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中看人生

    儒家思想文化,是由我們的至聖先師孔子創立的。孔子誕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國,他自幼家境貧寒,勤奮好學!是文化大師,思想大家!

    他創立的文化,經過歷史長河的洗禮,至今影響著我們中國,也影響著世界!他的名言警句,朗朗上口,促使我們認識到禮儀的重要性,使我們泱泱中華成為歷史上唯一的禮儀之邦!

    他創立的儒家思想,被歷代的封建君王所採納!三綱五常,在歷史中影響深淵,尤為君王所喜歡!還有很多重要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封建制度的統一和延續。

    儒家文化,底蘊深厚!如今現在各國爭先建立的孔子學院,說明深受人們的喜愛。在歷史上,也深深的融入的社會的各個角落!

    所以,孔子對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影響深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族文化的統一和發展!

  • 2 # 鹿與紅茶

    易經,由孔子完成傳譯訂本,並以此建立出一套思想體系,被後人稱為儒家思想,這也是最初的孔子思想核心,以仁為本。

    孔子分訴了:仁義禮智聖。

    之後,孟子將“孔子思想”的碎片整合,提出:仁義禮智根於心的理論。屬於人的良知、善根。以區別人類社會群體與禽獸的社會群體不同。

    與儒家思想息息相關的包括“道家黃老學說、陰陽家、法家”。

    在漢末之前,儒家思想分為八大流派,多以治國而立,他們普遍認為:儒即人需,需要兼收並用,學以致用。

    在春秋戰國後期,喜歡遊學的儒生紛紛投靠各大戰國,並建立出各種體系,最終秦掃六合,以法定國。

    緊接著,作為儒的分支-法家,開始了清算,進行了盛大的思想整合運動,史稱焚書坑儒。這裡的儒,指的不是儒家思想,指的是儒生,即善學好學的各類學者。

    再到漢初,喜歡往夫子帽子裡撒尿的劉邦,開始禮賢下士邀請儒生們進朝為官,這群儒生為了更好的治理朝政,開始了學術交流,引出了道家大佬-黃老學說參政(實際是黃老學說力壓群雄),建立起完整的政治體系,法儒道(這裡的道家思想,主要指的是道家分支黃老學說)開始不分家。

    漢朝經過漫長的修生養息,開始進入鼎盛期,而這時,一個著名的思想流派步入衰竭-陰陽家。

    以此,陰陽家部分思想流入儒家思想,部分思想流入道家思想,陰陽家在某種意義上名存實亡 。

    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即秦皇之後,再度提出進行思想整合,並分科而立,漢武帝應允,由此:三綱五常的體系正式建立:

    三綱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君有君綱,臣有臣要之類,並不是法家三鋼“君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子(父親訴說子女必須服從),夫妻(夫為妻之綱)”。即:上善下效,上惡下醒,上從下勞。大概意思就是上一級必須做出榜樣,然後下一級效仿;上一級如果有惡念,下一級要及時糾正;上一級如果一意孤行,下一級有權澤木而棲。現在很多人容易把儒術三鋼與法家三鋼弄混淆。

    五常為:仁義禮智信。即為人者五種應有的品質,失五常者,非人也。既然非人,那就是禽獸,沒人權。所以,在古代比如有人殺父辱母之類的,你必須得去想盡方法報仇,不然你連最基本的人權都沒了。那個年代,講究的就是:殺父之仇,不共戴天;辱母之恨,血債血償。

    漢末之後,也應了一句話:蒼天已死,黃天當道。

    儒術已經死了,後世以唐開始,不再用儒術治理國家。因為儒術的作用,首先就把儒術改為儒治,接著就變成儒家思想治世。儒家思想,有四書五經,總有符合皇帝口味的不是?

    如果沒有,那就培養一個“聖人”出來,改下東西提出新的嘛。

    這種政治手段,在宋、明、清三朝,最為盛行。

    中國的思想文化內涵,最重要的就是突出四個字:精忠報國。再大一點就是以小我成就大我。

    不論是引進共產主義也好,還是小平同志改革開放也罷,亦或者各個領域優秀的科學家放棄優質生活毅然決然的回國效勞,其本質都屬於“精忠報國”。

    其儒家思想定義的“名垂青史”也是必不可少觀念。

    也正因為可以“名垂千史”,才願意“精忠報國”,就連共產主義的“人民不會忘記你”也是奔著這一點。

    現如今,就連美國最高法院,都拿孔子的塑像立在門口。

    可以說,孔子真的算是中華文化的奠基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的該怎麼辦,父母家庭很不幸福,希望大家能給我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