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談西風論滄海

    元宵節的古代詩詞有如下幾首比較膾炙人口:

    《正月十五夜》 唐.蘇道味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徑落梅。

    金吾夜不禁,玉漏莫相催。

    洛陽城的皇城城門在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要懸掛彩燈,熱鬧非凡。這首詩中所寫的就是洛陽城元宵之夜“端門燈火”的盛況,描述了洛陽百姓歡度元宵之夜的歡樂祥和的氛圍。

    這首詩是詩人蘇道味參加“正月十五之夜詩歌比賽”,獲得頭等獎的佳作。後世所熟知的成語“火樹銀花”就是由此詩而來。

    《十五夜觀燈》 唐. 盧照鄰

    錦裡開芳宴,蘭缸豔早年。

    褥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名霎,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這首詩描述了元宵節的熱鬧繁華,百姓在元宵之夜觀賞花燈、欣賞煙花。

    流光溢彩的燈火將大地裝扮得五彩繽紛,彷彿與茫茫蒼穹連為一體,遠處的燈火似點點繁星在夜空閃爍,靠近高樓的燈火又像明月高懸空中。

    姑娘們銀鈴般的笑聲,又為這浪漫的夜晚增添了無限的歡樂。

    《青玉案 元夕》 宋.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的上半部分描述了元宵佳節熱鬧繁華的景象:火樹銀花不夜天,滿城百姓盡歡顏。

    燈火輝煌,人聲鼎沸,遊人如織,熱鬧非凡。

    這首詞的下半部分,筆鋒一轉,描寫了一位不慕榮華、甘守寂寞的美人。這位出塵脫俗、孤高淡泊的美人,實際上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寄託著作者的信仰和理想。

    《正月十五夜燈》 唐. 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這首詩描寫的是元宵之夜的熱鬧祥和。

    皓月當空的夜晚,家家戶戶鎖上房門,扶老攜幼去看花燈。高樓上、街道上,甚至皇宮裡,到處張燈結綵,人人喜笑顏開,戶戶開心快樂。

    全家老小共慶佳節,其樂融融,幸福無邊。

  • 2 # 東籬花香

    元宵節古詩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當屬北宋著名詞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先生的《生查子·元夕》。

    生查子·元夕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這是一首描寫相思情愛的婉約詞。透過描寫去年元宵節與情人相會,逛花市賞花燈的甜蜜浪漫,和今年元宵節不見情人蹤影的痛苦斷腸,此情此景,兩相對照,讓人情何以悲。

    詞的上闋(前四句)寫“去年元夜時”,花市繁華似錦,燈火輝煌,星河燦爛,人流如織,恍如若天街仙境。元宵佳節恰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正是青年男女約會談情說愛的最佳時節。“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此中有真意,卻羞與人說,言有盡而意無窮……這是一種多麼撩人心扉的意境!時光美妙,月色撩撥,燈火闌珊,柳浪情深,藕花深處,鴛鴦相會,纏綿悱惻,春宵苦短,柔情蜜意溢於言表。

    下闋寫“今年元夜時”,月還是那撩撥的月,燈還是那輝映的燈,只有那牽腸掛肚無法釋懷的昔日戀人早已杳無蹤影,景同人不再,“淚溼春衫袖”。今物仍是舊時物,今時不見舊時人,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個“溼”字,將舊情難續、舊夢難圓的痛斷人腸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感慨無限。

    此詞語言淺近明快,情調哀婉,韻味悠長。作者採用“去年元夜”與“今年元夜”兩幅圖景的鋪排,有如電影中的蒙太奇的表現手法,展現不同時空的相同場景和不同情思,寫出了悲慼的愛情故事。明代徐士俊對此詞作出了高度評價:“元曲之稱絕者,不過得此法。”可見其對這首《生查子·元夕》的讚譽之高。

    這首詞與唐朝詩人崔護的名作《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有異曲同工之妙。兩位作者皆是將今時與往昔同一時間景同人不再的情形相比較,追憶昔日一段兩情相悅、纏綿悱惻、難以釋懷的愛情,痛如今舊情不再、佳人難覓芳蹤,淚眼看花花不語,無邊的失落與孤獨填滿心頭,傷感難抑,淚滿春衫。

    世事變幻莫測,滄海桑田,造化弄人,情難如願。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不來。今時難覓舊時情,痴心苦苦等待的那個人,今生卻不再來。山盟海誓音猶在,佳人芳蹤無處尋。錯過了一季,便錯過了一生。

    明月花燈依舊在,此地空餘斷腸人。滾滾紅塵,茫茫人海,對月悲歌,欲語淚先流。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痛斷情腸。便縱有柔情萬種,更與何人說?

  • 3 # 畫骨透情

    元宵節,為中國傳統節日,又稱上元節、元夕或燈節,有賞燈,猜燈謎,吃元宵,舞龍等很多習俗,也是古代男女約會的一個重要節日。

    關於元宵節的古詩詞很多,

    像辛棄疾的《青玉案 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意猶未盡,婉轉回腸,也許這就是所謂的轉角遇到愛吧。

    還有,歐陽修的《生查子》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對於愛情,約而未見,求而不得,也算是刻骨的折磨了。

    以及李清照的《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人生的顛沛流離,誰也無法預料,同樣的節日,卻也只剩下滿腹的回憶了。

    周邦彥的《解語花 上元》

    風銷焰蠟,露浥烘爐,花市光相射。

    桂華流瓦。纖雲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

    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遊冶。

    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

    年光是也。唯只見、舊情衰謝。

    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這首詞仔細地描寫了上元節的景色,筆墨極為精緻,並用上闋的熱鬧引出了過去的時光,再用過去的情懷反襯今日的寂寥,感情的拿捏,空間的轉換,手法,結構,都很老道,值得細細品琢。

    諸如此類的詩詞很多,篇幅有限,不列舉了。元宵節是團圓的節日,願所有人都能幸福美滿,快樂安康吧。

  • 4 # 崔崔CcCc

    元宵節,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這一天街頭到處是花燈成河,熱鬧非凡,所以不免有許多描寫元宵節的詩詞!

    下面幾首是我認為最能代表元宵節的古詩詞,大家可以一起了解一下。

    一,歐陽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 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 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 淚溼春衫袖。”

    此詩描寫了,去年元宵節時花燈太多夜如白晝,當月上柳梢頭時,約了共敘衷腸。 而今年元宵節時卻已經物是人非,再也看不到去年的人了。

    二,蘇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 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 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 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 玉漏莫相催。”

    此詩描寫的是,在這燈光焰火燦爛的元宵節,沒有夜晚宵禁、四處無欄擋,街上人潮洶湧,馬蹄下塵土飛揚,月光灑遍每個角落。

    三,王磐《古蟾宮·元宵》 “聽元宵,往歲喧譁,歌也千家,舞也千家。聽元宵,今歲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此詩描述了元宵節的這個夜晚,有的地方歌舞昇平,也有的處哀聲嘆氣。

    四,符曾《上元竹枝詞》“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

  • 5 # 一水詩書

    謝“小女子看歷史”邀答。

  • 6 # 晴風微語

    元宵節,古稱上元節。在古代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是春節後的第一個節日。傳統是鬧花燈。所以有詩人詞客用自己的作品描繪了元宵夜的熱鬧景象。

    我最喜歡的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詞《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零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鵝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整首詞上片生動描繪出京城上元夜燈會的繁華璀璨,與天上的星月交相輝映。

    觀燈的人們熙熙攘攘,寶馬雕車華貴,耀眼。人物穿著打扮也是流光溢彩,暗香隨風飄蕩。整個景象熱鬧華美。像一幅畫展現在讀者眼前。

    詞的下片卻畫風一變~這樣的熱鬧,他卻無心多戀,因為他的心上人沒有出現。他一直在尋找。

    就在他多次尋找沒有找到,疲憊灰心的時候,偶然間驚喜出現了~驀然回首,忽然間一個不經意的回頭,找到了苦苦尋覓的人。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原來他愛的那個人沒有在熱鬧的人群中,在燈火最輝煌處。而是正相反,在燈火闌珊,零落的地方。她是一個不慕繁華,甘於寂寞的高傲女子。

    整首詞炫麗多姿,描寫的場面大而精彩,結尾出人意料。是一首千古傳誦的名篇。

    尤其是最後一句“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更是成為人們廣為傳誦的描寫愛情的名句。

    這首詞是關於元宵節的最絢麗雋永的篇章。

  • 7 # 每天讀宋詞

    首推兩首,你們絕對都讀過。

    其實,從唐朝起,中國民間就有元宵節觀燈的風俗。而到了宋代,元宵同時也是年輕人幽會談情的時機。於是有了後面兩首詞的推薦。

    一是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全詞先寫元宵之夜的繁華熱鬧,這是兩人相會的背景,再點出幽會的情節。 接著寫今年的元夜相思之苦與痛,從而表達對昔日戀人的一往情深和深深思念。 與崔護的《題都城南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先寫過去的樂襯托今日的悲,更深刻。

    二是辛棄疾 的《青玉案 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簡單解釋下:夏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或者叫元宵節,也被稱為元夕。

    即使讀者們對元宵的詩詞不瞭解,但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這句肯定或多或少都會吟誦。

    這首詞上闋描寫元宵節的盛況,語言辭藻華麗,畫面感強,滿城燈火通明,人們沉醉在節日的氣息裡,盡情狂歡,而參與者既有平民,也有寶馬雕車出行的達官貴人們。

    下闋雖然也在寫節日的歡樂,且筆鋒稍轉,由景到人,開始突出重點。有很多解讀說是描述了在繁華熱鬧處有著一個自甘寂寞的女子,以熱鬧襯托其靜,我卻更加支援是詞人委婉表達了自己的不受重用的惆悵,感慨自己不就是君王的那個驀然回首嗎?也闡述了自己的志向。

    兩首名氣極大的元宵節詩詞都是偏哀傷的,更能引起感情共鳴,且皆為名句。也許對我們來說,時間總在推移,曾經的我們也擁有過美好,逝去後,或追悔莫及,或感慨萬分,但生活仍會繼續,願每個人都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

    再附上兩首元宵節詩詞:

    李商隱的《觀燈樂行》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閒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第一句形容了京城的月光如水和花燈如山。

    還有李清照的《永遇樂·落日熔金》

  • 8 # 直言不諱的螢火蟲

    ①今年春色勝往年,此夜風光最可憐。2

    ②火樹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春風。

    ④皇都佳麗地,春日豔陽年。共愛元宵好,爭歌明月篇。

    ⑦鏤銀錯落翻斜月,剪採繽紛舞慶宵。

  • 9 # 讀史坊

    寫元宵節詩詞最有名的當屬宋代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描寫了宋代元宵節的熱鬧情景:花燈,寶馬,香車。各式各樣的花燈,看燈的人潮如流。還有以看燈為名互相眉目傳情的男女。

    還有宋代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這首詩和辛棄疾的詞有異曲同工之妙,元宵節看花燈只是過節的一個次要方面,主要是約會去年元宵節遇見的那個人。可惜,一年過去了,景依舊,人未來,多情人免不得流幾滴淚,傷感一番。

  • 10 # 李子遲到了

    中國曆代文人墨客,創作了無數關於元宵節的文藝作品,比如直接描述或記敘元宵節的詩詞、散文、賦文、隨筆、民間傳說、名人軼事,以及書法、繪畫、音樂、舞蹈,還有小說、戲曲(後來的影視劇、話劇、歌舞劇等)裡有關元宵節的場景,等等。

    關於情愛題材的文藝作品和佳話,在中華歷朝歷代,元宵節要比七夕節多得多了。在古代眾多詩詞文賦當中,有不少流芳千古的佳作,即是借元宵以抒發美滿浪漫愛情。去網上搜,比比皆是。這裡只介紹其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幾首詩詞作品吧。

    最著名的如宋朝大文豪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描繪元宵夜發生的愛情故事:“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青衫袖。”雖樸素、簡潔,卻自有無限情意與喟嘆在其中。物是人非,抒寫了對情人的萬般思念之苦。“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更成了千古名句。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也曾寫下了不起的作品《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其中既有元宵之夜的繁華、熱鬧場景,又有男歡女愛、兒女情長的纏綿悱惻。

    又如“中國古代第一才女”李清照的名篇《永遇樂·落日熔金》:“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回憶往日美好,對照今朝淒涼,情真意切,筆致綿密,讀了能不讓人涕淚雙流!還有明朝“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曾賦詩盛讚元宵節,把人們帶進迷人的元宵之夜:“有燈無月不誤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似銀。滿街珠翠遊春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樽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其中亦可見到一些男歡女愛、打情罵俏的影子。

    再介紹大唐女皇武則天時期宰相、宋朝“三蘇”先祖蘇味道的五言律詩《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描述“神都”洛陽元宵夜燈火璀璨、美女如雲、花枝招展、風情萬種的盛況,確實是有“味道”,十分精彩傳神,歷來為人們所傳誦。關於元宵節,還有許多與愛情婚戀有關的佳話。如泉州傳統戲劇《陳三五娘》中的陳三和五娘,就是在元宵節賞花燈時相遇而一見鍾情的;《春燈謎》中的宇文彥和影娘也是在元宵訂情;還有西漢文豪東方朔讓宮女元宵姑娘與家人團聚、與情郎私語的傳說,據說這正是漢武帝倡議過元宵節的起源。皮影相思。相傳,漢武帝劉徹的愛妃李夫人死後,武帝非常想念她,於是一位宮女就穿上李妃的衣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讓武帝看到這位宮女的影子以解思念之情。後人做詩:“張燈作戲調翻新,顧影徘徊卻逼真。環佩姍姍蓮步穩,帳前活見李夫人。”說的就是武帝思念愛妃的典故,這也是皮影戲的最初來源。破鏡重圓。隋朝軍隊滅南陳前夕,南陳昌樂公主與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銅鏡,各執一半,作為以後相見的憑證;並約定在正月十五元宵節賣鏡於市,以探對方訊息。隋滅陳後,昌樂入楊素府做妾,次年元宵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個老頭在叫賣半片銅鏡,價錢昂貴,無人問津。徐德言在破鏡上題詩:“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楊素得知,成人之美,令昌樂夫妻終於團圓。雙喜臨門。宋朝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20歲時進京趕考,元宵節路過一地,一大戶人家懸燈出題招親。聯曰:“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不會答,卻記在心中。到京後,誰知主考官所出之聯竟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立即提筆以招親聯作答,得中進士。王安石衣錦還鄉時,發現那聯居然仍未有人會答,便又以考題聯作答,竟得了個漂亮媳婦,實在是雙喜臨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者榮耀中誰是莊周的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