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九看股市

    我接觸股票是在6歲的時候,是因為父親從92年左右開始接觸股票,後來他買了他人生中的一支股票,也是我接觸的第一支股票,現在還記得這支股票的程式碼000793,以前叫燃氣股份,現在叫華聞集團。

    那個時候從報紙上看報價,我的父親在家看財經新聞,就慢慢的知道K線圖,包括小時候我的父親會帶我去股票大廳的,那個時候的股票大廳,是形形色色的人都在裡面進行股票交易,會有老頭老太太啦,一開始老頭老太太真不多,中年人比較多,那時候在股票大廳裡從沒見過小孩兒,中國股市在這幾年是很好的,很好指的是什麼呢?那時候效益好,手續費比現在高,也就是說證券公司比現在掙的多,當時在證券公司,不管你是不是在這交易,中午是管飯的。但是呢,行情不好的時候這個專案就砍掉了。

    那時候的股票大廳至少能聚集幾千人,是滾動屏去看,看的全是數字報價,報漲幅、現價等,沒有圖表,如果想看具體的股票分析,比如說K線圖,你需要到旁邊的電腦上去看的,有的人一站就在電腦螢幕前站一天,當時交易可以打電話也可以刷卡。

    我接觸的第一個交易軟體是錢龍,在那個時候錢龍比較有名,但是它沒做起來,現在又出了很多別的交易軟體。這時候我畫圖表畫了一陣子,那時候就是對股票抱有一種好奇心,但是好奇心並不重,只是有的時候會對我父親買的股票有興趣,可能會預測一下股票的漲跌,那個時候預測漲跌怎麼做呢?就是手繪K線圖,後來我去小賣部發現了一個神奇的東西,就是座標紙,然後我就發現原來這個東西還可以用座標紙畫,畫的還準還快。

    後來,我看我父親買一些股票類的相關書籍看,比如《教你怎麼炒股票》,是名字上看上去很營銷的這類書籍。而在我剛上初中的時候,我父親買了一本現在大學用的教材,我第一本關於股票的書,看的就是這本,我很慶幸我看的是教材,因為教材上所講的東西相對來說比較客觀,其他的書帶有一定的主觀意識,我看這本書的時候就發現,自己的視角就被打開了,12.3歲那個時候學習能力很強的,而且這本書非常粗淺,別看是大學的課本,但是我覺得一個初中生完全能看懂,內容上純是一個概念上、形態上的書籍。跟後面接觸金融方面的涉及高數的這類書不一樣,這本書沒有這些東西。也就是說,我覺得這個東西是個人就能看懂,它形態上的東西,你就看它像什麼就是什麼,就是小孩兒找東西就比較快,但是我這個人而和其他人不太一樣的一點是什麼呢,就是我幹一件事我一直幹一件事,這件事不成,我也一隻幹這件事,但是其實在我心裡就不會覺得這件事做不成,因為我小的時候就相對來說比較順利,我腦子裡想的事就沒有實現不了的,也就是說我不覺得這件事是一件難事,一般就是你做,這件事就成了,也不能說叫成了,因為這是一個初級階段,因為時候是剛開始學知識的一個階段,這個東西是一個課本,是一個教材,但是這本書偏技術為主,看完這本書我就有一個執念,我以後一定要入這行,在我看本書的時候就想好了這件事了。我那個時候就覺這個東西能賺錢,所以說我就要弄這個東西,我就要賺很多錢。但是現在沒有很大欲望說是要為了賺錢,那個時候是真的想。

    後來就一直學技術分析,後來你會發現大多數學技術分析的人都會走入的一個誤區,就是認為技術分析特別有用,特別好使。一開始我學技術分析的時候我很小,我不會對課本產生懷疑,我現在去判定一個東西的時候,知道有得必有失,知道一個東西是有一個判定範圍的。但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你是無法判斷這個東西的適用範圍的,對我當時來講,它是書本上的東西,它就是對的,我就打算拿這個東西應用在實踐當中了,我覺得這東西很簡單啊,你看它應用在實踐當中,它就可以賺錢啦。其實你在接觸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會感覺自己對這個東西是很有天賦的,這個東西是能與之俱來的,它不是學習能學得通的,因為一個人比方說一個圖示它長成什麼樣,你看它的比例是什麼樣的,在人腦子中它自然而然就出現了。但是有的人再怎麼看也沒有,就像你做幾何是有輔助線的,你看到這個圖形你就能看到輔助線,你看不出來就沒有辦法,這個東西你要是通過後天去做,你會發現不太好弄。

    但是你確實要說,我前期產生了大量的興趣,我覺得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你不產生大量的興趣,你不可能入這行的,你得說這個興趣其實是金錢的魅力是無窮的。

    但是,你應用的時候就會有一個問題,你學的東西應用到實踐中去,有可能是真,有可能無效。一開始你覺得自己水平不錯的時候,你會去驗證這個市場,我初中的時候家裡開始有電腦了,所以我就開始去驗證,等你去驗證這個市場的時候,你就會發現為什麼有的東西套不上,然後你就慢慢的擴大你的學習領域,我一開始買股票的時候,我剛學了KDZ的一個指標,我就用這個指標去做,因為我覺得書本上提供的東西是不可能有誤的。我經過大量的時間去驗證一個理論,可能是3.5個月去驗證一個理論,你叫現在我去3.5個月再去驗證一個理論這事兒不現實,為什麼說不現實呢,因為第一點現在節奏比較快,大家都不可能浪費時間去做這件事,第二點呢你前期沒有付出幾十年的情況下,你自己再去摸索驗證這個理論,可能你學成已經60歲了。這個時間相對來說就很長,那每個人的生活軌跡是不一樣,這個沒辦法。而我學習的時候好在我有大量的時間,我年輕我消費得起時間,我可能每幾個月我都會用同一種方法去嘗試,找一支股票去看它的走勢,看這支股票漲還是沒漲,去驗證這個理論,驗證我的眼光對不對,但是你會發現它總有失效的時候,你發現這個東西不好用的時候,你還對這個東西感興趣的時候,你應該怎麼辦?你再找其他的方法,也就是說,我很多方法都是在這一階段開始培養起來的,這個時候純走技術流,壓根就沒想過公司怎麼樣跟買股票有關係,一開始的想法是技術面上的東西可以反映一切,我所有技術面的東西,我所有的價格都可以在技術面上產生影響,甚至是訊息也可以在技術面上反映,我光看圖表就行了,這個時候其實是非常單純的想法。

    但是後期慢慢就不會了,因為你後期做上股票,你就會知道,是不一樣的,你不能只單純的用單一的技術去做,單一的技術有適用範圍,所以我把前期學過的技術應用在高三里,我在高三的時候就開始真買股票了,也就是說,我比現在大多數股民開戶都早,除非是我父親那個年代的人,我的賬戶到現在為止就已經快20年了,我這個時候做股票的時候和現在的情況不一樣,那時候的人相對來講比較單純,就像武林高手點到為止,我即使是讓你賠了,我也不會讓你賠的傾家蕩產,高位你一定能出出去貨,現在是怎麼樣呢?現在是咔嚓一根就掉下來,直接就跌20%,這其實這都是市場給帶壞了,太缺少股德了,不給人留活路。而且現在的資本比原來的資本血性的多,這個市場更血淋淋了。要是說市場特別大的變化沒有,但是市場本身和國家政策來講是不斷的變化的,都是在刺激這個市場的,比方說現在跟原來的交易成本就不一樣,我小的時候買一支股票要付出多少錢呢?我小時候買一支股票,我剛進場的時候是雙邊收費,雙邊都是千三的手續費,我買1000元的股票,我要付出6元的成本,再加上印花稅這些稅,我買1000元的股票,可能我最終的成本是1000元我要交10元的手續費,也就是100元要交1元錢,這個手續費是相當高的。你看現在是多少?現在的手續費是單邊的,而且很多手續費都取消了,也就是進一萬元,現在的軟體能給你做到只交2.5元的手續費。雖然看起來在這種層面上來說變好了,但是你要考慮交易成本降低了,市場流通可能就大了,讓你去做股票,但是長期以來你越做越賠。

    然後我高三的時候掙錢了麼?掙錢了,我小的時候其實比現在能賺,因為當時沒有接觸過大資金,我第一次做股票用1.2萬來做,根本沒有想過資金有上限,資金可能出不來這件事,當時我給自己定一個目標,每個禮拜我要抓到一個漲停板,我要賺到10%,後來大學這些期間沒達到的次數用手指頭可以數出來,我上大學的時候賬戶裡就停留在3-5萬。

    因為那個時候我不斷的想把我的技術進行革新,其實說實話,我感覺我沒趕上好時候,因為沒有人帶我來做這件事情,也沒有人給我這方面的經驗,比方說我父親確實是做股票,但是他只是自己買,他現在對股票的認知,其實還是和他20多年前對股票的認知是一樣的,我發現好多人入股票市場之後,我想什麼,我這個念頭我幾十年都不會變,對於這個東西的感官,我還是第一眼看到它的樣子,但是它其實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市場。

    我感覺股性和人性是一樣的,它能讓你想透很多事,我一直認為一句話是對的,可能是我有一個執念,比如說在股市中比較成功的一些人都給出相同的一句話,這句話大概來講是:如果一個人想要悟道,要麼你去中國的西藏找一個山洞閉關30年,天天在那想,要麼你就在血淋淋的股市當中摸爬滾打20年。他其實就是說,如果你真的在這20年當中,在股市中做出成就來,也就是說你對人生已經領略到一定階段了,其實走到我這個階段其實是最不穩定的一個階段。

    一開始你在學習技術的時候你會覺得你的技術越來越完善,正常來講你的技術應該是越來越好的,但是你走到了一定的階段你會發現,你在這個階段起伏變化比較大,因為你在這個階段你的感悟不一樣了,你就走到了一個臺階上了,就好比大師和宗師,大師是永遠模仿別人的道在走,宗師是開闢了一條新的道,比如你走到一個臺階,大師你還可以往前去看的,他知道上面有誰,但是宗師你走到這個臺階上的時候你會發現,前面是一馬平川,你所有的道你得自己蹚,如果說你能邁上這個臺階還行,你要邁不上來你永遠就會停到這個臺階了,並且這個臺階是最不穩定的一個臺階,你有可能往上去上一些,有可能又往下走了。你有時候會懷疑自己,這個東西到底是對的還是不對的,你需要把你原來所有的知識進行整合,包括人生觀全都整合到一起,說起來是虛無縹緲的一件事,但是確確實實是存在的,這件事其實不好評價的。

    我們回到學技術應該是越來越好的這個話題上,我們來分一下階段,一開始我是普通學技術的階段,然後學到一定地步,我開始研究公司這些,再然後我可能就能達到一個稍微比較不錯的一個盈利,但是這個盈利並不能做到一個穩定盈利,在這個階段可能就分成兩派,第一派是我還以自我為核心,然後我去做,我不斷去完善自我,然後另一派,可能是什麼樣的,我找人工智慧去替代,比方說我到大學就開始程式設計,我利用程式,一些簡單的指標都可以自己完成的,你可以自己去程式設計,並且能讓電腦替你去操作的,你一定要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如果說沒有這個過程,你就單純自我完善,你不會發現人腦和電腦的區別,你經歷了這個過程之後,你會深刻的理解一些技術指標和技術形態,因為你自己在編寫的時候,和你用人家的東西,那是完全不一樣的,你無法深刻的解析這裡面的結構、每一個價格之間的關係。包括普通的股民,炒了40年的股票,你讓他簡簡單單的調一個引數,他都不知道,所以你要經歷先學知識,然後學公司,慢慢是要程式設計,要用人腦去替代電腦,最後的時候你會反過來,你會發現人腦比電腦好使,但是前些年的人工智慧和這些年的人工智慧完全是兩個意思,前些年不能叫人工智慧,叫量化交易,它不會說去分析哪個人的性格特點,這是之前人工智慧不能代替人腦的原因,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因為現在人工智慧已經發展到說,我今天看一個新聞,以後我天天給你推薦這型別的新聞,它是根據你的性格特點去進行分析的,也就是說前些年,我走到一定階段我返回到人腦,我會對這個市場的情緒等,透過個人的分析然後再往下走,但是,近些年這條路還是能往下走的,包括阿爾法狗跟柯潔下圍棋,柯潔都贏不了,現在的人工智慧已經走到了一個預想不到的地步了,現在這個交易發展到底是人好,還是電腦好,已經不像前些年那樣定位了,前些年一定是人好,現在不一定,現在有可能是電腦好,它可以把程式做的智慧化,前些年做不到智慧化,只不過前些年的程式是一個執行者,編好去執行就行,但是現在不光光是一個執行者,它還有一個分析能力,這個人腦就幹不過電腦了。

    但是前些年主流的方式是我回到人腦之後,我還應該怎麼做?我還應該去讀一些道理,可以去看一些簡單的書,道德經這類的,生活的一些道理會對做股票有一些啟發。比方說前兩年我都有一點魔怔了,我10年到15年,我看什麼東西我都覺得像股票,可能用痴迷來說是美化一點,其實就是魔怔了,但是我覺得人都要經歷這樣一個魔怔的階段,我那段時間坐火車坐動車,會看到外面遠處的山,對我來說遠處的山都像股票的走勢,我站在天橋上看車來車往,它來的速度、來的量,在我心裡跟成交量似的,你可能會覺得很玄,但是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都能跟股票聯絡到一起,比如夏天有柳樹,然後風吹過,柳樹的樹枝一直隨風擺來擺去,這個枝就代表價值,它擺來擺去就是價格,無論這個風是怎麼吹,它沒有風的時候還是要回到靜止的時候,那靜止不動就是價值,吹來吹去就是價格,價格永遠都要圍著價值走。其實這就是你能不能把你所有東西都應用到這個盤面上,讓你產生思考。

    然後下一個階段就是,我所有的東西已經進入到這個市場當中了,我能不能用市場的東西,反過來解釋所有的生活現象,就像有一句話:萬法歸一,也即是說所有的東西,你可以用一個宗旨來替代,當你到了一定的階段,你的心裡是不容易被打破的,為什麼說我這個人固執,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這個人對這個認知是這個,我也不會去改,這是長期以來在盤面上形成的一種思考方式,可能有一天我想清楚怎麼去改變的時候,那個時候就真真正正的學成了,我認為在這條道路上,有兩種人,第一種人是從沒錢到有錢,他必須要經歷這個階段,因為他無法制定規則,他是在規則之下的,像我們大多數人,無論你拿多少錢,我定一個資金檔,比如說50億,那50億以下的人全都是在規則以下生存,那50億以上的人就可以制定市場的規則,到這個境界想要玩這個東西,我按我的想法我可以實現,但是你現在不是這種人,你要是在50億資金以下,你就走這條路。當有一天你把所有的東西都能用這個解釋的時候,其實這個東西沒有到頭,到這個階段就是非常不穩定的階段了。當你想明白一歸何處的時候,你就真的想明白了。

    說起來很玄妙,比如說我喜歡看道德經這類的書,我每次看這種書的時候,我都覺得是特別大的啟發,它會讓你對人生很有感悟,你會發現你的經歷是真真正正的寫在這個盤面上的,包括你能不能在這個市場當中賺到錢,他跟你的經歷有很大關係,如果一個人經歷了很多的事情的時候,對這個人的操盤手法一定會有影響的,我現在年紀越來越大、經歷了幾次失敗之後,我現在再選擇股票的方式和我原來的方式有很大的區別,我變得謹慎好多,比方說我現在考慮問題的時候,我不會考慮我真的能賺多少錢了,我會考慮最差的情況可能是什麼,你每次都這麼考慮,你會更謹慎,但是這個市場就是這樣,你要是永遠沒有一份年輕的心,你是賺不到錢的,這個市場就是一個戰場,你不敢搏是不行的,就是有的時候你會很難受,你會發現這個市場當中就跟武林高手過招一樣,有一句話叫做:亂拳打死老師傅,你所有東西都看的非常好,但是就給你來一個打亂拳的,一下子就不知道怎麼辦了,他沒有套路的。

    我上大一的時候,不是在不斷研究技術,想要研究新技術嘛,因為舊技術滿足不了我,那時候認識到了美國的技術,怎麼認識到的呢?就去買3元3張的那種光碟,突然之間你接觸到了一個新的領域的知識,你會發現原來的技術都是七八十年之前的,突然之間有一個五年的技術給你的時候,你就哇,完全不一樣,這回跟得上時代了,籌碼我也是這個時候學習的,包括成本均線這些東西。開始接觸籌碼和成本了,就代表你邁上了一個臺階。

    我曾經遇到一個北大畢業學金融的學生,他家裡人給他拿50萬,他炒著炒著就發現錢變成十幾萬了,他可以說是科班出身的慘敗,為什麼慘敗?因為他用投資的心態去做投機,這件事定性不對。科班出身的人做股票,一定先去研究公司,你發現公司真沒問題啊,價格漲不漲啊,價格就是不漲啊,這也就說明好的東西不一定值錢,你要理解價值和價格在股市中永遠是兩件事,如果說你理解不了這件事,你無法做這個市場,而且在中國的市場中偏訊息面多一些。

    科班出身大部分來講,包括我在內,學的都是西方經濟學,你會發現每個在華爾街炒股票的,你在中國基本上做不了,都不賺錢,為什麼?因為國外的方法拿到國內不適用。所以在外國的盤面上你用這個技術,相對來講比在中國市場上更好用,成功率會很高。為什麼有的時候做期貨、外盤的一些東西成功率比較高,尤其是短線的時候比較高,長線一樣,你要是做短線明顯成功率比較高。因為人的思維邏輯不同,我以前做過外盤的時候得出的道理。科班出身會決定你的成長下線,但是你無法決定成長上線。話雖如此,但是不是科班出身100個裡可能出一個成功的,是科班出身100個出30個,這個比例就不同。

    大學期間我不斷的做盤,對了,大學期間我還做了權證,那時候有認股權證和認估權證,因為中國股市在剛發行的時候是T+0,後來改成T+1的市場,但是認股權證和認估權證不一樣,認股權證和認估權證當時可以做T+0,可以無數次買賣,我的當時就喜歡這個東西,然後就開始做權證,我記得那個時候中國石化權證都有,現在這個市場上已經做不了了,那個時候做這個最多的時候,我一天賺了50%。什麼時候權證最火?是溫家寶總理那時候提4萬億基礎設施建設,權證就開始火了,每天漲的都比較不錯,那幾天所有的股票當天全漲停,大盤漲停了!我就趕上這一次,可能一輩子也就這一次,所有股票都漲停這真是太牛逼了。

    然後就大學畢業了,我就走上了被騙的道路,2010年我揹著一個包就來北京找工作,一開始我打算應聘證券公司的,我打算做我最瞭解的股票,我突然發現我去應聘,人家不要我,人家告訴我:你不行,那個時候操盤手還是很黑的,他要學歷,你是碩士就可以操盤,哪怕你學的是擠排水的你也可以來操盤,就比如我母親的同學的一個姐夫他是中國的保薦員,保薦員是什麼呢?就是股票上市需要人家說的算,那時候全中國沒多少個,他是北大畢業的,學建築的,自己去考試考的學習的金融。

    人家公司就說:不是研究生必須要從客戶經理開始做起,我就傻乎乎的去考了從業資格證,從業資格證下來了之後呢,兩年不從業就吊銷,跟現在不一樣,現在你可以一直掛著,因為我不是想上證券公司上班嘛,然後我幹了更傻的一件事,我把我的戶銷了,證券從業人員不可以有自己的戶頭,從此以後自己的股票賬戶沒有了。然後公司告知我,你在我這幹滿5年,我們觀察你比較不錯的情況下,你可以去當證券分析師,就是你可以去操盤了,我一尋思,拉倒吧,不幹!五年天天去找客戶,去打雜去,這事受不了,然後就不幹了。

    然後,我繼續去找工作,我發現北京市面上大大小小的投資公司還是很多的,我挨個發簡歷去應聘,我發現都給我打電話讓我去應聘,然後我就一家一家找,後來我就養成了一種習慣,包括我後來找工作,我看你家有招聘的,我直接就上門,我就花了兩天時間,第一天我走了7.8家公司,第二天我走了5.6家公司,後來我不想走了,因為第一家公司我感覺比較大的,第二家條件不錯,然後我就在第二家進行試盤,什麼叫試盤呢?就是那個時候需要拿自己的錢去試,後來我發現在市場中這麼做的大部分的,都是騙子公司,但是這都是後話了。但是這種公司還是不違法的,就是不合法而已。我現在還記得這家公司叫什麼名,但是這個名我就不說了,他做的是牛的圖示,他做的是MT4,做的是外盤,然後我發現這個東西太適合我了,每天都可以做,每天可以做好多筆,在技術上比國內市場更對的上,我又尤其喜歡黃金這個品種,所以我當時做黃金做的好的話成功率能達到90%以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股票的最佳賣出時間是什麼?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賣最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