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梨叔說史

    一、項羽和秦始皇一樣有野心

    很多人說,項羽沒有大一統思想,因為他分封了十八路諸侯。其實,這恰恰是項羽的高明之處。項羽和秦始皇一樣,都想一統天下,只是他當時的實力還不允許。雖然他取得了鉅鹿之戰的勝利,但是,當時的楚軍也有很大傷亡。如果作壁上觀的諸侯們,合起夥來,項羽統率的楚軍,就會有很大的危險。這也是後來,項羽為什麼要坑殺20萬秦軍的原因。

    項羽之所以要分封十八路諸侯,就是想在原來六國的基礎上,進一步弱化他們的勢力,而且他們之間多有矛盾。項羽就是想讓他們自相殘殺,削弱自身的力量,而後他便可以個個擊破,再次實現統一。只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劉邦竟然那麼強。當然,我們現在是假設,項羽統一了天下。

    二、項羽會重視發展騎兵

    項羽統一天下後,他會重視發展騎兵。彭城一戰,3萬騎兵戰勝56萬大軍,足以證明項羽騎兵的實力。項羽被韓信打敗後,依然率領十八騎,不斷斬殺漢將。項羽一統天下後,他必然產生秦始皇的志願,保護中原。不過,他不會像秦始皇那樣,建造一個長城來保護自己的子民。他會選擇進攻。防守,不是項羽擅長的,也是他非常不屑為之的。因此,他會增強騎兵的軍力,而後統率他們,攻打匈奴。

    三、當時的匈奴力量不是項羽的對手

    很多人會拿國力說事,國力確實非常重要,但是,人的因素更重要。積貧積弱的中國,不也一樣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盟軍了嗎?劉邦這個糊塗蛋,領著幾萬人馬打個小勝仗還可以,一到了軍團作戰,他就沒那個能耐了,他畢竟是亭長出身,文化儲備差,整人的本事很大,打仗的本事沒有。而項羽就不同了,他不會像劉邦那麼傻,他會像韓信一樣,對匈奴進行偵察,否則他才不會輕易玩命。

    不要以為項羽打仗專憑勇猛,他也是會動腦子的。他從來不打無準備之仗,無把握之戰。而當時的匈奴,在打仗方面,還不如中原各國。他們裝備差,軍事戰術還比較差,給養也比較困難。只是後來,他們跟中原王朝接觸多了,學了中原王朝的戰術,才慢慢變得強大起來。

  • 2 # 甜瓜20875

    題目不成立,項羽佔位定格將才,還沒有秦始皇的本事,戰勝對方並不高明,取勝掌控而穩住大局才是最高明的,應該是這樣……

  • 3 # 大白白野

    這個問題不好確定,極有可能不會取勝。因為劉邦白登山之戰就是例子。

    經過秦末反秦戰爭,社會生產遭受巨大破壞,像西漢初期,皇帝座駕選合適馬匹都困難。西漢初期匈奴是冒頓單于統治時期,正是匈奴最強大的時期,冒頓單于是匈奴傑出領袖,在位期間滅東胡,驅逐月氏,控制西域大部分地區,控弦三十餘萬。

    西漢初期和匈奴採取和親政策,經過“文景之治”國力增強,到漢武帝時期反擊匈奴,基本解決了匈奴對漢地侵擾掠奪。

    項羽如果統一中國,面臨西漢初期的局勢,和匈奴冒頓單于發生戰爭,也很難取勝的。

  • 4 # 璽印芳華

    如果項羽統一中國,不但戰勝不了匈奴,而且還會使其統一的國家迅速滅亡~

    之所以說出這樣的結論,是根據項羽本身的性格和當時漢朝國情來判斷的。

    項羽本人眾所周知,其剛愎自用、格局狹小,且不善用人,說白了,項羽根本不知道政治為何物。

    項羽出身楚國貴族,身強體壯,力能扛鼎。雖出身高貴卻是智慧的矮子。這從他對軍隊的獎賞制度上就能看出,項羽對有功的將士不捨得給予高官厚祿,這樣怎麼能使能人干將捨命追隨呢?即使做了皇帝用權威壓制,不得人心的話,帝位也不會穩的。

    劉邦就不一樣,劉邦能夠廣納人才且給予豐厚待遇。最能體現這點的就是利用韓信等圍項羽於垓下。

    劉邦許諾韓信等若出兵就將齊國等作為他們各自的封地,即封地又封王。這麼慷慨的作為怎能不令屬下全力支援呢?

    再說對匈奴的作戰,秦末由於戰亂導致漢朝立國後國家積貧積弱。劉邦死後,呂雉制定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注重無為而治,休養生息。對匈奴亦是施行和親外交。

    隨後的幾代人也遵從這樣的國策繼續發展壯大國家實力,到了漢武帝時期才得以國富民豐,才有了抗擊匈奴的能力。

    如題所說,如果項羽統一國家,以其老天第一我第二的性格,很可能不顧一切為解胸中怒火而開戰,導致原本衰弱的國家更加千瘡百孔。打不打的過匈奴先另說,估計自己從內部先垮掉~

    所以說,綜合項羽個人表現和國家實力來講,如果項羽統一國家,要跟同時代的匈奴作戰,我認為是沒有優勢的!

  • 5 # 高雲鵬的歷史小課堂

    項羽號稱“西楚霸王”,即使在其窮途未路之際,仍能率領麾下僅存的28騎,在烏江自刎前斬殺數百名漢軍追兵,其武力之強悍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單憑一個人的力量,即使渾身是鐵又能捻幾根釘?最終,項羽因勢單力竭還是走向了不歸路!

    這就說明:即使項羽能夠逆襲成功,消滅劉邦統一天下,仍要面對中原剛剛結束戰亂,元氣尚未恢復的局面!

    而此時的匈奴則已經崛起,已能利用其機動靈活的騎兵游擊戰術,騷擾中原的北部邊疆。匈奴人有利則進,無利則退,打得贏就打,就不贏就走!

    如此一來,就算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只怕也是老虎吞天——無從下口!

    儘管在劉邦率領的大軍,之所以會被冒頓的40萬騎兵包國在白登山,也有劉邦輕敵冒進,未待大軍集結便孤軍深入,致使其他漢軍無法支援的原因,但卻不能就此認為劉邦為出擊匈奴調動的32萬大軍中缺乏將才!

    劉邦之所以會失敗,根本原因還是形勢不利!儘管隨著漢朝的建立基本結束了中原內部的戰亂,但要想積聚起足以反擊匈奴的實力,則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而這也是為什麼劉邦失敗後,便改變了對匈奴的政策,改武力對抗為和親綏靖。此後,漢文帝、漢景帝繼續執行對匈奴以安撫、麻痺為主的政策,從而為“文景之治”提供了必要條件。

    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與儲備,才為漢武帝時代反擊匈奴,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如果不是這樣,即使號稱千古一帝的漢武帝,也不可能擊敗匈奴!

    綜上所述:即將項羽的武力再強悍,也無法僅憑個人能力,便可扭轉中原王朝實力不足的現實局面。或許項羽能夠擊敗匈奴一次、兩次,但終究還是無法根除匈奴帶來的邊患!要想解除匈奴的威脅,不經過幾十年的物質積累,終究不可能耗敗匈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魯迅的反叛精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都有哪些表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