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鐳射閃電37541246
-
2 # Mustang和尚
新冠病毒疫情全球擴散,風險等級如今已上升到“全球大流行”。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截止3月17日,新冠肺炎疫情已波及159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境外病例數達97996例,當日新增11487例,88個國家已形成本地傳播。
截止3月17日,全球已有35個國家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分別是:義大利、西班牙、捷克、法國、匈牙利、葡萄牙、南韓、菲律賓、美國、阿根廷、秘魯、巴拿馬、委內瑞拉、蘇丹、南非、利比亞等。
隨著疫情的嚴重程度,各國防控防護措施也在逐步升級,當然需要指出的是,設定防疫措施(壁壘)是被動式的,也就是說不得已而為之,或許有被人不理解。
依中國防控隔離抗疫的相關措施,限制人流和阻斷相互走動,延遲開工復工開學,封路、封小區、封城也都發生過。如今各國抗疫也都在學習中國的主要經驗,南韓、日本、伊朗、義大利、西班牙等疫情嚴重的國家,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抗疫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由於疫情傳播速度快,有些國家開始時因缺乏經驗或重視不夠,像義大利、西班牙等出現了“封國”,有的歐盟國家、加拿大還出現了“封境”。美國更是直接限制歐盟國航班進入美國。
新冠疫情全球擴散,已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嚴重的破壞,由於人口流、交通流、物質流受限,導致經濟活動不能正常開展,對經濟影響的嚴重程度可以預期,具體數字現在還無法計量。
摩根士丹利最新的基礎情景預測,美國名義GDP將損失3600億美元。同時,美國經濟在2020年第一季度下滑至1.8%,二季度0.3%,三季度0.2%,四季度0.2%。
在中國疫情嚴重的2月份,其經濟活動也出現斷崖式下跌:
2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35.7%,較上月下降14.3個百分點。
全球已有159個國家爆發疫情,從中國2月份經濟資料就可見一斑。因此,全球協手抗疫勢在必行,團結抗疫才能儘快將新冠疫情控制住,恢復經濟活動,防止全球經濟出現較大的衰退。
-
3 # 伊春美食美客
我們全球的新型肺炎疫情,患者已經突破了20萬人。而歐盟國家總人數已經突破了6萬人。並且昨天一天的時間,歐盟就增加了8000多人的新型肺炎患者。並且死亡病例總數也超過了8000例。
美國:以特朗普為首的總覺得這新型肺炎疫情是別的國家的附屬品,是別的國家的災難,跟他們是沒有關係的。可是面對著美國的疫情不斷的瘋漲。3月18號,美國的總統特朗普簽署了一項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法案,其中包括帶薪休假,加強失業保險,提供免費病毒檢測的措施。
義大利:新型肺炎疫情也是特別的嚴峻。從十號開始,為了防止疫情的蔓延,義大利政府開始在北部倫巴第等大區及周邊14個省採取封邑措施,以遏制新型肺炎疫情的蔓延,全國1/4的人口流動受限。目前也在權益大力實施豐城措施。而且也關閉了全國除食品店和藥店以外的所有商鋪。
英國,瑞典等一些國家也都是一片恐慌,最新型肺炎疫情已經都到了一種沒有控制能力的狀態了。所以我說各國新型肺炎疫情特別的嚴重蔓延,世界成為了世界的心情肺炎疫情最嚴重的地方。新型肺炎疫情嚴峻的傳染程度必將給經濟帶來嚴重的影響和重創。所以我說只有等待疫情結束以後各方面經濟復甦行業啟動生產可能會把損失降到最低。
-
4 # 杜坤維
新冠狀病毒肺炎在全球肆虐,各國應對之策,除了令人詬病的全民免疫以外,就是隔離,也就是封城封國,減少人員流動,減少傳染機率。
現在是一個全球產業鏈和全球一體化時代,這種隔離帶來對世界經濟金融的衝擊是非常之大的,人員禁止流動,商貿談判受阻,商業旅遊中斷,航空飲食旅遊行業重創,製造業無法正常生產帶來產業鏈的中斷,導致美國和世界範圍內,工廠停工。
疫情全面衝擊著全球的供給、需求這一商品交易體系,造成全球流動性陷入危機,企業和投資者償付能力下降甚至出現危機,企業借不到錢,甚至資不抵債。最近全球所有資產遭遇拋售,股票、黃金白銀、比特幣等遭遇市場不計成本的拋售,就在於保證流動性的需要,現在流動性就是生存下去的保障。
面對疫情衝擊,理論上需要世界各國加強合作,可是民粹主義氾濫,世界各國為了自身的利益,就枉顧他國的利益,增加了全球合作抗擊病毒肺炎的難度和不確定性,某些國傢俬自扣押他國抗擊病毒肺炎的用品,禁止出口他國的抗擊肺炎用品,德國已經禁止出口醫療物品到義大利,造成某些國家遭遇巨大的人道主義問題,尤其是美國,運用長臂管轄,制裁他國,造成他國經濟嚴重下滑,導致抗擊病毒的財力大降,造成他國巨大 的生命安全隱患。
隨著經濟下滑壓力加大,民粹主義可能會繼續增加,貿易摩擦不僅不會減少,反而有可能增長,造成世界經濟合作增添變數,影響世界經濟復甦。
-
5 # 蘇寧金融研究院
過去幾天,全球股市接連下挫,美股更是在10天之內4次熔斷,投資人信心動搖,緊張情緒籠罩全球金融市場。多國央行緊急釋放流動性,多國利率歸0甚至為負,力度之大實屬罕見。
金融市場動盪的導火索之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截至3月18日下午18時,全球確診病例超過20萬例,其中中國以外有超過12萬例。疫情對消費、進出口貿易、交通、物流、供應鏈等的不利影響,為各國未來經濟、金融走勢增添了一層不確定性。
多數國家政府已推出救市措施,一手控疫情,一手穩經濟,目的相同但手法各異,其中還夾雜著國與國之間的金融博弈。本文就為您盤點各國政府種種神操作背後的思考邏輯。
美國:流動性危機背後是債務問題
美國股市多次熔斷,單日下跌幅度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水平,黃金價格也暴跌,源於機構買方(基金公司等)面對平倉風險,缺少流動性來補充保證金,不得不拋售黃金等避險資產迴流資金。
依靠迴流資金,機構買方在3月10日確實帶出了一波上漲行情,但在下一交易日便付諸東流。為了穩定市場,向機構買方注入流動性是必然選擇,何況美國還可藉助美元地位向全球轉嫁風險。隨後,美聯儲緊急降息至0,同時配以7000億美元量化寬鬆計劃。
但與2008年缺錢的是商業銀行等機構賣方不同,此次流動性緊缺的是機構買方,透過降息、債券回購釋放的流動性並不能直接流到機構買方手中,除非美聯儲投資這些機構買方的ETF,直接為其送錢。但正處於競選期的美國政府基於民意影響,也很難做出抉擇。故而大規模流動性的注入效果尚需時間消化。但在此空擋期間,美股已大幅下挫,道瓊斯指數更是跌至2017年1月特朗普剛就任時的水平。
流動性不足的問題不止出現在股市,美國實體經濟也很缺錢。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聯儲雖然幾次加息但整體貸款利率維持低位,使得企業猛加槓桿,甚至出現透過發債融資,用於回購股票的操作,企業整體槓桿率達到65%-75%。受疫情影響,企業償債能力下降,銀行惜貸等行為進一步壓縮流動性。債務危機成為美國實體經濟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不留神就會將美國拖入衰退,還會引發大規模失業,這也是投資人信心動搖的根本原因。
為穩定實體經濟,3月17日美聯儲重啟了商業票據融資,為企業提供更多融資空間。同時宣佈了更為簡單粗暴的1.2萬億美元財政刺激計劃(美國GDP的5.8%),包括千億規模的納稅延遲、以及兩週內直接向每個美華人送出至少1000美元現金(總計超過3000億美元),從供給和需求兩端給企業支援。弗裡德曼的“直升機撒錢”策略再次上演。
美國的救市計劃一波強過一波,但推出時間顯然晚了一步,股市下跌勢頭不減,一季度經濟增速下行已難迴轉,而企業債務問題解決起來也並非一朝一夕,補充流動性的治標措施只能拖延,為治本換取時間,就看這時間拖的是否夠久,美國政府治本的決心是否夠足了。
德國:財政工具獨木難支
歐洲成為疫情風暴的新中心,與義大利、西班牙等國相比,德國的疫情控制效果還不錯。但德國經濟高度依賴出口,尤其是向歐盟成員國的出口,受此次疫情的影響,歐盟國家一系列封城、閉關措施對德國經濟造成打擊,國內消費也很難提振,德國1/3的企業還面臨供應鏈斷裂的問題。
德國政府的首要目標就是救助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他們貢獻了超過50%的經濟增加值。由於歐盟貨幣政策統一,德國的刺激措施只能以財政工具為主,包括延期納稅、取消行政罰款、提供貸款擔保、提高停工勞動補助等。
財政刺激的執行需要預算資金支援,此前德國一直奉行財政“黑零”原則,即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但在疫情影響下,這一原則已有鬆動跡象。
德國為籌措刺激政策所需資金,需要大規模發債,本來這一措施可與本國央行貨幣政策配合,透過央行購買國債來注入資金。但由於歐洲央行統籌管理,可操作範圍有限,不可能根據德國需求購買足夠規模的國債,故而德國國債收益率在近期有一波明顯上漲。
缺少獨立央行的弊端顯現,難以在短期內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援,也很難與本國財政政策有效配合,市場也出現了德國流動性緊缺的言論,德國總理默克爾親自闢謠。德國財政部長表示德國有數十億歐元儲備金,德聯邦政府也已承諾向困境企業提供無限制貸款。
儘管準備充分,但面對疫情持續期的不確定性,德國有限的財政彈藥難以經受長期消耗的挑戰,最終還需在歐洲央行層面協調出緩解資金壓力的方案,這不僅是對德國,而是對歐盟所有國家。
英國:採取拖延策略,資金博弈成敗難測
英國本身籠罩在“脫歐”陰影下,GDP已出現萎縮(2019年二季度),疫情來襲無疑是雪上加霜。英國政府採取的“群體免疫”策略已被廣泛吐槽,策略背後也有一部分經濟緣由。
說白了就是經濟已很脆弱,希望拉長疫情爆發曲線,儘量緩和不利影響,讓這些影響在更長時間內消化,以避免大規模停產停工及國內經濟活動停滯。如果在此期間疫苗研製成功,英國即可低成本走出危機。
對自身經濟的擔憂,促使英國政府比其他國家投入更多資金扶持企業,目前已提出300億英鎊的財政刺激計劃,包括商業投入、停工補償、稅費減免等,並將向困難商戶提供3300億英鎊的免息或低息貸款,總額相當於英國GDP的15%,力度空前。
除了經濟擔憂,英國金融市場也面臨資金迴流美國的壓力,主要是受美國投資機構大規模拋售全球資產回國救市、以及美國政府大規模刺激措施的影響。雖然3月11日,英國央行降息50基點,但英鎊兌美元匯率仍呈下跌趨勢,在3月18日跌至35年來最低點。
可見英國已經在為美國的危機轉嫁策略買單,如若因疫情影響大規模停產停工,則資金大機率加速外流,英國此時選擇拖延策略,也可以理解。英國央行行長已警示,“由於疫情影響,英國經濟將會出現嚴重衰退,但在長期內減少對經濟的破壞是至關重要的”。
日本:央行壓力大,好在調控工具靈活
如果疫情如預期般持續到6月以後,日本奧運會大機率推遲舉辦,這對日本經濟、投資人信心的影響不言而喻。此外,日本與英國類似,也受到資金迴流美國的壓力,但日本央行自2016年2月起就實施了負的政策利率(目前是-0.1%),面對股市多日暴跌,也沒有太多降息空間,尚處在決策猶豫期。
好在日本央行的調控工具更為靈活,已將2020年度的ETF投資目標由原定的6萬億日元上調到12萬億日元(約1120億美元),此種流動性注入模式更為直接、起效更快。同時,多次進行計劃外國債回購,並提高企業債、商業票據的購買規模,防止短期融資利率上漲。
財政扶持方面,日本曾在2019年12月宣佈了13.2萬億日元財政刺激計劃,該計劃主要為緩和2019年10月上調銷售稅的影響,同時為應對可能的經濟風險。疫情爆發後,日本政府再頒佈4500億日元的企業及居民資助計劃,並承諾向企業提供1.6萬億日元的融資支援(中小企業不低於5000億日元)。
日本政府正在規劃一項超30萬億日元(日本GDP的5.5%)的新經濟刺激計劃,包括向民眾派發現金等。大規模的刺激投入不僅是應對疫情影響,還需彌補奧運會暫緩對日本下半年經濟增長帶來的缺口。
義大利:赤字難化解,刺激措施杯水車薪
義大利本身經濟增長疲軟,其2019年初步測算GDP增速僅為0.2%,屬歐元區墊底。此次受疫情影響又尤為嚴重,截至3月18日18時,確診病例已超3.57萬例,且單日新增超過4000例。
與德國一樣,同屬歐盟成員國的義大利在貨幣政策方面需要歐洲央行統一協調。雖然義大利正在極力推動歐洲央行出臺更為積極的貨幣扶持政策,但由於各成員國之間的利益博弈,很難達成一致,收效甚微。
財政方面,義大利已出臺了75億歐元的刺激措施(佔其GDP的0.4%),包括針對旅遊、交通、酒店、出口等行業的針對性減稅、債務優惠等,另公佈了250億歐元(佔其GDP的1.4%)的應急撥款,包括企業減稅、失業救濟、休假補助等。
與美、英、德、日等相比,義大利的財政刺激力度顯得杯水車薪,但其實義大利確實沒太多辦法,歐盟對成員國的財政赤字有規則紅線,要求控制在本國GDP的3%以下,政府負債維持在GDP的60%以下。而義大利本身債務問題就比較嚴重,政府債務規模超過2.3萬億歐元,佔其GDP的130%,歐盟此前就已建議啟動懲罰機制。
2020年義大利原定的財政赤字比例已達其GDP的2.2%。近日,義大利經濟部將該比例上調至2.7%,如果考慮到疫情對義大利財政稅收的影響,這一比例大機率會更高。義大利的財政空間實在有限,如果要推出更大規模的刺激計劃需要更艱難地平衡。
回覆列表
貿易只有流通才會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疫情期間的各種封鎖行動勢必會在一段時間內降低流通及生產,全球經濟下滑是短期趨勢,回暖還待疫情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