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eo斌209216225
-
2 # 歷史沙漏
九長分別是槍、戟、棍、鉞、叉、钂、鉤、槊、環;九短分別是刀、劍、拐、斧、鞭、鐧、錘、棒、杵。
九長九短涵蓋了古代的十八樣兵器,可以算是冷兵器的代表了。
我認為矛是作為長兵器的代表,以刀作為短兵器的代表,而劍在中國兵器中是作為單獨的存在,劍被譽為兵器中的君子,更多是以一種文化,權利的象徵,古代文人雅士也是佩劍的。也可以在很多的文學作品中,可以看到劍的存在,仗劍天涯,沒有說仗刀天涯的,劍有了文人的氣節所以得以保留。
刀應該來說是短兵器中,最具有殺傷力的兵器,刃長且鋒利,可劈砍。矛在騎兵的裝備上更多,配合上騎兵的衝刺,矛更具有殺傷力,且矛輕便,製作起來相對於鉞,槊,鉤等長兵器要簡單,像斧鉞,鉤鐮這些武器使用起來對於使用者也有要求,這種兵器對於一般的普通士兵來說,玩不溜,增大了訓練難度。所以刀和矛就作為基本裝備裝備給士兵。
但其實還有其他的延伸,比如戚繼光抗倭寇時,給他的戚家軍裝備的戚氏軍刀,就是一種刀刃寬度縮小,弧度增大的刀,增大了韌度和砍殺力。另外一種由戚繼光發明的狼筅,就是專門對付倭寇的特殊兵器。
所以,冷兵器還是很多的,除了刀劍矛,還有弓箭弩呢,只是刀劍矛的使用比較多。
-
3 # 使用者5573462410
中國冷兵器發展到後期準確的說不是刀劍長槍三種,而是刀,長槍,弓弩,盾牌四種。劍在漢代以後就已經推出戰場了。
在唐宋這樣的“重甲時代”,軍隊還會裝備一些打擊類兵器,比如岳雲用的錘子,秦瓊的鐧,骨朵,狼牙棒等。
而在明朝軍隊已經半隻腳踏入了“火器時代”,軍隊裝備了很多火器,比如鳥銃,三眼銃,迅雷銃等。
至於你關心的裝備多樣性問題。其實根本不用擔心,中國歷史上的作戰用刀多達兩百餘種。而戰場歷史比刀好要長的槍,種類也很豐富。足以滿足各種作戰需求。
-
4 # 菸酒閣小學士
春秋戰國、秦漢的主要兵器是戈與弓箭,輔助兵器是劍。唐朝軍隊的武器配置非常完善,每個士兵都配備弓箭,攻擊部隊配備陌刀(長柄砍刀),書籍描述為一刀下去,人馬俱碎。其餘士兵配置長矛、短柄砍刀。小編問題是後期歷史王朝的武器,本文著重描述宋元明清的武器配置。
宋朝軍隊裝備:自石敬塘獻幽雲十六州於遼,中華民族徹底失去了北方屏障與產馬地,終兩宋200餘年歷史,一直以重灌步兵對抗騎兵,也是世界上唯一能步兵長期戰勝騎兵、步兵殲滅重灌騎兵的歷史朝代。宋朝士兵的平均負重超過50公斤,遠超現代特種兵負重。首先為對付輕騎兵的遊射和重騎兵的突擊,宋代重灌步兵配置世界上最先進的鎧甲明光甲,由1825鐵片組成,重達29公斤;與百分百配置弓箭的唐朝軍隊不同,宋朝軍隊對付騎兵的主要武器是弓弩,但是更強大射程更遠,稱為神臂弓,弓長3尺3,射程340步;步戰主要兵器是長矛、長柄砍刀和戰斧,專砍騎兵馬腿。岳飛大破鐵浮屠、柺子馬的武器,其實就是長柄砍刀和大斧。所以金人感慨:獨懼宋人之神臂弓與大斧。宋朝步兵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步兵,有人曾假設十字軍遇到宋朝軍隊誰厲害,答案很簡單,宋朝有比十字軍板甲更強的防護,有比歐洲弓弩更強和配比更高(一個齊射基本能掃平近距離的敵軍)的神臂弓,也有近戰最強的大砍刀和利斧。宋朝對付敵人騎兵的辦法很簡單強大,在長矛兵、大砍刀和斧頭兵保護下,用全世界最強的弓弩射殺敵軍,無論你是什麼兵種。
元代士兵武器:近戰武器主要是矛、長柄砍刀、撲把、蒙古彎刀、劍、斧等,蒙古軍隊日常不配備盾牌,只有攻城時才編制簡易盾牌。蒙古戰鬥力最強的是遊射騎兵,因此對弓弩的配置特別重視,每個騎兵配置2、3把弓,其中一把為一石以上強弓,配置2、3壺箭,箭多為獸骨與樹枝製成。後學習宋人技術製造神臂弓,併發明靴車神風弩,據說射程達800餘步。元宋戰爭長達數十年,宋軍剋制元軍的利器是強弓與堅城,特別是襄陽、石頭城,元軍數十年不能下。後來元軍西征得到伊斯蘭攻城炮:回回砲,才得以攻破襄陽。
元人經歷東西方戰場,在戰爭中邊打邊學習消化對手的軍事科技,宋人發明了竹筒製造的火銃,元人在次基礎上製造出銅製火銃,在元中後期普遍裝備了軍隊,用於實戰。宋代的火器是熱兵器的雛形,如神火混元球、突火槍、火藥鞭箭、煙球等。元人融合東西方技術,對火炮進行升級,軍隊大量裝備火油筒、丁鐵大炮等。
明朝軍隊武器:除洋務運動開始仿製西洋武器的時期外,明朝是中國歷史武器製造的巔峰期,冷兵器向熱兵器過渡並大量裝備。如神機營配置全營官兵5000人,步兵3600人(每人配置霹靂槍,後改為火繩槍),騎兵1000人,炮兵400人(配置野戰炮160位,手銃400杆)。
明代的鑄造技術和火藥技術非常成熟,研發了大量槍炮甚至手雷、火焰噴射器、機關槍裝備軍隊,聞名天下的關寧鐵騎,騎兵裝配的是三眼火銃,既可以射擊又可以當狼牙棒使用。而清得天下後,拋棄明代先進武器系統不用,從新回到了冷兵器時代。
-
5 # 老孫的火器工坊
武器的發展是必然會符合時代的發展以及科技的發展,冷兵器的發展也是一樣,像春秋時代的長戈在漢代完全被長戟所取代,就是因為漢代士兵甲冑普及以及甲冑防禦力的提高和戰車被騎兵取代這一個歷史潮流,新興的軍隊需要的是能夠刺破甲冑的利器,很顯然以劈割為主的長戈已經不符合時代的要求,就只能被淘汰。而在近代,具裝騎兵的流行以及甲冑的進一步加厚使得長戟也不能和穿刺能力極佳的長矛相提並論了,因而也退居二線。
斧鉞最早盛行於商代,後來被更為輕便的短戈取代。在宋代,具裝騎兵經過了盛唐和中唐兩個時間段的消沉之後又重新興盛起來。因為缺少騎兵,步兵在對付北方王朝的具裝騎兵時,殺傷力巨大的鈍器就成了首選武器。比如宋代的大斧,就被金兀朮成為南宋兩大殺器之一。另外像宋朝盛行的鞭鐧、西夏遼國蒙古的骨朵、金國的狼牙棒都是當時的破甲神器。而到了明代隨著主要敵人蒙古的甲冑範輕化,這些沉重的鈍器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所載明初的繪畫中還可以見到使用骨朵的明軍騎兵,但是從成化後期開始,明軍就已經不再使用這些鈍器了。
同樣的,甲冑方面的影響還表現在了刀劍矛上。在晚唐以前,中國刀的主流是十分鋒利的長刀,從漢代刀唐代,中國刀經歷了從環首刀刀唐橫刀、唐陌刀這種質一般的飛躍。然而在五六十斤的甲冑面前,他們還是讓位給了新興的手刀和長柄刀。明清時代,手刀又結合了蒙古刀和中亞刀的特點,成了更符合戰爭藝術的雁翎刀和柳葉刀,不僅僅適用於步兵,同時還可以作為馬刀用於騎戰。在長槍方面,步兵的長槍是經歷了槍頭從寬窄的葉子形到中古時期的錐子型再到宋代的長刃性最後到明清的菱形,而騎槍也是先起自步槍之後槍尖越來越長到宋代之後又逐步迴歸到步槍,這些變化都是根據軍事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
所以說冷兵器發展到最後只剩下刀劍矛是不對的,但是以刀劍矛為主戰兵器卻是事實,因為即使明清時代,士兵也有使用小斧等其他武器的習慣。
回覆列表
在青銅兵器時代,因為青銅器比較脆沒有韌性,再加青銅時代前期戰爭形式以步兵和車戰為主,反映到兵器上,就是以拉曳切割為殺傷手段的戈、戟為主戰兵器,因為青銅無法制造出足夠堅韌的長刃兵器。當時青銅劍的尺寸也很短,多隻有6、70釐米左右,一直到秦統一六國這一時期,中國才發展出90釐米左右的青銅劍,這個尺寸也成為了世界之最,古羅馬的劍幾乎都只有60釐米左右。但這也是曇花一現,很快為鋼鐵兵器取代。
在漢中期以後到南北朝、隋唐宋,因為雙馬鐙和高橋馬鞍的出現,騎兵成為主力兵種之一。騎兵有兩種,使用射遠器的弓騎兵和近身肉搏的白刃騎兵。使用近身搏殺兵器的白刃騎兵,這一時期主要使用長兵器,也就是矛類兵器。步兵則主要為兩類,一是使用矛類,二是使用盾和和短柄刀的配套裝備,這是最符合這一時期的主戰兵器的形制。
進入明之後,因為火器的興盛,導致弩類衰亡,弓類也逐步衰落,面對火器,使用長兵器明視訊記憶體在缺乏保護的弊端,因此這一時期開始,主戰兵器主要是盾和刀的組合,文獻記載中宣大騎兵大量使用的是鐵鞭、錘一類的單手兵器,另一手就可騰出來持盾。當然也有長兵,但數量在逐步減少。
進入清以後,步兵基本以盾刀組合為主,騎兵也差不多,長兵騎兵和步兵也都還有,因為還需要突擊衝陣和防禦騎兵,但數量比之前代明顯減少了。
你說的戈、殳、杵、杆、斧、鉞,實際按大類分,只有兩個,長兵和短兵。而且鉞這類基本都是儀仗器,實戰的很少。從長短分的話,單手的刀劍鞭錘都是短兵,長柄的矛戟叉大刀大斧都是長兵,而從生產角度和效能看,實際沒有必要搞那麼多種類,因為在戰場上有長、短刀矛這四種已經足夠了。
戰爭是最講功能性的場所,自然會淘汰掉不合適的,只剩價效比最高的產品。