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股票一上市就允許全部減持,那麼新股炒作就不會存在,減持潮也不存在,上市企業的估值也會回落。在股市裡面,對於新股一般是不碰的,因為估值太高,以及上市前兩年的財務粉飾(不是財務作假,而是財務粉飾)可能性比較大,所以需要在市場上經過3年的洗滌才能看出真實的財務情況。一上市就業績變臉的情況才可能避免。所以要參與新股買賣最好就在兩個時間段,第一個就是打新股的時候,開板了就賣出,另一個就是上市3年以後再做判斷。
新股幾乎沒有不被炒作的,而炒作的根本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估值低,這個原因也是有歷史原因的,我們知道企業IPO的市盈率有一條隱形的上限就是23倍,而市場上的企業絕大多數企業的估值都比23倍要高的,所以這種估值是明顯的“價值窪地”,存在“套利”空間,同行業的股票三四十倍的市盈率,你的市盈率才23倍,巨大的估值落差是引起炒作的首要原因。
那麼為什麼會有23倍這個估值上限呢?其實原來是沒有這個上限的,但是出現的情況就是上市公司的估值很高,又加之打新股幾乎是很難讓散戶中標的,最後損失的還是二級市場的散戶,最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進行了改革,一個是限制上市時的估值,發審委預設上限不得超過23倍,另一個就是打新機制進行改革,散戶和機構都有同等的機會參與打新,這就相當於把打新的紅利“均分”了,其實從這點也可以看出監管機構其實是很在乎散戶投資者的,想盡各種辦法來保護他們的利益,在打新上是有巨大利益的,最後把這塊蛋糕均分給散戶了,所以這些天打新一直很熱,只要你中籤了,必定是賺錢的。
但是這個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問題,因為還有一個流動性溢價的問題。
一般企業上市發行新股的比例是總股本的25%,也就是說大多數企業上市的時候能夠流通買賣的股票只有25%,流通盤子小,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般上市公司的淨利潤也就是5000萬,或者1個億的規模,按照23倍的估值也就11.5億的估值,或者是23倍的估值,有2個億的淨利潤也才46億的估值,當流通盤只有25%的時候,流通的市值也就只有2.875億元、5.75億元、11.5億元,這個流通盤子是很小的,很容易被資金就炒作起來了。
所以流通盤小帶來了流動性溢價,再加之上文中講的上市的時候估值只有23倍,兩個因素加在一起,必然會被炒作,而我們又有漲跌停板制度,所以企業一旦上市就是連續的漲停板。
這是頭上沒有大股東減持的壓力,所以炒作也是有恃無恐,你想象,當你的市盈率被炒到100倍的時候,誰不想減持?這麼高的估值,就是做一輩子企業也賺不到這麼多錢,這是一個博弈的過程,當大股東在高估值的場景下有減持的動力,那麼二級市場還會有這麼高的炒作興致嗎?肯定不會有的。即便是有,也是剛開始不懂的人,當出現過幾次這樣的事情,就再也不敢如此炒作了。
有人擔心如果公司上市就可以減持,那麼大股東不就跑了嗎?是有這個可能,但是你預想的大股東減持是隱含了一個條件:估值很高!估值很高的時候大股東當然是有減持的動力的,但是如果估值很低的時候,大股東還會減持嗎?他是不會的,大股東也會衡量自己的收益的。
所以當取消大股東限售的限制後,改為大股東一上市就可以自由減持,那麼就會發生兩個變化,第一個就是在上市定價的時候絕對不會有當前這麼高,會高度的市場化和理性化,因為你定價高了,公司一旦上市股東就跑了啊!所以上市前的定價一定不會高!
第二個就是上市後二級市場一定不會存在炒作,因為一旦把估值搞高了,那麼原來的股東就減持了,你這是為他人做嫁衣。
看看新三板不就是這樣嗎?新三板沒有這麼多的限制,但是市場起不來,不僅僅是因為對投資者的門檻太高了,而是這是一個真正的註冊制的市場,估值根本就上不去,不到10倍的市盈率,或者十幾倍的市盈率,大股東也覺得太低估了,不願意賣,他想賣高點,但是沒人買啊!
如果股票一上市就允許全部減持,那麼新股炒作就不會存在,減持潮也不存在,上市企業的估值也會回落。在股市裡面,對於新股一般是不碰的,因為估值太高,以及上市前兩年的財務粉飾(不是財務作假,而是財務粉飾)可能性比較大,所以需要在市場上經過3年的洗滌才能看出真實的財務情況。一上市就業績變臉的情況才可能避免。所以要參與新股買賣最好就在兩個時間段,第一個就是打新股的時候,開板了就賣出,另一個就是上市3年以後再做判斷。
1、新股炒作的根本原因新股幾乎沒有不被炒作的,而炒作的根本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估值低,這個原因也是有歷史原因的,我們知道企業IPO的市盈率有一條隱形的上限就是23倍,而市場上的企業絕大多數企業的估值都比23倍要高的,所以這種估值是明顯的“價值窪地”,存在“套利”空間,同行業的股票三四十倍的市盈率,你的市盈率才23倍,巨大的估值落差是引起炒作的首要原因。
那麼為什麼會有23倍這個估值上限呢?其實原來是沒有這個上限的,但是出現的情況就是上市公司的估值很高,又加之打新股幾乎是很難讓散戶中標的,最後損失的還是二級市場的散戶,最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進行了改革,一個是限制上市時的估值,發審委預設上限不得超過23倍,另一個就是打新機制進行改革,散戶和機構都有同等的機會參與打新,這就相當於把打新的紅利“均分”了,其實從這點也可以看出監管機構其實是很在乎散戶投資者的,想盡各種辦法來保護他們的利益,在打新上是有巨大利益的,最後把這塊蛋糕均分給散戶了,所以這些天打新一直很熱,只要你中籤了,必定是賺錢的。
但是這個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問題,因為還有一個流動性溢價的問題。
2、流通盤小帶來的流動性溢價一般企業上市發行新股的比例是總股本的25%,也就是說大多數企業上市的時候能夠流通買賣的股票只有25%,流通盤子小,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般上市公司的淨利潤也就是5000萬,或者1個億的規模,按照23倍的估值也就11.5億的估值,或者是23倍的估值,有2個億的淨利潤也才46億的估值,當流通盤只有25%的時候,流通的市值也就只有2.875億元、5.75億元、11.5億元,這個流通盤子是很小的,很容易被資金就炒作起來了。
所以流通盤小帶來了流動性溢價,再加之上文中講的上市的時候估值只有23倍,兩個因素加在一起,必然會被炒作,而我們又有漲跌停板制度,所以企業一旦上市就是連續的漲停板。
這是頭上沒有大股東減持的壓力,所以炒作也是有恃無恐,你想象,當你的市盈率被炒到100倍的時候,誰不想減持?這麼高的估值,就是做一輩子企業也賺不到這麼多錢,這是一個博弈的過程,當大股東在高估值的場景下有減持的動力,那麼二級市場還會有這麼高的炒作興致嗎?肯定不會有的。即便是有,也是剛開始不懂的人,當出現過幾次這樣的事情,就再也不敢如此炒作了。
有人擔心如果公司上市就可以減持,那麼大股東不就跑了嗎?是有這個可能,但是你預想的大股東減持是隱含了一個條件:估值很高!估值很高的時候大股東當然是有減持的動力的,但是如果估值很低的時候,大股東還會減持嗎?他是不會的,大股東也會衡量自己的收益的。
所以當取消大股東限售的限制後,改為大股東一上市就可以自由減持,那麼就會發生兩個變化,第一個就是在上市定價的時候絕對不會有當前這麼高,會高度的市場化和理性化,因為你定價高了,公司一旦上市股東就跑了啊!所以上市前的定價一定不會高!
第二個就是上市後二級市場一定不會存在炒作,因為一旦把估值搞高了,那麼原來的股東就減持了,你這是為他人做嫁衣。
看看新三板不就是這樣嗎?新三板沒有這麼多的限制,但是市場起不來,不僅僅是因為對投資者的門檻太高了,而是這是一個真正的註冊制的市場,估值根本就上不去,不到10倍的市盈率,或者十幾倍的市盈率,大股東也覺得太低估了,不願意賣,他想賣高點,但是沒人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