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外星人復活

    首先,中國古代落後的錯覺是近現代造成的,從我們主觀角度來看,那段屈辱的捱打歷史才過去一百多年,華人富起來也不過是40年來的事情,以當今的情況來看,我們一直與西方國家有差距,每當人們一提起西方發達國家就自然而然想到我們自身的不足,而過分沉浸在古代的成就中會被人斥為“阿Q精神”(我祖上闊過),因此,在大多數人心裡自動封印起來古代的輝煌,謙虛學習現代的先進文明。

    其次,中國古代強大是絕對的,但由於離現在年代久遠而沒有切身的體會,再加上“華人用火藥做爆竹,西方人用火藥做出了先進的武器”這種說法自然而然歪曲了一部分人的心理。還有就是大部分人對歷史並沒有興趣,對中國古代的成就只停留在四大發明上面,其他天文地理數學醫學文學科技成就沒什麼人提,尤其是醫學,現在都被說成偽科學,其他的即使說出來也沒什麼共鳴,會換來一句“然並卵”。

    再次,許多人樂於拿中國農業社會和西方工業社會比較,說你有5000年文明怎麼不如人家200年?這是謬論,文明發展通俗來講就是打遊戲,一關接著一關,中國農業社會這一關已經打的非常好了,只是進入下一個關卡的時候慢了一些,現在正趕進度,不一定就會永遠不如對方,但你不能拿上一個關卡和下一個關卡比。

    最後,中國古代確實很強大,直到大清1838年仍然保持人口,GDP,對外貿易優勢,領土面積,政治影響等全方位的優勢,清康熙以前仍然保持天文數學等方面優勢,明代滅亡以前仍保持科技,文學,地理,藝術等優勢,即使在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大清已經捱揍好幾十年了,仍然沒有失去最後的底線,英法俄德日美這六國在清政府那裡沒的說,差距很大,經常妥協,但除了這六國以外清政府再也沒有給予其他國家任何特權,期間義大利,荷蘭,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拉美剛獨立的那些國家等等都要求和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均被拒絕。最典型的是義大利,強迫清政府租借三門灣,清政府不但不同意,還準備和義大利決一死戰,慈禧更是下達了“一把黃土也不能給義大利”的命令。這也是晚清吃中國2000多年老底的最後底氣。

  • 2 # 筆不意馳

    以下全是個人認知

    西方的發達,對比中國的落後,有他固有的因素,也由於中國自己的固步自封。

    西方文明沒有多少歷史積累,領先中國也只是近幾百年內的事情,比如西方的學術領先,相當於中國的明朝時期,而社會技術進步,則是相對於中國的清朝時期。這段時間西方做了幾件事情,首先是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這段時間西方否定的自己的歷史錯誤,高學歷的神學人員,把自己的知識用在實際生活當中,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工業革命的產品,則把先進的技術直接變為武力擴張的有力工具。掠奪來的資源,沒有像從前那樣花費在信仰上,而是用在了技術生產上,用在了教育上,因為這樣國家要和周邊國家競爭,構成了現在西方國際社會的架構。

    所謂的四大發明,在中國看來,遠不值得一提,和四大發明並列的其他發明,還有很多。所謂的“四大”,其實是西方在大航海時代前後用得到的四個發明,這是西方總結出的結果,並不是中國總結出來的。這個“四大”,時間段截止到宋朝,同樣是宋朝,也埋下了許多弊端,比如重文輕武。

    重文輕武政策在短時間看,解決了無數的問題,比如治安和社會穩定,但是誕生的問題更深刻。人們看重學識,輕視實用,重視口若懸河,鄙視拙口笨腮。許多人,為了幾句道理可以爭論的面紅耳赤,卻不想想,這種道理能不能用在實際生活中。把這個問題擴大影響的,就是儒家的輕技術而重倫理。

    儒家思想看中倫理道德,輕視技術,這本身是儒家的特點,也是歷代帝王重視儒家的重要原因,但是長久之下,輕視技術的弊端慢慢顯現了出來,生產力無法得到長久的提升,再加上其他社會問題共同作用,造成了學而無用的結果。這不是宋朝皇帝統治的錯誤,卻是宋朝統治放大的錯誤,這個錯誤在明朝得到了強硬的保證。

    明朝的開國皇帝是個譭譽參半的人,他打跑了外來侵略者,自己又是一個非常勤勉的人,但是思想的陳舊和觀念上的懶惰,讓他制定了許多看似完美,實則笨拙的治國政策,其中就有盲目效法宋朝部分政策的錯誤。這部分錯誤,原本可以在繼任皇帝身上進行逐步改進,可朱元璋自己就把自己定製的政策定為規則,不許後人進行修改,這一規則得到了燕王朱棣的極力肯定,因為他要證明自己才是國家的正統繼承人。這進一步延續了自宋朝積留下來的社會問題,這段時間內,社會本身沒有本質上的進步。

    清朝吸取了元朝的錯誤經驗,以漢人的方式治理漢人,這本身是正確的,又趕上清朝初期擁立了幾個賢明的皇帝,這讓華人自己都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皇帝也沒有預見到這個錯誤,而這段時間裡,西方則是利用自己的技術理論和工業生產能力,無限制的充實了自己的軍力,並且在乾隆的孫子治理期間,嚐到了它們祖輩留下來的苦果。其結果,就是中國只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體會到了幾千年沒有的落後感。

  • 3 # 三七配紅花

    然後我們再來說四大發明對中國的貢獻,首先我們來說火藥,這是我們利用的最差的一種發明。最早火藥雛形出現於戰國到秦漢一段。都是由當時煉丹士搗鼓出來的。但是效果不好,配方也不固定。到了隋唐時期火藥的研究終於有了突破。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有人首創了硫磺伏火法,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創狀火磯法,用硝石、硫磺及馬兜鈴一起燒煉。確定了三聯配料的體系。火藥發明以後,很快的比人們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因為他可以發火,可以冒煙。很快被當做娛樂大眾的一種消遣品,在宋代的各種魔術,演藝事業中得到了應用。比如發明出了煙花爆竹。南宋末年火藥才大規模的應用到軍事上,發明了回回炮。從此以後,中國在火藥應用上的研究就停止了。可能是因為這個東西非常危險,所以一般人輕易都不會弄他。但是火藥在西方人的研究下大放異彩。西方人把它用於開礦,推動了工業的發展。在軍事上西方人用火藥開啟熱兵器時代的大門。

    四大發明的第2個發明是指南針。中國古代很早的時候就發現了磁石可以確定南北的這個奧秘。發明出了司南。用於軍事上給軍隊指引方向。使用的方法雖然沒有問題,但是格局太小。等到指南針技術傳到西方以後,西方人把它裝到艦船上面,開啟了整個的大航海時代。指南針技術之所以沒有大規模的給中國創造效益,是因為那時候中國確實太先進了,別的地方全都是蠻夷,全都是落後的,不需要到那些地方去。而西方世界不同,他們因為落後,像窮瘋了的人一樣,想到處去找找機會,他們就充分的利用了指南針的指路功能。

    四大發明的第3個就是對世界文明發展史最最輝煌有貢獻的造紙術。雖然在5000多年前世界上已經有了埃及的莎草紙,但是因為它 製作困難,難以普遍應用。自從中國東漢的造紙術發明以後,一下子解決了這個問題。中國的造紙術非常簡單,利用植物纖維漿液,製造紙張。原料那兒都有,工藝簡單方便,易於操作,所以中國的造紙術一發明出來,立刻就統治了世界。紙張這麼容易得到以後,那麼文化的傳播,很顯然就提上了日程。中國能從隋唐時期開始科舉考試,那就是因為書籍更易得到,讀書人也就多了。在紙張沒有發明以前,讀書人得到一本書那就抄。那是非常困難的。

    有了紙以後華人有了第4個發明。那就是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出現在宋代。宋代以前中國的所有的印刷品都是雕版印刷。這種印刷術製版的非常費時,而且浪費材料非常多。書版儲存也成問題。所以泥活字印刷術就發明了。後來人們在這個基礎上又發明了木活字,銅活字,石活字。

    正是因為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非常便利,所以一經發明就在世界上迅速得到了推廣。促進了社會的發展進步。

    如果僅僅靠4個發明,想讓一個國家非常的強盛,那是很不現實的。首先是思想沒有得到解放。中國古人輕視商業,輕視奇技淫巧的科技,而這兩樣正是能迅速增強國力的途徑。但是這兩樣都被我們徹底的放棄了。我們每天所幹的事情就是讀死書,死讀書,把孔孟之道這些陳腐的學說當做寶貝捧得高高的。反而貶低科技,忽視科技對生產力的推動。四大發明雖然出現在中國,但是我們對它並沒有重視,也沒有深入的研究,所以四大發明也沒有給我們強國起到多大的作用。

  • 4 # 看不見的角落

    因為東西方的方向不同,等到雙方真正全方面交流的時候東方已經落後了。

    不同的理念

    正如弗蘭克·梯利在《西方哲學史》所說——除去希臘,其他民族可能都沒有發展出一種真正的哲學。這句話如果讀懂的話實際上並不包含什麼貶義的意思。

    真正的哲學指的是“不以實用為目的的智慧”,沒有多麼高大上,就是單純的閒得慌用來打發時間。再反觀我們的先秦哲學,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本質上都是從實用出發的社會哲學。

    務實,是我們的特點。缺什麼就去實踐,將大部分需求得到了落實。所以古代中國能夠實現彎道超車,後來居上。

    從未完全領先

    東西方因為生存環境的不同,有著各自完全不同的科技樹。

    當我們認為古代東方的科技超過西方之時,不如去看看絲綢之路上各自所運輸的貨品。都是一些區域性的特產,沒什麼技術性可言。和明清時西方輸入中國的工藝品差距太大。

    東西方各有自己的科技樹,西方造不出陶瓷,東方同樣造不出玻璃。最基礎的建築,冶煉也各有各的特點,說誰強誰弱真的很勉強。

    同時中西方有著各自的興衰弱期。如果拿秦漢和羅馬對比,由於科技樹體系的不同實在是難分高下。可如果是唐朝和中世紀呢?孰優孰劣一目瞭然。

    再見面時已經不行了

    雖然宋朝的對外貿易比較頻繁,但是古代中國和西方的全方面的交流是從明朝開始。前面的宋朝科技和處於中世紀後期的西方還真不好比較,因為都是爛泥扶不上牆的那種。元朝雖然破壞性很大,但同時也把大量的科技帶入中國。由於同時期西方開始了復興,也不一定能夠領先。

    到了明清,西方曾經的“空談”已經轉化成為技術。科技差別還是很明顯的,一目瞭然。尤其是清朝以後,能夠拿的出手的也就只有茶葉和絲綢了,瓷土的秘密還被外洩了。

  • 5 # 木鐸人

    因為近代中國的落後,導致認為古代中國比外國落後。在中國古代的幾千年程序中,中國一度處於領先世界的地位,不止是經濟、文化、科技、人口都曾是世界第一。但中國感覺是一直處於量變之中,沒有發生質變。而國外西方卻不同,中國的四大發明漸漸進入西方,他們卻在量變的基礎上悄悄地發生了質變,於是在近代開始了對中國的反超。這一下,西方科技立刻領先世界,中國卻依然掙扎於“吃老本”的量變之中。隨後就是經濟、文化、科技被遠遠的甩脫落後,以至於最後國家被侵略,國土被瓜分。

    重農抑商,農耕思想的束縛

    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一直傳統的農耕社會那怕是有多麼厲害的發明創造都被一向實用的華人給輕視了。人們只管實用而沒有延申成理論科學,華人學會傳承技藝,卻也講究“技不外傳”,於是越來越缺少創新性。實用科技到達頂峰,中國古代科技很多僅用於商業,像火藥發明於唐朝,但真正大批次用於軍事武器還得到明朝但依舊是很少。商業上推動科技的發展,可商業卻又遭受到了國家的抑制,所以科技就終歸停滯又回到了農耕的實用主義上。商業靠科技不管賺了多少錢,人們都不會想著創造新的科技超越生產,而只會把所掙的錢財用於買地置產和培養後人讀書做官。華人從古至今都對讀書做官有很深的執念,經商曆來都是被看不起的。

    封建經濟終究敵不過資本主義

    傳統的小農經濟在中國封建社會根深蒂固,古代中國靠著廣大的人口基數和廣闊的土地,農業經濟碾壓世界千年。可歷史的車輪可不想讓人類一直只在土裡面掙扎,人口數量的激增會讓土地難以承受,人們必須尋求改變。工業時代的到來為這些“無業遊民”提供了生存的方式,可中國依舊靠著土地和農民的節約,以及統治者“善心’"的政策過活。而一切到達頂點,科技被所有人忽視,西方卻已然改變,超越在悄無聲息中實現。

    閉關鎖國,獨裁者的狂妄自大

    封建社會一直在中國順風順水,哪怕一代又一代的朝代更迭,也沒人想著尋求改變去除那個高高在的皇帝;而是每個人都有當皇帝的夢想。一路取得的古代中國的偉大成就一直衝昏著古代中國的領導者,他們得意於自己在東方的豐功偉績,而忘了外面還存在著世界。當外來人叩響國門,華人的自大傲慢顯露無疑,不接受吃閉門羹;接見也只是鼻孔對人。閉關鎖國並沒有實現閉門造車,反而越來越沉寂的落後。當外來的堅船利炮將華人打醒,華人才明白已落後西方百年。

    所以哪怕中國古代領先世界多久,只要沒有穩住領先優勢,到後代人們都只會說古代中國比外國落後。

  • 6 # WILLSON39

    說“中國古代為什麼比外國落後”純屬是一種臆斷。

    一、“外國” 不等於“西方國家”,全世界有將近200個獨立的國家,發達國家不過是十之其一罷了。中國就是在最低谷的晚清,也只比西方國家和日本落後,比絕大多數亞非拉國家還是先進。

    二、遠古不說,古代中國思想上落後於西方主要是從文藝復興以後,科技落後於西方主要是從工業革命以後,經濟落後於西方主要是從鴉片戰爭以後的“近代”。

    三、中國古代(鴉片戰爭以前)從來就沒有“感覺到比外國落後”,相反,一直都以繁榮富強而自豪,甚至一直都以外面世界都是些不開化的“蠻夷”而沾沾自喜。真正“感到落後”是鴉片戰爭以來的近代,“洋大人”真的進來了以後,以至於現在都留下來“自卑”的心理基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單排上王者真的很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