醬
一、教師需具備一流的道德學識水準 《學記》為當時的國家設立了一個教學計劃,提出了
大學教育
的學習內容和基本程式:“學校裡每年招收學生入學,每隔一年對學生考查一次。第一年考查學生斷句分章等基本閱讀能力的情況,第三年考查學生是否專心學習和親近同學,第五年考查學生是否在廣博的學習和親近老師,第七年考查學生討論學業是非和識別朋友的能力,這一階段學習合格叫做小成。第九年學生能舉一反三,推論事理,並有堅強的信念,不違背老師的教誨,達到這一階段的學習標準
叫做大成。”《學記》以“知類通達”為學習的最高目標,照後世著名學者王夫之的解釋,就是“通所知以達於行”,這對“大學”畢業生的要求極高,《學記》還認為:“只有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能教化百姓,移風易俗,周圍的人能心悅誠服,遠方的人也會來歸順他。”透過這樣長期的大學教育
培養的人才,道德學識水準已達到了理想化的程度,可以想見,作為執掌當時的最高等教育
並由君王認真考察挑選的教師,當然需具備更高的道德學識水準,具有在當時國家級的可比性。我們知道,先秦時期教育並不普及,名師如孔子,亦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之說,成才率似乎也不高,而其中“可以為師”的好象沒有幾個人,漢代專置五經博士,由他們任大學教師之職,道德學識水準要求極高,選拔也極嚴,全國僅十餘人。《學記》還這樣描述了古代君王對教師師德的敬重:“古代君王以選擇教師為首要任務。”“在教育工作中,尊敬教師是難能可貴的。尊敬教師才能重視他傳授的道。在上的君王能尊師重道,百姓才能專心求學。根據禮制,教師被天子召見,可以免去朝見君王的禮節,這就是為了表示尊師重道的緣故。”“大學開學的時候,天子或官吏穿著禮服,備有祭菜來祭祀先哲,表示尊師重道。”應當說,在當時的社會體制下,教師的社會地位是極為崇高的,很多方面甚至於已經超過了當時的政府官吏。這當然與教師所具備的道德學識水準緊密相關。二、教師需具備高超的教育教學水平 一流的道德學識水準並非作為教師的唯一條件,《學記》還要求教師具備高超的教育教學水平。《學記》論述了很多的教育教學原則和方法,為現代的教育學留下了極為寶貴的財富,諸如“預”的原則,及時施教的原則,循序漸進的原則,啟發性原則,“相觀而善”的原則等等,其思想的精華至今為教育工作者廣泛運用,這裡暫不展開論述。我們只就古代教師素質來看,會發現《學記》對教師教育
教學水平也有極高的要求,具體地說《學記》要求稱職的教師不僅掌握這些教學的基本原則,還要能根據這種原則而實施自己的教學。《學記》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保證教師素質,《學記》首先要求教師必須有真才實學,“ 單靠死記一些零碎的知識,不能作個好教師
,一定要有淵博的知識,隨時準備根據學生的提問並給以圓滿的回答才行。”此外還必須教學有方:“誘導而不強牽;勸勉而不強制;指導學習的門徑,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另外要有進取心:“透過學習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透過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學業的不足,才能反過來嚴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後才能不倦的鑽研。”這些要求,在當時比較落後的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情況下提出來的,體現了超越時代的先進性,到現在仍然煥發智慧與理性的光彩。《學記》認為教師教學的基本特點是要善於啟發誘導,指出:“能博喻,然後能為師。”只有善於多方啟發誘導的人才能當教師。這裡的“博喻”很不容易做到,現代的教師在課堂上對所教學科能隨心所欲、旁徵博引的並能恰到好處地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師也是不多見的,可見《學記》要求古代教師教學水平達到的高度。《學記》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觀而弗語”、“開而弗達。”就是說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經常加以檢查指點,啟發誘導,但不要灌輸,不要包辦代替,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學記》還認為“好的教師不僅給人以知識,還要誘導學生自覺地跟著他學。教師講課,要簡單明確,精練而完善,舉例不多,但能說明問題。”這些意見對現代教師的教學仍然有很好的借鑑意義。《學記》對不合格的教師,有如下闡述:“今天的教師,單靠朗誦課文,大量灌輸,一味趕進度,而不顧學生的接受能力,致使他們不能安下心來求學。不能因材施教,不能使學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學的方法違背了教學的原則,提出的要求不合學生的實際。”並指出了所帶來的嚴重後果:“這樣,學生就會痛惡他的學業,並怨恨他的老師,苦於學業的艱難,而不懂得它的好處。即使學習結業,他所學的東西必然忘得快,教學的目的也就達不到,其原因就在這裡。 ”《學記》指出了當時教學上存在的只注意背誦、滿堂灌、滿堂問、只趕進度,而忽視啟發誘導,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注意因材施教等不良的現象,“這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領先的。”筆者從事中學語文
教學多年,多年來此型別的教師還是隨處可見,兩千多年後以《學記》的語句來形容當代的一些教師的教學行為,似乎無須作多大的改動。三、教師應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
《學記》指出:“學生在學習上
有四種過失,是施教的人必須要了解的:人們學習失敗的原因,或者是因為貪多,或者是知識面偏窄,或者是態度輕率,或者是畏難中止。這四點,是由於學生的不同心理和才智所引起的。教師懂得受教育者的不同心理特點
,才能幫助學生克服缺點。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能發揮其優點並克服其缺點。 ”在這裡,《學記》把學生在學習上
容易犯的毛病歸納為四種:貪多務得、孤陋寡聞、掉以輕心、遇難則退。這四種毛病,因人而異。《學記》認為教師要糾正他們的錯誤,必須掌握他們的學習心理
。《學記》還認為,教師應該知道:“錯誤出現了再去禁止,就有堅固不易攻破的趨勢;放過了學習時機,事後補救,儘管勤苦努力,也較難成功;施教者雜亂無章而不按規律辦事,打亂了條理,就不可收拾;自己一個人瞑思苦想,不與友人討論,就會形成學識淺薄,見聞不廣;與不正派的朋友來往,必然會違逆老師的教導;從事一些不正經的交談,必然荒廢正課學習。這六點,是教學失敗的原因。” 教師還應該知道:“會學習的人,能使教師費力不大而效果好,並能感激教師;不會學習
的人,即使老師很勤苦而自己收效甚少,還要埋怨教師。會提問的人,象木工砍木頭,先從容易的地方著手,再砍堅硬的節疤一樣,(先問容易的問題,再問難題),這樣,問題就會容易解決;不會提問題的人卻與此相反。會對待提問的人,要回答得有針對性,象撞鐘一樣,用力小,鐘聲則小,用力大,鐘聲則大,從容地響,讓別人把問題說完再慢慢回答;不會回答問題的恰巧與此相反。”以上的精闢論述,都對教師提出了應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
的要求,可以說這些要求已經超越了歷史和時代,到如今依然實實在在,得到當代教育工作者的認同。《學記》這些關於教師素質的見解和主張,是針對兩千年前的社會發展情況來談的,在當時非常先進,到現在則太過簡陋,教育事業的發展,使得現代教師面臨的教學形勢和任務已經完全不同,科學的教育管理對教師也有了更新的要求,但聯絡今天學校的教學情況,我們從《學記》的論述中,看中國古代對教師素質的要求,依然能得到深刻的啟迪。 引用文獻:《禮記.學記》 -
3 # 睿智山丘Z
古代成為私塾老師的硬體是秀才,相當於現在的大學生。別看不起秀才,許多考生半輩子都考不上。古代秀才國家承認學歷,在社會的地位高於老百姓,只是沒有俸祿,所以稱秀才是窮秀才,酸秀才。舉人就不會教私塾了,舉人有了俸祿和高階身份。一般秀才也不愛當老師,只有那些屢次不中舉又被生活所迫的人才當老師,因為古時老師的工資很低,相當於普通種地挑糞的人,只不是體力勞動者而已。
私塾也可以稱為私學。古時候一直到民國都有這種由家庭宗族或是老師自己設立的學習場所。
我耳聞目睹上過私塾的老人都己年近八十了。有位老人描述的私塾和我從書中看到的是有差別的。甚至只相當於掃盲班。教師是親戚是他的一位表舅,住的地方不遠。
當時的社會動亂。城裡條件好些,身處農村能去讀書識字也是很不容易的。大家看看民國的老照片也能想像當時的情形。
當時所學《百家姓》《三字經》就是死記硬背。當時《千字文》還沒學完。日本人打過來了。後來有幸老人上了學參加了工作。
我感興趣地是打手板。老人樂了:打!記不住,不用心,打!(我母親曾在我小時候恐嚇過我:一竹劈兒抽下去,手腫多高…)我問有沒有這種情況。老人回憶自己當年笑道:會!真不聽說…那可是會…
接到編輯的題目,放了放。曾經記憶中我所知道的私塾是這樣,老人今年去世了…
私塾就是私人辦學民間辦學。私辦對應遍該就是官辦。
根括形式規模:教館、學館、村校,或是還有家庭條件允許的家塾等其他形式的。大家熟悉的魯迅先生或許是屬於家族書院。
還有一種義學也算私塾的範圍吧。乞丐辦義學的故事廣為流傳。
晚清民國時期,有錢人家聘教師在家教書,稱坐館或家塾。村裡或是本家族集資請老師稱為村塾、族塾。私人教師自家辦的稱為門館教館學館書屋這也是私塾。對了!魯迅寫了《三味書屋》那就更像是老師自己辦的。
咱們現在的稱呼一脈相傳。老師教師先生教授講師等等稱謂看似繁雜混用其實還是分明的。張先生是位老師與張先生是位教師,表達意思相同。但我們只能說:張老師好!不能說張教師好!職業與稱呼華人分的明白外華人學的吃力。
我認為老師教師對應先生塾師是合適的。當時的孩子五六歲可入學。有先學三、百、千,《童蒙須知》的,也有直接教讀“四書”的。大多為先讀背,然後講解。教的書目不少有些小女孩就學《女兒經》《古文觀之》等等。習字課開始手把手教一下毛筆的使用,有條件的描紅寫映本臨帖。條件差的學學岳母……(是岳飛的媽,不是你孩兒的外婆姥姥哦。)
毛筆字對漢字書寫的架構和剖解不但講究而且詳盡。這也是很多老年人使用硬筆書寫時也得心應手。現在不講究了,別說孩子們,很多官員教授除了簽名畫個花,字不如狗爬。
現實如此,上週孩子拿出一張黃紙說是開始上書法課了這是第一幅作品。其實就是畫了一頁黑道道。
好!你畫吧!曾國藩說自己初學一筆橫就寫了三年。你一星期畫一頁黑道道,得畫多少年?我讓他把第一幅作品貼到陽臺窗玻璃上了,清理也方便。
當時的條件下,國家大範圍大規模辦官學的能力不夠,有了大很多私學私塾存在(當然真那樣做恐怕也是浪費。大家想想那時的人口數量、交通…)
寫字聊天,有的話題聊三天三夜也才起個頭。系統發了這個題目給我。也讓我記起了一些往事。很晚了,我就寫到這裡吧!拋磚引玉,期待看到朋友們更多的有關私塾的生動文章。(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