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孟小鑫

    馬鈴薯地膜栽培技術。中國20世紀70年代末從日本引進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先後在全國推廣應用,試驗證明,地膜覆蓋栽培可使馬鈴薯増產26.7%-29.5,地膜覆蓋增產原理,第一,提高地溫,增加有效積溫:有效積溫不足是早春馬鈴薯高產的限制因子,覆膜可充分利用冬季和早春的光熱資源,可使表層土壤溫度提高3°C~5°C,能促進馬鈴薯芽生長。

    使其早出苗10~20天,增加馬鈴薯生長期內的積溫達到早結薯,實現高產的目的。第二,保持墒情,穩定土壤水分:覆膜能減少地表水分的蒸發,保持土壤含水量相對穩定,有利於抗旱保墒。覆膜可防止澆水或雨水造成土壤沉重而使土壤保持疏鬆狀態,有利於塊莖的形成和膨大。第三,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促進土壤養分轉化:覆膜的土壤孔隙度增大,通氣效果好,覆膜後地溫提高。

    有利於土壤微生物活動,加快有機質分解,增加土壤養分,提高養分利用率。第四,有利於改善土壤理化結構:進行地膜覆蓋能始終保持土壤表面不板結,膜下土壤孔隙度增大,土壤疏鬆,土壤容重降低,通透性增強,有利於根系生長。第五,可以防除雜草,減少草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1.整地、施肥,選擇土層肥厚、質地疏鬆、前茬種植禾穀類作物的土地,在種植前結合施基肥進行深翻。

    基肥的用量為:每畝農家肥1500~3000千克,碳酸氫銨50幹克,草木灰200千克。

    2.種薯準備,選擇高產的脫毒馬鈴薯優良品種,剔除芽眼壞死、臍部腐爛、皮色暗淡等薯塊,一般每畝需備種150~180千克。

    3.切塊,為了保證馬鈴薯出苗整齊,必須打破頂端優勢,方法為從薯塊頂芽為中心點縱劈一刀切成兩塊,然後再分切,每個種薯塊不能少於30克,並保證每塊有1~2個芽眼。

    切種時為防止病菌從切刀傳染,應備用兩把切薯刀,把放於高錳酸鉀水溶液中消毒,當遇到病薯時及時去除,然後再換經消毒的切薯刀,也可將刀在火苗上燒烤20~30秒後繼續使用,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環腐病、黑脛病等透過切刀傳染的病害,切好的薯塊用草木灰拌種,既有種肥作用,又有防病作用。

    4.催大芽,地膜覆蓋栽培可以直接播種,也可以先催大芽再播種,催大芽可以有效地防止由於土壤。

    溼度過大造成的爛薯現象,增加出苗率,時間從12月開始。催芽可以在室內、溫床、塑膠大棚、小拱棚等比較溫暖的地方進行,在室內催芽可用2~3層磚砌成一個長方形的池子,如在室外就挖一個20釐米深的坑,然後放2釐米厚溼潤的綿砂土,將切好的薯塊擺放1層,再鋪放2~3釐米厚的溼潤的綿砂土,反覆擺放4~5層後,將上部用草蓋住,20天左右馬鈴薯芽可達1~3釐米,這時將莖塊扒出。

    平放在室內能見光的地方,2天后幼芽變成濃綠色則可播種。注意在催芽時應經常翻動薯塊,發現爛薯應馬上清除。

    5.栽種,保持每畝種植5000株左右,用1米寬的地膜種2行,2米寬地膜種4~5行。大小行種植時,大行距60釐米,小行距40釐米株距20~25釐米,最好開溝播種,種芽向上栽種薯塊,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再用50幹克的硫酸鉀型複合肥做種肥,也可用20幹克磷酸二胺、20~30千克碳銨再加20~25幹克硫酸鉀做種肥。

    施於播穴或播溝內,注意肥料儘量滅少與種薯接觸,蓋土厚度控制在8-10釐米,然後覆蓋地膜。蓋膜時要讓地膜平貼畦面,膜邊壓緊蓋實,防止風吹揭膜,以利增溫,如用除草劑時需要注意栽種好一行噴施一行乙草胺除草劑,然後在土壤溼潤的情況下馬上覆蓋地膜,可提高效果。為節省地膜成本,規格以2000毫米×0.006毫米或1000亳米×0.006亳米為宜。

    6.適時放苗,3月5日前後,當馬鈴薯出苗在3釐米以上時,要及時在破土處的地膜上劃一個4~5釐米的口子,使馬鈴薯苗露出地膜,並同時在地膜破口處放少許細土壤蓋住地膜的破口,以防地膜內過高溫度的氣流灼傷馬鈴薯幼苗。7.收穫,早熟品種在5月5日前後,中晚熟品種在5月底前後,莖葉由綠變黃並逐漸枯萎,馬鈴薯生長完全成熟,這時應及時選擇土壤適當乾爽並且晴天進行收穫。

  • 2 # 廣東青仔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馬鈴薯地膜栽培技術。中國20世紀70年代末從日本引進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先後在全國推廣應用,試驗證明,地膜覆蓋栽培可使馬鈴薯増產26.7%-29.5,地膜覆蓋增產原理,第一,提高地溫,增加有效積溫:有效積溫不足是早春馬鈴薯高產的限制因子,覆膜可充分利用冬季和早春的光熱資源,可使表層土壤溫度提高3°C~5°C,能促進馬鈴薯芽生長。

    使其早出苗10~20天,增加馬鈴薯生長期內的積溫達到早結薯,實現高產的目的。第二,保持墒情,穩定土壤水分:覆膜能減少地表水分的蒸發,保持土壤含水量相對穩定,有利於抗旱保墒。覆膜可防止澆水或雨水造成土壤沉重而使土壤保持疏鬆狀態,有利於塊莖的形成和膨大。第三,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促進土壤養分轉化:覆膜的土壤孔隙度增大,通氣效果好,覆膜後地溫提高。

    有利於土壤微生物活動,加快有機質分解,增加土壤養分,提高養分利用率。第四,有利於改善土壤理化結構:進行地膜覆蓋能始終保持土壤表面不板結,膜下土壤孔隙度增大,土壤疏鬆,土壤容重降低,通透性增強,有利於根系生長。第五,可以防除雜草,減少草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1.整地、施肥,選擇土層肥厚、質地疏鬆、前茬種植禾穀類作物的土地,在種植前結合施基肥進行深翻。

    基肥的用量為:每畝農家肥1500~3000千克,碳酸氫銨50幹克,草木灰200千克。

    2.種薯準備,選擇高產的脫毒馬鈴薯優良品種,剔除芽眼壞死、臍部腐爛、皮色暗淡等薯塊,一般每畝需備種150~180千克。

    3.切塊,為了保證馬鈴薯出苗整齊,必須打破頂端優勢,方法為從薯塊頂芽為中心點縱劈一刀切成兩塊,然後再分切,每個種薯塊不能少於30克,並保證每塊有1~2個芽眼。

    切種時為防止病菌從切刀傳染,應備用兩把切薯刀,把放於高錳酸鉀水溶液中消毒,當遇到病薯時及時去除,然後再換經消毒的切薯刀,也可將刀在火苗上燒烤20~30秒後繼續使用,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環腐病、黑脛病等透過切刀傳染的病害,切好的薯塊用草木灰拌種,既有種肥作用,又有防病作用。

    4.催大芽,地膜覆蓋栽培可以直接播種,也可以先催大芽再播種,催大芽可以有效地防止由於土壤。

    溼度過大造成的爛薯現象,增加出苗率,時間從12月開始。催芽可以在室內、溫床、塑膠大棚、小拱棚等比較溫暖的地方進行,在室內催芽可用2~3層磚砌成一個長方形的池子,如在室外就挖一個20釐米深的坑,然後放2釐米厚溼潤的綿砂土,將切好的薯塊擺放1層,再鋪放2~3釐米厚的溼潤的綿砂土,反覆擺放4~5層後,將上部用草蓋住,20天左右馬鈴薯芽可達1~3釐米,這時將莖塊扒出。

    平放在室內能見光的地方,2天后幼芽變成濃綠色則可播種。注意在催芽時應經常翻動薯塊,發現爛薯應馬上清除。

    5.栽種,保持每畝種植5000株左右,用1米寬的地膜種2行,2米寬地膜種4~5行。大小行種植時,大行距60釐米,小行距40釐米株距20~25釐米,最好開溝播種,種芽向上栽種薯塊,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再用50幹克的硫酸鉀型複合肥做種肥,也可用20幹克磷酸二胺、20~30千克碳銨再加20~25幹克硫酸鉀做種肥。

    施於播穴或播溝內,注意肥料儘量滅少與種薯接觸,蓋土厚度控制在8-10釐米,然後覆蓋地膜。蓋膜時要讓地膜平貼畦面,膜邊壓緊蓋實,防止風吹揭膜,以利增溫,如用除草劑時需要注意栽種好一行噴施一行乙草胺除草劑,然後在土壤溼潤的情況下馬上覆蓋地膜,可提高效果。為節省地膜成本,規格以2000毫米×0.006毫米或1000亳米×0.006亳米為宜。

    6.適時放苗,3月5日前後,當馬鈴薯出苗在3釐米以上時,要及時在破土處的地膜上劃一個4~5釐米的口子,使馬鈴薯苗露出地膜,並同時在地膜破口處放少許細土壤蓋住地膜的破口,以防地膜內過高溫度的氣流灼傷馬鈴薯幼苗。7.收穫,早熟品種在5月5日前後,中晚熟品種在5月底前後,莖葉由綠變黃並逐漸枯萎,馬鈴薯生長完全成熟,這時應及時選擇土壤適當乾爽並且晴天進行收穫。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3 # 中藥養生花茶

    1.每壟寬大概一尺,間距一尺

    2.每畝有三分之一需要地膜

    綜上所述,地膜用量一般厚度用3.2斤,厚度大可以適當拉伸一下,用量3.5斤左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02年在阿里巴巴投五十萬,現在市值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