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孔方財經
-
2 # 琅琊榜首張大仙
這個所謂的股票激勵計劃,明顯是讓投資者心理不爽,讓市場不買賬的。也因為這樣的原因,導致了伊利的股價出現了巨大的下挫,跌幅達到了8.80%!
為什麼這樣說呢?
問題在於回購用的是公司的錢,那麼在中小股東的眼裡,這個前既然不是你們大股東和管理層出的,就有點公款私用的性質了。
這些錢你要麼分紅,要麼回購登出,而現在卻把這些錢用來回購自家的股票,在半價給予高管,這讓中小股民怎麼可能不生氣。
目前伊利30元的股價,你卻用了15元回購,還送給高管,不是明擺著送錢,加上讓大家套現嗎?還那麼堂而皇之。
這事情雖然合法,但是不合理。股票市場就是講究的一個人性,一個情緒,做回購,你應該做的漂漂亮亮,明明白白。
事實上股權激勵也有很多條件,業績不達標是無非行權的。但是中小股東心理管不了那麼多,就是不爽!就這個原因導致的大跌!
考核指標暗示增長動力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長達六年的股權激勵計劃,除了過低的行權目標之外,也有投資者似乎看出了這家消費行業龍頭企業未來可能存在的業績增速下滑的態勢。
按照公告,伊利股份此次限制性股票授予的限售解除,共分5步進行,每12個月放開20%的限售比例。在限售解除條件上,除對高管和員工做了詳細規定和約束外,公司還設定了業績考核目標。
在業績考核指標中,伊利股份確定的第一個解除限售期要求是“2019年淨利潤增長率不低於8%,淨資產收益率不低於15%”。
這對於優質的白馬股來說,其實並不是一個高要求的指標,反而是一個“低要求”!要知道在股市裡能夠支撐白馬股上漲的動力就是來自於你每年15%-20%的複合收益率。而如今伊利僅僅要求一個8%左右的增長率,其實也是股民擔心伊利的一個表現。
-
3 # 菩提fei0598
從伊利推出股權激勵計劃後低開暴跌,瞬間跌板來看,市場選擇了憤怒和用腳投票。作為股權激勵,中小投資者不會反對和反感,但是股權激勵目標是增長8%這點投資者無法接受;其次,股權激勵價格僅為市價的一半,這點投資者也無法接受;最後,股權激勵成本是由上市公司二級市場回購而來的。也就是說犧牲了全體股東的利益去滿足管理層貪婪。
我們再來看,假設,你股權激勵目標非常低,只有8%的增長,這個沒問題,畢竟消費是成熟的行業,那麼,你的行權價格非常高,比如比市價高個10-20%。那麼,這樣的條件市場能接受;
又比如說,往年你的增速非常低,今年為了激勵,對考核的增速目標提高非常多,必有不是8%而是30%,那麼,你折半的行權價投資者也不會反對;
最後,如果你考核目標非常低,只有8%甚至更低,並且行權價也低,沒關係,是大股東出資激勵管理人員。而不是上市公司高價回購後低價和低目標來激勵。那麼投資者也不會過度反應。
從商上述可以看出,管理層各種便宜都佔盡,投資者則各種利益都不利。這種股權激勵哪裡是激勵?簡直就是赤裸裸的搶劫!
從伊利的這個股權激勵事件來看,非常典型地說明了中國股市很多機制抄襲西方發達國家的機制,但是卻不倫不類,急需改進,比如,獨立董事機制並不能做出獨立於大股東利益的決策和監督;比如保薦人機制,基本上是“薦”而不“保”,又比如回購機制,以平安為例,不利價格回購,本來是對公司價值的肯定,但是,回購的股份不登出,用於管理層激勵!
-
4 # 財經宋建文
伊利股份,其實是A股一隻長期回報很高的股票,與貴州茅臺、格力電器一起,成為價值投資的標杆。伊利股份在過十年給投資者帶來了20倍以上的投資回報。
不過最近伊利的做法,確實有些讓投資者心寒。
其實今年以來,伊利股份走勢非常強,從21元漲至34元以上,漲幅高達50%,遠超大盤漲勢,也遠超市場中90%以上的個股。在6月份還有一波強勢上漲,股價逼近歷史新高,當時公司推出大規模回購,成為A股的回購王。
但是在8月6號,公司公佈,回購部份用於公司股權激勵。股權激勵的公司其實也有很多,不光是伊利。問題是,此次伊利進行股權激勵的授予價格為15.46元每股,只有現價的一半,而董事長潘剛一個人就獲得了6080萬股。還有另外兩位高管,分別是副Quattroporte和財務負責人,各獲得1000萬股。
這相當於是把本來應屬於股東的鉅額資金,變相的送錢給公司的幾位高管。那麼將這豐富的激勵給高管,就是和幾位高管深度捆綁,他們只有把公司做好,達到要求,才能獲得激勵,那麼解鎖的條件就至關重要。
可是公司一共設定了五個解鎖期,其中一個條件是五期的淨資產收益率不低於15%,而2018年伊利的淨資產收益率為24.33%,按照這個條件,淨資產收益率還退步了,怎麼激勵?
再看業績條件,第一年業績增長8%,後面幾年看起來增長率數字高,但實際是都是以2018年為基數,實際複合增長率也只有8%左右,而2018年本身增長率就不高僅7.31%,在低增長的基數之下又定下如此低的增長速度,這簡直就是送錢。
伊利股份在8月5日的時候,市盈率近30倍,這個水平的市盈率,如果沒有20%以上的利潤增長率根本無法支撐,個位數的增長率公司,看看銀行股,市盈率估值都是10倍以下,再看看上汽集團,市盈率只有8倍。
那麼伊利股份定下如此低的增長率解鎖條件,本身就是管理層沒有底氣的表現,讓投資者如何對未來的伊利充滿信心?這就是伊利此次大跌的真正原因。
-
5 # 使用者2092608859081
不知道這潘剛有啥硬後臺,還是什麼的硬手段,從把原董事長,及董事會搬倒,到一人搶了原董事會及原董事長的不法股份,到現在還是這樣的狂。有硬後臺。
-
6 # 財經奧迪特
不出所料,A股市場的股票激勵計劃,普遍都是伊利股份這種模式。說白了,就是聘請些中介機構,按照規則要求,做好幾個計劃,然後落地方案,透過證監會稽核,最終結果總是相當於給高管發了一次年終獎,特別是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只能感嘆,窮人越窮,富人越富!
說到伊犁股份這個事,想到了前不久,小米挺進世界500強企業行列後,雷軍就宣佈向公司2萬多名員工,每人發放1000股,按照7月23日小米股價9港元/股來計算,每個人可獲得價值摺合人民幣近8000元的股票。授予物件上至高層領導,下至食堂大媽,門衛大爺,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員工激勵。
A股上市公司的員工激勵計劃,也不知怎麼做著做著,就變成了管理層激勵計劃了。
做企業,真的不應該以每個人的功過大小來評判是否激勵,身處重要的崗位就應該給公司帶來高增長的收益。
而且,公司規模越大,個人的作用在集團內是越來越小,更多的是要依靠一個一個團隊的貢獻來支撐公司發展,這種獎勵一小部分人,獎勵身處高位的人,個人覺得,有失偏頗。
還想到了,另外一個案例,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僅持有華為公司不足2%的股份。根據2018年財報顯示,公司18.8萬員工,超過一半,共96,768名員工持有華為公司的股票。
雖然員工股對於華為的重大決策時並沒有表決權,但是,手握工作單位的股票,幹活都心裡踏實,有一種強烈的歸屬感,真正的在為華為的建設發展而努力。
上市公司伊利公司,自己掏錢回購股份市價半價來獎勵公司高管,對於不太懂的交易規則的小散戶,這種行為有一點像是損害自身利益的感覺。
所謂的自己掏錢是掏上市公司的錢,上市公司的錢說白了歸全體股東,包括不能直接參與到公司經營的小股東。伊利股份1.8億股權回購,6080萬股歸董事長,怎麼看都覺得這種激勵行為已經變了味,成為了一種套現的手段。
如果真的想要獎勵公司高管的話,董事長應該自掏腰包,購買上市公司股票,再轉讓給高管,中小股民對於這樣的激勵,肯定會拍手稱好,這樣就不會損害上市公司小股東的利益。
-
7 # 春風吹開
伊利是國有企業還是私營企業?是誰出資的?為什麼要把股份轉為個人所有?等他轉崗了這些股份要依規轉讓或退還嗎?
-
8 # 波士財經
股票激勵,或者股權激勵,也稱為期權激勵,是企業為了激勵和留住核心人才而推行的一種長期激勵機制,是目前最常用的激勵員工的方法之一。這樣能夠讓員工成為企業股東,真正“以企為佳”,從而與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促進企業與員工共同成長,從而幫助企業實現穩定發展的長期目標。
現在股權激勵已經成為常見的現象。
但伊利這一次股權激勵,明顯帶有一定程度上,上市公司管理層,利用自己手中的資源或者說權力,公開從投資者手中“竊取”上市公司利益的行徑。
因為這一次伊利股票激勵,實現的條件不是太苛刻,而董事長獲得的利益太多。
根據公告的資訊顯示,2019-2023年度淨利潤增長率為8%、18%、28%、38%、48%。也就是2018年淨利潤增長率只需要達到8%,第一期股權激勵就可以實現。之後每年大約增長率都比上年增長10%,然後就一切OK。
首先,每年10%的增長,好像是偏低一點了。
從過往伊利股份的業績增長情況看,從2016年-2018年,其扣非後淨利潤增長率分別達到12.66%、17.69%和10.32%,均超過8%的目標值。
其次是,價格太低。
這一次激勵的股票,是之前伊利將2018年90%左右的利潤,用於回購股票。公開訊息顯示,伊利共動用58億元淨利潤,用來回購股票,平均每股回購價格31.67元。
而賣給管理層的價格是15.46元/股。也就是直接送給這些管理層29億元。
第三,分配也有一定不合理。
在這一次股權激勵中,董事長潘剛一人獨佔30%左右。說合理也合理,畢竟作為企業董事長,是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人物。
但現在很多股權激勵,是老闆給員工送股份,比如華為任正非,將自己的股權無線稀釋。而伊利則是背道而馳。這在法律上是沒有問題,但對於小散來說,這就是難以接受。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伊利股份在職員工數量總計5.6萬人,但本次激勵物件只有471名。難道伊利就是靠著471人麼。小米給員工送股,連掃地的大媽都有份。
不過,伊利這一次股權激勵,透過是沒有問題的。
查閱伊利的持股情況可以發現,伊利最大單一股東是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持股數只有15.01%,而且這是一個非常友好的財務投資者。
第二大股東是呼和浩特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股佔比為8.93%。
而伊利董事長潘剛就是第三大股東,持股佔比為3.91%。
也就是其實伊利目前是一個沒有實際控制人的企業,企業核心控制權就是現在的管理層。
其實股權激勵已經推動現代企業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手段。但伊利吃相如何,公眾自有印象。
-
9 # 69381958
其實用不著這麼麻煩,把公司的錢全部轉到他個人賬戶上,任憑它吃喝嫖賭抽就行了,一陣作完了,公司宣佈破產,股票退市,關門大吉就利索了
-
10 # 愛在Sunny下8446
變像發獎金 不過是股市發的。也就是散戶們發的。不過好的企業重要的還是效益。發就發吧,好好做企業,回報股民就好。股價應該是短空。
回覆列表
今天伊利股價大跌8.8%,且盤中一度跌停,雖然有大盤整體下跌的因素,但主要跌幅肯定是來自於自身。
用股份來激勵高管和核心團隊,這是上市公司非常常見的操作,對於公司來說本來是好事一件,這讓上市公司的利益和這些核心人員的利益一致,這些人才能盡力為公司做事,提高公司業績。為何伊利碰到這樣的好事情,反而股價大跌了呢?
一是,授予的價格比較低。正如題目所說,伊利這次獎勵的股份,價格只有15.46元/股,即這474人可以以15.46/元的價格買入伊利的股份,而伊利昨天收盤價格是30.81元,相當於打了個五折,那股民們就會想:難道伊利只值這個價?畢竟公司內部人也只願意以這個價格買。過幾年這些股份解禁可以賣的時候,這麼低的價格戶不會壓低伊利股價?
二是,條件太寬鬆了。半價授予激勵股份,是符合法律法規的,其他上市公司也幹過這個事情。但這類“金手銬”是有很嚴格的條件的,即上市公司要給這些高管和核心人員設定非常嚴格的KPI,只有達到了才能拿到這些股份。但是伊利這次的KPI非常低:即2019-2023年度淨利潤增長率為8%、18%、28%、38%、48%;可以對比的是,如果以2013年作為基數,2014~2018這5年,伊利的淨利潤增幅分別為30%、45%、77%、87.5%、100%。此外,根據激勵計劃,未來5年伊利業績的平均增速僅為9.6%,遠低於過去5年15.1%的淨利潤年均複合增速——你設定一個比往年增長還要低的目標,還給了那麼多股票,這顯然不和合理。
三是,伊利之前高價回購股份,現在低價給管理層,是否有利益輸送的問題。之前伊利為了提振股價,用公司的錢買入了大量上市公司股份,這肯定是有利於股價提升的。而這些高價買入的股份(高於28元),卻以15.46元的價格給管理層,這筆賬股民難道不會算嗎?尤其是潘剛作為董事長,還拿到了最大頭,這是很多小股民很難接受的。如果潘剛拿到這些股份,那麼其賬面浮盈馬上就有7.68億元!
目前,伊利的股權非常分散,明面上的大股東“香港中央結算公司”實際是滬股通資金共用的賬戶,實際是很多分散的個體組合而成,且持股比例只有14.37%;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也只有8.86%,董事長潘剛是第三大股東,持股3.88%。股權分散的結果,就是沒有一個能說得起話的大股東,那麼公司管理層反倒成了實際控制企業的人。所以,這次股權激勵最終會施行,而且潘剛會賺很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