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蔓莓愛跑步
-
2 # 心理諮詢師王旭亮
第一,心理學較其他學科相比遠不成熟。我們對心理學有很多詬病,其中一部分與其學科不成熟有關。畢竟心理學的發展也不過百年左右。
第二,心理學是一個多正規化學科,他橫跨文理。在多正規化研究裡面,當前學院派心理學,對於多正規化學科的研究和教學不平衡。所以大家在學習心理學這個專業的時候,會產生文理的衝突,科學和哲學的衝突,實證主義和精神分析的衝突,如果你自己重視心理學學科的多正規化體系,你就可以彌補和修正這一大學心理學教學中的缺陷,當然這需要很多自修的部分。
第三,由於學院派心理學所側重的研究領域,重點使用實證主義的統計學研究方法來進行人類精神世界的解釋,它的好處很明顯,因為操作性定義避免了我們被概念的濫用和錯用,以及各種依據自我經驗發明的概念的洗腦,而這些沒有操作性定義的江湖心理學所導致的惡果,你在中國心理諮詢圈就能看得很明顯,要知道心理學是與迷信現象,宗教現象,邪教現象,犯罪現象,玄學現象,都有交叉的學科,如果沒有一種狹隘的堅守,那心理學就會變成任何人都可以自我發明創造的民科。
精神分析內部各流派之間的矛盾,甚至比實證主義與精神分析的矛盾更大,就比如同樣出身精神分析流派的,自我心理流派與拉康學派就格格不入。而競爭分析用一種人文與哲學的解釋學視角,的確給不少尋求答案的病人一個安慰,但精神分析某些流派中的弊病,比如只看到了家庭對孩子的影響而忽略了早年教養環境中家庭以外因素對孩子的影響,這又會導致精神分析的解釋,很容易將人的心理引向狹隘與偏執。可能個體心理學在這一方面要比精神分析關注的更寬廣。
所以很多精神分析的治療案例,更像是用另外一種病替代了原有的疾病罷了,病人的社會適應性並不一定會真正有所改善和增強。從這點來說,心理學最大的敵人是脫離了多正規化學科的本質而追求解釋的唯一性。
心理學,大多數而言是無法進行實證研究的,多數心理學的正規化都來自於核心理論的一種假設,假設只能在一個大致的範圍內產生效果,如精神分析對於強迫症,沙盤遊戲療法對於抑鬱症可能無能為力。
想要進行實證研究,其可選擇的樣本侷限性就會越窄。而由於個體耐受性,情感敏感性,等等的不同,比較對照是比較難以細分的。
總體而言,心理學是有用的,心理諮詢的輔助治療效果已經被證實,這也是多少心理學的大師前赴後繼發展心理學的動力,當經典精分不能有效的解決自戀型人格時,科胡特提出了自體心理學的概念,當臨床心理諮詢進入瓶頸時,史託羅樓等人提出了主體間性理論,隨著心理學的逐漸發展,還會有更多的心理學理論流派知識出現,也許心理學還需要更多的人共同把它推向新的高峰。
-
3 # 龍映熹
任何學科都會選擇適合他的人,同時學一個學科的人都是有不適合的人!小機率的人後悔是正常的,不能說學科不好!要是強調學校有問題的化,那麼就跟中國國足說球鞋不好踢不好球一樣可笑,我們買個水果籃,即便在保質期也會有壞掉的水果!
回覆列表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系是中國成立較早的心理學系之一,也是文革後恢復較早的一個心理學系。經過多年的努力,本系已發展成為國內領先、在國際上有影響的教學和科研單位。該系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梯隊整齊。有十幾位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其中教授11人,博士導師8人。張厚粲教授在1996年第26屆國際心理學大會上被選為國際心理學聯合會執行委員。導師: 林崇德,男,生於1941年,現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1965年7月畢業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心理專業;1984年3月 在北京師範大學獲教育學(心理學)博士學位。彭聃齡 男,1935年生。195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系主任,中國心理學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普通心理學和實驗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心理學報副主編。現任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腦與認知科學中心主任,教育部高師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校理科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漢語認知與學習,包括漢字識別,漢語句子與課文理解,漢字的神經成像,漢字識別的計算機模擬等。教 授車宏生 陳會昌 陳英和 董 奇 方曉義 金盛華 林崇德 劉 力 劉儒德 劉翔平 彭聃齡 申繼亮 舒 華 王建平王 耘 沃建中 伍新春 辛 濤 徐 芬 許 燕 姚梅林 張厚粲 張日升 鄭日昌 周仁來 鄒 泓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