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吃貨歷史課

    番茄名字裡的“番”字透露了它的外來者身份。作為美洲新大陸的產物,番茄是屬於茄科的草本生植物,原產於南美洲西部沿岸地區,這裡的乾燥、炎熱氣候尤其適合野生番茄的生長。

    到了十五世紀的時候,美洲大陸上的原住民——生活在中美洲的瑪雅人,以及墨西哥南部的阿茲特克人開始試著馴養野生番茄。到了十六世紀大航海時期,西班牙人埃爾南·科爾特斯來到美洲,把番茄連帶其他掠奪品一起帶回了歐洲。

    剛到歐洲的番茄名聲並不好,被稱作“臭果子”(因為腐爛後的氣味難聞)、“毒果子”(歐洲人普遍覺得番茄有毒),唯一浪漫一點的名字叫“愛情果”,被貴族種植在後花園裡用於觀賞。到了十七世紀,西班牙和義大利開始試著吃番茄。之後美國一位名叫羅伯特.約翰遜的醫生公開表演吃番茄,才證明了番茄無毒可食用。

    那麼番茄又是什麼時候來到中國的呢?按照明朝王象晉所著的《群芳譜》記錄“蕃柿,一名六月柿。莖如蒿,高四五尺;葉如艾,花似榴,一枝結五實或三四實,一樹二三十實。縛作架,最堪觀。來自西番,故名。”

    由此可以推斷,番茄傳入中國的時間大約在十六、十七世紀。一開始番茄的地位跟到了歐洲一樣,也是被用於觀賞而非食用。吃番茄的風潮要等到清末民初時才開始從西餐廳逐漸進入百姓家。後來發生的事情就不用作者贅述啦,西紅柿炒雞蛋敢問誰沒有吃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9年,農村人的日子會好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