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閒雲野鶴26155
-
2 # 理想與現實的歸屬
隨著經濟發展,現在農村很多年輕人為了能掙更多的錢都外出打工,不願意在家守著那一方土地躬耕至老。那麼這些土地誰來種呢?大概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類,現在普遍情況是爺爺奶奶輩的老人在家種地,有的是在城市有房子但對土地有依戀之情,不願意離開農村,而一部分是家裡經濟條件本來就不佳,只有靠種點糧食勉強過活。但毋庸置疑的是,老人們只佔一小部分,大部分的土地還是荒著的。
第二類,有很多來自城市的大老闆會到農村承包土地,種蔬菜,玉米,我們老家還有來承包養蛙的。這樣有幾個好處,不僅實現了土地的資源整合,還將農村的荒地很好地利用起來了;其次,承包的老闆一般會請當地的農民幫助種植,而農民可以從中掙取一些收入,可以一定程度上為當地農民解決經濟收入的問題;最後,到農村承包種地,畢竟還是小面積的種植,所以精細化的勞動,沒有使用那麼多的化學藥品,所以這樣種出來的蔬菜水果是要健康得多的,我覺得國家可以推廣到農村承包土地的方式,可以帶來多方面的效益。
第三類,現在農村有越來越多的新房拔地而起,這是因為很多人從城市回到農村建房,大概是覺得農村空氣好,壓力小,比起城市更適合人們生活。所以,有一部分土地將會是這類追求“嚮往的生活”的人們回到農村種地
。
-
3 # 蓉姐D
只要是聰明人或者說正常人都知道趨利避害,都明白能掙錢的是才幹,能掙大錢的事情才拼命幹,那些不掙錢,甚至可能賠錢的事情傻子才幹。所以說到農村人很多都不種地了,確實是一種目前的常態。那麼該怎麼辦呢?
我覺得現在農村很多人不種地其實從全國來看基本上也沒有減少耕種面積,每年國家釋出的耕種面積以及收成都還是很穩定甚至穩中有升的,權威報道也是這樣說的,所以還是不要太杞人憂天的好,那麼在有些地方確實很多人不種地了,這些人都做啥呢?其實只要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那些不種地的地方都是丘陵地帶,或者山區,機械化裝置無法展開,都是需要肩挑背磨的地方,這些不適合耕種的地區基本都不種糧食了,主要是栽種經濟作物,這樣實際是因地制宜的一種 表現。
那麼這些放棄耕種工作的人都做什麼好呢?其實前面有說過了,那就是趨利避害的行為就有了,這些人很大一部分都去打工,一年一個人掙三五萬回家就夠家裡開銷兩三年了。
-
4 # 農事小棉襖
農民都盼望能提高糧食價格,這是能提高農民收益的直接辦法。但是華人口眾多,糧價一旦上漲,那麼其他生活成本也會隨之上漲,所以對於糧價的調控是很謹慎的。近幾年的政策中,農民和農業都被放在了很顯眼的位置,關於保障種糧人的合理收益也是明確提到過。
除此之外,針對土地撂荒問題,也有很多政策補貼和扶持,比如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流轉撂荒土地種糧的也會給予補貼。加大了對於農業保險的範圍和力度,降低農民的種植風險和成本。對於土地流轉也在進行引導,增加農民收益,防止土地撂荒。
種地收益既然已經保障不了自身的生活,那就先從自身想辦法去走出這種困境,給自己更多的可能。未來的農業將是智慧化、機械化的新型農業,機械將會代替很大一部分勞動力,農民還是要結合自身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
5 #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種地收益低,種地不如打工,這幾乎成為人人皆知的常識了。也確實是這樣的情況,農民人均土地太少,一畝三分地能收入多少呢!
即使是畝產最高記錄,小麥畝產800~1000公斤,玉米畝產1000~2000公斤,糧食價格一塊多點一斤,除去投資成本,一年就是2000元左右的收益,就這麼點意思,怎麼能應對現實生活的開銷?
所以,單純的種自己的有限的那麼點地,僅能維持個存活,根本談不上再發展。猶如蛤蟆掉到井裡,可以存活,任你怎麼撲騰,終難跳出這個窮坑!
怎麼辦?窮則思變!要幹要革命!要想改變這種生活,就得放棄(流轉、出租或轉讓,並不是荒廢)土地,走出去打工創業或搞其他副業加工業等創業增收。才能改變和提高生活質量,融入現代生活。
這就是當前農村絕大多數人尤其是有打工創業條件和能力的都出去打工的根本原因。對於沒有什麼技術及文憑的農村人,打工是一個不用投資憑力氣掙錢的唯一途徑。
當然,有頭腦有智慧有能力的農村人大有作為的也不乏其人。
事無絕對,事在人為,在農村也有發家致富的。如農業合作社、土地流轉承包者、搞特種養殖、種植的農村農民,透過精心經營土地,發家致富成功的例子也不少的。
有個鄉友,他就不出去打工什麼的,他開辦了一個糧食收購站,購置了玉米脫粒等機械,除自己使用,還對外加工。都辦理了土地、環保等相關手續證照,合法經營。
幾年下來,事業紅紅火火,年入數十萬及百萬都是正常的事情。光在市裡、縣城樓房買了三套,轎車兩輛。在村還開有化妝品門市,門市上聘用售貨員。
因此說,有頭腦、有膽有識、有眼光、有市場意識,在農村也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
6 # 古道學宮
這個確實,主要靠政策法規調整,而且現在農村的田地也即將完成歷史性的變化。農民務農逐漸變成商人。現在我們的土地上沒有種族,但事實大家都知道。那是不可改變的事實,現在的情況是!
務農不能致富是不可改變的事實。那麼我們年輕人出去打工,老人還在種一些土地,其他一些自己不能耕種的已經借給別人了,或者有些老闆承包,需要土地的人很多。農村不擔心自己的土地沒有人想要。關鍵還是價格很低的問題。沒有錢。務農只能維持老人的日常生活。年輕人吃飯,討媳婦,買房子,基本上幫助不多,所以出去打工是必然的選擇。
這是人們擔心誰種未來的土地的問題。事實上,作為農村人,這種擔心都是老人,國家早有計劃,未來會培養職業農民。他們是未來農耕的主力軍。當然,那時我們說,種地不是因為真的要下地幹活,而是主要承包土地經營土地。未來的莊稼主要依靠技術和技術,農民真的成為了工作的人。
所以,即使現在農村土地感到危機,未來在一個村子裡只需要一個老闆,承包了所有的土地,全村的人都給他幹活,發工資,賺錢是他的。這就是未來的趨勢。當然,實現這一點需要時間,需要更多資金技術政策的支援。
中國精彩瞬間
-
7 # 鋼筋
整合土地,把小塊地合成大塊,承包少部分人去種,發展農村工業,大部分人去工廠上班,工農齊發展,我個人認為農村會越來越好。
-
8 # 李長錄1953老農民
農村好多人地也不種了,主要是收益太低,這該怎麼辦?謝謝你的提問:對於以農為主的人口大國來說,民以食為天,農民不種地是不可行的辦法,人均佔地十畝以上的地區種地加土地流轉,收益也還說得過去,地一定要種好。人均佔地在一畝到五畝之間的地區,種地打工加家庭養殖也可以維持生活,人均佔地一畝以下的地區,農村的年青人一定要走出去尋找生活出路,世界之大也容得下農民,止於土地問題。農村老人能夠種好,只要地放政府不要吏壞地是不會丟荒的。
-
9 # 百川王佔功
在農村生活如果只靠幾畝承包地的收益確實難已為繼,要說致富就更沒有希望了,經濟全球化,國家要強大,科技要進步,農民要富裕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安心種地致富的農民必須走自主、多元、創新的道路,逐步推進種、養、加百業具興、科學發展的產業鏈模式,多業並舉,優勢互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格局,隨著土地確權的完成,土地規模化種植的實施,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落實,形成工農互促,城鄉的互聯互通互補的協調發展和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使農業逐步實現現代化,實現中國特色的土地國有化,農業企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民職業化,生產組織化的農業發展模式,進而助推農村二、三產業的蓬勃發展,農民種地收益低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有效的拓寬農民的致富路。
-
10 # 農業工作春復來兮
農村好多人地也不種了確實很突出,收益太低是不種地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更沒錯,同時又問該怎麼辦,足見題主很有憂國憂民之心。
國民的所有生活食品都來源於土地,把糧食供給問題解決好歷來都是國之大事。土地閒置不耕種就是浪費,少量的浪費用改良品種、提高種植技術等措施以擴大產量還能實現補充,但大量的土地浪費必然引起食品的供給緊張。這種情況下漲價是次要的,真正要解決好供給保障可就太難了。
近年來,隨著農業與二三產業收入的差距拉大,各地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土地撂荒,並且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說明土地浪費太大,但糧食產量卻一直表現為增長。如果增長完全屬實的話,我們只能視為農業科技進步和規模生產替代小戶所取得的成效。從水果、蔬菜等農產品大量滯銷的情況可以說明農產品產量強勢增長的可能性也是客觀存在的。
但我們不能懷著僥倖心理認為農產品確實過剩,更不應有糧食吃不完的樂觀想法而放鬆其生產。農業的風險性大的防範意識始終馬虎不得,而且近年的特殊氣候極易導致農業生產出現大的變局,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仍然未得到根本控制的情況下,我們又面臨大環境糧食供給危機的新考驗。
從上述分析可知,我們仍然需要進一步增強糧食等農產品的生產,只有充分把土地利用起來從事生產經營專案,才有望實現有效供給目標。我們產生很好利用的想法只是霎那間就可完成,怎樣付諸行動去實現可就難了。它涉及到國家的大政方針問題,豈是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所想就能解決問題?
但作為三農領域創作者,提幾點建設性意見也是很有必要的。我們想改變農民收入低不願意種地的現狀,就得緊緊圍繞提高農民的收入做文章,在生產經營的政策上首先要滿足宜放不宜堵;在從業的類別選擇上只要符合法規的許可範圍就必須真正開放綠色通道;在他們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又必須作好服務者和貼心人的角色。
原有的土地政策曾經為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起到了積極的貢獻作用,但現在已不太適合當前的經濟發展要求,應透過再次革命走出當前有地不種的困境。因此,但願政策上能出臺更加完善的土地管理措施,以達到流轉既有效又切實可行,把形式上已承包經營實際上又閒置的土地收回來,杜絕沒人願意種土地和想種又沒有土地可耕種的尷尬,讓真正有經營能力和善於經營的人發揮好土地的利用價值,方可真正實現物盡其用、地盡其力和人盡其才的大好局面。
回覆列表
在農村很多人種地也不種了,因為在外打工一個月成萬銀,可買七千斤稻穀,一個人耕田靠稻穀純收只有兩千斤,種三四年稻穀都不如打工一個月,還要擔風險,請問就這樣你還耕田嗎?因為耕田種地收益太低就快快去打工咯,。田地嘛,家庭的老婆,還有老父母,耕得就耕,實在老到做不動了就掉荒休耕,等家庭的人已後老了再回來耕,沒所謂,也沒人要,怕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