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影人文攝影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唐朝科舉裡的常科有五十多種科目。在唐朝的科舉裡都有明法,明算,明書的考試,但是這三種考的科目在常科裡不被重視,按現在的理解基本屬於選修課。那麼這三類科目主要是考什麼呢?

    明算,主要是考數學類,幾何類的學科,比如過去的《周髀算經》《五經算》《九章律》等,封建時代,學子們主要以習文為主,可以參加科舉考試,奪得功名,從此步入官場,光宗耀祖。正是這種普世的價值觀,學子們少有人去研究科學,所以這些學科就不被重視。

    明法,主要是考試法令類,也就是律法知識的考試,哪個時代,各種工作是不分專業的,不像現在,法官、律師必須透過法律考試才能有資格上崗從事法律工作。沒有人去專業學這個,即便是到了大理寺這些衙門,也只是熟悉部分法令,不專門研究這個。而且各部門的官員之間互相調動,很少有專業的人士。

    明書,主要是考試各種書本類知識,包括法令類、文史類等,這點上和明法的考試內容差不了多少。

    不知道這樣的回答您是否滿意呢?

  • 2 # 雲龍256013933

    科舉制,又稱科舉、是中國古代透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士子應舉,原則上允許自己報名參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長官特別推薦,這一點是科舉制最主要的特點,也是與察舉制最根本的區別。

    科舉除了特製科目外,明經,進士科考的內容主要是儒家經典。考試形式在各個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義、口試、貼經、策問、詩賦等。

    帖經,有如現代詩卷的填空與默寫。考官從經書中選取一頁,摘其中一行印在試卷上。根據這一行文字,考生要填寫出與之相聯絡的上下文。

    策問

    策問,即議論。依據考官提出的有關經義或政事問題,考生髮表見解,提出對策。策問所及範圍較廣,有政治、教育、生產、管理等,比起帖經、墨義來難度更大,有的也還有一些實用價值。

    詩賦

    詩賦,唐高宗永隆二年(681)有人認為明經多抄義條,議論只談舊策還是表現不出真才實學,建議加試雜文兩篇(一詩一賦),於是開始了詩賦考試。

    經義

    經義,是圍繞書義理展開的議論。如果說策問還有考生髮揮的餘地,經義便已經無所謂個人的思想,考生惟朝廷指定的“聖賢書”是遵。自宋朝開始,經義取代帖經、墨義,而明朝就乾脆專考經義,讀書人真正走進了“死讀書,讀死書”的死衚衕。

    科舉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

    在中國,部分歷史學家考證證明科舉制開始於唐朝,部分歷史學家認為科舉制開始於隋文帝開皇七年(公元587年)直至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世界上最後一屆科舉考試結束於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後經歷一千三百餘年,成為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

      唐代科舉考試名目繁多,總體分為常科和制科。常科,即是常設的、有固定日期的考試科目。具體包括秀才、明經、進 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50多種。 其中明法(考法律知識)、明算(考數學知 識)等絕大多數科目不為人們所重視;秀 才一科,則難度極高,很少有人敢報名, 逐漸廢棄。

        諸常科中最為人們所重視的是 明經、進士兩科。其中明經是考察考生對 於儒經的記憶和理解情況;進士則主要考 詩賦和策論,對考生的文學才能和政治見 識有相當高的要求。明經科相對簡單,錄 取率也高,達到十分之一;而進士科則非 常難,錄取率僅有六十分之一,因此時有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謗語。

    在唐朝,科舉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常設的科目,主要有秀才、進士、明經、明法、明書、明算六科。各科的考試方法、內容均不相同,其錄取標準也各異。

    秀才科,考有關治國方略的策文五道,以文理粗通達到上上、上中、上下、中上這四等為及第。

    進士科,試三場,先雜文,次帖經,次再口試。所謂“雜文”,就是指考生當場按考題內容寫作詩、賦各一篇。而“帖試”就是帖經,又稱作“文”,就是將書本上的某行貼上幾字,要求應試者將貼住的字填寫出來,類似現在的填空題。

    明經科,被推舉者須明習經學,故以“明經”為名。唐代的“明經”科試帖經,以通經比例決定等第。明經又分為五經、三經、二經、學究一經、三禮、三傳等,考試之法,先貼文,後口試,經問大義十條,答時務策三道。

    明法科,主要考試關於法令的知識。

    明算科,主要考試關於數學的知識。

    明書科,主要考試關於書學的知識

    在六科中,難度最大,等第最高的是秀才科。因其主要內容是考試方略策,而方略策在當時又往往為考生所最憚忌,所以參加此科應試者極少。因此,此科選拔者不敢選,應試者又害怕試,後來到高宗時終於被廢止。明法、明書、明算三科,因專業性太強,故應試者也不多。最受貢生們歡迎的是明經、進士二科,原因是其難度沒有秀才科大,內容沒有明書等三科專,而及第者經複試合格後所授之職也比較優越。

    在六科中,難度最大,等第最高的是秀才科。因其主要內容是考試方略策,而方略策在當時又往往為考生所最憚忌,所以參加此科應試者極少。因此,此科選拔者不敢選,應試者又害怕試,後來到高宗時終於被廢止。明法、明書、明算三科,因專業性太強,故應試者也不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買一款2000塊錢左右的中國產手機,要求打刺激和王者榮耀不發熱也不卡,有什麼好的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