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本昌談歷史
-
2 # 錢君史話
有一則笑話,在很久以前,大約孟姜女時代吧,有一個備受父母疼愛,兄嫂關心的富家小姐,要出嫁了,這小姐痛哭流啼,嫂子勸導,告訴她女大當婚,都是這樣子地,小姐問嫂子,這是誰興下來的。嫂子說,這是周公制的禮儀呢。小姐便罵道,這個該死的殺千刀的周公。
在古代,人人都知道周公制禮儀,包括嫡長子繼承製。
清代康麻子不知禮儀,所以他的兒子們九龍奪嫡,相互打起架來了。
-
3 # 正太是大叔
應該是從夏朝啟開始家天下就有了,太康就是啟的長子,但不能一併而論,在商早期,周,也有兄終弟繼的。咱們現在的繼承法確是和國外的順位繼承更像。
-
4 # 許願的泥菩
這個不是誰創立的,是一個不斷髮展,最終形成的一個傳承模式。
現在基本公認的是啟繼承了禹的位置,標誌家天下的開啟,然後開始傳弟傳子,基本上就三種:父死子繼、兄終弟及還有叔終侄繼,這樣一直到西周,吸取了商的教訓和經驗,為了穩固周的政權穩固,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
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並不理想,真正依靠嫡長子的身份當上皇帝的,少於其他的身份當上皇帝的,甚至一些有名的皇帝,有做為的皇帝,很少是嫡長子上位的。
-
5 # 土豆到底去哪裡挖
上古時期,堯傳位給舜,舜傳位給禹,從禹之後不再禪讓給其他賢能之人,而是直接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啟,少時讀史到這裡總會拍案而起,義憤填膺,天下人之天下憑啥就因為一根生殖器私自相授?
嫡長子繼承製是中華農耕文明的一個發明和必然邏輯,也是中華文明從野蠻走向文明,從矇昧走向成熟的標誌,禪讓制或說原始共產推舉制聽著高大上,實際上最大的問題是繼承人的不確定帶來權力交接的混亂與爭奪。不管皇帝后宮有多少妃子,也不管皇帝的性生活如何混亂,嫡長子只會有一個,因而嫡長子繼承製有效的解決了權力的繼承順序問題,清晰的排除了其他窺視者,有效避免了諸皇子間爭奪權力導致國家的崩潰。因此在中國古代的皇位繼承規定中,有一條亙古不變的鐵律,那就是嫡長子繼承製,換句話說就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嫡長子就是最高權力者第一個老婆生的第一個兒子,只有他的繼承是最合法的。嫡長子繼承製也不是像傳說中那樣一蹴而就的,從夏朝啟之後嫡長子繼承製實際上是和兄終弟及制並存一直延續到殷商王朝,在商代中期以前,由於比較嚴格的王位繼承製度還沒有形成, 因而,從中丁以後,連續發生了弟、子爭位的混亂局面,司馬遷在《史記·殷本紀》說:“自中丁以來,廢適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於是諸侯莫朝”...直至盤庚遷亳,殷商一度復興,諸侯才重新來朝貢。由於王位的繼承權問題沒有徹底解決,自盤庚死後,繼續產生內亂,從此,殷商王朝便日趨衰微。
在專制社會里,權力的有序繼承是一件天大的事。中國歷史上的治亂迴圈更多的是與至高權力的是否有效傳承有關。那個由盛而衰的關鍵節點就是皇位的繼承。距今2228年前的那個光耀千古的秦帝國就是因為秦帝嬴政在出巡中忽然暴斃,而嫡長子扶蘇正在北部邊境領軍修築長城無法趕到始皇帝身邊,宦官趙高私改遺詔讓秦二世繼位,一個輝煌耀眼,威震千古的強大帝國短短兩年就灰飛煙滅,留下一地雞毛...實際上這個混亂還是在繼承順序已經確定的情況下被他人調包,設想如果沒有嫡長子繼承製,繼承人們爭權將會何等的混亂而沒有章法,歷史上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就是因為拒不接受漢文化的典章制度,固守草原帝國兄終弟及的原始權力繼承法則,結果兄弟間為皇位的繼承打成一團,九十多年就回草原放羊去了,而三百年後的滿清全盤接受漢文明及儒家宗法制度,皇太極之後廢除兄終弟及確立嫡長子繼承,多爾袞只能攝政而無法登基,父死子承,使滿清和中國歷史上的其它朝代沒兩樣,有效規避了“胡人無百年國運”的魔咒...
嫡長子繼承製使繼承者無論憨還是傻都有優先繼承權看似不合理,但是按照儒家宗法倫理和漢文明典章制度,古時候的帝王更多的時候是一種政權合法性的象徵,天下所有權和治理權是分離的,皇帝負責前者,後者由宰相和百官等官僚體系專業團隊去完成去完成,而哪天真由生長在深宮之中,成熟於婦人手上,不諳世事的二代們親政那才是國家災難的開始,比如秦二世亡國,明崇禎亡國,歷史上好多由治世轉為亂世的都幾乎是這種開始的。明熹宗朱由校老老實實在後宮打沙發,做桌凳,製作傢俱反倒國泰民安,這不是笑話,歷史就是這樣,無法選擇。
黑格爾說過,“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壞的制度好過沒制度,壞的規矩好過沒規矩。在以公民選舉為基礎的現代民主制度沒有出現之前,嫡長子繼承製是一種最不壞的制度,那種將國家社稷前途置於無規矩,無制度,無章法的行為無疑是將未來置於巨大的不確定之中。
-
6 # 胡八二
這是七八年級歷史書中的知識點。嫡長制公認起源於西周。傳說中周公制禮儀,但沒有見到嫡長制明確的出處。所以嫡長制明確的出處這個問題沒有準確的答案。20190411。
-
7 # 勇倫趣講
我們都知道上古的堯舜禹都是禪讓制將大位傳下來的,大禹建立了夏朝。之後繼承製逐漸轉變為將大位傳給親近的人、家族的人直至自己的後代。
“世子制”是大王在位時就確定世子,他將來就是王位的繼承人。周文王首先做了這個創舉,他立武王為世子,幫助處理國事。
周武王死世後,王位由周公旦暫時擔任,後返位於周成王。周成王正式確定了“嫡長子繼承製度”。
選擇繼承人的標準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即確定嫡後所生孩子的優先繼承地權利,讓嫡後所生的長子來繼承;如果嫡後沒有生男孩,在眾多妃子所生的兒子之中,要選擇妃子家世有一定地位的兒子作為繼承人,不管他是否年長。
這個制度之後能夠一直傳下去,很大的原因是早早確定了繼承人,皇帝的兒子們就不會相互爭奪、殺害,有利於國家局勢的穩定。
-
8 # 歷史百家爭鳴
嫡長子制度,雖然是古代的制度,但這個制度流傳於今,對現在的社會也有重大的影響。像在農村中有多個小孩的家庭,以後主導的話語權必然是長子,這就是受了嫡長子的影響。
嫡長子繼承製的流程我們大概做個解釋,要是古代的男性擁有一妻一妾的話,以後家庭財產地位的繼承者就是妻子的生的第一個兒子,即使妾的兒子比嫡子年紀大,但以後分家產照樣沒有庶子的分,全都得歸嫡長子繼承。這樣做為的就是減少兄弟之間為了利益自相殘殺。而嫡長子繼承製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夏朝時,父死子繼的身份繼承製度已經出現,但主要是在王位繼承上,並沒有下移。到了商朝,前期實行的是兄終弟及的繼承製度,後期實行的是父死子繼的繼承製度,可見這時嫡長子繼承製還是處於萌芽狀態。嫡長子繼承製的確立是在周朝時,周朝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便推行宗法制,其中的核心便是宗法制,周王朝的王位明確規定只傳長子,而且是“傳嫡不傳庶,傳長不傳賢”。
嫡長子繼承製不是由誰創立的,而是統治者為了加強統治採取的一種措施。因為父權社會下,男性可以擁有三妻四妾,這樣男性的孩子必然會有很多,他們之間以後肯定會為了利益而互相殘殺,統治者為了規範繼承,減少繼承者之間的矛盾,便採取了嫡長子繼承製。
-
9 # 蒼桑暮雪
嫡長子,繼承製度,只是一個制度,就是為了形成長幼有序的社會秩序,至於2000年來的皇帝數一數有幾個是長子的,寥寥無幾!!~
回覆列表
嫡長子繼承製是從周朝確立的宗法制度的根本原則。是周建立初周公主持制定的。其內容有二:
其一,君主的繼承人為嫡長子。
其二,爵位和封地由嫡長子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