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說房哥的故事
-
2 # 優美鯨魚J
水稻,每餐的主糧,現在價格一般最低在1.3元每斤,畝產在800斤~1000斤,地租貴的地方只能賺回地租錢!還有人工機械收割等費用,可以說是賺不到錢,帶點虧,但是能產兩批水稻的地方一畝也才那一兩千的收入。
-
3 # 半戍品
現代農業,收入如何都阻擋不了機械化耕種程序,過去一個勞動力,只能經營十五畝地,現在一人能經營一百畝。隨著科技發展將有大批農民脫離農業,年輕人不再留守農業,外出打工或幹其他事項,仍下老小,也是無奈之舉,關心農業,關心老人和留守兒童應該拿入國情範圍。
-
4 # 成章24
由於種田成本虛高,穀賤傷農,真正有幾個賺錢的?面朝黃土脊朝天,風裡來雨裡去,伏夏高溫,辛辛苦苦幹一年,往往得不償失,種季水稻自家食用,即算有些餘糧,也賣不了多少錢,尤其農村人情多,開支大,也很難維持!為了家庭,為了生存,所以農民趁冬閒外出打工,和洪湖赤衛隊扦曲唱的歌一樣,含著眼淚去打工。打工辛苦,但旱澇保收,因此這才是農民最可靠的辦法,和希望!
-
5 # 秦文雙
哈哈,我想笑。
不是有專家建議農村什麼禁止這個禁止那個嗎?
農村人,禁止的多了,就靠水稻有意思嗎。不出去打工怎麼能養活自己,還有自己一家人。
現在的物價什麼都長得厲害,而大米才漲多少,在家倖幸苦苦做幾年還沒有別人在外面做一年的收入多。試問還有多少人願意在家務農。
-
6 # 人間美事多
我就在農村,我知道2018年農村的不少地方種植的晚稻確實失收了。因為很多稻穀才浪花還沒有入米,更加沒有飽滿彎下穀穗就遇到了寒露風,無法長出稻穀更加無法飽滿,人們所看見的一串串的稻穀其實都是癟谷,就算是到了收割的季節也是不用下鐮刀收割的。
至於是不是因為2018年的晚稻失收農民們在嚴冬的時候還要出去找工作呢?這個應該不會是主要的原因,因為在農村裡的人多數是老人和孩子了,子女們都出去打工了,他們就算是不出去找工作也沒有什麼了。他們大概六十多歲,雖然還不是很老,太老的話也幹不動了。可是勤勞慣了的他們往往是閒不住,收割晚稻之後眼看著又快過年了,總想著掙多幾塊錢好過年。
一般的農村人收割了晚稻之後,除了搞一點冬種給自己家過年的時候吃之外就沒有什麼事做了。這個時候閒下來的農民那肯閒下來啊?加上這些年農村裡也有了一些農業大戶承包了村裡的土地搞大面積的冬種,比如冬種馬鈴薯、冬種蘿蔔、冬種大白菜等,他們翻地播種的時候就需要不少的勞動力幫助了。
還有一些種植大戶早段時間種植的甘蔗、蘿蔔等也到了收穫的季節,大面積種植的甘蔗、蘿蔔多數不在公路邊,汽車自然不能開到蔗地裡,所以肯定又需要農民們來幫忙啦!幫助搞冬耕冬種的多數是那些勤勞能幹的女人,她們幹一天的工錢只有幾十塊錢。老闆給餐飯吃她們也沒說什麼了,因為老闆大多數是本村本屯的熟人。
那些男人呢?他們往往是去找那些比較掙錢的工作去做,在農村那些活是掙錢的啊?要說掙錢的活就數泥水匠的活了,比如幫助人家建新房子或者是給新房子批灰上白,或者是到一些比較大型的工地去。這些可是賣力氣活,幹一天也能掙一兩張“紅牛”(農村人把紅色的那張百元鈔票叫做紅牛)。
所以說,農民們在嚴寒的冬季還要出去找工作,不完全是因為2018年的晚稻失收,也可能是勤勞慣了的他們閒不住,也可能是他們想掙多幾塊錢幫補家庭幫補兒女。勞動人民是最可愛的,勤勞的他們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樑。
-
7 # 老蛇正宗
2018年農村種植水稻收入大幅減少,有大量農民在嚴冬出去打工,對此你怎麼看?
現在許多農村農民是候鳥式的,農忙務農,農閒務工,他趁冬閒,到城市去打臨工賺取零化錢,屬於正常現象,這叫做亦農亦工,兩棲農民。
如果是題主說的有大量農民冬季外出打工,那可能是不正常的現象,城市裡也容不下很多人,從宏觀上來看,近年企業都在轉型升級,用機械代替人工,機器人代替人工,工商業中用人的增幅正在變窄。
如果城市裡能夠大量吸收農村勞力,說明我們的工業轉型升級已經取得階段性的勝利,這是十分可喜可賀的。
如果城市能夠大量吸收農村剩餘勞力,那麼農村土地流轉、集約化、現代化的步伐將會加快!屆時一個現代化的農業大國將屹立在東方。
2018年國家調低了水稻收購價約200元/噸,使農民收入有所減低,影響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國家層面是會看到的,肯定會在2019年出臺惠農新政。“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國家是十分重視“三農”的。因此,農民兄弟不必擔心,2019的糧價不會走低。
-
8 # 農服達人弓長張
2018年種植水稻很多農戶跟我反映不賺錢,特別是百畝以上的種植大戶,基本上很難盈利,而且很有可能是虧本的。而據我瞭解國家對糧價特別是水稻取消保底收購價後,採取一定補貼政策。但我在基層和他們交流的過程中發現補貼對於平常老百姓來說即使有也是九牛一毛,況且很多也不是人人都能拿到的。首先我們來簡單核算一下目前種植水稻的成本是多少!
單季種植水稻畝成本投入
以單季稻為例,一畝田的稻穀需要用到1公斤雜交稻種,費用在每畝50元;拖拉機整田需要用到柴油費用,大約5元左右(拖拉機是自家的。);雜交稻種催芽(藥劑成本保守按照3元),拌種衣劑(保守按照10元),播種(自家的機械暫不算),底肥1袋100元,並施除草劑防止雜草(整地前的草甘膦出地面雜草,以及播種後的封閉除草25元的成本核算);秧苗期約25—30天,在此期間,需施肥2次,20元;選擇性除草劑噴施1次15元(草相比較好處理,非抗性雜草),防治病蟲2次8元;合計:50+5++100+3+10+25+20++15+8=236元。
秧田後期到收割前的藥劑和肥的管理;從秧田後期到收割前需再補充肥料3次,50元;防治病蟲草害4次,每次10元,共40元。合計:50+40=90元。田間管理費用秧田的平整,催芽播種,除草等1.5天;稻田的耕作、平整、做田埂等 1天;施肥(秧田+稻田共5次施肥)1天;防病蟲(秧田+稻田)1.5天;按每天80元(小工工資)計算,合計5天就是400元。收割費用收割水稻平均每畝120元。(以上還不包括去田裡管水的時間,以及拖拉機等機械折舊費用。)
那初步統計總的核算累計總共支出:236+90+400+120=846元。
這個是固定的投入成本,在這個投入裡面還沒有算上包地費用,因為更多考慮的可能是中小農戶自己的地,如果再核算上大戶的地租,那麼今年種水稻肯定是賠錢的。再加上由於近兩年環保的壓力,導致很多農資廠家漲價明顯,特別是化肥和農藥的成本上漲,初步估算水稻的生產成本增加5~10%左右,而今年的水稻價格行情,說實話和往年相比,降價已經成必然。具體的原因從3個方面來分析:
政策尚不明確
國家有意將水稻價格市場化,由於近兩年來水稻託市給國家的財政帶來了比較大的負擔,而減少脫市的量或許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那隨著市場化的進一步開展,水稻的產業之路是否會走玉米的老路呢,這從目前來看還不得知,但誰也不想走這條路。其次有意引導農戶向優質化種植。目前大家對稻米已經滿足需要,但對於優質稻米的需求還遠遠不能滿足,隨著中產階級的崛起,這方面的需求還是會越來越大的。
新稻的後市走勢
在國家未啟動最低保護價政策期間,稻價將持續低位徘徊。即使託市政策啟動,今年入庫的標準也是衡量稻價高低的標準之一。同時受今年水稻生長期氣溫低、降雨影響,農戶及貿易商普遍反映,圓粒出米率較往年低,稻價或難有上漲的機會。最後,不僅圓粒價格低,今年新季長粒水稻上市以來一度失寵,不再是各大貿易商爭相搶購的物件,稻價自上市以來,以乾糧為例每斤已下降0.1元/斤,長粒水稻的種植面積也在增加,後期圓粒與長粒之間的競爭也不容忽視。
未來種植水稻的成本很有可能會進一步增加,但大田作物的收購價格肯定不會像前幾年那麼高的收購價!那麼既然國儲或將不會大力收儲,建議種植戶要做好新稻的收割與晾曬,在收穫後做好糧食的保管工作、若價格適宜即可隨時出售,切莫持糧觀望,這樣才會能保證最大的利潤。
-
9 # 小民的日常生活記錄
水稻種子每畝50元。農藥三遍除草50元。殺蟲劑每畝30元。化肥230左右每畝地。水費最低100。整地100每畝。插秧每畝80元。收割每畝80。如果倒伏每畝才160元左右。外加承包地費每畝最低500的。其中還不包括稻苗稻苗肓秧大棚,塑膠兩年換一次每畝地又增加30元。人工費都不算!還得僱人補苗,每天每人200,還得管吃。算了吧,每畝地成本是多少?這就是我們的重力最低成本。每畝地好的1100斤。乘以一塊兩毛五。看看,每畝地收多少錢?這就是稻農的收入。
-
10 # 北京發現
眼看收成無望,出去找錢就對了,好彌補這次損失啊!失望之後就去找希望回來在彌補失望啊?投資也要成本的,生活需要錢的!
-
11 # 使用者王冬梅553
能打工的還行那,因為身體健康問題打不了工的,國家補貼給不給還不知道哪?這一冬這麼過,開春地還能不能種了,還不知道呢?
回覆列表
看事實不能只看片面的,2018水稻價格賣不好,不代表2019不好,現在國家政策往鄉村轉移,美麗鄉村建設,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正當時,國家鼓勵青年返鄉創業,農村將是網際網路的關鍵詞,因此農村將有很多新機遇,回農村早的將比晚回農村的佔有絕對優勢,這就好比做淘寶的,做得早的都賺到滿盤了,做得晚的,你只有看別人賺錢的份了,因為市場已不是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