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友誼丶地久天長

    隔輩親1.親情補償。通常我們的父母在以前管教我們時,就像我們對待孩子一樣,各方面的要求都是比較嚴格,因而他們對我們很多的關愛,並沒有完全得到表達和釋放。而當我們長大了,我們的父母們卻不能像對待小孩子那樣關愛我們。於是,就把這種關愛,釋放,或者說補償到孫輩身上。

    2.無責任關愛。在教育自己的下一代的問題上,第一責任人是爸爸媽媽。因為有了這樣的責任,在心理上就會有壓力、有焦慮。而這種焦慮和壓力,通常在親子關係中,佔有很大比重。又因為焦慮,心態就會收到影響,就顯得可能沒有那麼“親”,但實際上這種要求高恰好又是另外一種親。相對的,爺爺奶奶也好,包括舅舅、姑姑、叔叔、阿姨其他的重要的親人,因為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往往會輕鬆一點對待這些孩子們,能夠儘量的表達自己的關愛之情。

    3.價值自我認可。通常情況下,老年人因為退休,逐漸淡出工作和社會圈,較之以前的生活,難免有一些心理落差。比如說他不工作了,在社會當中的價值就找不到了;比如說交往圈子越來越小,人際關係當中體驗的互動而產生的這種價值感越來越少,因此獲得價值認同的渠道越來越少。而子女們卻並不一定隨時都和自己有連線,所以就把關注點放在自己的隔輩上去了。當老人看到孫輩們因為他們的寵愛而高興時,就會得到一定的心理滿足,從而實現自我的價值認可。

    不論如何,“隔輩親”是親情代際交替的自然現象,我們應該感謝我們的父母。“隔輩親”表面愛的是孫輩,實質不論我們還是孫輩,在父母眼中,都是他們的孩子。

  • 2 # 武夷山獨行俠

    在中國是隔輩親、爺爺奶奶愛孫子是正常現象。

    父母親對於子女都比較嚴格、尤其是古代、講究嚴父慈母,尊師重道時師長對於學生也是極其嚴格,動不動就是用戒尺打手掌,所以有一句話叫"今代的父子、上輩子的仇人"。

    自從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後、因為家中是獨生子女,父母親對兒子的教育才慈祥些。

    從古至今教育兒子都是一門高深學問、望兒成龍子卻成蟲,無矢放養、子卻成材。

    對於女兒相對會不捨打罵、更寵愛一些,寵兒子可能是寵在心裡、嚴在其表。

    正如《紅樓夢》中的賈政、內心寵愛兒子寶玉,卻總是對賈寶玉非打即罵、賈寶玉見父親恰如老鼠見到貓、只有躲的份,賈母對寶玉就是當成心肝寶貝來看了。所以一個大家族把賈寶玉逼得考中舉人之後還是出家當和尚了。

    父母對子女太好或太兇也不知到底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你們覺得呢?

  • 3 # 返鄉歸來

    縱向的愛是不計報酬的付出,是可以用命換取的愛。而對於橫向的愛不會成為責任,也不會成為義務。是看事態看心情,不付出也沒有罪惡感。這就是人活到明白時才懂的道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隔輩人為什麼對孩子更親更愛了。

  • 4 # 棟樑的奶奶

    其實不能說爺爺奶奶愛孫子比兒女有過之無不及,孩子的爸爸媽媽會不服,因為最愛孩子的就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最多的是寵愛溺愛有時還無原則的愛。好多時候爺爺奶奶的愛還容易遭爸爸媽媽的反對。

    爸爸媽媽初為父母,很多時候是教科書式的管理孩子,而爺爺奶奶是過來人是根據經驗來管理孫子,還有就是年代不同育兒觀念肯定不一樣。

    無論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愛都是最真的愛,但是孩子是父母的責任,爺爺奶奶只要輔助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滴水觀音可以放衛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