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談影視劇
-
2 # 際雲
去過三次藏地,還會再去,只有到過青藏高原的人,對藏地感受至深,透過電影,回頭找到了原著,敢說情節基本來源於原著,有了更深的藝術處理,作為電影無可厚非。真是一部難得的好片,雖然小眾,從原著到電影,不同的人,對羌塘或青藏高原都有自己的見解,說瘋狂,遠不及內心的瘋狂,畫面再美,遠不及身臨的震撼!每個人對藏地都有自己的夢,希望更多有興趣的人都來看看這部電影,有過瘋狂的心必能理解電影要表達的東西。見仁見智吧!
-
3 # 阿康的小茶館
做為中國第一部極地探險電影,首先影片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是一種無與倫比的震撼:纏綿不絕的雪山,氣勢磅礴的高山,無比透明的藍天白雲,平靜安詳的湖泊河流。。。這一切的風景讓你不得不歎服大自然的鬼斧神鵰。 而相比於外國的《地心歷險記》,《七十七天》更表現了主人公的內心的變化,也更加真實(《地心歷險記》更像是視覺效果電影)。男主剛開始享受著一個人的孤獨和自由,之後多次面對狼的追逐和圍攻,面對落單的野犛牛的“襲擊”,面對沙塵暴、洪水、、、從極度的恐懼和害怕,到後來慢慢的篤定從容,影片中那些表情如此細膩而逼真,心理活動的表現更是淋漓盡致,猶記得男主在羌塘無人區:去他媽的命運!
影片是以開放式的結尾讓我們展開無盡的想象,拋開真實故事,就電影本身情節而言,或許男主遭遇不測永生永世淌在羌塘懷裡,或許男主最終克服困難回到女主身邊,無論怎樣,至少一生中遇見了那個人,此生應該無憾。這也是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電影,它告訴我們戶外很危險,入坑需謹慎。
-
4 # 無爭廬
楊柳松的原著《北方的空地》我去年看了,電影《七十七天》上映我在第一時間看了,電影和原經歷改編很大,為了迎合電影表現手法和觀眾,增加了很多人狼衝突的情節,加了大量感情戲,總體感覺拍的一般,我本不抱太大期望,是衝著風光去的,估計楊柳松本人也不會太滿意。
相比經常斷水,尋找水源,迷路,過河,惡劣的天氣,難走的地形等幾十天的艱難困苦,狼的威脅基本不值一提,楊本人也沒有和狼發生正面衝突,影片卻用大量篇幅來表現人狼衝突。
主演不願剪掉他那髒兮兮的長髮,導演也不懂戶外,如果一個留長髮的人打算做80天的穿越,肯定會剪了長髮,第一次看到主演不如原型漂亮帥氣的電影,真實的楊柳松比劇中帥多了,穿越時是短髮,很斯文儒雅的一個人。
影片結尾太勿勿,其實後面還是有戲可拍的,愛胡亂加戲的導演卻偏沒好好拍。
這是一部美景濫片,可惜了好題材。
回覆列表
如果是一個從未遠征過的城市族群,他所看到或許只是電影中的處處美景以及種種險境,歎為觀止後並沒有過多的體會。而對於有過一定探險甚至只是嘗試過簡單的遠途旅行者而言,無論是體能、生存常識以及精神信仰,都是曾經深有體會的寫照,他們會融入到電影中,他們會假設自己便是主角,隨著電影的推進,“自己”會作何選擇。
與其說電影在概述人生如何拋棄過往,追求自由,倒不如說當你抉擇一次方向後,即使是龍潭虎穴、萬丈深淵,你是否還是初心依舊,勇往直前。片中劇情並不算細膩,但兩位主角的肢體、表情做到極致,挺佩服趙漢唐自導自演的,拍攝過程中十分不易,能嘗試這類小眾性的題材電影,並非只是商業的票房目的,或許更多的是作為導演自己對騎行族、探險族群的一種深度理解。
片尾臨近77天時,男主在身體透支,渾渾噩噩中凝視著小狼,此時很多觀眾認為小狼會被作為最後的食糧來為男主搏得最後一絲生機。但就本人青海騎行經歷而言,當你面臨著浩瀚的大地,你一路的艱苦騎行、感受身體的極限,同時又在一覽這壯麗的沿途美景,即使體驗著在城市中從未有過的痛苦,但卻深愛這份難得的旅程,你會拋棄一切雜念,擁抱沿途的一切美好,感恩這次旅行,感恩自己的抉擇,感恩一路上的所有。而小狼便是男主的初衷,既救之,便沒有理由去摧毀自己最初的選擇,這便是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