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溫房網
-
2 # 小豬美居
其實中國的學區房制度最早來源於美國,他們的共同點是都對應公立學校劃片入學。區別在於,中國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到初中),高中周圍的房子不是學區房,而美國K-12(幼兒園大班到高中共13年)都是免費教育,所以好學區意味著可以讀一個優秀的高中。
美國作為世界上教育水平較高的國家之一,自然成為學區房投資人關注的焦點。美國教育系統分為公立、私立兩大部分。私立學校不僅費用昂貴,而且入學門檻較高,對於學生父母的測評也非常苛刻,透過考試入校難度較大,因此好的公立學校就成了家長們爭搶的稀缺資源,而能夠順利進入公立學校,首要條件就是在這所公立學校對應的學區內購置房產。
而美國華人學區房一般指華人喜歡居住或華人比例較高學區的房產,這類學區所對應的K-12學校的排名均在當地前10%之中,因而成為華人在美國投資資產類別中的潛力股。它不僅能帶來優越的居住屬性及美國生活、教育和醫療等優質的社會資源。同時又具有永久產權、穩健保值、流動性好、價格合理等諸多優勢,成為許多中產階級家庭觸手可及的投資類別,它的多元化價值正越來越受到青睞。
-
3 # 水草魚901
作為一個即將入學的孩子家長,“學區房”這個概念每天都在我腦子裡轉悠。“買與不買”糾結著。買,是隨大流,同事們都把孩子送進好學區,不得不承認孩子同學的資源確實不一樣,家長素質也相對高一些。不買,因為我很清楚,小學階段師資力量是比較均衡的。
好學校老師不一定都優秀,差距還是在於家長能不能跟上。我想那些抱怨小學學業負擔重,作業寫到十點的都是出自好學校。好學校家長付出的遠遠多於普通小學。可以說孩子取得的成績都是家長配合的結果。不管是學習還是其他方面家長都配合到了,孩子自然會優秀!普通學校一個班級有十位家長配合。好學校全班家長配合,可想而知活動的效果一定是不同的。
所以買學區房,就是買氛圍。我同事就說過“幾百萬的學區房我都買了,老師這點要求我還能不配合嗎?”。
-
4 # Jin1206
亞州地區吧,我想應該是亞州的文化和國情都差不多,像日本之類的。都是學生壓力很大的那種,受儒家思想影響比較重。對教育很下血本。但是政府對教育的政策我不是很瞭解,不知道是不是都像中國這樣好的教育資源集中化。應試教育只看成績,不注重個人能力。所以具體的造成這樣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咱們國家再調整幾千年的文化思想也不容易短時間內調整過來。其它國家的話就不是很清楚了。
-
5 # 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紐約市有六個區,曼哈頓、布朗士、布魯克林、昆士、斯坦頓島和長島。曼哈頓和長島是其中的兩個富人區。長島距離市區較遠,環境非常優美,治安良好,和普通住宅形成明顯的界限。長島富人區豪宅價格多在100萬美元以上,每年大約有15%左右的漲幅。住戶大都來自紐約,以醫生、律師和個體商戶為主,他們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但和曼哈頓的富人們相比,他們屬於殷實之家,也不見得都是富豪。居住在長島,圖的是清淨,同樣重要的原因,是這裡有著非常優秀的學校,很多家庭留在這裡,為孩子教育的考慮是主要因素。
我感覺對學區房最熱衷的還是中國的父母。這也是有原因的:中國的教育資源確實不均衡;家長充分感受到環境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父母對子女的愛毫無保留,總想把最好的留給孩子……
不過我還是這句話,世界上最好的學區房就是家裡的書房;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言傳身教。在家庭中培養熱愛學習、讀書上進的氛圍,孩子會追隨父母的腳步,對學習充滿熱情了。
至於我自己,並沒有買學區房。不過對於斥巨資買學區房的家長表示由衷的欽佩。
-
6 # 天津樓市觀察2020
正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也必然分出三六九等。不管哪個國家,富人區和貧民窟的教育水平肯定不會一樣。既然如此,就一定會有人想把子女送到更好的學校接受教育。所以,外國有沒有學區房的概念不一定,但教育水平優於一般水平的學校是一定存在的。至於有些國家租房也可以入學,如果你是房東,你會不會提高房租呢?租房上學既不增加優質學校的供應,也不減少入學兒童的需求,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現在買不起學區房的人,變成租不起學區房。
PS. 看了一下其他人的回答,回答其他國家也有的,大多舉出了例子,而那些回答中國獨有的,基本可以肯定既沒出過國,也缺乏理性分析問題的能力。
-
7 # Story言他
以下我的發言,可能有很多人不認同,但不要緊,我只是表達出我的看法而已。
首先可以很確定地說,除了中日韓新四國之外(這四國都是中華文化圈),其他國家的人民對子女的教育遠遠不夠重視,起碼與這四國相比,重視程度差得遠了。因為中華文化自古就有望子成龍,科舉中士,要求孩子從小必須寒窗苦讀,只有讀好書將來才有前途的根深蒂固的傳統和制度。正因為重視程度的不同,所以教育環境的競爭程度就有不同,這也是一種自然規律。
另外,中國是人口大國,14億人口,這話說出來很多人覺得是廢話,但卻沒有足夠意識到14億人的國家,教育競爭有多麼激烈,情況會有多少複雜。何況我們各地經濟發展和自然環境優劣有別,教育資源不平衡也是無可奈何的結果,這無法在短期內撫平,還需要很長的時間進行調整。
正是出於以上兩點,教育資源的不平衡以及家長對子女教育的無限渴望,才造成現在的學區房問題。
還是我之前的話,中國教育問題非常複雜,其中不僅有中國獨具的問題,還有全世界廣泛存在的問題,甚至有些問題還是現今人類社會必然出現的問題,除非人類社會出現重大變革,否則都不可能完全解決。
-
8 # JOHOME全球房產
其實有學區的國家還是不少的,只不過跟我們的定義大不相同。
比如美國,法律規定只要居住在當地學區,屬於美國公民或者持有美國綠卡,以及父母持有H1B、F1或J1簽證的適齡兒童,就可以免費享受當地的免費公立K-12教育。
所以美國也是採取了“劃分學區“的方法。
只不過美國的學區和行政區沒有直接聯絡,它可以細緻到每一戶,也可以跨行政區劃分。
在學區的劃分問題上,澳洲最嚴格和明確。
學區是根據主要居住地確定的,只有入住本地的學生可以申請該地區的學校。
並且學生家長還需要提供電費、水費等單據證明是自住。
與之相反的加拿大,雖然同樣是”劃片入學”,就比澳洲更“多變”。
加拿大部分學校都會根據生源情況以及其他一些不確定因素,對入讀學生範圍的劃分做出調整。
某些原本歸屬於學區房的街區,很有可能被排除在外。
有時學生太多,出現滿員的情況,學生還可能被迫選擇去鄰近的其他學校就讀。
所以,國外不僅也有學區房的概念,而且還有一定彈性空間。
回覆列表
學區房這個概念,在加拿大溫哥華這邊也被廣泛使用,不過和國內的學區房概念很不一樣,溫哥華本身亞洲人尤其華人就很多,而且每年都會有小學和中學的排名,所以針對學區房這個概念,受眾群體主要還是亞洲人,這個概念也是亞洲人引進的。
對於北美這邊的老外來講,因為我本人所在地是加拿大溫哥華,所以主要針對溫哥華這邊的情況,這裡的學區好壞和政府的教育資源分配沒有直接關係,因為都是均等的,學區好壞主要和住在學區裡的家庭有很大關係,如果家長比較重視教育,社會地位比較好,收入比較高,這個學校學生的成績相對就會好,排名就會靠前,所以說選學區主要是選這一區域家長群體是怎樣的。在溫哥華這邊,學校也是按區域上學的,但是可申請跨區域上學。
他們老外們雖然也重視學校的好壞,但和國內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他們靠的不是學校本身的好壞,而是當學校不太理想的時候,家長們會自己想辦法提高學校的質量,對於學校好壞的排名,也大多是因為家庭方面的影響,打個比方,溫哥華西溫的學校排名都很靠前,主要因為學校資源好,和教學質量還有升學率沒有直接的關係,而學校資源的好壞主要是靠學校周邊區域家庭募捐提供的,所以富人區或者說這個區域內的家庭普遍教育程度高重視教育教學質量的學校基本都有比其他區的學校排名靠前學校資源好,由此也是導致這片區域房價比其他區域房價高的原因,並且被華人歸為學區房。
而對於學校的師資,溫哥華這邊的校長是輪流管理學校的,並不是固定在一所學校不變動的,這點和國內也很不一樣,所以學校的好壞並不是由師資直接決定的,不過教師個人還是有挺大關係的,老師教的好並且有責任心,那這所學校自然就比其他的學校教學質量高,但是,這邊學校的老師普遍沒有國內老師好,因為這邊學校是有兩個工會的,管理層是管理層工會的,教師是有教師自己的工會的,教師工會動不動就會罷工,學校就會停課。
總的來說,溫哥華這邊的學區房算是亞洲人帶過來的概念,並且亞洲人更重視一些,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和對周邊朋友的瞭解,我感覺學生上哪所學校真的是基本和自己的家庭背景,重視教育程度,經濟實力有很大關係,當然課業努力程度就要看學生自己了。歡迎大家一起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