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視點微觀察
-
2 # 舞動人生124
未來五年的第五城,天津、重慶、成都、杭州等都有可能,花落誰家真不好預判。只能根據目前的發展形勢進行分析。
一.根據新一線城市排名,成都勝出二.根據城市活躍程度指數排名,杭州勝出。根據城市可塑性指數排名,成都勝出。根據城市商業資源聚集度指數排名,成都勝出。根據國內經濟智庫:華頓經濟研究院發的《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天津(綜合分值72.93)位居第五,成都(72.78分)位居第六,杭州(71.65分)位居第七,天津以微弱優勢勝出。
根據2017年前三季度GDP總量,重慶13449億元,位居第五,增速10%,天津13449億元,位居第六,增速只有6.0%,重慶勝出,但天津近幾年的人均GDP位居全國第一。
綜上所述,成都綜合實力最強,成為第五城機率最大,重慶的發展速度最快,又是自貿區,又是水、陸、空三種型態的城市,發展潛力非常巨大,成為第五城機率也非常大,而杭州無論是區域優勢,還是經濟發展都是中國的佼佼者,成為第五城也很有可能。
-
3 # 北極星5S
在今後五到十年,中國一線城市可能會大幅度增加,第五城變化較大。哪些城市將更有可能成為今後重要的核心城市,列舉11個城市,大家自己看看誰將成為中國第五城。
一、北京市、直轄市,首都。
2016年建成區面積:1401.01平方公里;
2017年1-9月GDP 19569.80 ; 人均 90063 元;
2016年末常住人口 2172.90 萬。
二、上海市,直轄市。
2016年建成區面積:1380 平方公里;
2017年1-9月GDP 21617.52 ; 人均 89340 元;
2016年末常住人口 2419.70 萬。
三、廣州市、廣東省省會。
2016年建成區面積:1237.25 平方公里;
2017年1-9月GDP 15509.06 ; 人均 110436元;
2016年末常住人口 1404.35 萬。
四、深圳市、廣東省副省級城市。
2016年建成區面積:900 平方公里;
2017年1-9月GDP 15408.62 ; 人均 129393 元;
2016年末常住人口 1190.84 萬。
五、重慶市,直轄市。
2016年建成區面積:1329.45 平方公里;
2017年1-9月GDP 14309.18 ; 人均 46940 元;
2016年末常住人口 3048.43 萬。
六、天津市、直轄市。
2016年建成區面積:885.43 平方公里;
2017年1-9月GDP 13449.50 ; 人均 86098 元;
2016年末常住人口 1562.12 萬。
七、成都市、四川省省會。
2016年建成區面積:615.71 平方公里;
2017年1-9月GDP 9725.40 ; 人均 61098 元;
2016年末常住人口 1591.76 萬。
八、武漢市、湖北省省會。
2016年建成區面積:566.13 平方公里;
2017年1-9月GDP 9397.17 ; 人均 87284 元;
2016年末常住人口 1076.62 萬。
九、杭州市、浙江省省會。
2016年建成區面積:506.09 平方公里;
2017年1-9月GDP 9018.40 ; 人均 98154 元;
2016年末常住人口 918.8 萬。
十、蘇州市,江蘇省地級市。
2016年建成區面積:458.29 平方公里;
2017年1-9月GDP 12387.9; 人均 116347 元;
2016年末常住人口 1064.74 萬。
十一、南京、江蘇省省會
2016年建成區面積:755.27 平方公里;
2017年1-9月GDP 8703.48; 人均 105242 元;
2016年末常住人口 827 萬。
看看和北上廣深的差距在那,看看後面列舉的城市誰的可能性更大。 -
4 # 哈哦哦哦
背靠大城成長的奇蹟
在一份國家統計局新公佈的國內城市經濟排名榜單中,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四大城市名次依次排列。榜單新鮮出爐,四大一線城市排名未來十數年間不可超越,但後續排名城市與四大城之間的差距在漸漸縮小,誰將會在未來脫穎而出成為北上廣深之後的第五大城?
縱觀榜單會發現有趣的現象:第五大城的候選名單裡,表現強勁的蘇州與天津,均是倚靠四大城經濟輻射效應而成長至今的經濟大城。
蘇州地處上海輻射區中的核心區域,作為與浦東接軌的第一站,蘇州是與上海聯絡最緊密的城市,上海對其輻射的影響力大;而天津位於京津冀區域要地,受北京經濟帶動影響深重。
北上廣深之後的第五城強力競爭者——東莞
蘇津兩城深受上海北京大城市澤被,其經濟表現強勁亮眼,是未來北上廣深之後中國第五大城的有力競爭者。但第五城的強力競爭者並非只有它們兩個,事實上,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有一座城市與蘇津兩城情況非常類似——臨深城市東莞。
深圳作為GDP靠前全國的一線城市,地理條件優秀,對外開放程度很高,國家政策對兩大城市高度照顧,由此吸引大批資金與貿易推動城市經濟繁榮發展。在大城市繁榮發展過程中,自然而然的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快速發展。
東莞市地理位置優越,處於珠江三角洲的地理幾何中心,和蘇州在長三角洲的地位類似;三者同樣背靠中國一線大城,蘇州臨近上海天津背靠北京,東莞倚靠深圳和前海自貿區,與南沙自貿區相隔獅子洋,在區位當中受到的大城市經濟輻射效應相同;兩者同樣處在貫穿整個臨海三角洲的交通軌道網路當中,與一線大城互通便利。
東莞擁有與蘇津兩城同樣的發展條件,欠缺的只是一股強大助力,而前海及南沙自貿區的成立,標示著這股助力已然成型。
在深圳特區、前海自貿區、南沙經濟開發區三大區的覆蓋下,地處三大區經濟輻射帶核心位置的東莞市,背靠珠三角洲坐擁兩大自貿區與一線大城,或將在不久後的明天成為中國的第五大經濟奇蹟。
沙田現代海濱城 等待發掘的半島珍寶
沙田鎮作為東莞接受兩大自貿區與一線特區經濟輻射的要害之地,充分把握經濟變革的脈搏,確立兩港兩城的空間佈局,將北部濱水新城作為沙田鎮的行政文化中心,定位虎門港後方的重要服務基地,重點發展居住、公共設施;南部濱海新城則藉助虎門的強勢發展與大前海自貿區的輻射帶動,共同構築珠三角現代海濱新城。
兩大自貿區的經濟輻射與一線大城特區帶動,再加上切合發展實際的現代海濱新城戰略佈局,這一片區未來的經濟發展情況前景樂觀。而南部濱海新城作為沙田對外接壤的第一要地,戰略價值不斷上升,土地樓盤資源隨之水漲船高。
恆大御景半島就坐落於南部濱海新城區內,雄踞東莞臨深地區,深處大前海自貿區核心位置,西接壤廣州南毗鄰深圳;又擁有十分便捷的交通,30分鐘可達廣深兩城;恆大傾力打造的半島人居典範,現代海濱城宜居地,升值潛力不容小覷。
卓絕的遠見造就常人難以企及的成就,善於發現先機並能把握先機,才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恆大御景半島正如未曾綻放光華的珍寶,等待遠見之士攬於手中。
-
5 # 大武漢1911
首先排除成都杭州蘇州,未來五年第五第五城只會在津渝漢三個中產生,為什麼,且看我慢慢分析。去年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2014年12月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和沿江11省市,啟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研究編制工作。近日,《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將促進各類城市協調發展,要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等超大城市的引領作用。發展現代航運服務,加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重慶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和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建設,積極培育高階航運服務業態,大力發展江海聯運服務。
促進各類城市協調發展,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等超大城市和南京、杭州、成都等特大城市引領作用,發揮合肥、南昌、長沙、貴陽、昆明等大城市對地區發展的核心帶動作用,加快發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培育一批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小城鎮。很明顯,國家層面來看,杭州成都南京等城市定位還差一個級別,而且未來五年,武漢發展潛力也不可小覷,就在今年,武漢市招商引資專案資金過了兩萬億,實際到資近萬億,而這些資金在未來五年都會為武漢的經濟發展增加強勁動力,另外重慶天津機會也大,畢竟是直轄市,基礎好,所以,我覺得,未來第五城只能是津渝漢裡面一個!
-
6 # 漢叔86101525
未來五年哪個城市北上廣深後的中國第五城?作為中部唯一敢叫拼北上廣深的城市,就是武漢了,可以說齊名‘定性’了!
提起武漢人們對這座城市,有深厚的好感~美麗!再加上獨特的地理位置,‘九省通衢’的全國交通樞紐中心!帶來交通‘四通八達’!自古經濟發達,是國家重要工業、教育基地!是湖北省的中心,發揮龍頭作用!武漢成為國家中心城市,進入新一線城市行列,地位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併成為未來世界十大超級城市第二名!‘世界級’名片越來越一一城市‘設計之都’也成為世界城市發展‘設計’的亮點城市!
武漢城市規模之大,周邊己形成龐大的城市群,位居長江流域中心地帶,稱之為長江《龍腰》一一華中經濟輻射能力之強!特別是近幾年,突飛猛進的經濟,城市建設發展;GDP進入萬億‘俱樂部’!城市建設如畫,己經斬頭露角,在眾多城市中,是脫穎而出,成為‘美麗中國典範’,成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是座未來國際知名宜居城市!
武漢處於優越中心,這是任何一座城市都無法與武漢中部城市去比的!她的位置在全國‘猶如圍棋’盤上的‘天元’,被譽為中國經濟地理的‘心臟’。己經是‘奠定’了。不僅是第五齊名,而且還要超越一一她就是中國第五座‘直轄’之城!
未來武漢這座城市的地鐵規劃至2023年;線路達19條,總里程一千公里,穩居世界第一!
武漢正在騰飛‘復興’,一個月5萬人才看好大武漢,留漢(返漢)聚集一起,共創大武漢美好未來!
-
7 # 任有新2
這個活題討論,已達數次。武漢本身是中國近代工商業的發祥地,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歷史上首個直轄市,是中國現有或正在建設中的國家中心城市中,發展前景較廣闊,緣色環境條件最優(在省會城市中僅次於杭州),尤為可貴的一條是房價沒有經過暴炒,還有政府對大學生允諾的落戶購房20%的優惠政策。從中國新時代開啟發展新佈局和新摸式。武漢已處於承東啟西的國家戰略的中心位置,既是交通樞紐和客流物流中心,也是高科技和教育發展的高地,更是投資的窪地。目前產業結構和佈局合理,高科技含金量高,新區規劃科學宏大,建設氣勢磅勃,已承諾投資達數以萬億。可謂五洲人才彙集而來,四海客商蜂湧而至。現在年GDP將達一萬二千億左右,新增投資零點六萬億美元左右(含貸款四萬億人民幣左右),新區建設計在五年內完成並基本產生效益,新投資產生的年經濟增量,按投資總量的平均70%計(其中房地產按120%計),加上週圍地區擴容增約零點二萬億美元,即二O二二年前GDP將實現翻番。綜上所選,武漢市必是中國未來第五大城市的首選。
-
8 # 任知財經
我認為做有可能的就是杭州。杭州這次抓住了網際網路經濟,現在杭州也是網際網路經濟龍頭,可以和北京和深圳是一個級別的,轉型已經成功。按目前是發展,再過幾年就非常明顯了。目前還在飛速發展時期。
-
9 # 洪鐘財經
這個問題被問了無數遍。大家的普遍回答是,中國未來第五層應該從成都、重慶、武漢這三個城市中產生。
經濟規模固然是一個重要的指標,但不能成為唯一衡量的指標。要知道,蘇州市的經濟總量超過了除廣州以外的所有省會城市。但你會認為,蘇州的的綜合實力會比成都或者武漢更強嗎?
個人認為,最有成能力成為中國第五層的,並不是、重慶、天津、成都、武漢和南京這些城市,而是杭州。
為什麼?
第一,杭州的經濟結構最為優良。成都、天津、重慶、武漢這些城市的攤子鋪得太大。什麼經濟專案都搞,但是沒有一個主攻的方向。攤子鋪得很大,但卻不精細。
要成為一個有核心競爭力的城市,必須有一項或者兩項左右的主導產業。比如北京的高新技術和金融產業;上海的現代製造業和金融;深圳的科技創新產業和金融產業。四大一線城市之一的廣州,就是因為沒有主導產業,所以至今迷失了未來發展方向。
武漢、天津、重慶、成都都沒有一項獲得兩項很明確的主導產業。但杭州有他們就是電子商務和現代製造業。現在的杭州已經成為世界的電電子商務之都。
第二,未來的杭州灣大灣區戰略對杭州的成長不可估量。杭州灣大灣區戰略,現在只是概念階段。但可以預計,不久之後,這個戰略必將上升為國家戰略。使得其成為繼粵港澳大灣區之後的中國第二大灣區。
個人認為,未來的杭州最有可能成為中國第五城。
-
10 # 極度深寒
按目前國內城市間的格局和發展現狀來看,繼北上廣深之後的第五城有力競爭者也就在:成都、重慶、杭州、南京和武漢之間產生。這幾個城市都是綜合實力極強的特大城市。無論是城市硬實力如:城建水平、城市擴張規模、交通樞紐水平及經濟體量、產業產出都屬於國內前列的城市。軟實力方面如:科教文衛資源、城市商圈人流量,城市服務業發展水平、城市知名度/影響力等同樣是國內頭部城市。
城市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短短5年時間並不能改變太多。在目前內外部環境放緩的情形下,城市間的發展談不上爆發式的增長,也就意味著無論是成都、杭州還是武漢,都沒辦法在幾年之內全方位超越這些競爭對手。具體到一段時期後(或許是十年以上),哪個城市會脫穎而出成為繼北上廣深之後公認的第五城,我個人認為大機率是成都。
就目前而言,雖然成都被人詬病,人均產出水平較低,經濟規模更多的是靠人口湊數。但平心而論,城市間的綜合實力不僅僅在於人均經濟水平,更在於整體發展程度。要不然人均GDP17.3萬的鄂爾多斯綜合實力穩穩的強過北上廣了。
一、城市發展指標1.成都目前建成區面積高達932平方公里,僅次於重慶,遠高於其他城市。經濟體量高達1.7萬億,並且最近十年的發展速度要高於漢、渝、杭和寧。
2.成都是西南大區中心,是跨國企業、領事館和簽證中心最多最集中的城市,2019年有19家領事館和35個國際友城市。城市的對外交流和經貿往來遠高於其它五城,去年進出口總額超5800億。內部社會零售消費方面僅次於3100萬人的重慶,全國第五。
3.是全國第四的貨郵、旅客國際航空樞紐,明年7月運營的天府國際機場進一步增強這種航空優勢,成為僅次於北上的雙國際機場城市。國際物流方面,中歐班列成都開行趟次佔全部趟次的1/4,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第一。
說明成都的城市硬實力還是具備的,已形成了一定的國際化城市雛形。
二、軟實力方面1.成都的政務管理、公共服務水平和營商環境比較高效和優良,並首創設立對外開放的綜合性國際服務平臺:中國-歐洲中心。
2.成都服務業發達。城內商圈流量、餐飲美食、文化娛樂、旅遊休閒等資源豐富,場所密集,春熙路商圈更是國內人流量大的商圈之一。
3.科教文衛實力水平僅次於南京、武漢。其中醫療技術水平和研究全國僅次於協和。
在我看來,成都的綜合實力相比之下,還是具有一定的優勢的。雖然人均經濟方面還差點意思。但正如前文所言,南京的GDP超過了廣州,並不意味著廣州的綜合實力不如南京。GDP只是代表單一的產業產出水平,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動態指標。而城市綜合實力涉及到多方面,我覺得所謂的第五城,更應該從綜合方面來考慮。
回覆列表
十年前,可以說北上廣是中國一線城市的代名詞,隨著深圳經濟的發力,逐漸成為北上廣深是一線城市的代名詞,目前這四個超級大城市儼然就是中國的代表。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標準是什麼,我認為一線城市,和二線的區別就是:在重要的產業經濟領域內,是否具有全國性的影響力。未來五年我個人認為重慶機會比較大。重慶是直轄市,而且還是面積最大的一個直轄市,還是國家中心城市,政策機會更多,是中西部地區其他城市可比的,更何況重慶還是長江上游地區經濟、金融、商貿物流、科技創新和航運中心,重慶人口也屬於最多的。在國際影響力上,聯合國的中國地圖上只標出了北京、上海和重慶,可見其影響力,重慶提出打造宜居重慶”、“暢通重慶”、“森林重慶”、“平安重慶”和“健康重慶”的5個重慶概念,而且重慶接待的旅遊人數全國第一。而且論交通運輸能力,重慶不但是長江上游地區的商貿物流和航運中心,而且更是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
所以我認為未來重慶更有機會成為中國第五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