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只愛潘多拉
-
2 # 談秦說漢
公元前30年,東方的漢元帝下令將“鑿壁借光”而名動天下的匡衡免相,天降異象,關中大雨。而西方的尼羅河邊,古羅馬的軍隊開進了埃及,埃及豔后克里奧帕特拉七世將一條叫“阿普斯”的毒蛇放到自己的胸上,結束了傳奇、浪漫的一生。
托勒密王朝崩潰之後,埃及被劃入羅馬帝國的行省,由羅馬帝國派遣總統管理。但羅馬帝國的專制統治激起了埃及人的強烈反抗。農民、牧民和奴隸發動武裝起義。公元前639,阿拉伯帝國岀兵將其伊斯蘭化,宣告古埃及正式隕落。
古埃及王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從公元前5450年到公元639年被伊斯蘭化,古埃及文明約有6000年。先後歷經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國、第一中間期、中王國、第二中間期、新王國、第三中間期、晚王國、托勒密王朝共10個時期,33代王朝。
古風時代(前),前王朝時期與早王朝時期,約公元前5450——前2686年,歷經0-2王朝埃及第零王朝:公元前5450年—3150年。歷經了阿姆拉特城邦、格爾塞城邦時期後,古埃及人已經完成了從原始的氏族公社到奴隸王國的過渡,已經出現了文字,說明在這之前,古埃及文明已經開始了。私有制也產生了,階級開始出現。
埃及第一王朝:公元前3150年—2850年。那爾邁定都孟斐斯(白城),建立了古埃及第一個王朝,那爾邁就是古埃及國家統一的奠基者,也就是取代蠍子王之後古埃及的第一任法老(國王)。這時候,古埃及的各個城邦開始合併,並漸漸形成了比較強大的集權制的國家。
埃及第二王朝:公元前2850—前2686年。從霍特普司克摩伊到卡斯克摩,共有六位國王。這時期古埃及的農業生產力得到了快速發展,建築、藝術、科技取得驚人進步。第二王朝的哈謝海姆,完成埃及的統一,建立了君主專制,設定國家機關,採用王位世襲制,王室經濟逐漸形成。
在這時期內,古埃及已經在各地建立了城邦。其中包括底比斯、孟斐斯、布陀、希拉康波利斯、厄勒芬廷、阿拜多斯、提尼斯、賽伊斯、索伊斯、赫利奧波利斯、布巴斯提斯、坦尼斯等城邦;確立了君主專制制度與王位世襲制;設立了國家機關與稅收制度。
古典時代(上),古王國時期、第一中期期、中王國時期、第二中間期,約公元前2686年——前1567年,歷經3-17王期埃及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前2613年。從納特里克特、左賽爾到胡尼,共有五位國王。由於這期間內國家相對穩定,國王開始修建死後的墳墓——“金字塔”。金字塔不但恢宏壯觀,而且歷經幾千年不倒,說明當時建築設計師的水平高超。同時,國王開始分派總督管理地方,說明中央集權的州郡制已經形成。
埃及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前2494年。從斯內夫盧到斯克普斯卡夫,共有六位國王。胡夫金字塔是這個時候內最出色的建築成就,被稱為古埃及的榮譽時代,是世界僅存的七大奇蹟之一。
埃及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2345年。從烏斯卡夫到烏納斯,共有九位國王。這期間內,古埃及開鑿了連通地中海和紅海的運河,並建立了龐大的海軍艦隊,開始了海外的疆域擴張。也就是說,古埃及的版圖擴張,在第五王朝期間就已經開始。
埃及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從特提一世到女王尼托克里斯,共七位國王。這期間內,古埃及的海上遠征艦隊,最遠到了非洲的南端(埃及在非洲的東北面)。但這期間內地方勢力開始強盛,並威脅到都城孟斐斯的安全,引發了內亂。
埃及第七王朝:是個短命的王朝。據馬涅託的記載,第七王朝只統治了七十天。卻有七十個法老,相當於平均每天一個,由此可見此期間的古埃及是相當混亂的。
埃及第八王朝:公元前2181—前2130年。據曼尼託記載,第八王朝由孟菲斯的27個王組成,他們統治了146年。這期間的中央集權進一步被消弱,甚至王權的勢力範圍也僅僅限於在南方的都城孟斐斯城邦。
埃及第九王朝:據曼尼託記載,第九王朝由赫拉克利奧坡里斯的19王組成,統治了409年。第九王朝應該是在古埃的北方,與第八王朝並行,與第十王朝承接。也就是說,同時期已經出現了多個王朝同時並存的情況。
埃及第十王朝:公元前2130—前2040年,與第九王朝共存90年。據都靈王名冊記載,此王朝有五個法老,而王朝為美里哈托爾所建。第三個法老瓦赫卡拉-阿赫託伊三世是《對美里卡拉王的教諭》的作者,他在位時,國力強盛,恢復了邊貿。但後來也因為內訌,國力被削弱。
埃及第十一王朝:公元前2135年—元前1991)。公元前2134年由因提夫一世建立,首都在底比斯,統治南方的上埃及,共有三位國王。公元前2040年,第四任國王孟圖霍特普二世統一了古埃及全境,結束了上、下埃及同時並行的王朝。
埃及第十二王朝:公元前2000—前1786年。這期間,古埃及開始大規模開發法尤姆地區,將尼羅河的水引入莫伊利斯湖,在努比亞地區積極開採礦山,國家財力變得雄厚富足。但各省分權勢力和其他不明的勢力,毀滅了底比斯政權,又使古埃及分裂成許多的諸侯國。
埃及第十三王朝:公元前1786—前1674年。據《伊浦味陳辭》記載,當時爆發的埃及歷史上第二次貧民大起義,統治秩序已被打亂。前後約有四十位國王同時並立,相當的混亂。再後來,敘利亞巴勒斯坦一帶操塞姆語的希克索斯人入侵,統治了古埃及。
埃及第十四王朝:這個王朝政權大約獨立於西三角洲的克索伊斯地區,據記載它有76位國王,統治了184年。一些被希克索法老封為諸侯的法老同時在北部、中部、南部統治。第十四王朝可能與第十三王朝同時期內並行存在。
埃及第十五王朝:公元前1674--前1567年,是希克索法老最早的王朝。根據曼尼託的記載有六個最重要的統治者,包括一位基安和兩位阿拉比。薩里梯斯是希克索斯王朝最早的建立者,他進入三角洲,在阿發里斯建立起首都。
埃及第十六王朝:公元前1674—前1567年。被稱為“小希克索”王朝,只存於三角洲東部,與第十五王朝同期存在。據曼尼託記載,第十六王朝的法老,也就是牧人王,總共32人,他們統治了518年。
埃及第十七王朝:公元前1674—前1567年。十位國王統治底比斯及周圍地區。他們是希克索的封臣。創立者叫拉霍特普,他修繕了科普託斯和阿拜多斯的奧希里斯神的神廟。約前1575年,最後一個法老卡摩斯的弟弟阿赫摩斯繼位,成功驅逐了希克索斯人,並統一了上下埃及。
在古典時期的1000多年內,古埃及開始在建築藝術方面得到蓬勃的發展,“金字塔”遺蹟馳名天下;同時,對外貿易也得到了高速的發展,商船此時所到之地,東北至腓尼基,東南至紅海,南至蘇丹。中央集權制得到加強,但也因為中央過度集權,財富都集中在國王與貴族手裡,引發了國內一次又一次的動亂,也讓外敵有機可乘,從而國家多次四分五裂與王權更迭。
帝國時代(中),新王國時期、第三中間期、晚王國時期,約公元前1567年——前332年,歷經18-31王朝埃及第十八王朝:約前1567年-約前1308年,古埃及進入急劇向外擴張期間,此期間內,古埃及的土地相比之前整整擴張了一倍。它的勢力範圍,南達衣索比亞,北近愛琴海諸島、克里特島、塞普勒斯島,巴勒斯坦、敘利亞等地區。
埃及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9年,其中有長達13年與第十八王朝的時間重合。公元前1295年由拉美西斯一世建立,後來拉美西斯一世之子塞提一世擊敗入侵的利比亞人並攻佔領了迦南,到公元前1270年,古埃及北部疆界達到了幼發拉底河西岸。
公元前1259年,古埃及與赫梯帝國簽署《埃及赫梯和約》,結束了在敘利亞的戰爭結束。公元前1205年,拉美西斯二世之子麥倫普塔赫擊敗入侵的海上民族。公元前1200年,麥倫普塔赫之子塞提二世擊敗阿蒙麥西斯,統一全國。但到了公元前1189年,第十九王朝被伊蘇爾率領的奴隸起義推翻了。
埃及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200—前1085。據《哈里斯大紙草》記載,當時的伊蘇爾率領奴隸起義,將整個國家打得支離破碎,最終塞特克特鎮壓了伊蘇爾起義,創立了古埃及的第二十王朝。
埃及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85—前945年。赫裡荷爾自行宣佈為埃及國王,同時又保留阿芒神僧侶長的職位。與此同時,在塔尼斯城有一個名叫斯門提斯的國王,勢力及於整個三角洲和中埃及的大部分,又開始了古埃及的分裂局面。
埃及第二十二王朝:公元前945—前712年,曼尼託記載共有230年。第二十二王朝由布巴斯梯斯的9個國王組成,其中保留的塞松契斯,奧索爾通和塔凱羅提斯3王名,後來其餘6王名沒有儲存下來。這時又有點像東方的分封制了。
埃及第二十三王朝:公元前818—前715年。開國法老為帕杜巴斯一世,他在第二十二王朝舍尚克三世統治的第八年,在三角洲地區自立為王,在三角洲萊翁特坡里斯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曼尼託稱它為塔尼斯王朝。古埃及再度出現了南、北分治的局面。
埃及第二十四王朝:約公元前762-前752年。也是古代埃及的一個短暫王朝,歷時只有十餘年,定都於西部的塞易斯,統治尼羅河三角洲一帶,最後被南方的第二十五王朝所滅。
埃及第二十五王朝:公元前752—前656年。發源於蘇丹北部的庫什,也就是努比亞王朝或衣索比亞王朝。努比亞王朝出兵吞滅了第二十四王朝,但後後來也擋不住亞述人的入侵,因此國家衰落,後來就退回到努比亞。
埃及第二十六王朝:公元前664—前525年。共由舍易斯的九位法老組成,總共統治了約150年,有六至七位法老。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的始祖是尼科一世,他的祖先可能是埃及第二十四王朝利比亞血統的王公,在亞述帝國入侵埃及的時候,他擔任埃及三角洲舍易斯城的總督,建都舍易斯城。
埃及第二十七王朝:公元前525—前402年。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國的第三位皇帝岡比西斯率領大軍遠征埃及,在邊境一戰中打敗埃及第二十六王朝,一路攻到埃及首都孟菲斯,埃及第26王朝法老普撒美提克三世法老被俘虜,古埃及成為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埃及行省。
後來,埃及爆發了四次反波斯的大起義。古埃及第四次反波斯起義是由三角洲地區的利比亞人主導的,領導人叫阿米爾塔伊俄斯二世。他控制了下埃及,波斯帝國在埃及的部分地區統治崩潰,埃及第二十七王朝宣告結束。
埃及第二十八王朝:公元前404—前399年。波斯帝國國王大流士二世去世,子阿爾塔薛西斯二世上臺,波斯帝國爆發內戰。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統治者後代普薩美提克五世乘機發動起義,驅逐波斯帝國統治者,建立埃及第二十八王朝,首都塞易斯。
公元前399年,內法阿魯德一世殺死普薩美提克五世,奪取政權,建立埃及第二十九王朝。
埃及第二十九王朝:公元前399—前380年。埃及第二十九王朝也是一個短命的王朝,曼尼託記載的埃及第二十九王朝由門德斯地區的幾名法老王組成,總共只經歷了二十餘年,第二十九王朝曾與斯巴達結盟,甚至與波斯帝國開戰。
埃及第三十王朝:公元前380—前343年。曼尼託記載由塞邊尼圖斯的三位法老組成,總計統治了38年。內克塔內布一世是第三十王朝的第一個法老,他原本是在布巴斯提斯北部的塞邊尼圖斯出身的將軍。是一個靠軍事武裝上臺的法老。
埃及第三十一王朝:公元前343--前332年。波斯王阿塔薛西斯三世奧庫斯翻了埃及第三十王朝,大肆破壞埃及的神廟、摧毀埃及普塔神的神殿、劫掠財富,惹得古埃及人神共怒。
公元前332年,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推翻了波斯人之後,曾不惜涉險,以險些葬死沙漠的代價,前去埃及腹地錫瓦的阿蒙神諭殿祭拜阿蒙神,以此獲得阿蒙神諭,來認可自己的法老頭銜,並在埃及正式加冕為法老。
古埃及帝國在這1200多年的時間內,欺負了別人,也被別人欺負,先被波斯統治,後又被希臘人統治。這期間內,國土經常四分五裂,多個法老王朝同期並行,世襲制與分封諸侯制並存,王朝不斷被更迭。雖說這時期內古埃及的版圖擴大了一倍,但是堂堂一個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大統國家,爛得一塌糊塗。
希臘化時代(晚)托勒密時期,約公元前332年——前30年埃及第三十二王朝(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32—前30年。亞歷山大大帝死後,亞歷山大的繼承者托勒密一世沿用此前的埃及模式建立了政府機構,定都亞歷山大。這座城市試圖展現統治者的權力,並以著名的亞歷山大圖書館為核心,成為了世界文化和學術的中心。這時候東方的秦國也開始強大起來了。
公元前31年,羅馬統帥阿格里帕率領400艘戰船,在希臘西海岸迎戰埃及的500艘戰艦。阿克提姆海戰中,埃及的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埃及豔后克里奧帕特拉七世將一條叫“阿普斯”的毒蛇放到自己的胸上。於是,遷徙過來的希臘人跟古埃及人一樣。被淪為了羅馬帝國的埃及行省裡的居民。
羅馬統治時代(後)約公元前30——639年公元前30年之後,羅馬帝國在古埃及設定行省,開始了近600年的統治。公元前639年,阿拉伯國的遊牧部落的騎兵,踏進了古埃及的土地。終於用伊斯蘭信仰,取代了古埃及的文化,古埃及至此亡國。
強大的羅馬帝國還是沒有抗住阿拉伯人的馬蹄,而這時,古埃及文化歷經了33個王期之後,風乾在殘垣斷壁的歷史遺蹟中了。而這時的東方,已經從東漢、歷經三國、五代十國、南北朝到了隋唐時期了。
寫在最後古埃及位於非洲的東北部,也就是現在中東地區,橫跨亞非兩洲,北臨地中海,東近紅海,南鄰衣索比亞與蘇丹。一條尼羅河貫穿全境,流經森林與草原,古埃及人在這片黑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了世界上最早,最燦爛的尼羅河文化,也就是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從古風時代就建立了城邦,創造了文字,確定了君主專制制度,形成了國家形式。在古典時代,建築、數學、文學、醫學、繪畫、科技、政治、軍事等方面都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到了帝國時期,對外的商業貿易與軍事擴張,讓古埃及的文化四處傳播。在托勒密與羅馬統期間,又融入了希臘與羅馬文化,藝術到了最輝煌時期。
只可惜,古埃及人的命運多舛,早期被化身為法老的神廟人員矇騙,奴役;中期國家四分五裂,長期戰亂;晚期希臘人入侵,建立托勒密王朝後,與希臘人一起,安定了三百年,又被羅馬軍團打了進來;羅馬文化剛剛被融入古埃及文化,又被阿拉伯人的馬蹄踏碎。
2020/11/10
-
3 # 肚子空空空
所謂的古埃及,只是個100%偽造出來的假文明。
因為直到公元7世紀,薩珊波斯征服埃及之後,埃及人才終於擺脫以物易物的狀態。並有史以來從波斯人身上學會使用貨幣。
那麼請問公元7世紀以前,一個連貨幣都沒有產生的原始社會,能夠產生什麼輝煌文明?什麼金字塔,什麼法老,木乃伊,年表……這都是近代法華人和埃及人造出來的。
就說建造金字塔的數學(如圓周率)物理天文學(需要天文望遠鏡)知識,都是近代才有的知識技術。最後這謊話圓不了,就扯外星人。我告訴大家,任何扯外星人的文明必然是近代冒充古代的假文明。很多人覺得古代不可能有這種技術,所以扯外星人。就沒有換一個思路,質疑這些玩意根本不是古代造的。
回覆列表
古埃及曾經是地中海世界出現得最早的、最發達的文明,早在公元前3100年就開始了第一王朝時代,埃及出現“統一國家”的雛形。從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間,差不多1000年的時間裡,埃及建立起強大的農業文明,公元前2500左右的“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繁榮的象徵。這一時期,世界上其它國家還處在傳說與神話的時代,而埃及人已經取得了世界級的文明成就。
古埃及的成功,總結起來大概是依靠“中央集權”建立起的“統一王朝”,然後最大限度地發揮尼羅河流域的“農業”優勢,積累起巨大的財富,創造出眾多的文明成就。文明的繁榮是需要穩定的社會局面和發達的經濟支撐的。
隨著古埃及文明進入繁榮期,埃及人開始走向對外擴張的道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埃及的對外擴張達到鼎盛,向西擴張至利比亞,向南深入尼羅河第三瀑布,而向北發擴張到幼發拉底河和敘利亞一線,形成一個環地中海的超級軍事帝國。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埃及國王才擁了他特獨的稱號“法老”。
對外擴張使埃及成為“帝國”,但也給埃及上帶來沉重的負擔,消耗了大量的社會財富,人民生活痛苦,宗教力量和宗教思潮日益強大,埃及的“阿蒙神廟僧侶集團”獲得了精神生活與社會財富的支配權,王權衰落,從公元前1200年左右,埃及由於“王權”的崩潰,陷入宗教首領與軍閥的雙重割據之中,由於宗教祭司階層不能完全控制局勢,他們通常會和外族軍閥聯合執政,從公元前1000年左右開始,利比亞僱傭軍首領開始活躍於埃及歷史中,埃及進入外族統治時代。
從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500年的差不多500年中,埃及基本上陷入宗教勢力與軍閥勢力的內鬥之中,埃及文明進入衰落期,直到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國征服,此後埃及成為波斯帝國榨取鉅額財富的殖民地,埃及文明徹底衰落。
波斯帝國衰落後,埃及又被希臘人征服,公元前332年,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侵入埃及,結束了波斯人的統治,從此埃及進入希臘化時期。公元前30年,羅馬人又從希臘人手中獲得了埃及的統治權,進入希臘化時代後的埃及,基本上喪失了文明主體性,成為希臘、羅馬文化的附庸,最後在公元300年左右,甚至連古埃及的文字也失傳了,古埃及文明可以說徹底湮沒在歷史之中。
從整個古埃及的衰落歷史來看,關鍵點在於內部宗教力量的坐大,以及對外擴張過程中“軍閥勢力”的興起,這兩股力量造成了古埃及的中央集權的王權體制崩潰,國內陷入混亂,然後被外族入侵、佔領和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