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擺渡喵八卦坊

    這裡面有文化的傳承應該學,但是掉書袋認死理的方法還是算了,孔子說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是很值得提倡的,如果變了味道就算了。

    教孩子學道理,不是讓孩子變得呆板迂腐。這對教師的水平來說是一個考驗。教師是言傳身教的角色,如果老師是偽君子或者自身道德不足會誤導孩子。但是文化又不能不傳承。傳統文化是好的。人不一定是好的。

  • 2 # 一休客

    有一位大和尚曾經說:國學,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根。我個人非常贊同這種說法。

    我們對外宣稱,中華五千年文明,其根本就在於我們的傳承。不僅僅是文字的傳承,更重要的是家族與家庭的傳承。而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個家庭的教育方式,它不僅僅承載著個人的前途,還承載著一個家族的興衰。

    在中國有許多的例項:朱子家訓、曾國藩家書、范仲淹的《教子家書》等等。這些書籍裡面無不凝聚著古人千百年的大智慧。也見證了他們後輩的功勳。

    由於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古樸的私塾教育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可是,教育的根本卻不能丟失。

    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中國先賢考量一個人是否能鞠躬為國的一步步階梯。

    之前,我在一個民辦學校做兼職心理諮詢的時候,就對學生們說:“將來,你們不僅要承擔家庭的責任;假以時日,你們還應該去承擔社會的責任;如果有了更好的發展和能力,你還要承擔世界的責任……”

    兒童在懵懂年齡,雖然無力辨別複雜的是非,但卻是樹立觀念的最佳時期。對於他們長大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有著巨大的作用。

    國學進課堂,時不我待!

  • 3 # 太晤士

    國學,本是華人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藝術修養的根基,是之所以為華人的一切文化總成。國學的出發點是以中國為世界之中心建立一種自豪,驕傲的文化。但是,時代已經變了,中國、華夏、神州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我們重新認識了世界,把自己置於世界偉大民族之“林”,華人也因此重新定位了華人在世界上的定位。

    但是,我們的國學卻沒有隨之改變。如果說文藝復興,宗教革命重新梳理了歐洲希臘、羅馬、基督教文明視野,那麼我們的國學沒有經過這樣的梳理和改革。

    未經梳理的國學,糟粕與真義俱存,能夠與現代中國無縫融合的國學幾乎不存在,可以說未經發掘國學90%以上是死學,甚至是糟粕,是毫無益處的,也無法與現代生協調共存。

    國學蒙學讀物《三字經》,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就有問題,善惡是後天觀念,是受教育的結果,人之初又怎麼能性本善呢?

    又說“首孝悌,次見聞”,體恤愛護弟弟妹妹,如今獨生子女哪有什麼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國學,博大精深,包含著華人的精神追求,但是這些要義隱藏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之中,現在沒有一個人能整體闡發其中的精義,只好一股腦推到讀者面前。

    普通人是無法理解國學的,也沒時間去了解,即使瞭解了也無法與當下的生活想協調,只會是一團亂像。

    小學生就更無法理解國學了,不過是湊個熱鬧,若真一頭扎進國學中去,培養出來的恐怕會是一個愚夫愚婦吧。

    那麼,小學生不要學國學了嗎?可以學,千萬別當成重點,原來教材中的詩歌和古文已經足夠了,根本無需再多閱讀額外的國學讀物,除非你的孩子自己非常有興趣,力圖將來從事國學研究。

    省出來的時間,不如多增加見聞,多閱讀各國經典,多學習現代的知識,這才是正道!

  • 4 # 王小平62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國學"。國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它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中國歷史上“國學”是指以“國子監”為首的官學,自 “西學東漸”後相對西學而言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

    我覺得我們的孩子應該秉承“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學習精神來學習國學。從國學學習做人的品質,處世的原則,做事的方法;感受詩詞的意境,欣賞詞賦的韻律;接受愛國的薰陶,享受親情的美好,感悟深邃的哲理,感覺愛情的浪漫,見證歷史的滄桑……

    把國學作為學生學習的重點之一,是堅定“四個自信”中的“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正因為香港的基礎教育中“國學”教育的缺失,香港佔中事件中的孩子們的家國認同感才那樣的不堪。中華國學博大精深,有著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

    儘管我們的孩子學習的重點很多,個人以為國學的學習也是十分重要的,是可以作為學習重點之一的。

  • 5 # 文傑爸爸洪軍

    我認為國學要學,但主要還是要因用而學,科學在發展,人類在進步,有許多無用的東西,知道既可,不要抱著舊觀念不放。觀念更新,學習材料更新,讓孩子做一名德才兼備國之棟樑。

  • 6 # 第7感

    確實應該這麼做。國學承載著中國文化與價值觀,這是我們的立世之本。也許很多人覺得,國學就是四書五經,就是孔孟,等等,彷彿就是腐朽沒落的代名詞。其實,我認為,國學一個寬泛的概念,他包含著一切優秀的古今文化思想、理念、價值。從小學起,我們的國家需要這樣的底蘊。

  • 7 # 野路子中醫愛好者

    學啥都可以,有啥用?學點有用的,是否有用,拿啥衡量?

    1. 是否有利於提高生產力,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

    2. 是否有利於社會的進步、發展,社會不需要,學了幹啥用呢?

    3. 是否能解決現實問題?能提高健康水平嗎?教育水平?能解決吃、穿、住、行的哪一行問題?

    4. 是否有利於人類的進步?

    5. 百無一用天天“詩詞大會”,投入那麼多人力物力,能促進經濟發展嗎?送快遞的大哥得了冠軍,一邊送快遞一邊背詩詞唄?

    6. 我所知道的古人留下來的東西,最有用的就是中醫,其次是周易預測,再次是看相識人,再有就是風水學,再有就是兵法,再有就是氣功、武術,還有啥?

    國學到底都包括啥?

  • 8 # 竹林雅韻

    我認為是對的。國學教育是我們中國的傳世之寶。我們不能丟了國學,學外語。那真是實在可悲。應該是丟了外語學國學。

    同時影響世界,讓他們主動丟了外語,學國學。國學是國寶。我們每個公民應該好好學習。

  • 9 # 老北京人142857A

    國學涵蓋的範圍很廣,小學階段不適合過多涉及,我贊成小學階段在語文教學中學一點傳統文化。主要應以文言文知識,和古詩詞的學習。

    畢竟我們的教育方針是培養國家需要的人才,他們將來要面對的是現代社會,現代文明,當然國學中有很多精華的東西,但必須是學好和掌握了基礎的東西,才能挖掘和消化歷史的文化遺產,才能古為今用。

    祖國需要的是綜合素質人才,德智體美勞要綜合發展,文化教育首先有著重自然科學方面,畢竟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歷史首先是中國現代史,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我們的小學學生學的知識,必須要為初高中打基礎,今後要用得上。而那些《四書五經》經史子集,史記,資治通鑑,二十四史,浩如煙海的學問,還是放在高中,大學階段去接觸吧,那時學生的吸收理解力更為適合。中小學作為課外讀物讀,選些普及性的,通俗性的,也是有益的。

    此乃一點兒淺見拙識,僅供參閱。

  • 10 # 北京大劉

    我也說說這件事情!

    國家教育體系中,小學生要重點學習的內容應當是,語言文化文字知識,數學知識,生活常識,自然常識,音樂體育,愛國教育,社會主義國家道德和法律基礎知識。

    結合九年義務教育,我們國家對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內容安排,是經過多年教育教學實踐,結合各時期國家教育發展階段,科學制定的教育理念,課程深淺程度和知識傳授度。

    有些中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學校,高等院校特別是文科或藝術類專業,反到是會考慮安排國學課程。

    小學階段,漢字必須完成教學任務,基礎數學必須完成教學任務,因為現代教育中,基礎知識在小學階段必須打牢做實,否則,我們國家的教育就不可能實踐人才戰略,也不可能實現大學教育階段保證實現工科生達百分之六十以上!

    以上意見供讀者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今年家裡有高三的孩子嗎,疫情期間複習效果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