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品味人生

    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王羲之書聖地位的確立,有其演變過程。南朝宋泰始年間的書家虞和在《論書表》中說:“洎乎漢、魏,鍾(繇)、張(芝)擅美,晉末二王稱英。”右軍書名蓋世於當時,而宋齊之間書學地位最高者則推王獻之。獻之從父學書,天資極高,敏於革新,轉師張芝,而創上下相連的草書,媚妍甚至超過其父,窮微入聖,與其父同稱“二王”。南朝梁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啟》雲:“比世皆尚子敬書”,“海內非惟不復知有元常,於逸少亦然”。改變這種狀況的是由於梁武帝蕭衍推崇王羲之。他把當時的書學位次由“王獻之——王羲之——鍾繇”轉變為“鍾繇——王羲之——王獻之”,在《觀鍾繇書法十二意》中,蕭衍雲:“子敬之不迨逸少,猶逸少之不迨元常。”“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蕭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評有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輿論遂定。

  • 2 # 觀海樓主書法

    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重要的發展節點上對中國書法起到繼往開來的作用,影響深遠。

    一、集大成,立新體。

    王羲之研習書法,是在衛夫人所傳書學基礎上,博覽秦漢以來篆隸遺蹟,採取學習剖析、增損精研的正確研習方法,追根溯源於秦漢大家,重視結合鍾張書體,“兼撮眾長,備成一家”,經其萃取昇華,使書法一改漢魏風氣,將行草形態加以定型,確定其法度,遂形成那個時代的最佳體勢,確立了新體。並將真書筆法改良,徹底去除隸意,對後世唐楷的最終形態與規則有開創之功,為後世書法界對書法的研究探索開闢了廣闊空間。孫過庭在其著名的《書譜》中即有“挹羲獻之前規”的說法。因此說王羲之是其所在時代書法集大成者,為時人歡迎,為後世推崇,成為舉世公認的“書聖”。

    二、承前啟後,繼承發展筆法系統和書法理論。

            王羲之對書法重要元素“筆法”做出了整理和改良,技進乎道,備精諸體。完成了筆法的傳承與創新,為中國書法成長為成熟的藝術建立了實踐楷模和理論基礎,並透過世代傳承和完善成為書法理論的根基,為後世取法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三、造就書法藝術美的高峰。

            王羲之的書法極具美學特質,他把漢字的書寫實用性和欣賞藝術性結合起來,將書法技法與字型美感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徵是筆法生動靈活,結構繽紛多姿,氣息暢通怡人,氣象萬千,美侖美奐。中國書法在王羲之出現之後,真正進入一種追求藝術,講究情趣的境界,並且找到了文人審美與大眾審美的結合點,使書法成為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

            王羲之在書法史上貢獻極大,劃時代的意義重大且影響深遠,其地位可謂不可撼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村俗語“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為什麼冬至有吃餃子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