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揚的寶
-
2 # 曉月秋歌
那是社會的進步之舉,我本人對此希望滿懷。以前總認為,抄襲是永遠也不能徹底杜絕的,因為抄襲與借鑑模仿是不可分離的,甚至有時也會模糊不清的。就幾千年的文學史來看,再有名的文學家也會模仿前輩作家的作品,只不過天才的他們懂得翻新,懂得超越前輩。歷史上有許多名人都“抄襲”過別人的作品,就連大名鼎鼎的蘇軾都明目張膽地以“隱括”為名寫出了《哨遍》,把詩隱括成詞。這是學習借鑑過程中有效的方法,私塾傳承了不知多少年。把詩隱括為詞,是一種學習方式,它也可以冠以各種名分,如擴寫與縮寫等,但它是狹義隱括。蘇軾隱括的《哨遍》是純粹由陶淵明的《歸去來辭》而成的,在學校時恩師劉錫慶先生曾舉過許多這樣的例子。蘇軾的另一篇詞作《水調歌頭》:暱暱兒女語,燈火夜微明。恩怨爾汝來去,彈指淚如聲……(全文略)則完全隱括韓愈《聽穎師彈琴》這首詩:暱暱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全文略)。這些大咖千年前都是這麼幹的,他們的學生,以及學生的學生自然就無窮匱也了!至於說如今的新名詞“抄襲、洗文”之類,能不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嗎?只是如今的抄襲者膽子更大了,有時竟然把別人的文章換上自己的名字就發表了,讓隱括這種學習手段被抹了黑,失去了原有的意思。不過,真正的做學問的人會端正效仿與抄襲的態度,把握好它本質的區別。就是抄襲也是需要很深造詣的,一般人是不會感到明目張膽的抄襲,因為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會抄不會抄。會抄的你也看不出來,因為你經過的事件,你寫的文章都不是唯一的專利發明,文字也和人的思考一樣,有很多時候是相同的,可以有先後出現,絕不會別人永遠想不到。也就是說,連牛頓的發現都要為首先公佈慶幸。可以這麼理解,抄襲是以創新為前提生存的,哪怕一點點。如果沒有這一點點,只會東拼西湊拾人牙慧是不會成為大學問家的;無才的投機者口中嚼的永遠是二手貨。說到底,抄襲確實有術,卻也是有限的。雖然徹底杜絕此類現象目前還不可能,反剽竊部門的參與,為我們帶來了希望,也許有一天真的再也讀不到那些垃圾了。隨著5G時代的普及,科技因素的參與,透過檢測文字的相似度來把關,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達到我設想的目標,不勞而獲的抄襲現象會在某一天銷聲匿跡。到那時,那些靠小聰明在文壇刷存在感的人,日子也許就不好過了,我期待著首創者的文字在某個春天生根開花結果,給文明造一座不缺鈣的百花園。
回覆列表
抄襲和剽竊,是一個亙古的話題。無論是古今中外,還是,今天的各個行業領域,我們都可以看到抄襲的例子,比比皆是。因為文字的固定的,音符是固定的,色彩是固定的,人們在創造不同的文案,內容,故事,繪畫,音樂,科技等的時候,都是對,不同的文字,色彩,音符,做不同的排列組合。
這樣的不同的排列組合,會產生不同的意思,意境,不同的音律。首先,我們沒辦法杜絕,相似,部分相似。我們不能容忍的是,完全的抄襲,赤裸裸的抄襲。
小說,軟體,音樂作品,很多都是創作者,花費巨大的精力,財力,時間等偶爾創作出來的,這裡面是付出了很多的個人的勤勞含稅和天賦靈感的。如果有人毫不費力就拿過去,稍微加工就用,這是對勞動者,創作者,原作者極大的不尊重,就是一種偷竊的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