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涅槃行者

    體溫是影響人類壽命的重要因素,如果人類的體溫可以降低2攝氏度的話,那麼人類的平均壽命便可延長至120~150歲。

    在得出這個結論之後,一門新興的科學——人體冷凍學誕生了。

    但是,冷凍人體最棘手的問題卻不是技術方面,而是人體的複雜和精密程度是任何其它動物都無法比擬的。

    這之前,科學家已經進行了許多關於人體區域性組織和器官的冷凍實驗。

    最早成功的是冷凍精子,將人類的精子冷凍到絕對零度上下1℃範圍之內,它們仍然具有存活能力。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用這種方法誕生的嬰兒,在形體和智力的發育上都是正常的。

    之後凍存人體的成纖維細胞、脂肪細胞、腫瘤細胞、幹細胞和卵母細胞都獲得了成功,但還不能保證每次都成功,失敗率在10%~50%之間。除了能凍存細胞,在面板、角膜、肝臟和腎臟等器官的短期儲存上也取得了不小的進展。

    心臟是除大腦以外最複雜的器官。

    1973年,科學家在液氮中冷凍了90只小白鼠的心臟,11年之後,解凍了其中的10只,結果它們都“復活”了1~2小時。

    以此為基礎,科學家又著手冷凍了兔子、豬、牛和猿等大型動物的心臟。基本上都獲得了成功。

    這之後,首次將小白鼠在-20.56℃復活成功。第一次將貓的大腦凍結203天,解凍之後還能有正常的生理反應。

    然後在許多較小或較低等生物的實驗中,它們即使在沒有任何特殊保護措施的條件下,也可以在冰點以下的環境中復甦,有些則需要透過外界的幫助才可以復活。

    還有一種叫作黃刺蛾的昆蟲幼蟲,在-30℃條件下儲存1天,然後浸泡在-180℃的液態氧中。解凍之後,它們的心跳成功恢復,其中一些還活到了下一發育階段,也就是成蟲階段。

    知名度最高的冷凍實驗是由倫敦米爾希爾國家醫學研究所的史密斯博士對金黃倉鼠的試驗。

    倉鼠在經過大約半天冷凍之後還可以被成功地復活。值得一提的是,倉鼠大腦中有超過一半的水變成了冰,並且肢體僵硬,但是這個堅強的小動物仍然可以恢復生命的活力。

    這似乎為思維能力在冷凍和解凍之後能得以恢復提供了某種證明。

    一些科學家擔心,即使我們可以冷凍人體,但大腦中的記憶會被抹去。

    記憶是動態的還是靜態的?

    對於計算機器而言,一般有兩種儲存資訊的方法:

    動態法涉及物理震盪,電源關閉後就會消失;

    靜態法如磁帶的使用,即使沒有開啟機器,資訊仍然是存在的。

    人類大腦也存在這兩種記憶。

    簡單來說,人類的短期記憶是動態的。例如在某種休克或者創傷過後,有時會造成逆行性遺忘。

    但大多數的記憶,也就是長期記憶是靜態的。科學家認為長期記憶由腦細胞中蛋白質分子的變化構成。

    在進行了多次實驗測試之後,記憶並不會被“凍失”。

    例如經過訓練的能夠在迷宮內找到食物的老鼠,其體溫冷卻至冰點後,並沒有顯示出明顯的記憶遺失。

    冷凍技術必不可少的還有“保護劑”。

    為了減少動物組織在冷凍過程中受到損傷,科學家在嘗試了多種保護劑之後,發現最有效的非甘油莫屬。同時還發現某些耐寒昆蟲的體內本身就含有甘油。

    另一種比較有效的保護劑是乙二醇,它可以引起脫水,並且會使細胞中的水變為玻璃狀而非晶體狀。

    在做了無數次成功的動物實驗之後,人體冷凍實驗拉開了序幕。

    人體3/4的成分是水,而水在冰凍之後體積會增大。

    這時,人體細胞內的冰會將細胞膜撐破,而細胞外面的液體結冰之後會擠壓細胞。

    還有一點是細胞內外液體中的鈉離子濃度有差異,當細胞外液出現冰晶時,細胞裡面的水會在滲透壓的作用下外滲,造成細胞脫水而死。

    所以,冷凍人體的關鍵是——凍結的過程要在瞬間完成。

    目前的冷凍方法是將人體直接置於-196℃的液氮中,使其快速凍結。

    但是,即便這樣也不能保證完全沒有冰晶出現。所以還需要在人體組織中加入甘油和葡萄糖,並且濃度還要和冷凍速率相吻合,這一環節將直接影響冷凍人在解凍後的成活率。

    人體低溫凍存有著極為嚴苛的技術要求和高昂的執行費用。

    首先,人的身體必須在死亡前的第一時刻被送入冷凍室,這時的人心跳和呼吸都停止了,但是從醫學的角度來說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死亡,因為人的大腦還處於醫學上“活著”的狀態;

    接下來,醫生會先往人體內注入一系列中樞神經所需要的抗氧化營養物質,再輔助冰鹽水將人體的溫度降至18攝氏度以下。

    在這一過程中同時要保證人體的血液迴圈與供養;

    然後,將混合防凍劑注入人體內,隨著人體溫度的逐漸降低,這些防凍劑可以很好地起到代替血液的作用;

    最後,使用裝有液態氮的特殊儀器將人體的溫度迅速降至零下190攝氏度以下,等待未來醫學水平提高之後再進行復活。

    “假如你想要的話,可以安排自己在液態空氣中‘冬眠’1000年,然後再被‘喚醒’,看看那時的世界變成什麼樣子。”

    人體凍存是低溫醫學的終極目標。目前,人體凍存技術還屬於一種商業行為或嘗試性實驗。

    只能“凍存”,不負責“復活”

    世界上第一個冷凍人是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貝德福,他因肺癌晚期於1967年1月19日被凍存,至今已有50多年的時間。

    2017年,中國首例人體冷凍獨立完成。目前中國低溫凍存技術已不輸於西方國家。

    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一定會跨越生命長河去探索無際的宇宙。

  • 2 # 禪坐的太陽

    冷凍人復活有實驗原理嗎?沒有吧!現在不會有,將來也不可能有!

    個人的意見:

    1、冷凍人不可能復活。因為已經死了。

    2、冷凍人既使復活了,活過來的人,也不是原來的人。

    冷凍人復活,目前世界上沒有成功的案例。1967年的第一例冷凍人,已經復活失敗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瓜根腐用什麼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