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成立。溥儀走了,帶走能帶走的,帶不走的就成了有些人眼中的肥肉。1927年1月8日,北洋政府開始變賣故宮不易長期存放的消耗品,如食品、藥材、茶葉、洋菸、洋酒、皮貨、綢緞等。1928年10月,國府委員經亨頤提出“廢除故宮博物院,分別拍賣或移置故宮一切物品”,並提出五個論點:故宮博物院名義不通;辦院是為了做皇帝者的準備;博物院不應據有圖書與文獻;逆產應當拍賣;保管不善難免以偽換真,使“保管”變為“保完”的黑手。這一提案竟然被順利接受,一時輿論大譁。此事之後故宮博物院雖未停辦,拍賣卻一直繼續。1932年2月,拍賣不僅處理了永壽宮的銀錠和金砂,還變賣了一些文物、貢品。
金銀被拍賣,檔案竟也難逃。王國維曾作《庫書樓記》,詳細記述羅振玉發現內閣大庫檔案的流失和收購經過。清朝二百多年,宮廷公文件案堆積如山,都集中收藏於內閣大庫。1909年內務府修繕內閣庫房,將年代近一些的檔案搬移到文華殿,而準備將年代久遠的檔案予以銷燬。時任學部大臣的張之洞和在學部供職的羅振玉建議將所有檔案移交學部圖書館收藏,此後搬運了一部分到國子監,仍有大批檔案留在內閣大庫,直到清朝滅亡。1912 年,民國政府在國子監成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以內閣檔案作為藏品,後來籌備處遷到紫禁城午門城樓,又將內閣檔案從國子監搬移到午門外朝房和端門的門洞裡。如此波折,自然有不少文獻損失散佚。
1921 年,教育部為籌發歷史博物館職員薪金,將大部分檔案裝成八千多麻袋( 一說是九千多袋) ,按廢紙價格賣給西單牌樓北大街的“同懋增”紙品店。1922 年 3 月,曾入職小朝廷的羅振玉在北京書肆發現洪承疇的《洪文襄揭帖》和北南韓王貢品表,立刻察覺到它們的價值。得知這些文獻來自內閣大庫,由當時的歷史博物館出售給廢紙商人,他追蹤找到紙品店,以高價悉數買下。羅振玉曾打算築樓以收藏這批難以計數的檔案,但由於財力原因,未能如願。不久,他將這批檔案賣給藏書家李盛鐸。1928 年,北平歷史語言研究所作價從李盛鐸處將內閣檔案收購,才最終將其歸屬國有。
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成立。溥儀走了,帶走能帶走的,帶不走的就成了有些人眼中的肥肉。1927年1月8日,北洋政府開始變賣故宮不易長期存放的消耗品,如食品、藥材、茶葉、洋菸、洋酒、皮貨、綢緞等。1928年10月,國府委員經亨頤提出“廢除故宮博物院,分別拍賣或移置故宮一切物品”,並提出五個論點:故宮博物院名義不通;辦院是為了做皇帝者的準備;博物院不應據有圖書與文獻;逆產應當拍賣;保管不善難免以偽換真,使“保管”變為“保完”的黑手。這一提案竟然被順利接受,一時輿論大譁。此事之後故宮博物院雖未停辦,拍賣卻一直繼續。1932年2月,拍賣不僅處理了永壽宮的銀錠和金砂,還變賣了一些文物、貢品。
金銀被拍賣,檔案竟也難逃。王國維曾作《庫書樓記》,詳細記述羅振玉發現內閣大庫檔案的流失和收購經過。清朝二百多年,宮廷公文件案堆積如山,都集中收藏於內閣大庫。1909年內務府修繕內閣庫房,將年代近一些的檔案搬移到文華殿,而準備將年代久遠的檔案予以銷燬。時任學部大臣的張之洞和在學部供職的羅振玉建議將所有檔案移交學部圖書館收藏,此後搬運了一部分到國子監,仍有大批檔案留在內閣大庫,直到清朝滅亡。1912 年,民國政府在國子監成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以內閣檔案作為藏品,後來籌備處遷到紫禁城午門城樓,又將內閣檔案從國子監搬移到午門外朝房和端門的門洞裡。如此波折,自然有不少文獻損失散佚。
1921 年,教育部為籌發歷史博物館職員薪金,將大部分檔案裝成八千多麻袋( 一說是九千多袋) ,按廢紙價格賣給西單牌樓北大街的“同懋增”紙品店。1922 年 3 月,曾入職小朝廷的羅振玉在北京書肆發現洪承疇的《洪文襄揭帖》和北南韓王貢品表,立刻察覺到它們的價值。得知這些文獻來自內閣大庫,由當時的歷史博物館出售給廢紙商人,他追蹤找到紙品店,以高價悉數買下。羅振玉曾打算築樓以收藏這批難以計數的檔案,但由於財力原因,未能如願。不久,他將這批檔案賣給藏書家李盛鐸。1928 年,北平歷史語言研究所作價從李盛鐸處將內閣檔案收購,才最終將其歸屬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