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詞與美文欣賞

    聞雞起舞,原意為聽到雞啼就起來舞劍(聞:聽到;舞:指舞劍習武),後來比喻志士奮發向上、堅持不懈的精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含褒義。

    成語典故

    聞雞起舞,原意為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典出自《晉書·祖逖傳》:傳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年青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鍊。同義詞:發奮圖強、自強不息。

    祖逖(266~321),字士雅。河北范陽逎縣(今河北淶水)人(有傳言他是在燕山上出生),漢族。中國東晉初有志於恢復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將。父親祖武,任過上谷(今河北懷來縣)太守。父親去世時,祖逖還小,他的生活由幾個兄長照料。祖逖的性格活潑、開朗。他好動不愛靜,十四五歲了,沒讀進多少書。幾個哥哥為此都很憂慮。但他為人豁落,講義氣,好打不平,深得鄰里好評。他常常以他兄長的名義,把家裡的穀米、布匹捐給受災的貧苦農民,可實際上他的哥哥們並沒有這個意思。著名的“聞雞起舞”就是他和劉琨的故事。後因朝廷內亂,北伐失敗。

    劉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人。中國西晉時期名將。漢中山靖王之後,美姿儀,弱冠以文采征服京都洛陽,“人稱洛中奕奕,慶孫越石”。廁身以帥哥才子聞名的文學政治團體“金谷二十四友”之中,因年紀最小,排名最後。為司州主簿時,與祖逖聞雞起舞,逐漸成為一個成熟的男人,八王之亂又經永嘉之亂,神州陸沉,北方淪陷,只有劉琨堅守在幷州,是當時北方僅存的漢人地盤。後因愛慕劉琨發兵幫助的鮮卑首領拓跋猗盧被兄弟殺死,沒有兵力與各族爭鬥,投奔遼北,後因遼北內部爭權而死。詩僅存3首,卻與左思齊名。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你聽見雞叫了嗎?”劉琨說:“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祖逖說:“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徵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成語寓意

    劉琨和祖逖能成為東晉著名將領,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們有遠大的抱負,國仇家恨和愛國精神為他們提供了巨大的動力。另外,他們勤奮刻苦,為實現夢想付出了很多心血和精力。成功之路並不平坦,只有持之以恆、永不放棄,才有可能享受勝利的喜悅和榮光。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聞雞起舞”這個成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為褒義詞。一般在使用時多用於象徵或是比喻的修辭手法中,是引用典故的用詞手法。現代的意思是形容立志為國效力的人奮發自勵。

    運用示例

    後晉·劉昀《舊唐書·韓混傳》:“今見播逐,恐失人心,人心一搖,則有聞雞起舞者矣。”

    明·吾邱瑞《運甓記·新亭灑泣》:“遭時不幸,聞雞起舞興堪乘。”

    清·孫雨林《皖江血·興學》:“聞雞起舞心還壯,造時勢,先鞭不讓。”

    曹靖華《花》:“令鬚髮霜白的人,聞雞起舞。”

    丁玲《真》:“要宣傳這裡的農民都聞雞起舞,樂於從軍,而知縣呢,則親自撫慰。”

    成語辨析

    聞雞起舞—頓學累功

    “頓學累功”指的是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取得成就。“聞雞起舞”與“頓學累功”儘管都有勒奮練習,努力奮進的意思。不過,它們的適用物件不同。“聞雞起舞”多指代那些擁有一技之長而為國盡力的人;而“頓學累功”指代的是天資不聰穎的人只要勤奮勇敢,也會取得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手機磨刀霍霍,誓要奪回中國第一,雷軍的野心能實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