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葫蘆金剛爸爸
-
2 # 品談客
五代時候的馮道,他有個本領,就是在遇到危難的時候,別人著急,他卻永遠能不慌不忙,樂觀應對。他的人生觀是“莫為危時便愴神,前程往往有期因”。所以,在五代的亂世之中,他跟過四個姓的朝代,在十個皇帝手下做官。契丹滅了後晉,馮道跑到契丹,契丹的皇帝說:“你跑來幹嘛?”馮道說:“我們沒有城池,也沒有軍隊,幹不過你們,怎麼敢不來?”
契丹的野蠻習性就是屠城,要把中原的人一城一城的殺光。自從馮道投降後,在其巧妙勸說下,契丹就不那麼蠻幹了。
馮道很儉樸,一點沒有官架子,他跟僕人們一起吃飯,僕人吃啥他吃啥。將軍們把搶來的女人送給他,他照收不誤,然後暗地裡把女人送還她自己家。
馮道雖然使大量中原百姓免於屠殺,但是歷史學家不放過他,他伺候了那麼多朝代、那麼多皇帝,他要背上“漢奸”的罪名。馮道認為管你什麼人做皇帝,只要少殺一點老百姓,我都幹!
雖然說的不多,但我想,今天的我們,用博大的眼光、人道的觀點出發,馮道,無異是一個具有過人智慧的高人!
-
3 # 關東俠客
馮道歷經四朝十個皇帝是一個比較特殊存在。而且在每個朝代都得到重用,名副其實的政壇"不倒翁、。在那個紛亂年代,皇帝象走馬燈一樣,無所謂正統,但百姓都是一樣的,只要能為老百姓謀生存,在誰手底於工作都是一樣的。這是馮道的人生智慧。為天地立心,為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百姓謀福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那個時代士大夫普遍追求。馮道寫下一本書《權經》總結自已幾十年從政經驗。做官要爭權,奪權,固權在一定時期要讓權和分權。對統治官僚機構非常有幫助。
-
4 # 大先生的故紙堆
五代時期的馮道算是被罵得比較狠的一位名人。歐陽修罵他“可謂無廉恥者矣“,司馬光罵他“乃奸臣之尤”,清代王夫之罵得更是嚴厲,說馮道馮道“惡浮於紂,禍烈於[盜]蹠”。
這麼多名人都在罵馮道,他做了什麼十惡不赦的罪?原因在於他的政治立場不堅定,歷仕十君,三入中書,居相位二十餘年,被後人稱為官場的“不倒翁”。
我們先看看他的履歷表:在後唐、後晉他均任宰相;遼太宗耶律德光滅後晉,他出任太傅;後漢時任太師;後周時任太師、中書令。
這麼一算,在五代時,馮道除了沒在後梁任職外,其餘四朝都是顯宦,在加上契丹,共為五朝。
《辭海》這部權威工具書有“馮道”這一詞條,這樣寫道:“後世因其歷事五姓,每加非議。”
在中國文人心中,對氣節二字看的是非常重的。
難怪有人指責馮道:“位極人臣,國亡不能死,視其君如路人,何足重哉!”千百年來,大家都對忠貞不貳、守節不移的忠臣大加讚賞,而像馮道這樣朝秦暮楚之輩總是嗤之以鼻。
其實,馮道在歷史上是一個矛盾複雜體。他有著自己值得肯定的一面。他敢於諫諍,在任唐明宗宰相時,規勸明宗謹慎遴選官吏,指出“得其人則治,非其人則亂,不可不慎選”。而在他為相任期裡,“比歲豐登,中原無事,言於五代,粗為小康”。雖然這些功勞當然不能都算在馮道名下,但他的輔弼之功,不能忽視。更值得一提的是,馮道為官清廉,從不以富貴驕人。“牧宰饋遺,鬥粟匹帛,無所受焉”,他自己的俸祿,悉以賑濟鄉鄰。唐明宗稱讚他“不以素貴介懷,真士大夫也”。所以,後來契丹都把他羅致麾下,並以迎接天子之禮迎接,可見對他的敬重。
還有一事,史圭在後唐為官時,廉潔守節,處事公允,但與馮道有矛盾。石敬瑭即位後,馮道不計個人恩怨,首薦史圭,史圭佩服馮道的度量在己之上。
所以說,馮道絕對不是一個小人,只能是有瑕疵的官員罷了。
-
5 # 文藏
官場不倒翁
要說馮道也真是奇人!別人生逢亂世,就算是急功近利之人,換靠山也頂多有再一再二,不敢來個再三再四,而且易主之人往往被罵的狗血淋頭,下場悽慘,比如呂布被罵三姓家奴,再如吳三桂被後人所不齒。但是這一定律到了馮道這兒,絲毫不起作用了。
網路配圖
馮道一生頻繁易主,早年曾效力於後梁的燕王劉守光(五代時期桀燕政權建立者),此後相繼投靠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一共經歷了後唐莊宗、後唐明宗、後唐閔帝、後唐末帝、後晉高祖、後晉出帝、後漢高祖、後漢隱帝、後周太祖、後周世宗等十位皇帝,此外,他還曾向遼太宗稱臣。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馮道無論投靠哪個政權,都被委以重任,始終身居高位,宰相、三公、三師當得不亦樂乎,可謂五代官場第一不倒翁。
網路配圖
這麼一個多次變節的人,難道那些皇帝們就沒發現他的節操掉了?NO,NO,NO!雖然馮道三翻四次改投新君,但他並不是個唯利是圖、專會見風使舵的小人,相反,他有理想有抱負,在戰亂中關心民間疾苦、善待百姓、提攜賢良、勸諫君主,為人寬厚又仗義疏財,所以五代時期他在朝野上下有著極高的聲望(不然就憑他這反覆無常的樣子,各朝君主傻了才重用他哦)。
事親濟民後唐時期,馮道因父喪離職,返回老家守孝。當時年成不好,再加上戰亂流離,當地百姓非常窮困。馮道將他的俸祿全部拿出,用來賑濟災民。他親自耕田砍柴,如果同鄉中誰家土地荒蕪或無力耕作,馮道還會在夜裡偷偷跑去給人家耕種。受助者登門致謝,他卻認為這只是舉手之勞,沒啥大不了的。
網路配圖
貴而不驕馮道性子樂觀豁達,不端架子,遇事隨遇而安。梁晉爭霸時,他隨軍出征,住在茅草屋中,連床蓆都沒有,就睡在一捆餵馬用的乾草上,拿出自己的俸祿貼補伙食,跟與僕役們吃一鍋飯,好不嫌棄。他當司空的時候,因為司空是虛銜,基本沒啥職權,宰相就安排他掌管祭祀掃除。有人擔心馮道身居司空,不肯答應,但馮道卻笑呵呵地應下,說:“掃除也是司空的職責,我有什麼不肯的?”生逢亂世,不挑不撿,凡事看得開,這或許就是馮道能都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吧。
網路配圖
機辯詼諧改易旗幟那麼多次,馮道自然也是個左右蓬源、能說會道的人,總能在對方尬聊的時候來個神回覆,化尷尬於詼諧。
契丹滅了後晉,馮道去見耶律德光。耶律德光責罵馮道效力後晉時毫無功績,馮道也不言語。耶律德光又質問馮道:“你為什麼來朝見我?”馮道直言:“我沒有地盤,又沒有兵馬,怎麼敢不來?”耶律德光嘲笑道:“你是個什麼老頭?”馮道就坡下驢:“我是個無才無德、愚蠢遲鈍的老頭。”
馮道與和凝同朝為相,有一天,和凝問馮道:“你新買的靴子多少錢?”馮道抬起左腳,說:“九百。”和凝聽完就回頭便訓斥小吏:“我的靴子為什麼花了一千八?”喋喋不休指著小吏罵了很長時間。這時馮道又慢悠悠地抬起右腳,說:“這隻也是九百。”在座之人無不哈哈大笑。
網路配圖
馮道一生經歷了五朝八姓十一帝,而不離將、相、三公高位,晚年自號“長樂老”,並得善終。當事人對他多有溢美之詞,但到了宋朝時期,文人士大夫多將他看成見風使舵的無恥之徒。但不管別人如何看待、後人如何評判,馮道有著自己的一套人生信條,正如他詩中所言“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
-
6 # 史遇春之塵境心影錄
1、真正計程車大夫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載,五代十國後唐明宗李嗣源(公元926年~公元933年在位)曾對侍臣說:
“馮道性純儉,頃在德勝寨居一茅庵,與從人同器食,臥則芻藁一束,其心晏如也。及以父憂退歸鄉里,自耕樵採,與農夫雜處,略不以素貴介懷,真士大夫也。”
2、品評進退人才有度
(1)《全唐文》 第02部 卷一百十四,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授馮道門下侍郎平章事制》雲:
“經邦致理翊戴功臣特進守司空上柱國始平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戶食實封三百戶馮道,禮天蒼璧鎮國元龜,夏璜為稀世之珍,軒鏡是辟邪之寶,方諸才業,良平有可差其肩,較彼忠貞,姚宋不得並其轡,可謂人臣之刀尺,造化之丹青。”
(2)《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凡孤寒士子,抱才業、素知識者皆與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鎮之。”
3、性格安然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道少純厚,好學善屬文,不恥惡衣食,負米奉親之外,惟以披誦吟諷為事,雖大雪擁戶,凝塵滿席,湛如也。”
4、有孝親之行
《談苑》“道聞父喪,即徒步見星以行,家人從後持衣囊追及之。”
5、有慈善之心、不收納錢財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遇歲儉,所得俸餘悉賑於鄉里,道之所居惟蓬茨而已,凡牧宰饋遺,鬥粟匹帛無所受焉。”
“道在常山,見有中國士女為契丹所俘者,出橐裝以贖之,皆寄於高尼精舍,後相次訪其家以歸之。”
6、文采風流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其後百僚上明宗徽號凡三章,道自為之,其文渾然,非流俗之體,舉朝服焉。道尤長於篇詠,秉筆則成,典麗之外,義含古道,必為遠近傳寫,故漸畏其高深,由是班行肅然,無澆漓之態。”
7、修經以益後進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時以諸經舛繆,與同列李愚委學官田敏等,取西京鄭覃所刊石經,雕為印版,流佈天下,後進賴之。”
8、為政閒澹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道為政閒澹,獄市無撓。”
9、救護衣冠之族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契丹入汴,道自襄、鄧召入,契丹主從容問曰:‘天下百姓,如何可救?’道曰:‘此時百姓,佛再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其後衣冠不至傷夷,皆道與趙延壽陰護之所至也。”
10、德高望重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晉祖又曰:‘卿官崇德重,不可深入沙漠。’”
“道以德重,人所取則”
11、廉潔節儉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道歷任四朝,三入中書,在相位二十餘年,以持重鎮俗為己任,未嘗以片簡擾於諸侯,平生甚廉儉。”
12、氣量寬宏,深得大臣之禮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道之履行,鬱有古人之風;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禮。”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回覆列表
馮道在中國歷史上是個比較特別也比較傳奇的存在,他經歷了四個朝代、十個皇帝,而且始終身居將相、三公、三師等高位。
很多人說馮道是一個小人,是個軟骨頭,是個數典忘祖,不知廉恥的小人。北宋時歐陽修就評價馮道為“其可謂無廉恥者矣”,司馬光也稱其為“滑稽多智,浮沉取容”,在歷史上可謂是臭名遠揚,遺臭萬年。
但實際上,馮道是個明智之人。
他體恤民生艱辛、熱助鄰里;為官廉潔、嚴格自律;富有遠見、重視文化,主持國子監對《九經》進行刻板印刷,是中國歷史上首度大規模以官方財力印刷套書;待己甚嚴、不貪女色;寬容大度、獎掖賢能;雖向遼太宗稱臣,但對遼太宗阿諛奉承,巧妙的使中原百姓免遭契丹屠戮,此等忍辱負重,非常人所能承受。
馮道每每在朝代更迭時,不發一言。在大勢已定的情況下,他會帶著文武百官迎接新一任皇帝。這種行為為很多人所不齒,包括我在內。但是這卻是明哲保身之不二法門,馮道也正是明哲保身之後才歷經了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先後效力於後唐莊宗、後唐明宗、後唐閔帝、後唐末帝、後晉高祖、後晉出帝、後漢高祖、後漢隱帝、後周太祖、後周世宗十位皇帝,也才有機會始終身居高位,更好為社稷謀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