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琅琊榜首張大仙
-
2 # 修行路上的韭菜
其實阿里本來就是想在2013年的時候在香港上市的,只不過之前由於港交所不承認阿里的合夥人制度,要求同股同權,因此阿里才遠赴美國上市。
本次阿里巴巴港股二次上市,本質上是一種定增,募集100多億美元。當然軟銀孫正義和其他股東的股份將被稀釋,但是比例非常之小。經過多次的擴張和股權稀釋,實際上當前孫正義的持股比例保持在25%左右。
阿里在香港上市對雙方都是有好處的。
對於阿里而言,可以弱化美國市場投資者對阿里的定價權。在眾多科技巨頭中,阿里的估值最低,僅僅20倍不到的估值,而其他頂級的科技公司估值卻很高,亞馬遜80倍估值,微軟28倍估值。
對香港市場而言,阿里巴巴的上市帶來了讓香港鞏固了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為未來更多中概股迴歸打下基礎,同時吸引更多的國際投資者湧入香港。
阿里的在港股上市直接改變了騰訊在香港一家獨大的局面,騰訊和阿里的同臺競技將為香港投資市場增加活力。
其實嚴格的意義上來看,不算擴張。
因為對於阿里巴巴來說,在香港的上市其實不影響自己的總股本,只是對於美股上市的阿里一種股權的稀釋。
而將稀釋的部分放在了香港上市,從而達到了兩邊融資,時差化交易的目的。而美股和港股的阿里其實可以以1:8的比例進行股權置換。
所以,其實是一家公司,沒有太大的改變,只不過馬雲,軟銀,蔡崇信等人的股權在美股稀釋,投放到了港股而已。
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假設阿里巴巴持股人在美股有1000股的股份,如果想要去香港上市,可以拆分為900和100。把100分股份放到香港上市,把900留在美股,其實就是如今所謂的同時上市的結果,而對於總股本來說,其實並沒有達到擴張的目的。那麼,阿里巴巴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1、防止美股存在的意外和風險,畢竟別人的地盤,沒有自己的地盤香嘛;
2、達到差異化融資的目的。就好比,當香港股市走熊的時候,美股走牛的時候,美股融資環境更好一些;而當美股走熊,香港走牛的時候,港股融資更強一些;
3、馬雲一直喜歡阿里在國內上市,但是由於當初“同股同權”的規定導致了無法上市,只能選擇美股。因為阿里巴巴雖然是馬雲創辦的,但是馬雲的持股比例並不高,如果在港股上市,其實就沒有最高支配權。而美股是一個“同股不同權”的市場,意味著馬雲即使沒有絕對比例的股份,依然可以作為阿里的“首腦”。
而如今,在這幾年的努力下,香港股市也允許了“同股不同權”的規定,阿里才能夠得以迴歸上市;
4、香港股市需要阿里這樣的“定海神針”,幫助香港穩定市場,甚至達到吸引外資進入的效果;
5、迴歸香港上市,是阿里的一步“棋子”,也是指引更多海外中概股迴歸的訊號;
不過,阿里巴巴的迴歸上市。其實便宜的還是軟銀。
根據軟銀25.8%的持股比例來看,阿里首次在港股上市,市值達到4萬億港元之後,軟銀的資本就已經達到了萬億水平,可以直接買下3個“京東”了。孫正義是不是躺著賺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