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5年5月10日,第二屆大陸會議在費城召開,北美各殖民地代表圍繞一系列問題發生爭執:美國是否需要外國援助?獲得一個同盟國是否對美國有好處?美國能獨自與英國對抗嗎?8月23日,英王喬治三世正式宣佈13個北美殖民地為“叛逆”,訊息傳來,大陸會議的多數議員惶恐不安,他們還不敢下決心與宗主國斷絕一切關係。
而此時的富蘭克林一如他以往的睿智,預見到國外援助對反殖民鬥爭的迫切性。他在一封寫給友人的信中說:“美國沒有尋求外國的幫助,也沒有透過自己的貿易去爭取友誼。為什麼我們不去這麼做?這實在是不可理喻的遲鈍。”
1775年11月29日,大陸會議任命由5人組成的“秘密通訊委員會”(1777年4月改名為“外交事務委員會”,即美國國務院的前身),職責是管理對外事務,負責“聯絡不列顛帝國、愛爾蘭以及其他地方的朋友”。在親英派代表的壓力下,大陸會議刻意將“其他地方”的概念模糊表述,以免過於觸怒英國。其實在當時,“其他地方”只可能是指代英國在歐洲的“世敵”——法國和西班牙。
由於在1752年完成了對電進行探索的“風箏實驗”,富蘭克林在歐洲知識界被尊稱為“敢於挑戰閃電的人”,憑藉在歐洲廣闊的人脈和崇高的威望,他很快成為該委員會最重要的一員。為開啟與歐洲聯絡的大門,富蘭克林開始頻繁地與歐洲朋友進行書信往來。儘管大陸會議所在地的費城暫時未被英軍佔領,但城裡到處是英國間諜,富蘭克林必須非常小心謹慎。
富蘭克林找的第一個人是尼德蘭(今荷蘭王國)科學家弗雷德裡克·托馬斯,他當時住在海牙。儘管尼德蘭王國已不復當年“海上馬車伕”的威名,但因其重要的戰略位置,仍然是歐洲政治新聞的“潛聽哨”。在1775年12月9日的信中,富蘭克林正式授予托馬斯“秘密通訊委員會觀察員”的頭銜,任務是“利用海牙作為各歐洲國家使節集散地的條件,探尋各國對援助美國的態度”,並希望他向當權人士遊說同北美殖民地貿易的意義,推薦北美急需的軍事人才。美國外交與國際間諜事業就此開始了!
北美殖民地小心翼翼地尋求外部援助,而英國的敵人也在做類似的努力。18世紀前半葉,歐洲幾個強國之間不斷髮生戰爭,戰爭各方的組合時有變化,然而無論怎樣變,英國同法國、西班牙、尼德蘭始終是死敵。幾場戰爭下來,英國奪去了法屬加拿大和北美洲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大片土地,並摧毀了法國在印度的殖民勢力,法國不再成為國際殖民運動中的主角。英西矛盾也十分尖銳,英國奪走了原屬西班牙的直布羅陀,控制了西地中海。尼德蘭則在上世紀的三場海戰中敗給英國,丟失了北美洲的新阿姆斯特丹據點(今紐約)。
1774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登基,任命弗爾仁尼為外交大臣。弗爾仁尼本質上是個保王派分子,雖然對北美資產階級革命抱有反感,但他對一件事卻很感興趣,那就是英國的麻煩就是法國復仇的黃金時機。弗爾仁尼在一封信中寫道:“大不列顛和殖民地的爭吵日漸激烈,很可能對倫敦的統治形成致命打擊。”弗爾仁尼想要幫助抗英的北美殖民地,但前提是殖民地保證能打贏戰爭,法國可不想為一個失敗的交易付出金錢和生命。弗爾仁尼迫切希望得到真實的情報,而當時歐洲關於北美革命的資訊經常是破碎甚至自相矛盾的。
法國上下普遍懷疑“由農民組成的北美軍隊”能否抵擋得住訓練有素的英國正規軍,時任法國駐英國大使的吉納斯認為:“如果在美國找到一個能人,善於從政治和軍事角度分析形勢,並能夠預見事件的發展,對我們是十分有利的。”吉納斯向弗爾仁尼推薦阿夏德·德·邦弗洛爾,讓他秘密前往北美進行聯絡,並實地瞭解北美殖民的鬥爭情況。
時年26歲的邦弗洛爾出身於沒落的法國諾曼家族,他喜歡周遊世界,曾有五年時間在美洲大陸尋花問柳,並因此花光所有家產。但在吉納斯看來,邦弗洛爾是個“回頭浪子”,渴望為家族贏回榮譽,也立志在軍隊裡大展宏圖。為了打消弗爾仁尼的疑慮,吉納斯還替邦弗洛爾作了擔保:邦弗洛爾先從國庫領取200金路易作為路費,如果他沒能完成使命,吉納斯將全額賠償損失。
弗爾仁尼還是不放心,邦弗洛爾沒有間諜工作經驗,連英語也說得結結巴巴,但吉納斯強調這正是邦弗洛爾的優點,因為英國反諜部門就不會注意上他。最終,這個年輕的沒落貴族如願以償地拿到了200金路易,臨行前,吉納斯對邦弗洛爾“千叮嚀,萬囑咐”,要他時刻關心所見所聞,並詳細記錄自己的印象和感受,還特別強調了他的身份不是法國代表,而是一個在歐洲有許多政界朋友的“安特衛普商人”。為符合商人的身份,並防止信件被英國密探截獲,邦弗洛爾隨身攜帶的信件大多是一般的商業內容,真正的秘密內容都是用牛奶書寫的,只有信紙被加熱的條件下才顯現出來。
1775年9月8日,邦弗洛爾乘船前往北美,途中不幸遭遇夏季颶風,使航程比平常延長了兩倍。邦弗洛爾日記中寫到,“我們在海上航行了100天,每天我只吃兩片餅乾、一點鹹牛肉和少量變質的水。有二十多次,我想到了死。”好不容易上岸後,邦弗洛爾根據上峰交代,第一個要找的人就是富蘭克林,因為富蘭克林的科學著作聞名法國,他本人還在十年前訪問過巴黎。但邦弗洛爾最大的難題是如何見到富蘭克林,他既沒有外交使節所持的國書,也沒有官方身份,甚至連當時拜見名人所盛行的介紹信也沒有。
邦弗洛爾突然想到一個朋友,能幫他見到富蘭克林。此人就是商人弗朗西斯·戴蒙,他出生在巴黎,後來移居到費城,並與當地一名女子結婚。戴蒙的英語非常流利,也時常幫助在北美的法華人補習英語。最關鍵的是,他在富蘭克林領導的一家圖書館裡兼職當管理員,還幫助富蘭克林補習法語。這家圖書館是北美第一個公共圖書館,位於木匠廳(Carpenter"s Hall)的二樓,那裡也是第一屆大陸會議會址所在地,當時許多殖民地代表曾在樓上的圖書館借書,而戴蒙則負責借閱工作。
邦弗洛爾聯絡上戴蒙後,言語中多次暗示其此行的使命。富蘭克林聽完戴蒙的介紹後,心中既興奮又緊張,他擔心邦弗洛爾會不會是雙重偵探,或者乾脆是一個英國間諜,一旦他把“秘密通訊委員會”的一切透露給英國,那北美殖民地的獨立事業可就危險了!但富蘭克林抱著“拼命吃河豚”的精神,決心見見邦弗洛爾,據說富蘭克林之所以想試試,邦弗洛爾的名字起了一定作用,這個單詞在英語裡是“善良”的意思。
經過仔細斟酌,富蘭克林將會面的地點選在木匠廳。為不引起注意,與會人員控制在很小的範圍,具體包括富蘭克林、約翰·傑(另一名“秘密通訊委員會”成員)、戴蒙以及邦弗洛爾。作為翻譯,戴蒙參加了會晤全過程,雖然富蘭克林很早學過一點法語,但還不流利,這麼重要的會晤是不允許因誤翻而導致一絲誤解的。
從1775年12月18日至27日,雙方共進行了三次長談。第一次長談是在一個寒冷的晚上,大家約定趁著夜色,各自走不同的路線前往會面地點。有意思的是,夜晚的費城街道是全北美最亮的,街上的煤氣燈就是富蘭克林親自設計的。雖然富蘭克林的住處離木匠廳只有一個街區的距離,但他那寬大的身影走在亮如白晝的街道上還是一眼就能看清。富蘭克林到後,戴蒙把大家領到二樓。走在樓梯上,大家的心都懸著,如同登上絞刑臺,小心翼翼,不敢弄出一點聲響。所有的百葉窗也都拉嚴實了,防止漏出一絲燈光,引起別人的注意。
邦弗洛爾開始只是機械地複述弗爾仁尼的指示,向美華人表示法國的同情和良好祝願。考慮到過去北美居民曾幫助英國軍隊將法國從加拿大趕走,肯定不願意法國勢力重新出現在上述土地上,所以邦弗洛爾明確告訴美華人:法國對加拿大沒有任何企圖。一旦美華人的疑慮減輕,邦弗洛爾就繼續暗示:如果美國宣佈獨立,法國的港口將繼續對美國貿易開放。
這番表白讓富蘭克林確信邦弗洛爾是法國政府派來的,隨即及時調整了談話思路。在整個談話中,富蘭克林一直積極主動,而邦弗洛爾則是更多地被動回答。富蘭克林首先詢問法國是否會援助美國,援助的前提是什麼;邦弗洛爾回答會,但不知道具體條件是什麼。富蘭克林又單刀直入,問法國是否贊同北美殖民地追求獨立的鬥爭,邦弗洛爾藉口自己只是一個公民,不清楚政府的立場,但在富蘭克林的連續追問下,又說自己覺得法國政府應該抱有良好祝願。
當時,美國大陸軍的許多軍官都沒有經受過戰爭洗禮,富蘭克林請求法國派兩名軍事教官來幫助訓練,邦弗洛爾顧左右而言他,最後允諾回去後向“朋友”轉達這個請求。由於美國自然資源豐富,但缺少金銀礦產購買武器,富蘭克林詢問了用其他商品換取武器彈藥的可能性,邦弗洛爾強調法國政府不會參與到具體交易中,只會讓法國商人與美國進行交易。會面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雖然邦弗洛爾一直遮遮掩掩,但富蘭克林已摸清了法國有意幫助北美抗英鬥爭的底牌。
在最後一次會面結束後,12月28日,邦弗洛爾立刻給弗爾仁尼寫信,介紹木匠廳會晤情況和他對總體形勢的判斷。富蘭克林是個老道的思想工作者,邦弗洛爾的腦子似乎被他重新灌輸過一樣,信中對美國處境的評估明顯高於現實,充斥著富蘭克林的“樂觀精神”。信中寫道:
“美華人已經為全面抗英戰爭做好了充分準備。……這裡每一個人都是士兵,軍隊著裝整齊、軍餉充足、裝備精良。大約有超過5萬名的正規軍,還有更多不要軍餉的志願者,他們不畏一切,是革命勝利的可靠力量。北美殖民地一定能夠獨立。”
其實,美國大陸軍在最多的時候也只有1.8萬至2萬人,軍隊薪餉也很少。軍人們經常是衣衫襤褸,特別是在冬季的時候,還必須忍受疾病和飢餓的侵襲。其實,邦弗洛爾也不是有意誇大,完全是由於自己渴望成功的衝動,而在客觀上促使了法美的聯合。
1776年2月27日,邦弗洛爾積極評價北美鬥爭的信件終於送到法國,弗爾仁尼更加堅定了請求國王路易十六援助北美殖民地的信心,並積極聯絡西班牙和尼德蘭一起行動。雖然這些國家還沒做好與英國公開為敵的準備,但它們決心秘密援助北美革命鬥爭,反正能讓英國軍隊陷在北美戰爭泥潭越久越好。
“秘密通訊委員會”也受到邦弗洛爾秘密訪問的鼓舞,於1776年3月2日任命席拉斯·迪恩為特使前往法國談判。法西尼三國也共同選定一箇中間人負責對北美殖民地的援助,此人就是著名的劇作家、社會活動家博馬舍,他為了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維護社會底層群眾的利益,曾在巴黎法庭當眾揭露法官的腐敗,為此被捕入獄。作為自由的交換條件,他受遣赴倫敦充當間諜,取回一份事關國家安危的機密檔案。博馬舍非常支援北美抗英鬥爭。1776年4月,弗爾仁尼寫信給博馬舍:“法國將私下支援你100萬里弗,還會幫你從西班牙搞到100萬。用這200萬,你要建立一家商業公司,……為美國提供武器、彈藥和其他裝備……”就這樣,一家名叫“地平線”的中介公司成立,主要是向美國提供武器和其他物資。雖然法西尼三國此時仍維持“表面的中立”,但已開始介入反對英國的戰爭中。
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在費城正式透過《獨立宣言》,宣佈美國獨立。隨即富蘭克林作為美國使團成員,於10月27日乘船前往法國,與路易十六談判簽訂商業條約。1778年,富蘭克林參與簽訂了《法美同盟條約》。從三年前那個冬夜裡的秘密會晤開始,由於富蘭克林機智領導和成功的外交策略,促使法國對美國反殖鬥爭事業投入大量道義、金錢、物資甚至最後的軍事援助。
1775年5月10日,第二屆大陸會議在費城召開,北美各殖民地代表圍繞一系列問題發生爭執:美國是否需要外國援助?獲得一個同盟國是否對美國有好處?美國能獨自與英國對抗嗎?8月23日,英王喬治三世正式宣佈13個北美殖民地為“叛逆”,訊息傳來,大陸會議的多數議員惶恐不安,他們還不敢下決心與宗主國斷絕一切關係。
而此時的富蘭克林一如他以往的睿智,預見到國外援助對反殖民鬥爭的迫切性。他在一封寫給友人的信中說:“美國沒有尋求外國的幫助,也沒有透過自己的貿易去爭取友誼。為什麼我們不去這麼做?這實在是不可理喻的遲鈍。”
1775年11月29日,大陸會議任命由5人組成的“秘密通訊委員會”(1777年4月改名為“外交事務委員會”,即美國國務院的前身),職責是管理對外事務,負責“聯絡不列顛帝國、愛爾蘭以及其他地方的朋友”。在親英派代表的壓力下,大陸會議刻意將“其他地方”的概念模糊表述,以免過於觸怒英國。其實在當時,“其他地方”只可能是指代英國在歐洲的“世敵”——法國和西班牙。
由於在1752年完成了對電進行探索的“風箏實驗”,富蘭克林在歐洲知識界被尊稱為“敢於挑戰閃電的人”,憑藉在歐洲廣闊的人脈和崇高的威望,他很快成為該委員會最重要的一員。為開啟與歐洲聯絡的大門,富蘭克林開始頻繁地與歐洲朋友進行書信往來。儘管大陸會議所在地的費城暫時未被英軍佔領,但城裡到處是英國間諜,富蘭克林必須非常小心謹慎。
富蘭克林找的第一個人是尼德蘭(今荷蘭王國)科學家弗雷德裡克·托馬斯,他當時住在海牙。儘管尼德蘭王國已不復當年“海上馬車伕”的威名,但因其重要的戰略位置,仍然是歐洲政治新聞的“潛聽哨”。在1775年12月9日的信中,富蘭克林正式授予托馬斯“秘密通訊委員會觀察員”的頭銜,任務是“利用海牙作為各歐洲國家使節集散地的條件,探尋各國對援助美國的態度”,並希望他向當權人士遊說同北美殖民地貿易的意義,推薦北美急需的軍事人才。美國外交與國際間諜事業就此開始了!
法國的小算盤北美殖民地小心翼翼地尋求外部援助,而英國的敵人也在做類似的努力。18世紀前半葉,歐洲幾個強國之間不斷髮生戰爭,戰爭各方的組合時有變化,然而無論怎樣變,英國同法國、西班牙、尼德蘭始終是死敵。幾場戰爭下來,英國奪去了法屬加拿大和北美洲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大片土地,並摧毀了法國在印度的殖民勢力,法國不再成為國際殖民運動中的主角。英西矛盾也十分尖銳,英國奪走了原屬西班牙的直布羅陀,控制了西地中海。尼德蘭則在上世紀的三場海戰中敗給英國,丟失了北美洲的新阿姆斯特丹據點(今紐約)。
1774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登基,任命弗爾仁尼為外交大臣。弗爾仁尼本質上是個保王派分子,雖然對北美資產階級革命抱有反感,但他對一件事卻很感興趣,那就是英國的麻煩就是法國復仇的黃金時機。弗爾仁尼在一封信中寫道:“大不列顛和殖民地的爭吵日漸激烈,很可能對倫敦的統治形成致命打擊。”弗爾仁尼想要幫助抗英的北美殖民地,但前提是殖民地保證能打贏戰爭,法國可不想為一個失敗的交易付出金錢和生命。弗爾仁尼迫切希望得到真實的情報,而當時歐洲關於北美革命的資訊經常是破碎甚至自相矛盾的。
法國上下普遍懷疑“由農民組成的北美軍隊”能否抵擋得住訓練有素的英國正規軍,時任法國駐英國大使的吉納斯認為:“如果在美國找到一個能人,善於從政治和軍事角度分析形勢,並能夠預見事件的發展,對我們是十分有利的。”吉納斯向弗爾仁尼推薦阿夏德·德·邦弗洛爾,讓他秘密前往北美進行聯絡,並實地瞭解北美殖民的鬥爭情況。
浪子諜海泛舟時年26歲的邦弗洛爾出身於沒落的法國諾曼家族,他喜歡周遊世界,曾有五年時間在美洲大陸尋花問柳,並因此花光所有家產。但在吉納斯看來,邦弗洛爾是個“回頭浪子”,渴望為家族贏回榮譽,也立志在軍隊裡大展宏圖。為了打消弗爾仁尼的疑慮,吉納斯還替邦弗洛爾作了擔保:邦弗洛爾先從國庫領取200金路易作為路費,如果他沒能完成使命,吉納斯將全額賠償損失。
弗爾仁尼還是不放心,邦弗洛爾沒有間諜工作經驗,連英語也說得結結巴巴,但吉納斯強調這正是邦弗洛爾的優點,因為英國反諜部門就不會注意上他。最終,這個年輕的沒落貴族如願以償地拿到了200金路易,臨行前,吉納斯對邦弗洛爾“千叮嚀,萬囑咐”,要他時刻關心所見所聞,並詳細記錄自己的印象和感受,還特別強調了他的身份不是法國代表,而是一個在歐洲有許多政界朋友的“安特衛普商人”。為符合商人的身份,並防止信件被英國密探截獲,邦弗洛爾隨身攜帶的信件大多是一般的商業內容,真正的秘密內容都是用牛奶書寫的,只有信紙被加熱的條件下才顯現出來。
1775年9月8日,邦弗洛爾乘船前往北美,途中不幸遭遇夏季颶風,使航程比平常延長了兩倍。邦弗洛爾日記中寫到,“我們在海上航行了100天,每天我只吃兩片餅乾、一點鹹牛肉和少量變質的水。有二十多次,我想到了死。”好不容易上岸後,邦弗洛爾根據上峰交代,第一個要找的人就是富蘭克林,因為富蘭克林的科學著作聞名法國,他本人還在十年前訪問過巴黎。但邦弗洛爾最大的難題是如何見到富蘭克林,他既沒有外交使節所持的國書,也沒有官方身份,甚至連當時拜見名人所盛行的介紹信也沒有。
邦弗洛爾突然想到一個朋友,能幫他見到富蘭克林。此人就是商人弗朗西斯·戴蒙,他出生在巴黎,後來移居到費城,並與當地一名女子結婚。戴蒙的英語非常流利,也時常幫助在北美的法華人補習英語。最關鍵的是,他在富蘭克林領導的一家圖書館裡兼職當管理員,還幫助富蘭克林補習法語。這家圖書館是北美第一個公共圖書館,位於木匠廳(Carpenter"s Hall)的二樓,那裡也是第一屆大陸會議會址所在地,當時許多殖民地代表曾在樓上的圖書館借書,而戴蒙則負責借閱工作。
合作一拍即合邦弗洛爾聯絡上戴蒙後,言語中多次暗示其此行的使命。富蘭克林聽完戴蒙的介紹後,心中既興奮又緊張,他擔心邦弗洛爾會不會是雙重偵探,或者乾脆是一個英國間諜,一旦他把“秘密通訊委員會”的一切透露給英國,那北美殖民地的獨立事業可就危險了!但富蘭克林抱著“拼命吃河豚”的精神,決心見見邦弗洛爾,據說富蘭克林之所以想試試,邦弗洛爾的名字起了一定作用,這個單詞在英語裡是“善良”的意思。
經過仔細斟酌,富蘭克林將會面的地點選在木匠廳。為不引起注意,與會人員控制在很小的範圍,具體包括富蘭克林、約翰·傑(另一名“秘密通訊委員會”成員)、戴蒙以及邦弗洛爾。作為翻譯,戴蒙參加了會晤全過程,雖然富蘭克林很早學過一點法語,但還不流利,這麼重要的會晤是不允許因誤翻而導致一絲誤解的。
從1775年12月18日至27日,雙方共進行了三次長談。第一次長談是在一個寒冷的晚上,大家約定趁著夜色,各自走不同的路線前往會面地點。有意思的是,夜晚的費城街道是全北美最亮的,街上的煤氣燈就是富蘭克林親自設計的。雖然富蘭克林的住處離木匠廳只有一個街區的距離,但他那寬大的身影走在亮如白晝的街道上還是一眼就能看清。富蘭克林到後,戴蒙把大家領到二樓。走在樓梯上,大家的心都懸著,如同登上絞刑臺,小心翼翼,不敢弄出一點聲響。所有的百葉窗也都拉嚴實了,防止漏出一絲燈光,引起別人的注意。
邦弗洛爾開始只是機械地複述弗爾仁尼的指示,向美華人表示法國的同情和良好祝願。考慮到過去北美居民曾幫助英國軍隊將法國從加拿大趕走,肯定不願意法國勢力重新出現在上述土地上,所以邦弗洛爾明確告訴美華人:法國對加拿大沒有任何企圖。一旦美華人的疑慮減輕,邦弗洛爾就繼續暗示:如果美國宣佈獨立,法國的港口將繼續對美國貿易開放。
這番表白讓富蘭克林確信邦弗洛爾是法國政府派來的,隨即及時調整了談話思路。在整個談話中,富蘭克林一直積極主動,而邦弗洛爾則是更多地被動回答。富蘭克林首先詢問法國是否會援助美國,援助的前提是什麼;邦弗洛爾回答會,但不知道具體條件是什麼。富蘭克林又單刀直入,問法國是否贊同北美殖民地追求獨立的鬥爭,邦弗洛爾藉口自己只是一個公民,不清楚政府的立場,但在富蘭克林的連續追問下,又說自己覺得法國政府應該抱有良好祝願。
當時,美國大陸軍的許多軍官都沒有經受過戰爭洗禮,富蘭克林請求法國派兩名軍事教官來幫助訓練,邦弗洛爾顧左右而言他,最後允諾回去後向“朋友”轉達這個請求。由於美國自然資源豐富,但缺少金銀礦產購買武器,富蘭克林詢問了用其他商品換取武器彈藥的可能性,邦弗洛爾強調法國政府不會參與到具體交易中,只會讓法國商人與美國進行交易。會面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雖然邦弗洛爾一直遮遮掩掩,但富蘭克林已摸清了法國有意幫助北美抗英鬥爭的底牌。
在最後一次會面結束後,12月28日,邦弗洛爾立刻給弗爾仁尼寫信,介紹木匠廳會晤情況和他對總體形勢的判斷。富蘭克林是個老道的思想工作者,邦弗洛爾的腦子似乎被他重新灌輸過一樣,信中對美國處境的評估明顯高於現實,充斥著富蘭克林的“樂觀精神”。信中寫道:
“美華人已經為全面抗英戰爭做好了充分準備。……這裡每一個人都是士兵,軍隊著裝整齊、軍餉充足、裝備精良。大約有超過5萬名的正規軍,還有更多不要軍餉的志願者,他們不畏一切,是革命勝利的可靠力量。北美殖民地一定能夠獨立。”
其實,美國大陸軍在最多的時候也只有1.8萬至2萬人,軍隊薪餉也很少。軍人們經常是衣衫襤褸,特別是在冬季的時候,還必須忍受疾病和飢餓的侵襲。其實,邦弗洛爾也不是有意誇大,完全是由於自己渴望成功的衝動,而在客觀上促使了法美的聯合。
法美聯手1776年2月27日,邦弗洛爾積極評價北美鬥爭的信件終於送到法國,弗爾仁尼更加堅定了請求國王路易十六援助北美殖民地的信心,並積極聯絡西班牙和尼德蘭一起行動。雖然這些國家還沒做好與英國公開為敵的準備,但它們決心秘密援助北美革命鬥爭,反正能讓英國軍隊陷在北美戰爭泥潭越久越好。
“秘密通訊委員會”也受到邦弗洛爾秘密訪問的鼓舞,於1776年3月2日任命席拉斯·迪恩為特使前往法國談判。法西尼三國也共同選定一箇中間人負責對北美殖民地的援助,此人就是著名的劇作家、社會活動家博馬舍,他為了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維護社會底層群眾的利益,曾在巴黎法庭當眾揭露法官的腐敗,為此被捕入獄。作為自由的交換條件,他受遣赴倫敦充當間諜,取回一份事關國家安危的機密檔案。博馬舍非常支援北美抗英鬥爭。1776年4月,弗爾仁尼寫信給博馬舍:“法國將私下支援你100萬里弗,還會幫你從西班牙搞到100萬。用這200萬,你要建立一家商業公司,……為美國提供武器、彈藥和其他裝備……”就這樣,一家名叫“地平線”的中介公司成立,主要是向美國提供武器和其他物資。雖然法西尼三國此時仍維持“表面的中立”,但已開始介入反對英國的戰爭中。
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在費城正式透過《獨立宣言》,宣佈美國獨立。隨即富蘭克林作為美國使團成員,於10月27日乘船前往法國,與路易十六談判簽訂商業條約。1778年,富蘭克林參與簽訂了《法美同盟條約》。從三年前那個冬夜裡的秘密會晤開始,由於富蘭克林機智領導和成功的外交策略,促使法國對美國反殖鬥爭事業投入大量道義、金錢、物資甚至最後的軍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