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面對現實科學發展

    第一,與其叫運8和運9,不如叫運8和運8一600F,嚴格意義上說是運8飛機及其改型而已……第二,運8運輸機源自前蘇聯安一12飛機,該機首飛於1956年,你要說能用,肯定能用,只是限制多一些。上世紀50年代的名機還有轟6飛機、C一130飛機、B52飛機等,至今仍在改進使用。第三,為什麼要研製運30,我理解有幾個理由,1,更新換代的需要,中型運輸機由於經濟性、大小、便捷,是使用最為廣泛和頻繁的機型,也是裝備最多的機型,運8飛機經過這麼多年,在滿足現代軍事運輸的需要時,經常會有種種限制,迫切需要更新更有效率更便捷的軍用運輸機;2,航空技術進步的需要,運8運輸機嚴格意義上是仿製飛機,年代久遠、效率低是固有的,我們需要設計符合當代航空技術發展水平的飛機,符合當代飛行員操縱習慣、符合當代技術標準的、滿足空軍運輸需求的新型飛機,同時,有了自己的飛機,改進改型時非常方便,不像現在,每個型號都是小改,飛機主要結構就不敢動,導致改型後加上種種限制,帶來使用上的種種不便;3,"一帶一路"戰略的需要,我們的航空技術也要走出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是小國家,需要的正是運30這樣的經濟實惠、皮實耐用的中型運輸機。

  • 2 # 龍驤虎賁九天游龍

    明顯是不太急,現階段,運九還湊合,但只是湊合。因為運20更重要,更急需,所以新中運被押後了。

    因為發動機不給力,原來運八運載15噸只能飛兩千公里左右,夏天更慘,一直改到運八F600也就是運九,才達到當年運八的設計目標。後來圖紙上的運八X才應該叫運九,這也說明運八系列基本到頂了。運九雖然對機頭等進行了改進,但機身高寬是沒法改的,這對陸軍來說不是個好訊息。所以有時候,伊爾76是在做本來可以中運能做的事,但伊爾76的機身也很窄。

    說到運九,其實是一款下馬的大型運輸機。當年,運十是大型專機,運九是美國C141一級的大運,因為技術條件太高,實現不了,下馬了。這個運九是頂了老號。

    原來的新中運,珠海航展上展出過模型,是兩臺渦扇。等到出現運30這個名稱時,已經改成四臺渦槳了。那麼為什麼兩臺渦扇要改成四臺渦槳呢,還是為了野戰。渦槳運輸機加速快,起落性好,對降落地要求不如渦扇高,而且距離還更短,雖然速度不佔優,但適應性更好。雖然兩臺渦扇比四臺渦槳省油,但對軍方來說,安全性,戰場適應性更重要的。

    運30加大了機艙尺寸,對於運輸新型戰車,直升機,等更加方便。也可以與運20更好的配合,中國目前還不能研製C17那麼先進的具備戰術運輸機起降效能的大型運輸機。老老實實做好功課,還是從實際出發吧。

    總結一下,運九最大的問題是機艙大小,第二是載重不足,第三是航程不夠。

  • 3 # 現代艦船雜誌社

    運8是從前蘇聯安12發展而來的,可以說整體設計已經相當陳舊,其實從這一點而言,美國的C130作為運輸機的潛能也已經挖掘殆盡。斯特萊克被大家所詬病的防禦不足也是因為為了滿足C130的貨艙尺寸。但是美軍有大量的可以兼備戰術運輸機和戰略運輸機能力的C17,所以這個問題還不是十分嚴重。而中國,我們即便認為是Y-20具有與c17相同的指標,畢竟數量差距太大,所以這一尺寸的戰術運輸機我們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

    在缺少大中型平臺的情況下運8還被改造為多種特殊功能平臺。在那個時代安-12主要考慮人員運輸,對於裝備運輸的考量較少,所以飛機外觀總體比較“光滑”,更類似於客機而不是現代以運輸裝備為主的運輸機,所以其實改裝特種平臺也有一定的優勢。但是機體過於老舊也是很大的問題。其實IL76和C141也是這個問題。早期的運輸機普遍類似客機比較“細長”,因為更重視人員和物資的運輸而不是車輛裝備的運輸。而現代重視車輛運輸的結果就是運輸機普遍“短粗”。。

    後來的運9其實還是運8大改,雖然綜合能力提升了大約50%但是終究還是運8plus,依然面臨機體設計不滿足車輛運輸的標準,比如我軍應該還是對於空運大8輪系列有所期望的。所以運9的地位類似最近熱炒的圖160M2——只是一個過渡,我們需要一款類似A-400M或略小一點的戰術運輸機。

    運9並不能滿足我軍未來二三十年的需求。

    14年珠海航展出現的運30模型,不過主起落架外形比較寫意,雙輪主起落架似乎有一種內部掉了倆輪子的感覺。所以估計預設應該是兩組雙輪起落架。(類似民航的四輪小車式起落架,但是是雙柱非單柱)

    再來看A400M的照片。

    外觀看起來很像,所以引來了很多人的猜測,不過總體來看,技術角度上,從主起落架軸數來看,運30某種意義上應當看做A400M的縮小款。從需求來看,歐洲要求A400M可以起到C17的功用,而我們與C17對標的是Y20,所以應該說我們需要的是一款略微放大的Y9。至於其披露出來的資料,起最大起飛重量80噸並不比Y9有多大提升,而載重量30噸,與A400M對標也感覺不大靠譜,或許是非運輸模式下最大起飛重量80噸?但是似乎有沒有這種說法?而如果是這個意思,則其總重又要達到110多噸,與A400差距不是很大了。但是那種尺寸的運輸機,又要重視野戰機場起降能力,或許那個模型的起落架,真的比較寫意吧。

    總之,Y30我們是需要的,應該是大一圈的Y9,但是其資料和外觀可能有問題,不是那個對外公佈的資料。

  • 4 # 巴爾幹尖刀

    運-8,是中國航空工業陝西飛機制造公司研製的四發渦輪螺槳中程運輸機,可用於空投、空降、運輸、救生及海上作業等多種用途,該機仿製前蘇聯的安-12運輸機,是中國目前空軍運輸的主力,而且以運-8為基礎先後改裝了預警機--空警200、電子戰、指揮控制、海上反潛巡邏機--高新6號、運9等飛機。

    這些飛機均是在運-8高新工程3類平臺的基礎上改裝,運-8高新工程3類平臺是目前運8系列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是目前中國海空軍最主要的特種飛機作戰平臺,空警-200、高新6號,高新8號以及空警-500等的飛機平臺,“運-9”則是在其基礎上研製的。運-8高新工程3類平臺載機最大載重25噸,最大航程7800千米,已經比原來的運8,提升了很多,幾乎是重新設計了一遍。

    -8高新工程三類載機從整體效能來講已經達到或者接近美國C-130J戰術運輸機的水平,並且成本和造價比後者要低的多,但是受到原始設計的影響,運-8高新工程三類載機在一些關鍵效能上與C-130J還是有差距的,如運-8高新工程三類載機的機翼面積較小,仍舊保留了安-12的原始設計,機身狹長,空間尺寸較小,貨倉物理尺寸小,翼荷較大,因此在起降、最大載荷與航程等方面的效能要低於C-130J運輸機,而且相比較於其他先進中型運輸機,運8、9已經不能適應未來的運輸作戰和改裝任務,如日本的C-2,歐洲A-400M,烏克蘭安-70

    日本C-2

    空客A400M

    烏克蘭安-70

    這三種機型是世界上先進的中型運輸機,可以看出三種機型都對貨倉進行了最佳化設計,不再使用圓筒型設計,貨倉橫截面為橢圓形,空間和尺寸大為加強,而且載貨量大大提高,日本C-2得益於兩臺強勁的發動機,最大載貨量為35噸,空客的A400M最大載重量超過37噸,烏克蘭安-70的最大載貨量為47噸,冠絕全球,而且上述機型均採用了大型新技術,相比之下,運8\9就顯得相對不足了,所以中國必須研究下一代中型運輸機,以適應未來的作戰運輸要求。

    珠海航展上的運-30運輸機模型

    該專案處於概念設計階段,應該在大約兩年內進行全面研製。如果一切順利,將於2020年首飛。運-30的最大速度為每小時600-700公里,滿載航程為6000-7000公里。

  • 5 # 兵工科技

    圖注:珠海航展上展出的運-30運輸機

    首先必須指出,運-8和運-9戰術運輸機雖然是目前中國空軍主力的中型戰術運輸機,但實際上運-9(以前稱運-8三類平臺)是基於運-8的大規模改進型號,也就是說,運-8和運-9目前共存的狀態是一個過渡狀態,現役運-8逐步退役後,運-9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擔任中國空軍的主力戰術運輸機。但根據中國軍事工業的研究傳統,一貫是列裝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當以前作為研製型號的運-9實現列裝後,作為預研的下一代戰術運輸機就很有必要轉入正式研究階段了。而運-30恰恰就是這個替代運-9的下一代戰術運輸機。

    與受限於運-8的總體設計,效能提升有天花板限制的運-9相比,運-30屬於全新的設計,它不必像運-9一樣,它的機艙截面可以設計得更大,飛機機體設計得更胖,這樣一來飛機就擁有更寬的貨艙,可以運送尺寸更大的武器裝備,因此從外形看,運-30更像是人稱二胖的運-20,預計它的貨艙寬度也不遜於運-20。我軍的各型新型陸軍主戰裝備可以考慮用它運輸。

    同時,在發動機方面,運-9使用的仍是基於老式渦槳-6的改進型號,增推潛力幾乎已經挖掘殆盡,效能提高很有限;而運-30則可以使用未來更大功率(比如4000千瓦級)的四臺新型渦槳發動機,這將使得運-30的最大載重量提高到30噸級,超過美國最新的戰術運輸機C-130J“大力神”水平。採用新發動機,在載荷、航程等方面,都會十分有利。

    此外,運-30還可以採用一些新的運輸機設計技術,採用一些新的高效能複合材料,進一步提高飛機的效能、壽命、載荷係數、可維護性等方方面面的能力。

    從運輸機的研製週期來看,一般在10年左右,運-30的研發工作可謂正當其時,2014年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的時候,它仍處於概念設計階段,那麼到2025年左右,它的設計研發工作就很可能準備完畢,2030年左右,現役的運-8運輸機已經開始大批退役,屆時運-30適時開始服役,與運-9兩代同堂,開啟戰術運輸機的下一個裝備更新和過渡期。

  • 6 # 科幻直通車馮志剛

    首先,中國不但有運8運9,還有過C130哦!而運30的對手恰恰就是美國的C130!

    我們未來也要形成C5,C17,C130這樣多層次的軍用運輸機機群,滿足戰略戰術方面的需要。

    目前只有運20,達到了基本上可是PK一下C17的能力,而我們的C5除非確實引進了烏克蘭的安225,否則還是沒有和C5匹敵的超級戰略運輸機。

    至於C130的兔版,的確不是運8運9,因為作為安12的改進和深度改進型。

    這兩款飛機還是沒有達到C130的水平。

    1,C130系列運輸機由洛克希德公司在1951年開始設計,應空軍和陸軍的要求開發。C130最大的特點是不利條件下的起降能力和低空飛行能力非常優秀,在高溫高溼、高原或者是土質野戰跑道上表現出色。優異的短距起降能力和低速飛行能力,使得它能在一線殘缺跑道上完成起降,並能夠給飛行速度很低的直升機進行空中加油,這都是其它機種所無法替代的能力。

    2,而蘇聯的安12(運8運9的原型機),根本就不是真正的軍用運輸機。安12的前身安10,是安東諾夫集團開發的一款客機;而安12和安10相比,只是更換了後機身和機尾設計,機翼等關鍵氣動設計未作更改。和軍用運輸機相比,民航客機不要求短距起降能力,不要求出色的低空低速能力,它要求的只是飛行速度達標和足夠省油。因此安12的機翼面積比C130要小得多,只有121.86平米,空機翼載荷達到293公斤/平米,比C130高出1/3還多。由於過高的最低飛行速度,它也不能作為直升機的空中加油平臺。

    3,雖然都是從50年代起就完成基本設計的老飛機,C130由於總體設計的取捨非常精準,因此在不斷改進材料、工藝、裝置(比如發動機)的今天,其效能仍然能良好的承擔起美軍的作戰需要。而運-8則不同,短距起降能力差,無法進行低速巡邏/直升機空中加油,都是不徹底另起爐灶就無法解決的問題,而且它們對於中國未來軍事能力的發展都影響巨大。在資金、技術都不缺乏的今天,中國再在安-12這個60多年前就是半吊子的平臺上硬湊合,實在是沒有必要了。

    我們來看看C130的基本資料:參考資料:■乘員5人(飛行員、副駕駛、Navigator、導航員、裝卸長)■長度29.8米■翼展40.4米■高度11.6米■機翼面積162平方米■空重344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70300千克■動力系統:4×艾裡遜T56-A-15渦輪螺旋槳發動機■4×4590馬力(3430千瓦)■槳葉直徑4.1米■貨艙尺寸C-130E / H:長12.31米,寬度3.12米,高2.74米C-130J-30:長16.9米,寬3.12米,高2.74米■飛行效能:最大飛行速度592公里每小時(6000米高度)■實用升限空載:10060米,■最大航程 7876公里、3791公里(最大燃油、最大載重)■爬升率9.3米/秒■翼載荷434千克/平方米■推重比0.26■起飛滑跑距離空載:428米,載荷:1093米

    而運9的資料:

    參考資料:■貨艙長度16.2米貨艙寬度3.2米貨艙高度2.3米■貨艙容積155立方米■最大起飛重量77噸 ■最大著陸重量65噸■最大商載25噸■最大載油量23噸■最大航程7800千米■最大平飛速度570千米/時■巡航速度550千米/時巡航高度8000米實用■升限10100米■起飛滑跑距離1350米■著陸滑跑距離:1350米

    可見運9除了載重量稍高以外,其他的效能還是沒有超越C130.

    而中國目前準備的運輸機數量還顯不足,未來要大批次裝備,如果還侷限於運9的水平,其實消費比不高,研製一款效能更好更全面的戰術運輸機勢在必行!

    運30的設計目標:

    1,運-30的最大起飛重量估計在80噸級,與C-130J相似,但載重量在30噸級,比C-130J增加50%,載重係數達到0.375。

    2,運-30的最大速度為每小時600-700公里,滿載航程為6000-7000公里。

    3,新型飛機擁有更寬大的貨艙,因採用了複合材料而更經濟。還可推測,將會進一步改進升降效能。

    4,運-30飛機採用4發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另一個設計方案是改用兩臺噴氣發動機提供動力,可能選擇為運-20配套研製的WS-20發動機。

    5,運30是為了適應軍方提出的比運-20或伊爾-76更簡單、更便宜,並能使用小型機場要求而出現的!而且運-30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了對裝甲車輛、自行火炮、導彈發射車、直20等運載能力。

  • 7 # 魂舞大漠

    這裡首先要說,運-9是運-8的改進升級,並非兩款飛機,運-8用之多年,裝備數量十分有限,即能說明問題,與C-130“大力神”同時代的飛機,雖一再改進,但難比C-130J-30,這款“超級大力神”運力竟達到了34噸。在速度、航程、貨艙有效容積等主要技術指標長期落後於人的情況下,我們急需發展一款通用效能高,運力強的新中運,它,就是在珠海看到的運-30。

    比一比A400M。A400M在載重38噸的最大航程3800公里,運-30的設計,滿載35噸可以實現7000公里的最大航程,而A400M是一架最大起重141噸的飛機,僅就這一主要技術來講,即反映了運-30設計的努力。同級別的飛機,日本C-2,載重37噸的航程為5600公里,也許想法不一樣,其它設計指標自是不同,又比如難產的烏克蘭安-70,其載重35噸可以飛行3600公里。最大起重80噸的運-30,載重係數0.375,遠超C-130J-30,且在貨艙容積等多項技術指標方面有過之。同一級別的巴西KC-390,主要設計引數不如運-30,2015年實現首飛,有多國加入了合作,葡萄牙、阿根廷、智利、捷克等,波音公司也參與進去,現在使用的是IAE公司的V2500-E5渦扇發動機,單臺推力約14噸。

    我們不要安-70。關於中烏合作安-70,這些年訊息不斷,好像我們在撿漏,真撿了漏也就省事了,不過能過打造運-30就知道,中國根本就沒這一想法。安-70,俄烏合作了一陣子,不歡而散,再後來是歐洲,有意把它弄成了,可是,A400M已經量產了,安-70也不見動靜。不只是科研攻關,國力已相當費勁,現在它的命運很可能最終不了了之,想來也是沒辦法的事,航空產業殘缺不全,欲打造一款先進的運輸機,實在太難。

    運-30前景如何?計劃2020年首飛,時間已相當緊張。透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它的技術前景的確是不錯的,可以肯定,它是一款登峰登極的新型中型運輸機,非常符合軍隊建設需要,就是投入國際市場,競爭力是鋼鋼的。新中運自是新氣象,中國航空工業要發展,想來也只能在這些領域努力,不是說把別人造好的再來一遍,發展什麼,不發展什麼,西飛是有考慮的,至少能符合軍方胃口。多少年來的落後一掃而空,我們已看到明朗的技術前景。運輸機發展我們此前慢,中國加油!

  • 8 # 航空君

    運-8和運-9這兩款中型系列運輸機,目前都是中國空軍大量裝備的制式裝備,其中最早的運-8系列運輸機更是在上世紀的80年代就裝備部隊了,也已經服役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而作為近幾年才出現的運-9系列中型運輸機,則是中國空軍中型運輸機的新銳,也是中國空軍和海軍部隊搭載各種大型特種用途裝置,非常好的空中承載平臺 。

    中中國產的運-8系列中型戰術運輸機,是以前蘇聯研發的安-12B型中型運輸機為藍本,仿製的一款軍用運輸機型,該機型具備了一次起降就可以運輸15-20噸物資,往返上百公里的能力,更是當時中國空軍航空運輸部隊,在還沒有引進俄製伊爾-76大型運輸機之前,最

    可靠也是運載相關物資能力最強的一型軍事運輸機型號。

    而運-9中型系列運輸機則就是完全以運-8系列中型運輸機為基礎,進行大幅升級改造而來的升級版本,其整體的相關資料效能是與美國空軍裝備的C-130J版本是處於同一個水平的,在某些方面,特別是航空系統上,還要比上上世紀就出現的美製C-130J先進的多。當然,也隨著運-20系列大型運輸機專案的順利進行,中國空軍軍用運輸能力不足的缺口也在快速補上,而由數量龐大的運-9系列中型運輸機與運-8系列中型運輸機組成的中型運輸機梯隊,就目前來看還是可以承擔的起在戰時艱鉅的相關軍事運輸重任的,也因此中國空軍目前需要研發新的中型運輸機的相關需求還沒有這麼大。

    至於提問之中,運-30這款新型中型運輸機,就目前來看無論是網上相關的新聞媒體,還是官方的新聞媒體都未過多的提到過此款新型中型運輸機研製的訊息或計劃 ,也只是在2014年的珠海航展之中,在中航工業的展臺之中出現了相關新中型運輸機的模型,此後就再也沒有相關的新聞和訊息傳出。

  • 9 # 沉默的奧托

    無論運8還是運9,安12骨子裡的問題改不了,比如機翼面積太小,翼載大,機身寬度小,不具備短距起降和簡易機場起降能力等,這些都與現在運輸機的要求都有較大差距,運20是爭氣機,運30也應該刻不容緩

  • 10 # 蝸牛沒腹肌

    運-8運輸機,是中國研究製作的的四發渦輪螺槳運輸機,它可用於中程的運輸,用途非常多樣化,可用來空中投遞物資、空中降落、運送物資、救援人員及海上救援等多種作用。運-8現在是中國空軍的最主要運輸機,它對於中國的國土防禦以及經濟的發展有很厲害的作用。

    中國以運8為基本改裝了各種種類的飛機,甚至中國還向別的國家出口了它。而運9從不同種類的新型運8獲得啟發,使運9速度更加快速,載重加大,效能提高。運9的成功,打破了中國在中等程度路程的運輸方面只有運8的局面。中國已經有了運8和運9兩款戰術運輸機,為何還急著研製運30?是戰略需要!

    (安124與伊爾76對比圖,後者是中國最大的運輸機)

    現代的戰爭雙方戰鬥的區域不斷擴大,戰爭的節奏也越來越快,運輸能力的提升極為重要。武器裝備不斷更新,相應的運輸力度也需不斷加大。現代有一種新型運輸方式,中性大型結合使用,提升效率,更加經濟,中國有運20大型運輸機,但運8從1980年就已經開始為中國的運輸服務了,而運9只是運8的改進,沒有從根本上提升他,這2款運輸機已經落後了,沒有辦法滿足中國需要。

    (老舊運輸機確實該換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教育型別的紀錄片適合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