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全球股市的投資旅行

    一,今天,中國家電產業的最大新聞,就是海信電器宣佈129億日元收購東芝電視。

    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十幾年前,那時還是日本家電盛行的時代,此事更是一件特大新聞,那時老百姓的家裡,以買一臺日本家電為豪,日本家電產品代表的是質量好。

    時過境遷,今天,國內家電龍頭之一的海信電器,宣佈收購東芝電視,讓我們華人驕傲了一回,至少以後不用去日本買那邊的家電。

    二,海信電器的收購訊息,公佈之後,沒有對公司的股票價格產生好的影響,看看下面這張圖片,就是海信電器股票的今天的走勢圖,反而小幅下跌了。

    為什麼下跌了呢?原因是,這個好訊息,在很久之前,已經公佈了,今天只是兌現前期的利好訊息。

    海信電器的這個收購,是公司加速進行全球化佈局的步伐,透過收購海外的品牌和技術,完成海外市場的順利佈局,再把收購技術拿回來,提高自身的技術研發能力,屬於一舉兩得。

    三,如何看待中國製造業的出海併購?

    第二個觀點,海外併購,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然。2014年中國在海外收購的金額,已經超過海外在中國的投資金額,說明手握人民幣的中國企業,也將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走向全世界。

    第三個觀點,中國的家電行業已經進入競爭的成熟階段,各大巨頭,已經在各自領域佔好自己的位置,去海外其它市場拓展,也是企業發展的需要。

    第四個觀點,回顧最近幾年,國內家電巨頭的出海佈局。

    1,最早是,TCL集團在全球進行收購,收購阿爾卡特和湯姆遜,掀起了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序幕,也為TCL集團成為全球化家電龍頭奠定基礎。

    2,去年,美的集團收購德國庫卡,將全球很優質的機器人龍頭企業完成收購,為公司自身的高階製造轉型奠定基礎。

    3,去年,格力電器也在全球佈局,在巴西的空調銷售,做到當地的第一名。

    四,經濟全球化,是最近十年的趨勢,隨著全球化的加深,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企業將以更快的速度,擁抱全球,完成國際化佈局,在這個過程之中,將誕生很多世界級的中國企業,家電板塊是最有希望的一個方向。同時,高階製造業的未來,也需要透過收購全球領先技術,完成轉型和升級。

  • 2 # 豫鄉文旅

    那麼,海信電器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並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哈哈,簡直是把東芝電視的產品一籃子都端走了。

    海信的大老闆說:收購後,海信將整合雙方研發、供應鏈和全球渠道資源,快速提升市場規模,加快國際化程序。看來現在的中國實業家都學聰明瞭,懂得併購比重新開闢新的市場容易的多,而且是已經培養成熟的市場啊。

    海信電視的全球化戰略,我們可以從圖表中看的出來,目前是全球第三啊。這是什麼概念?

    日本的東芝公司向來就是以高精密,產品質量過硬而聞名。TVS公司主營東芝電視及各種周邊產品(包括商用顯示器及廣告顯示器),並在日本擁有優秀的研發團隊,在電視畫質、晶片、音響等方面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功底。

    40年的品牌授權,再加上日本優秀的研發團隊,這說明了什麼?說明海信在以後的電視及各種周邊產品(包括商用顯示器及廣告顯示器)方面將無往而不利。在佔領全球電視和周邊產品市場方面得了先機。

  • 3 # 波士財經

    當海信將東芝電視納入懷中的時候,預示著中國實體產業一個新的時代已經來臨。

    曾經何時,日本電器橫行中國,德國汽車賓士在國內每一條大街小巷上。但隨著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中國在技術、管理、營銷等方面全方位與國際接軌,並在一些領域超越了他們。

    這是因為中國有一個舉世獨有的龐大的國內市場。中國企業家從仿造起家,以質量立足,以技術先導,一步一步迎頭趕上,這是一個偉大時代的偉大創舉。到今天,終於有中國電器企業,將曾經在中國市場所望無敵的跨國品牌收購,這不僅是一次單純的收購,這說明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企業、中國企業家,已經站在國際產業的頂峰上。他們擁有與國際品牌一較高低的底蘊,擁有與跨國企業決勝市場的勇氣,擁有與世界名企爭鋒的力量。

    俗話說,攘外必先安內。在中國市場,中中國產品牌已經將諸多國際品牌打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下一步走向國際化已經成為必然,而收購東芝這樣曾經具備世界級影響力的家電品牌,是企業繼續奮發的最佳動能。

    但在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注意到,雖然在傳統行業我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不能滿足於此。因為在高科技領域,跨國企業依舊理應各種手段,包括專利壁壘等,繼續遏制著中國的成長。不過,我們相信,在聰明能幹,勤勞刻苦的華人面前,所有的遏制,所有的壁壘,所有的障礙必將灰飛煙滅。

    既然我們能夠在家電這個傳統行業打敗國際品牌,那麼我們相信,在高科技領域,我們依然能夠奪回我們的“陣地”,就像華為、就像阿里、就像海信一樣。

    我們相信,未來的時代必將進入中國時代,偉大的復興已然曙光在前。漢唐盛世距離我們並不遙遠,佔據世界主導地位的未來並不遙遠,企業、品牌;經濟、文化;軍事、社會。中國特色貢獻中國智慧,將成為下一時代世界主流。

  • 4 # 十分有財

    昔日讓很多華人熟悉的日本電視品牌——東芝,如今被海信7.5億收入囊中。收購完成後,海信電器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業務,並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也就是說,東芝電視的核心資產已全部歸海信所有。家電霸主東芝也正式退出了消費電子領域。

    海信收購東芝的電視業務,從企業的角度看,可以說是雙贏的結果,海信透過收購快速獲得了東芝相關領域的技術、品牌和渠道優勢,東芝也可以剝離內部盈利相對較為不理想的業務,迴流資金投入公司認為對其他發展有價值的方向。從更宏觀的角度看,近年中國企業的併購也反映出了中國企業逐漸做強做大,逐漸走出中國市場進軍國際市場。

    中國企業透過收購,可以快速獲得在海外的行業佈局,同時快速獲得品牌認同。比如聯想收購IBM的個人PC業務後,就快速提升了海外市場的佔有率,坐穩了世界個人PC頭把交椅。

    今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國企業數量已經僅此於美國排名第二,近日某機構釋出的全球企業品牌價值百強榜單,中國品牌佔13個,同樣僅次於美國為世界第二,也是全球品牌價值增長最快的國家,過去12年中國品牌價值增長937%,佔今年全球品牌百強總價值的11%。

    上榜的13家中國企業分別是:同時中國企業海外併購也要注意風險,2004年,TCL集團收購法國湯姆遜彩電業務成立合資公司TTE,就吞下苦果,收購後彩電技術迅速轉向LCD和LED,導致原來看好的技術落後,使得TTE歐洲業務持續虧損,在2007年4月申請破產清算,還因為清算的官司被索賠5億元。

    企業併購一定要判斷好是否與自身戰略相一致,是否收購的是優質的品牌和資產,否則就有成為接盤俠的可能。

  • 5 # 財經觀察徐叔

    海信集團收購東芝株式會社旗下的電視義務成為了近期中國製造業海外併購的又一重要案例。

    根據媒體報道,東芝將其子公司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股權的95%正式出讓給海信。轉讓完成後,東芝將退出電視機產業,海信電器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並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該項股權轉讓金額暫計為12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 7.98 億元,預期將於2018年2月底完成交割。

    對於海信集團而言,這將是其加強技術研發和全球化佈局的重要一步。對於國內企業而言,出於國際化佈局、海外品牌與技術引進的需求、政策的支援等多方面因素的驅動,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海外併購,以此來支援和提升自身的更大發展。

    據易界DealGlobe聯合胡潤百富釋出的《2017中國企業跨界併購特別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企業已宣佈且可查到的海外投資併購交易達到438筆,較2015年交易量增長了20.94%;累計宣佈交易金額為2157.94億美元,較2015年大幅增長了147.75%。

    另外,海外併購結構也在發生著變化。據商務部資料顯示,2017年1-6月,對外投資主要流向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以及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分別佔同期對外投資額的28%、18%、13%和11%。同時房地產以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對外投資規模都出現大幅下降,降幅均超過八成。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看到海外併購“風起雲湧”之時,更要看到併購後的管理問題,包括異地文化的掌握、法規制度的熟悉,風土人情的遵循、員工歸屬感的培育等,這些是能否實現最終收購的關鍵因素,

  • 6 # 無心香瓜

    首先,要了解東芝出售其擁有近百年曆史的電視業務,並不完全是因為其電視業務的急劇萎縮,更重要的原因是為了免遭退市厄運,為此它甚至被迫以180億美元計劃賣掉自己最寶貴的半導體晶片業務,東芝半導體業務佔據國際市場20%的份額。

    為何東芝虧損至此,不惜變賣自身本命資產?這要從2006年東芝以54億美元接近三倍溢價收購美國西屋電氣說起。自東芝涉足核電以來可謂不順,2011年的福島核洩露事件使核電產業瞬間凍結,日本關閉所有核電站,全球對核電站也更持謹慎態度,眾多核電專案叫停。而中國亦在核電專案中迅速崛起,不僅無法進入龐大的中國核電市場,海外也受到中國核電的夾擊。東芝巨資押注的核電業務遭到重創。

    核電業務的拖累終於在2015年大爆發,方面虧損44億美元,2016年直接資不抵債,2017年若再無法扭虧,則東芝就有退市之虞。剛剛上任的東芝社長面對這樣的爛攤子,也只能變賣資產扭虧。而中國正快速發展的海信電器相中了其電視業務。

    海信電器是中國海信集團旗下子公司,全稱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為A股上市藍籌企業。海信主營家電行業,尤以彩電為主。作為電視行業的後來者,海信發展迅猛,在大屏時代更是成為全球領導者,電視平均出貨尺寸全球第一,產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曾獲得2008年“最佳市場表現品牌”第一名的至高榮譽。

    而在當下繼續升級的海信夏普之爭,矛盾不斷升級的同時,海信品牌也不斷充斥在國際舞臺上,雖說是非找上了門,作為當事人的一方海信雖略有些疲勞於應對,但其依舊見招拆招,在整個事件中展露了大家風範,贏得各方好感。此次對東芝電視的收購,無疑可以增加海信在市場的影響力,掃除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從而佔領更大的市場份額。

    所以,此次海信對東芝電視的收購,乃為雙贏結局。東芝方面亦坦言難以投入更多資源,也難以維持其競爭力的持續提升,出售以換取扭虧為上策。而海信董事長劉洪新也說,收購後,海信將整合雙方研發、供應鏈和全球渠道資源,快速提升市場規模,大大加快國際化程序。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海信的快速發展吧。

  • 7 # 陳向東

    這是一宗正常的商業併購事件,無需過度解讀。之所以引發人們的關注,大概是由於下面這些原因。

    第一,這次收購資金約合7.53億元人民幣,相比中國近幾年的海外收購,涉及到的金額並不大,只是由於以東芝電視為代表的日系家電,在中國風行幾十年,民間影響力很大。相關媒體早已報道過,這次併購事件在資金規模上並不太大,尤其是在海外收購的領域裡,只是一箇中小型規模的動作,不過由於被收購的物件有些特殊,所以才會引發人們的關注。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日系家電在中國享有很高的聲譽,以東芝電視為代表,它們既是質量的保證,也是時髦的象徵。倒不是因為日系產品本身有多麼高階,而是因為中國的國貨發展滯後,跟進口產品的差距過大。新世紀以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製造業也異軍突起,國貨的質量越來越好,才開始慢慢取代日系家電曾經的地位。

    第二,東芝出售電視業務,既是企業的自救行為,也是日本家電行業整體衰落的表現。“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跟中國企業的高速發展想比,日本的家電行業現在的勢頭就不太好,市場份額逐漸被擠佔,正如一位網友所評論的那樣,“一不小心,我家的電視就變成國貨了,哈哈。”自豪之情充滿其間。

    從純商業的角度來看,東芝此次出售電視業務,屬於企業的自救行為。東芝自從大舉進軍核電行業後,遭遇了福島核洩漏事件,深陷泥潭不能自拔,電視業務又失去原有的優勢,為此才不得不“壯士斷腕”,尋找機會破除困局。同時,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日本家電行業的衰落,以及中國本土製造業的繁榮。此消彼長,高下立判,撫今追昔,感慨良多。

    第三,中國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中進步很快,製造業更是表現上佳,這是大勢所趨。今天這個時代,有第四次科技革命之稱,中國在這波大潮中表現不錯,尤其是製造業更是可圈可點。如今中國製造的產品已遍佈全球,再也不是低端產品的代名詞了,而是響噹噹的中國製造。

    就商業的發展規律來說,尤其是製造業,優勢企業兼併落後產能是大勢所趨,既能進一步壯大優勢企業的規模優勢,也是落後產能的一條出路,總體上來說是一個雙贏的合作。海信電器收購東芝電視,符合商業規律,對雙方都是好事。

    第四,但是我們一定要清醒,前面的路還很長,萬萬不可掉以輕心。可以自豪,不能驕傲;可以自信,不能自滿。自家的孩子收編了鄰家的小弟,當然是好事,不過一定要警惕滋生驕傲自滿的情緒,沒幾個人就想當老大,那就非常非常危險了。

    正如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那樣,中國雖然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階段,但是中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企業海外收購頻繁,並不說明我們已經天下無敵了,相反,我們內部就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比如這次收購事件,我們可以自豪,但是不能驕傲;我們可以自信,但是不能自滿。因為前路漫漫,千萬不能大意。

  • 8 # 市值風雲App

    首先,我們應該看到國家在各方面的提高和進步,無論是國家層面的發展和國際地位,還是微觀企業方面競爭力水平的提高,這次能夠看到海信收購具有140餘年歷史的東芝品牌還是讓人很振奮。其實,近幾年日本很多傳統的知名品牌已經衰落,諸如索尼松下等,影響力都不如從前。

    其次,在華人歡呼的同時,也應該看到挑戰和危機,很多時候,收購一個過大的品牌反而會拖累原有企業的發展,要看該企業對品牌的整合能力。依稀記得當年聯想收購世界巨頭IBM的盛況,但是十幾年過去了,聯想似乎還是那個聯想,thinkpad卻做得如何大家懂得。

    福禍相依,自信的同時要看到挑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中國原油結算放棄美元,美國會把中國踢出國際支付體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