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韋舒佛

    據我所知,農村家裡人死了(尤其是老人)首先是把房頂的瓦撥開一個窟窿,然後再燃放鞭炮。這樣做有兩層意思,一是讓亡靈昇天,燃放鞭炮是讓天庭的神仙知道,派神來接他上天。其二是釋放資訊,讓村裡人知道他家出了“白事",讓大家做好準備到時來幫忙。

    農村有個規則,凡是村裡有“白事"每家每戶都要主動派人去“赴喪"幫忙,不用主家上門來請的。而且還要送上一點“燒紙”錢。這樣做也許是出於“一家有難百家幫"的緣故吧。因為家家都會有人死的。這種“眾幫一”的民俗其實就是一種純樸的美德。中國農村從古到今,都是如此。為什麼現在農村老人不願到城裡和子女們住在一起,就是怕死後沒人送他“昇天”啊!

  • 2 # 淡定從容ZWH

    我們這裡有個說法:“人生有三炮”。剛出生時要放鞭炮,予示著這家添口添丁,新的生命來到人間,大喜大賀。結婚時放鞭炮、禮花,予示著兒女長大成人,成家立業,走向了人生的正軌道。人去世之後,第一時間放鞭炮,予示人生走完了最後的歷程,提示左鄰右舍幫助辦理後事,是一種報喪的方式,也是對死者進入天國的送行,誰家有老人,重病人,別人聽見鞭炮聲,十之八九就是報喪的訊號。

  • 3 # 明天會更好110085241

    各地風俗習慣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我是蘇北農村的,但我常年在蘇南打工。

    記得92年,我第一次到蘇南宜興打工,工地就在農村建一個自來水廠,有一次正好村上有老人去世了,天剛亮就聽到高升炮聲,三聲響過就沒有了,我們上班以後才知道是有老人去世了,當時我們都很驚訝,人去世了還放鞭炮?後來才知道,這是風俗,也就是告知村民,他家有人去世了,好讓人去弔唁,也叫吃豆腐飯,去世第二天,親戚朋友就到場了,請的鼓樂手也到了,晚上唱的地方戲,我們都去看熱鬧,主家的熱情更讓我們出乎意料,主事的人手裡端著盤子,裡面有拆開的散支香菸,有花生瓜子,端到每個看熱鬧的人跟前,香菸瓜子隨便拿,不要都不行,原來看熱鬧的人越多越好,說明主家人緣好,感到光榮,第三天去火化,又是高升炮一路,火化完以後直接送到墓地,又是一頓炮響,才算老人入土為安。

    而我們蘇北的習俗,老人去世以後,是不放鞭炮的,只有結婚生子喜慶的日子才放鞭炮,老人去世以後,主家會安排人撒信給親戚朋友,來弔唁,也叫燒倒頭紙,從老人倒下頭開始,要送九頓湯也叫孟婆湯,還要找陰陽先生和日子,從老人生辰八字到倒下頭的時間,選出黃道吉日,下葬頭一天是最熱鬧的,所有親戚朋友包括村民,都來弔唁,但是主家是有酒席的,很豐盛,當然所有來賓要隨份子錢,晚上請來的鼓樂手,雜技,小品,歌曲,各顯神通,當然這只是70歲以上的老人去世,才有的待遇,這叫喜喪,70歲以下的人去世了,是不會又蹦又跳的,只能吹些悲哀的曲子。

    中國是一個文明的大國,各個民族,有各個民族的風俗文化,5OOO年的傳承,有的習俗也不是說改就能改掉的,一經改動,說不定人們一時難以接受,老祖宗的風俗,自有它的道理。。。

  • 4 # 李老頭閒談

    農村,人去世之後,家裡人第一時間要放鞭炮,為什麼?

    這個問題與我們當地的風俗有所相似,出生、死亡家裡第一時間要放一掛鞭炮。

    一、以前受到經濟、交通、醫療不發達的制約,婦女生產均在家請接生婆輔助生產,小孩一出世,戶主或長輩立即燃放一掛鞭炮,告訴右鄰右舍他家裡增添一口人。現在基本是在醫院生產,待出院到家第一時間主人也要放一掛鞭炮。總之,不分是在家還是在醫院出生第一時間放鞭炮是不可少的,這叫導喜。

    二、人過世後放鞭炮,這就有很多規矩,六十歲以上(這叫滿花甲)老年人在家自然過世,主家會第一時間放一掛長鞭炮,其目的告訴右鄰右舍他家老人要去正屋入殮,而六十歲以下的則只放一小鏈鞭炮,如果在外地過世而返回家安葬的只要進入本村路口,沿途經過各農戶家門口均要放鞭炮,否則該戶主會找上門來鬧事,說些很難聽的話,要求掛紅(封紅包)紅包大小隨意,證明主家欠禮了。與此不分是老年人還是青年人均不得進入屋內,只能安放露天料理後事。淺談!

  • 5 # 大熊身邊趣事

    最簡單的回答就是起到通知報信的作用!在農村人去世後,需要許多的人來幫忙。那麼怎麼通知大家過來呢?就是放一掛鞭炮主家周邊幾公里的鄰居或者朋友根據鞭炮聲判斷是誰家有人過世了。農村有個不成俗的規矩,那就是聽到這種鞭炮聲,會自動過來。說也奇怪,人過世一般發生在下午或者晚上的比較多。而農村的紅喜事一般會選在上午或者中午十二點之前舉行儀式(個別地區除外),而只有人過世時是很難掌握時間的,所以,大家只要響到鞭炮聲就基本可以判斷出是誰家有人過世。另外一個作用就是為亡者去天堂送一程,放一掛鞭炮,告訴天堂地府某人靈魂過來了,同時,一家人圍在亡者床前,將準備好的錢紙(冥幣)一張張投入火盆中燃燒這筆資金主要是給亡者去天堂地府一路上使用或者來生使用的。另外還要燃燒一部分紙幣是給孤墳野鬼的,有點類似結婚時路上有人討喜,需要給一個紅包這種習俗主要在農村,城市裡人過世就沒有那麼多講究,人死了直接給火葬場打個電話,對方來專用車一把拉走,家裡人社會地位高的就舉行一個告別儀式,向亡者致敬,另外一方面更主要的目的在於收份子錢。以前別人家的人過世,你拿了份子,這次自家人過世也得收回。其實城市的人過世,儀式簡單快捷,除了墓地花錢地方不多,而農村就麻煩多了,需要準備幾天,最簡單的也要做導場一至三天,把人折騰不輕,場面也大,每餐幫忙的,不幫忙的十幾桌。家裡社會地位越高的,場面越大。沒有幾萬十幾萬元是拿不下來的。很有儀式感,一場喪事變成了一場喜事在辦。當然,亡人也叫白喜事。

  • 6 # 快樂春鳥

    首先是向村人報喪,讓我村人知道本家臥病在床的老父老母或患了絕症的兒子媳婦某某,老公或老婆某某昇天了,打封爆竹,然後再嗚嗚咽咽地哭起來,以免村人莫名驚詫,以為那家之人正在吵鬧打架呢!其次就是除煞,據說誰家裡死了人,那屋裡會有很重的煞氣。放掛鞭炮能將那些凶神惡煞轟走。以免前來悼念的親友和來幫忙的事村人撞到了煞,陡生變故。

  • 7 # 喃魚

    我覺得應該是起“通知”的作用。我爺爺奶奶死的時候,就是剛剛落氣的時候,家裡人就會趕緊出去放一掛鞭炮,沒一會兒,附近的人都過來幫忙了。這個習俗真正的原因不太清楚,但在我們那裡,我個人覺得,應該就是通知周圍的人,某某家裡人,有人去世了。

    估計有人問,那人家怎麼知道你家有人去世的呢?這個其實很簡單。村子就那麼大,訊息傳播又快,誰家裡有個病人啊,誰家出個事啥的,一會兒就傳開了。平常時候,一般都不會隨便放鞭炮的,只有家裡有事才會放鞭炮。

    特別是家裡有危重病人的,這些東西都是要提前準備的,比如壽衣啊,棺材啊,還有鞭炮啊,香蠟紙錢等等。只要你家一放炮,十里八村兒的都趕過來了,然後就開始忙活開了,就說準備後事的事情了。

    還有一層意思,我覺得可能也是哀悼吧。表示這個人的一生就結束了,在這裡劃上了句號,一掛鞭炮,算是最後對他的送別。

  • 8 # 真理評假

    第一次放鞭炮是告知天地神門和當地群眾,第二次放鞭炮是出殯時歡送逝者一路走好去天堂,沿途群眾燃放鞭炮是永久送別,第三次下葬時燃放煙花爆竹是安撫逝者去陰間地府。表示人生完美終結。

  • 9 # 安徽老鄉74992046978

    越來越多的人對古時候的風俗理解有不同的說法,各有各的鄉風,在村裡老人第一時間就會放炮竹三根。有人這樣認為不放炮閻王爺不知道,有人要進殿,另一種說法,告知附近的人,有人去世了。

    人死後,屍體在未冷之前,兒女要把貼身的內衣穿好,放幾根炮竹,然後再有家屬安排專門給屍首穿衣的師父穿上五領三腰,也就是五件褂子,三條褲子,用七根紅棉線扭起來做亡人的褲帶,外存套上長袍,老帽,鞋子用斧頭一剁兩節給亡人穿上,幾件事完成後,好放炮竹進棺了。

    第二天清早,放三根炮竹催幫忙人起床,吃個早飯後,抬重的八大金鋼要上山搞墓地,未動土一之前也有要放炮竹的,農村的風俗習慣是,告知土地公公,有屍體要在這裡下葬,有些要請吹打的家屬,樂隊來了放炮竹接應,在火化的頭天晚上有幫忙酒,開飯的時候又是放炮竹,還有隻要是動屍首,必須放炮竹。農村人基本上都是這做的。

    到第三天清早,就要出殯了,鞭炮齊鳴,此時是放炮竹最多的,屍體抬上靈車後,逢橋,過水都要放炮竹的,意思是要過橋,過水了,亡人不要怕,最後,骨灰進墓之後封閉的時候放鞭炮。再一直要等到做七才會放鞭炮了。

  • 10 # 張氏滷菜飄香天下

    這在我們這裡不僅是農村的風俗,也是城裡的風俗,只是現在城裡不準放鞭炮而已。我這裡人去世之後第一時間是放鞭炮和燒紙錢,放鞭炮一是為去世之人送行,我這稱之為去仙遊。二是報信,因為平時一般不會放鞭炮,再就是老人生病嚴重鄉親們是知道,如放鞭炮鄉親們就知道是老人去世了。會放下手上的事情立馬趕過來邦忙,因為白喜有很多繁朵的事情急著做,孝家又很悲痛,很多事情都靠鄉親們來做的,所以要放鞭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二生物,地理結業分數怎麼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