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芽木繪畫
-
2 # 米粒的小窩
為什麼看重成績?這跟中國教育、就業、養老等都有關係。
其一,中國教育讓家長、學校、老師、社會都會無形中形成一種認知:成績好就是學習好,學習好就是能力強。學齡兒童必須接受教育,這是社會共識。既然非得學,讓誰不想自己的孩子學得好呢?成績就是最主要的檢驗方式,家長誰會不看重?
其二,對於家長來說,教育是家庭的長期投資,時間長,投入大,當然希望收益大了。在知識經濟時代,讀書可以多積攢一些謀生資源。比如同學,會成為人脈。比如成績,會成為能力。比如大學和城市,會成為平臺和起點。教育和經濟的緊密結合,助長了家長的功利性。
其三,成績好的孩子,一般也會有個好的習慣、性格和品德,家長看重孩子,一來希望孩子自己過得好。二來也有養兒防老的想法。好兒子當然更有保障。
-
3 # 嫻意有效教育
很正常!
中國的競爭比外國更激烈,除了印度,沒有哪個國家的人口可以和中國相比。但印度的種性制度決定了階層,下層人群是無法透過接受教育去改變自己的階層的。但中國不同,就算你家再窮,你的孩子也有機會能過讀書和家境好的同學一樣上清華,北大,去世界五百強企業。
中國的傳統文化,對於後代的延續性是最看重的。可能你身邊的人超過你,你會不高興,但是你的兒女超過你,你絕對是最開心的那個人。
華人天生就相信人定勝天,總是想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所以勤勞,努力是大部分華人具備的優良品質。而教育是實現理想的最佳途徑。目前中國選拔人才的機制就是透過成績。所以家長沒理由不關心。
中國的整體氛圍都是一種人人爭先的情況。就算你本來不重視,但你的周圍,你孩子的同學都重視。也使你不得不融入這種氛圍中。
現在中國的經濟情況和四十年前不一樣了。家庭條件好了,家長有更多的時間來關注孩子,更多的資源投資教育。
而外國這個範圍很廣,也不是所有的外華人都不重視。比如說日本,也是重視教育的。但大部分西方國家,他們重視教育的都是精英階層。沒有哪個精英階層不重視教育的。只不過,大部分平民不重視,而且他們也很難重視,西方國家的階層互通渠道基本是關閉的。平民子弟,你再努力也很難改變自己的階層。而且,精英階層也會限制他們。所以就只好選擇快樂教育了!生在中國,長在中國,有機會改變自己,重視孩子的成績是每位中國家長都會做的事! -
4 # 鄭氏未來教育能量站
這是中國教育評價體系和國外教育評價體系不同造成的。比如說我們的初中升高中錄取原則是按成績劃線的方式進行的。這是硬性評價指標。如果總分低於重點高中劃定的分數線,哪怕總分少只是低了一分,重點高中可能就與你無緣。當然有些地方低少量分數可以花錢補。
分數指揮棒決定學生的前途,所以中國家長必須非常重視小孩的學習成績。而在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無論是申請小學還是中學或是大學,都是申請稽核制。達到一定成績的學生都可以申請,成績只是其中一個評價指標,還有很重要的是除成績以外的綜合表現,比如說課外活動表現,面試表現,推薦人等。最後錄取時綜合看學生的學術成績、學術外的綜合表現、面試成績以及推薦人。所以對於國外家長來說,他們知道成績只是其中一項評價指標而不是唯一一項。當然就不會像我們中國家長那麼重視了。但在中國,通常情況,那是唯一的評價指標。高中畢業升大學也是一樣。國外也是申請稽核制,而我們是按成績劃線。
所以不難理解,中國家長比國外家長更重視成績,是因為教育評價體系不一樣。
-
5 # 小趙老師講數學
強大的國家的人民都一定會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而我們就生活在這樣的國家裡,我們的國家飛速強大,因此每一個華人都在不斷奮鬥,孩子是家庭的未來和希望,自然教育更倍受重視,國外的教育自然比不得我們。
-
6 # 跟李老師學理科
因為外國的家長不必為小孩的生計發愁,即使小孩學歷低過海平面,單憑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解決溫飽沒有問題,而如今的中國,一切都要靠個人去解決,國家還沒能力保障的很周到,那成績的好壞基本就決定了你學歷的高低,進而很大程度決定了你工作的優劣,收入的高低,以及將來的家庭如何,方方面面
-
7 # 振東老師
中國的家長比外國的家長普遍更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這是舉世公認的事情。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幾千年來,儒家傳統思想的影響。像養兒防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衣錦還鄉,光宗耀祖,餘力學文等,都充分體現了人們對子女的殷切希望,期盼子女透過努力奮鬥,走向成功,在學習上、工作上和生活上都能夠比自己更強更好。這樣做父母的也感到臉上光榮。
第二,社會制度的不同。在資本主義社會,人們信奉的是個人的自由和個性的張揚。因此,對孩子的教育,主要突出在對孩子個性的引導和興趣的培養上,反而對孩子的成績並不重視。但是在社會主義國家,我們接受的是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和集體利益,我們往往更重視對青少年進行集體主義觀念的培養。這和資本主義的三觀截然不同,因此我們的父母更看重子女的成績。子女的成績越優秀,也就意味著將來能夠更多地為國家和社會服務,能夠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甚至是對國家非常重要的人才,做父母的也會因此感到無比榮光。
第三,華人口眾多,競爭壓力巨大。華人口有14億,佔世界總人口的近1/5,其中,青少年將近四億人口。學生數量大而教育資源跟不上,由此造成教育發展不均衡,導致學生之間的競爭壓力巨大。大家都擠破頭,想要進入重點學校以求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教育機會。
第四,應試教育的深刻影響。中國目前的教育體制下,中招考試和高招考試衡量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考試成績。誰的成績優秀,能在考試當中拔得頭籌,誰就有希望進入更好的學校。在平時的學習當中,無論是週考月考還是期中期末考試,學校都會講將考試的成績進行排名,並公佈於眾。作為家長,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學習成績上比別人家的孩子更加優秀。 雖說現在有綜合素質評價體制,但是它僅僅作為一種參考,並沒有納入中招和高招考試的總分當中。
綜上所述,中國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格外看重,也是理所當然的了。相信隨著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對學生的評價也將逐漸多元化,家長的觀念也會慢慢改變吧!
-
8 # 大象創意課堂
中國從古代科舉制度到現在高考,一直以來就是透過學習考試,才能一步一步往上走,才能出人頭地,所以學習成績顯得尤其重要,這是我們現有的優秀人才選拔教育制度所決定的。
上一輩父母親很多也都是透過學習,從農村走出來,進入到城市,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因此也認為他們的子女要想生活的更好,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也需要走這一條路。
不過隨著教育制度的改革,生活質量不斷的提高,國家綜合實力的發展,人們意識的的進步,已有一小部分家長在慢慢轉變想法。
-
9 # 江湖教書先生
為什麼中國家長普遍比外國家長更看重成績?
這是一個歷史不同,文化不同,國情不同導致的差異化社會問題。
筆者表述僅是個人觀點,無關應試與素質之爭!
1,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教育自上古時期就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系統,科舉在封建社會存在了一千多年,苦讀聖書,一朝提名是自古有之,所以為人父母自會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將來考取功名亦或是考取“211”、“985”,這個模式在筆者看來短期也是不會消失的。
2,中外文化不同,中國自古“百善孝為先”,這就決定一個迴圈,聽父母話,好好讀書,而國外注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注重啟發孩子發散思維(當然近些年我們在教育改革中也一直在摒棄舊疾),這就促成了國外大部分青年成年後獨立性很強,家長關注的不是成績一項,而是每項都關注,比如孩子結婚前的工作,住所,婚姻等等,這也就顯現不出關注成績的獨特性,而這種情況在中國是不存在的,未結婚的女子叫“未出閣”,也就是吃住都是家裡,獨立成績之外的關注也就所剩無幾。
3,國情大不相同,要知道中國是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任何問題乘以這個基數就會變得無比巨大,是其他任何一個國家未曾面對過得,當然基於這個國情導致我們國家的孩子想要出頭就會面臨極大的競爭,單從高考講,您看一下河北,河南,山東的錄取分數即可得知,強大的競爭直接導致學習上的白熱化,一定意義上講,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同比,國外以國家為單位相對人口稀少,並且普遍一流高校存在上學容易畢業難的問題,當然入門問題也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
諸君健康!
-
10 # 博科教育
一、素質教育還未真正普及。儘管素質教育實行了很多年,但高考指揮棒的影響還是強迫學生做更多的應試訓練。這種情形下,高考考試決定學生的命運,影響他的人生以及他家庭,家長自然關注成績。
二、中國的競爭環境以及傳統觀念的影響,透過讀書改變命運,出人頭地的想法是家長們都存在的。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更不能輸在終點線上使家長時時關注成績。
三、家長們還沒適應劇烈社會變革帶來的變化。現在社會職業多種多樣,而家長始終不想把孩子作為社會的一個普通分子,認為只有考的好,才能事業有成,才能幸福。
四、中國家長把孩子的前途轉換成自己人生缺憾的逆襲。自己實現不了的人生目標,要在孩子身上實現。不關注成績滿足不了家長的願望。
回覆列表
因為在中國是講應試教育的,不管是考高中還是大學都是要分數的。在中國對於家庭環境不是很好的孩子來說,要想將來過的好,高考是很重要很重的出路,所以說嘛,中國的家長更重視孩子的學習,更重視分數。而國外的教育理念和中國的是不一樣,國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