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花草的農人
-
2 # 棒奔霸
農村俗語“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是什麼意思?你覺得有道理嗎?對你農村修房建屋,每個地區的習俗都有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希望安居樂業,事業昌盛,農村住宅不論是新建房屋還是翻蓋舊房,都有一定的說法和講究,對於這句農村建房的俗語,其實是一句大實話,在很多地區必須這樣做。
在農村建房很多地區都講究留滴水這一說法,就是自己的雨水不能滴漏在別人的土地之上,根據當地的習俗或者鄉規民約,都有不同的滴水讓出,即自己建房時候要給予後方讓出來40公分或者不等的距離,作為是自己滴水使用,有的建造樓房讓出滴水距離更多,都有不同的規定約束,雖然後面的土地的的確確是自己的,但建房時候是一磚的距離也是決計不能往後坐的,除非自己的宅基地後面是大路的除外,不需要留滴水,其他的都是按照次序迴圈漸進。
“寧往前佔一山”其實說的也是自己的宅基地前方是無人的空地,或者是大路,其實能多佔點就多佔點,不只是在農村, 大都有這樣的想法,首先能夠擴大自己的使用面積,再者院牆是屬於很容易擴充套件的,即便是後方無人居住,自己的主房也是不可能拆掉在建的,在後面圈個小過道,不但不美觀,對於風水來說,也極為不利,也就有了這句“寧往前佔一山”的大實話。
-
3 # 建行漸遠
農村俗語“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是什麼意思?你覺得有道理嗎?
在農村,有很多關於蓋房子的俗語,這句“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說的也是與蓋房子有關。一般來說,這句話是指農村舊房翻新的時候,這房子的地基,寧可往前挪,也不能往後挪。其實這句話說的細細一品,還是很有道理的。
咱們先從農村的鄰里方面看待這句話大家都知道,農村的鄰里關係處理好了,便和和睦睦,處理不當,便會雞飛狗跳。就像這前後鄰居吧,有時候因為個門前流水啥的,也能引發矛盾。農村房屋翻蓋的時候,有的人家為了屋內寬敞,就會私自往後挪一點地方,這樣的話,後面鄰居門前的地方不就比原來小了嘛,有時候,矛盾就會因此而起。
所以,為了避免矛盾,大家還想室內寬敞,就將前牆的地基往前挪一部分,因為前面是自家院子,妨礙不了別人,牽扯不到鄰里糾紛。
從寓意方面看待這句話人們過日子都圖個吉利,蓋房子往前趕寓意日子往前有奔頭。所以在翻新房屋的時候,農村人基本上會將原來的地基稍微拔高一部分,蘊含步步高昇之意,也說明了家裡的生活越來越好,往後的日子更上一層樓。而往後挪,不就是退步了嘛,誰願意越過越退後呢,你說是吧。
-
4 # 豫鄉文旅
農村俗語“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是什麼意思?你覺得有道理嗎?
老俗話原來的意思是指自家房屋和前後鄰居之間的睦鄰友好關係,就像左右鄰居之間“三尺巷”的關係一樣。
“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寧願往前面趕一個山牆的距離,也不要往後面挪一磚的距離,做人要厚道,和鄰居打好交道,才能實現遠親不如近鄰美好期望。
很多人誤解為往前趕一座山的距離,那就有些矇蔽了。在農村老俗話一座山也就是房屋山牆的前後距離。農村房屋以前前後縱深也就7米左右,有時候還包括前面的前沿滴水簷。當然說寧往前趕一山,有些誇張了,不過這樣說話更能顯示農村人的厚道純樸,與世無爭。鄰里關係處理的好,能夠和氣生財啊。
以前就有三尺巷的故事,大家可能聽過。“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說的就是處理鄰里之間的房屋距離問題。後來兩個鄰居互相謙讓,房屋院舍都讓出一定的距離,成就千古佳話三尺巷!其實農村很多人都懂這個道理,你好我好大家好,與人方便自己更方便。
不往後挪一磚,這個也是好事兒。說明這個人心胸豁達,能夠容忍有度量。自家房屋小了,後來翻蓋重修,一定要記得寧可往前趕,不能往後倒退。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鄰里之間的相鄰權問題。讓人天地寬,何必爭那一寸光陰?就算往後挪動一磚的距離,又能如何呢?是不是自家院裡就寬敞明亮了呢?不見得!
還有人從風水角度來解釋的,我覺得也對。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只能往前走,不能退縮的。房屋也一樣啊,往前挪一點就吉利,往後倒退就意味著開倒車,對自己和別人影響都很大。自己不一定開心,鄰居肯定也不舒服。
一山也就7米距離,一磚也就24公分距離,但是體現的卻是人的氣度,從這裡能看出這家人的好壞的。
-
5 # 老農民說事
農村俗語:“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是什麼意思?你覺得有道理嗎?
在農村,很多人都會因為房屋宅基地的事情和鄰居發生衝突,有些時候,還會因此鬧的特別不愉快,甚至出現傷人等事件,如何處理好宅基地之間的間距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記得小時候讀書的時候,有學過“三尺巷”的故事,講的是鄰居家互相讓了三尺,結果小巷就成了六尺。這件事情告訴我們為人做事要大度,不要在小事上和別人斤斤計較,這樣既損了和氣,又折了面子。
“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有很多人都會錯誤的理解為“一山”真的是一座山的距離,但其實它指的只是一個山牆的距離。這句話意思是說,寧願把自己家的宅子往前面挪一個牆的距離,也不要往後挪,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人們普遍認為是因為人們經常會因為宅基地的事情出問題,所以告訴人們出現糾紛的時候,寧願自己吃點虧把房子往前面挪,也不要去和鄰居爭屋後的一牆距離,畢竟抬頭不見低頭見;另一種說法認為,宅子往前挪,意味著積極進取的意思,而往後挪,則意味著家庭的發展受阻,對未來的家庭發展不利。講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這句俗語其中蘊含的道理,“敬人者,人恆敬之,惡人者,人恆惡之”,要學會退一步海闊天空,爭小利,只會讓人嫌棄厭惡。
-
6 # 餘一鬥
以前的農村,尤其是平原地區的農村,鄉里鄉親鄰居們蓋房子都聚集在一塊,你家挨著我家,我家挨著他家,大家連成一片形成了一個村莊。如果說哪家蓋房子沒有和鄰居協商好,互不謙讓的話,很容易產生鄰里矛盾。
農村俗話,“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說的就是農村蓋房子的事情。這裡的山不是指大山,而是指房子的後牆,又叫山牆。以前村落聚集在一塊的時候,大家房子都是緊挨著房子。因此在蓋房子的時候,寧可往前面移一座山牆的位置,也不往後面挪一塊磚的位置。
這是因為你家的後山牆,緊挨著別人家的牆壁和院落。如果你蓋房子的時候往後移動的話,哪怕是一塊磚的距離,也會離別人家的院牆太近,這樣很容易阻擋別人家房子的採光,而在下雨下雪的時候,雨水順著屋簷也會滴落的別人家裡。如果發生這種現象,通常會引起鄰里關係緊張,甚至有可能大打出手。
大家都知道桐城六尺巷的故事,讓他三尺又何妨。在蓋房子的時候,只要大家相互理解多為對方考慮,就一定能夠妥善解決。如果宅基地在建造的時候確實需要移動,那也寧可往自己家房子大門前挪一扇牆的位置,也不要往後挪一塊磚,以免遮擋住鄰居家的光線。
鄰里之間只要相互忍讓,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就一定能夠和諧和睦的生活在一起。所以這句民間俗語是非常有意義的,而且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一定的道理。
-
7 # 樹德漢碩
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這是在說建房時要注意的事,不然會引起與鄰居之間的宅地糾紛,那樣就很不好了。所以,從與鄰里友好平安相處來說是很有道理的。
在農村建房,前後左右都有界址,一般也會預留滴水地,特別是後邊要留出一點,千萬不多貪那麼一磚幾分,以免可起後邊鄰居不滿,所以有不往後挪一磚之說。挪一磚,即是向後挪動一個磚位。舊的建房,多還是泥磚,最大的八寸二十公分,小的六寸十八公小,意即不要貪挪一磚的尺寸就埋下與鄰里不和有矛盾的根源。寧往前趕一山,前面明堂,習慣上明堂總會多留點,那是自己的,一山是指一山牆,也是指一個磚位的意思。為避免與鄰里因建房發生矛盾糾紛,定界設計時,寧可向前移動一點點,也不再向後移動一點點,前面總是自己的,沒關係,後面就會影響到別人,要會換位思考,要睦鄰友好。所以寧讓不貪多一點是對的。
很早就聽說過三尺巷的故事:一家有人在朝裡做,家人在建房時想多佔一點,引起鄰居不滿爭吵,其家自以為朝裡有人為官不怕,並將事告知當官的,但當官的是明理人,他讓家人不但不多一點,還主動餘留三尺,這樣與鄰居沒有爭吵了,鄰居思前想後,也學樣,也留三尺,這就成六尺巷,又皆大歡喜。
在農村建房,鄰里間兄弟間常為一磚一角那麼小地方而發生爭鬥是常有的事,要是開闊心胸,眼光看遠一點,別斤斤計較,鄰里團結和睦友好相處比什麼都強,多好!這一句話,實際就是在勸誡人們的,不要因小事情,小小的利而引發與鄰里不和,那是很不理智的。
-
8 # 若飛305
這個話題還要從中國的農耕文明說起,幾千年來,人們為了應對自然災害和野外猛獸的襲擊,形成了結夥群居的習慣,故代叫部落,現在叫村落。這樣人們防範自然災害的能力就大了,對負野獸的力量也大了,甚至可以逮到野獸,作為人們的美餐。然而,這種群居生活難免互相接觸,互相聯絡,有時會涉及到一些各自的利益問題,久而久之,為了約束人們的行為,就興成了一些民間俗語,成為大家共同遵守的信條,實際也起到了鄉規民約的作用,這不得不說是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
比喻題主提出的“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就是為了規範建房的原則的。由於一家一戶的個體生產,農民形成了很強的個體意識,竭力做到仼何事情都經緯分明,免得打麻煩,那麼建房為什麼只能往前趕,不能向後挪呢?因為按常理來說,房子都是座北朝南,這樣有利於釆光,冬暖夏涼,也就是說房子在自家位置的北邊,房子前面是自家的院落,房子往前挪,是挪在自己的地方,如果往後挪,就會侵佔別人的位置了。所以,大家建房都會在屋後留出適當的位置,現在規定是五十公分,這樣有利於管理和維護自己的房屋,不用佔用別人的地方,減少了鄰里之間的磨擦,自然大家就可以和諧相處了。
其實農村很多俗話都是勸人向善,保持左鄰右舍和睦相處的,如“水在門前轉,家財有萬貫。”“水往家流,財不外走”等等,意思就是勸各家管理好自己的流水,不要隨便流在大街上,既不美觀,也妨礙別人通行,因此,這些俗語都是很有道理的,它主要規範人們的道德行為,對於維護農村穩定,減少矛盾發生起著很大的作用。
-
9 # 關山聽風
“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是一種民俗。這種民俗建立在俗語“房上加房,家敗人亡”或者“牆上加牆,家敗人亡”基礎上,是一種民俗文化的延伸。
(農村正在拆除舊屋,準備建新屋)
俗語指的是舊房拆除建新房中的一種民俗禁忌。民間俗信認為,老房屋拆舊建新時,不沿用老房子的基腳(基礎),如果用了老基腳就是“房上加房”或者“牆上加牆”認為不吉利,將來會造成“家敗人亡”。 也就是因為有這種風俗,拆除老房子後,新建的房子的基腳要在原來的基礎上挪動一下。
如何挪動,這裡面也是有民俗講究的。民間風水順口溜有一句這樣的話:“陰地照向子孫,陽宅發達財源。”也就是說,祖墳管子孫後代的興旺和出人才,陽宅管住居的人能不能發財。民間認為老屋場是塊風水寶地,民間俗話說“吃飯要靠老屋場。但是,如果在拆舊建新,建新房子就必須有所變化。新建的房屋要在原來的基腳上,只能往前移,前移叫“進”,不能往後移,後移叫“退”。民間認為“進”就是進財,“退”就是退財。這也就是說,翻修新建房子“不往後挪一磚”的民俗來由。
(拆舊建新基礎)
那麼“寧往前趕一山”又是什麼意思呢?關鍵是要弄清什麼是“山”。山即山牆,本來與房屋前後的牆沒有關係,指的是房屋兩端的橫向外牆,稱為山牆,又稱外橫牆,有的地方又稱封為牆。中國古建築大多有山牆,其功能有二,一是把自家的房屋與鄰居的房屋隔開,二是防火,鄰居家起火或者自家起火時,均可將火封住。山牆是古人一種很形象的比喻,就是房屋兩端的牆像山一樣,既可作界線,也可防火。相對來說,山牆的厚度一般比房屋其它牆體要厚一些,相當於現在的50公分左右,比舊式的三六九磚(即厚三寸、寬六寸、長九寸)要寬多了。因此,很多地方的把房屋的牆體厚度稱為“山”。
“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的意思就很明白了,也就是說,老房屋拆舊建新時,新建的房子基腳寧可在老基腳之上,向前面移動一堵山牆寬的距離,也不能往後退一塊磚寬的距離。
(古民居山牆)
至於這句俗語有沒有道理,民間認定的就是關係到家庭的財富問題,並形成這樣一種普遍的習俗,大家都自覺遵守。傳統民俗文化又有多少能按現在的科學理論,講出一番大理道來?不過,現在人還講不講究這樣的民俗,那就另當別論。
-
10 # 李育廷728
大海行舟,不進則退,海浪似山,衝浪前趕,挪退一磚,前劃力阻,雖退一磚,很難挽回,翻船可能,甚多事情,錯失分毫,失之萬里。
答:昨天做了打算,今天要做的事情計劃,結果發現十件事也不過做了三兩件,而且很多事情又要拖到明天,不過今天是一個好的開始,至少知道讓所有的事情都往前趕,不要給挪退一塊磚的進度。
今天能做的事情,就儘量做完,因為明天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
11 # 快樂的飯糰hm
在農村蓋房有些人想比別人蓋的高點超大靠前點,地介擴在鄰戶地裡,特別是集市有的小商販總想比別人靠前擺,有的把貨擺在路中間,這些行為是極少數人做的,應該給予批評。
回覆列表
農村有許多俗話,許多都是很有道理的 ,題主說得這句是有關翻蓋房子的,這句話我們這裡是這樣理解的。
我們講究的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要是翻蓋房子,地基要在原來老房子的基礎上往前趕一點,哪怕一點也好,這樣的含義是,日子越來越好,生活會在原來基礎上更上一層樓。不過地基要是往後的話,我們這裡認為是日子是走下坡路,生活會越來越差的。翻蓋房子,儘量往前趕,是圖個吉利,圖個好兆頭。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追求進步,追求發展,希望有所作為,不想穩步不前。這種思想無疑是一種進步思想,有了這種思想,人類才會進步。
當然,翻蓋房子只往前趕,只是有了一個好兆頭,要想日子過得越來越好,還需要我們發奮圖強,吃苦耐勞,無疑這點我們廣大農村人做到了,雖然糧價便宜,但是辛苦的他們走南闖北,揮灑汗水,靠自己的雙手,日子還是一天比一天進步的,我覺得這才是農村發展的原動力。向辛苦的農村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